Practice

Practice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26, 28) -- 火星之眼太陽湖 Solis Lacus

日期: 2014-4-26 (UT 14:00~15:00; CM: 132); 主鏡: TEC14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5 (Poor); SQM: 18.6
 
 
離上次紀錄又隔了 10 天, 而且還是雲多多霧濛濛, 跟昨天 (25號) 差不多. 應該要早點架望遠鏡, 不然 23:30 之後就蓋死死一點機會都沒有. 整個三月到四月其實大致都是一層薄霧, 所以並不是我愛看火星, 實在是除了火星以外幾乎什麼目標都沒機會.
 
隔了 10 天又是新的一番地貌, 最先吸引住目光的是小小結實的 NPC 與 西邊(移出目鏡方向)的雲, 雲又大又明顯, 看起來還有兩朵, 球面正中央是亮到發白的一塊, 跟雲不同, 是很紮實的白亮橘, 有點像直視燈泡的感覺, 我事後對地圖覺得應該是 Tharsis.
 
圈著 NPC 有明顯一環暗帶, 不知道是不是 Utopia 的延伸; 另外較明顯的暗帶是在西邊(移出目鏡方向)的突出, 仔細看應該有兩塊, 我推測是 Mare Adalium. 南邊與東邊看久一點會發現其實很複雜, 不過先依照實際看到的畫下來.下樓對照手機的火星 APP 與 Sky & Telescope 出的 Mars Profiler 後覺得很納悶, 因為南半球應該要有一塊很明顯的 Aurorae Sinus/Mare Erythraeum 才對啊? 可是我真的沒看見, 只有在南邊的邊緣有稍稍一條沿著邊線的暗區, 不會就是它吧? 也許是傾角的關係, 那這樣右側就是 Mare Sirenum, 東側淡淡的就是 Mare Cimmerium 囉? 那... 夾在中央的不就是神奇的火星之眼 -- 太陽湖? 火星人的首都, 傳說中火星運河的樞紐中心... 哈~ 火星人... 你們大家好, 我正在看你們喔... 地球這邊天氣好爛.


如果把中心點 (紅圈圈)移到中心, 南邊那些 "海", 的確可能在邊界...








日期: 2014-4-28 (UT 15:00~16:00; CM: 131); 主鏡: FC-76DC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5 (Poor); SQM: 18.8


 
放上拍太陽系第一名的 DCK (Daniel Chang) 兄火星大作, 美化一下版面... ^_____^
時間差了大約兩小時...
 

今晚依舊有斷斷續續的雲縫出現, 又可以讓望遠鏡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了, 怕白費功夫所以今晚架小支的.

看慣大支的, 小支的真是不夠力. 如果只看 1 分鐘, 可能只看得見小滴滴的 NPC 而已; 如果盯著看 3 分鐘, 看見環著 NPC 的暗帶就沒問題了, 西邊明顯大片的白雲 127 X 也能看見. 再看個 5 分鐘, 白雲上有一塊凸出的暗塊可以確認, 白雲下方也有一塊小黑尖尖的伸出來, 南邊與東邊似乎有地形存在, 不過籠罩一層白霧似的隱隱約約... 就這樣, 3" 小折的火星.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調整升溫節奏 -- RF300 電熱版心得

超久沒做烘豆記錄了, 一年來越烘越懶, 好久一陣子都用這種方式烘出不好也不壞的豆子喝...




這樣烘, 到後來連紀錄都省了, 下完豆關火等 3.5 min 開始升溫一分鐘關火一分鐘, 再升溫一分鐘關火一分鐘, 然後持續升溫等溫度到 185 以上關火, 溫度升到差不多 198~200 升不動了, 滑滑滑... 一爆出現, 看是想要爆到怎樣, 下豆完工. 這條曲線叫現在三年級的好寶寶來操作都沒有問題呢.

應該說... 大致上沒問題, 意外還是常常有, 比如說, 還蠻常因為前半段溫度拉不夠高, 後半段就得拖比較長, 好幾次得烘到 16, 7 min 才一爆, 不知道這樣會不會磨掉豆子一些細微的風味?

回想很久以前我是想辦法去做 7 min 150度的升溫曲線, 因此把一爆弄到 11~12 min 發生, 這也有風險, 風險就是還蠻常把豆子烘成 body 弱弱的結果, 試了很多次以後覺得 13~14 min 一爆是比較安全的時間... 問題是想用電熱版控溫基本上就是難度頗高的一件事, 因為熱不是隨叫隨來, 也不是隨叫隨走, 你還得熟悉手上機器的升溫特性才搞得定. 再來... 也不希望跟以前一樣盯著碼表, 溫度計... 不停觀察升降溫幅度, 開火關火忙個不停... 所以想做兩個實驗, 但前提都是要 "有節奏" 的開火關火, 為什麼? 因為簡單, 重複一樣的節奏當然比較簡單; 還有我覺得機械式的東西, 又是電熱版... 有規律節奏必然產生相對穩定的升溫曲線. 所以實驗一是進豆降溫到溫度反折點後, 開始規律的開火一分鐘關火一分鐘... 為什麼是一分鐘? 這也是隨便試的, 半分鐘太忙, 2 分鐘似乎又不是這台 RF300 加溫棒的持續力... 然後到 7min 後持續加熱, 之後跟以前做法一樣. 實驗二同樣是進豆降溫到溫度反折點後, 開始規律的開火一分鐘關火一分鐘, 直到溫度到 150 度 (不管時間了), 然後持續加熱... 我比較喜歡後者, 因為少盯一次手表, 看碼表跑令人緊張, 不好不好.

結果是時間到 7min 時差不多就 140 幾度, 於是進入第二階段加熱.

  
 
 
目前發現的好處有, 前半段的加熱期升溫頗穩定, 每 30 秒 4~5 度, 後半段 6~7 度 (好遜喔), 開火一分鐘關火一分鐘的節奏三次以後 RF-300 有點不夠力支撐每 30 秒 4~5 度的升幅, 此時剛好差不多 7 min 左右, 正好轉換做下半段的全升溫...
 
這隻豆子有點特別, 一爆溫度要 203 ~ 207 左右, 所以關火滑行時間有放比較晚.
 
 
 
(4/22 update)
 
今早把兩種曲線烘的同一支豆做個比較... 不能說是 AB 測試啦, 因為下豆時機不同, 前一種是一爆尾巴下豆, 新烘法是一爆中段; 都是用 V60 濾杯濾紙手沖, 滴水萃取總共約 120~150 秒, 中間有斷水 10 幾秒. 豆子不錯, 搭網友 iCat 便車合買的 "耶加日曬沃卡合作社阿利姆小農".
 
新烘法餘韻很強, 久久不散; 酸味沒有舊烘法明顯... 奇怪? 明明烘比較生. 新烘法的口感很厚實, 仔細品嘗會發現風味蠻複雜的, 可以分出好幾種不同的味道; 不過我也蠻喜歡舊烘法的簡單明亮, 會不會我把新烘法再養久一點也變一樣? 不過測香味與口感我是大外行, 純粹粗略感覺而已. ^^"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12, 16) -- Trivium Charontis? Mare Cimmerium? 還有奇怪的可疑雲

日期: 2014-4-12 (UT 15:30~16:30; CM: 276); 主鏡: TEC14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3 (Average); SQM: 16.24




放上拍太陽系第一名的 DCK (Daniel Chang) 兄火星大作, 美化一下版面... ^_____^
 


+ Syrtis Major 越移越東, 在它西邊的地形也越露越多, 現在 Mare Tyrrhenum 與 Mare Cimmerium 可以做比較仔細的觀察, 尤其後者, 可以發現與前者並非直接相連, 有一小塊較淺色區域介於其間, 而它與南邊那一大塊雲或霜之間好像也夾一塊雲, 不過這倒不敢很肯定. Syrtis Major 與 Utopia 之間也有觀察到一小塊黑區, 不知道是不是 Trivium Charontis?

+ 雲層的觀察我反覆加或不加 Baader 的光害濾鏡與高低倍率差異來做比較, 跟之前有所不同處有: NPC 變明顯, 除了小小亮亮的冰冠以外, 似乎外面還環了一圈白, 有點不像雲, 倒是像與 utopia 深色的對比結果, 原北極地貌的深色露出頗為明顯. 南邊的雲邊界依舊模糊, 東邊赤道邊緣的雲比較明顯的白區真的很薄, 但是一直延伸到 Syrtis 區域似乎都有雲在飄呢, 我有畫出來.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16) -- 薄雲蓋上 syrtis Major

日期: 2014-4-16 (UT 15:00~15:30; CM: 241); 主鏡: TEC140
Seeing: 4~5 (Below Average~Poor); Transparency: 3~4 (Average~BA); SQM: 17.21

同樣是 DCK (Daniel Chang) 兄火星大作... 差了一天.


+ 烏雲了幾天, 今晚重新開工, 火星又長得不太一樣了, 真是有趣. 前幾天一直當主角的 Syrtis Major 移到邊邊 (地球看過去的東南東方), 現在的主角是連接 Syrtis Major 往西南方延伸的 Mare Tyrrhenum 以及更往西側的 Mare Cimmerium, 兩塊最黑, 幾乎連在一塊, 但是 370X 下可以清楚看到其實中間有分開; Mare Cimmerium 的上方 (地球看過去的北方) 看地圖應該是 Elysium Planitia 與 Amazonis Planitia, 其間有兩塊可以分辨的微微暗區, 我猜靠 utopia 那邊的應該是 Stymphalius Lacus, 另外一塊目前還沒有找到名字 ^^".

+ NPC 似乎因為傾角變大, 有點比較整個面對我們, 露出環狀圍繞 NPC, 原先被冰覆蓋但實際較黑的原北極地形顏色, 其下緣比較粗, 我猜是 Olympia Planum. 而一直很明顯位在南方的白區還真的不見了, 應該也是因為傾角的關係跑到後面去了; Hellas 雖然只有露出一點, 不過不像之前那麼明顯的白, 所以... 雲飄走了? 赤道上的雲尤其在東西兩側還是頗明顯, 有趣的是東側的雲仔細看似乎蔓延一大片, 幾乎覆蓋了 Syrtis Major... 不過這個還沒有別人拍的相片可以佐證. 赤道上也有一些雲塊, 沒用濾鏡也可以辨識.

+ (4/18 update), 早上在 CMO 網站上找到 4/15 Teruaki Kumamori 先生的火星照... 可以稍稍對照一下自己的觀察... 首先, Syrtis Major 附近真的被一層薄雲蓋到了; 還有, 赤道上的雲也有找到一塊; 其次, NPC 跑比較出來, 下緣蠻明顯的黑, (我推測因為不寬, 所以盡管明顯, 如果犧牲解像力用超高倍觀察時是沒那麼容易分辨的; 4/12 的觀測 反覆以不同倍率觀察才有抓到, 這也解釋為何當時的素描在 NPC 外側又畫了一 "環"); 南邊明顯的雲氣不見了.


+ 370X 觀察已經是每吋到 60 幾倍了, 出瞳徑也小到剩不到 0.4mm, 視野雜訊已經出現, 偶爾會有像顯微鏡下的微生物在漂浮, 但是我發現對"大面積"的目標辨識還是有幫助, 比如說 Mare Cimmerium, Mare Tyrrhenum, Utopia 裡面的深淺層次是可以在這種噪訊比下分辨清楚, 而且比 330X 好, 也比 250X 好, 但是倍率低時個明暗區的邊緣相對比較銳利... 有做過相關的筆記.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8, 9, 10, 11) -- Syrtis Major

小折下大面積區域的深淺層次
日期: 2014-4-8 (UT 13:00~13:20; CM: 311); 主鏡: FC-76DC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5 (Poor); SQM: 17.49



放上拍太陽系第一名的 DCK (Daniel Chang) 兄火星大作, 美化一下版面... ^_____^


差了 3 小時...
 

+ 今天算是撿到的機會, 畫到一半雲就來了, 然後就蹲在那邊等雲縫, 一有機會就修一點, 修到完全被蓋住才收工, 畫圖是用 Binotron27 + 2.3X OCS + Tak Abbe 6mm: 219 倍放大.

+ 有比較才知道大口徑好, 3" 小鏡解析力遠不如 5.5", 很多細節都沒機會辨識, 不過大面積的區域是可以分出深淺喔, 我就是花時間一直在比對深淺區域的比例. 前幾天努力學習辨認火星地形的苦心果然頗有收穫, 一入眼簾最容易認出的就是 Syrtis Major, 很明顯的錐狀突出, 顏色也最深, 北邊 utopia 那一帶仔細看是深深淺淺很有層次感, 西側有一塊白色, 應該是雲, NPC 看不見, 南邊看見的應該是 Hellas, 或者是入秋近冬開始聚積 SPC 上空的雲層, 所謂的 SPH (south polar hood) 蓋在 Hellas 以及 SPC 之上嗎?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9) -- Syrtis Major 的凹洞以及其他細節與彩色素描
日期: 2014-4-9 (UT 15:00~16:00; CM: 291); 主鏡: TEC140
Seeing: 5 (Poor); Transparency: 3 (Average); SQM: 18.43

 
+ 今天就是火星衝, 夜空清朗伴隨明月皎潔, 不過不影響看行星, 而且最高興的是... 不用爬屋頂✌️... 坐在小椅子上足足盯了它一個多小時, 期間擾動的氣流不斷干擾視野, 就像看電視突然糊掉一樣, 總之最後還是畫好了, 黑白素描實在太難了, 所以還是畫漫畫版, 早上請假, 用好寶寶的色筆塗了一張彩色版, 好好玩喔.

 
+ 今天多辨識出來的細節有, 最明顯的那塊 Major Syrtis 略朝西方向有一個凹槽, 下樓對了相片之後確認, 哈哈... 這樣 Syris 就不只是一根凸凸的而已了. 有了這個特徵就像一個地標, 然後延伸下去認其他地形就方便許多, 希望能這樣一點一點認下去. 然後今天有看見 NPC, 而南極區被一大片白雲覆蓋, 最近雲是不是很多呀? 我看 CN 的太陽系觀測版上也有不少人發現這個現象, 如果這幾天天氣好, 又不用爬屋頂... 真是太讚了.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10) -- 認真做一次黑白素描
日期: 2014-4-10 (UT 15:00~16:00; CM: 304); 主鏡: TEC140
Seeing: 5 (Poor); Transparency: 2 (Above Average); SQM: 17.42




 

+ 天氣晴朗寧視度可不一定好, 今晚就糟透了, 早知道拿小隻的來看, 害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等, 等等等... 難得幾秒穩一下就趕快修一下圖, 好不容易才畫完, 對... 畫個小圓來畫不就好了? 每次搞這麼大一個圈圈, 真是笨阿...

+ 熱情已慢慢消退, 還好這一陣子月光閃閃, 除了火星以外也沒什麼好看的, 就繼續看一陣子吧, 今晚有順便看一下已經分開 2.2" 的 Porrima, 還是很好看, TEC140 163X 就分得蠻美的. 還有, 今天的心得是倍率大有大的好, 小也有小的好, 如果地形特徵面積夠大的話, 高倍雖模糊但卻能抓到多一些顏色深淺的不同, 而低倍可以幫忙多認一些面積小的細節... 不過看火星我定義的 "小" 差不多也要有 250X 以上啦, 高倍我衝到 400X 還能分出大面積的深淺呢.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11) 雲? 冰? 還是霜?
日期: 2014-4-11 (UT 15:00~16:00; CM: 281); 主鏡: FC-76DC
Seeing: 3 (Average); Transparency: 3 (Average); SQM: 17.24




+ 今晚改用小折來試試, 127X 與 190X 都相對蠻清晰的, 要大的話我上到 285X 還可以區分地形呢, 只是輪廓邊緣會糊掉, 不過對大面積的地形觀察反而有利於區分其深淺; 因此最後是綜合此三個倍率來素描.

+ 3" 小折可以清楚描繪出 Syrtis Major 輪廓, 可是分不出 Sinus Sabaeus 與 Sinus Meridiani 那長 "條", 今晚還認真比較了一下 NPC, SPC/Hellas, 赤道東西兩邊的雲的顏色有何不同? NPC 又白又亮, 南邊那一大塊則沒那麼濃白, CN 觀測版上有人解釋 Hellas 上目前除了雲以外可能是一層結霜... CO2 乾冰, 霜, 雲... 這三者看起來有何不同? 有機會用某種濾鏡區別嗎? 這倒是蠻有趣的話題. 赤道東西兩邊為主, 零散延赤道分佈的雲有人稱作 ECB (Equator Cloud Band), 靠兩端真的看起來帶一點點黃色呢, 最近不少觀測者有發現同樣情況, 也有人推測可能有沙塵暴, 塵土混合雲形成偏黃的白色... 其實這不容易確認, 我自己猜測如果雲層不厚, 底色又是橘黃啊, 混起來不就帶點黃色的白? 再繼續觀察囉.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4/5) -- Sinus Sabaeus 與 Sinus Meridiani

日期: 2014-4-5 (UT 14:00~14:30; CM: 311); 主鏡: TEC14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71



 

放上拍太陽系第一名的 DCK (Daniel Chang) 兄火星大作, 美化一下版面... ^_____^
差了一天...

 
隔了一個禮拜終於又有機會, 也不管左腳趾還用鋁板固定, 右手縫了六針還沒拆線, 慢慢的把器材搬上樓, 換了新的紅點 Rigel, 還不錯

 

+ 也許是比上禮拜提早了一些, 現在看見火星的地形跟上禮拜有很大的不同, 之前習慣視野右上方向下凹的腰果不見了, 最明顯的地形反倒是在左上方... 目鏡看見的結果是素描圖逆時針轉90度.

+ 左上方有一片暗色地形, 包圍著頗為明顯的淡色區, 差不多是3/5圓的形狀, 邊界很明顯, 方向判斷的方法是觀察火星往哪邊移動出目鏡視野, 那個方向就是西方, 東西確定南北就認出來了. 圍繞那個淡色區的那個最明顯之暗區下方, 有一"條"暗區, 用"條"來形容是因為它沒很寬, 與盤面左緣之間還認得出一片淡色區. 另一側, 就是同目鏡視野"右1/3"以內區域也是一片暗色區, 不過顏色都沒左側的深, 其中相對較深的在右上方, 它與左上方最深色那塊靠蠻近的... 我現在有點迷惑的是... 天空的 "北" 就是火星的 "北" 嗎?; 天空的 "西" 就是火星的 "西" 嗎?






我到觀測火星的 CMO 網站找了別人差不多時間差不多位置拍的比對一下...

最左邊的鬼畫符是我畫的(地形都是用猜的), 由左至右, 第二張是 Teruaki Kumamori 先生拍的 4/4 (原圖), 第三張是 John Kazanas 先生拍的 4/5 (原圖), 第三張是國內天文愛好者耿崇華大哥拍的 4/5. 主要的地形特徵我都對得到, 可是搞不清楚方向也認不出哪裡是哪裡了, 素描裏的地名都是亂猜的.



其實一開始我把南北弄反了, 搞了大笑話, 趕快把筆記內容修一修... 原先我以為是 NPC 的地方其實是 HELLAS? 我畫最暗的那區(包著原以為是NPC的地方)原來是 Syrtis Major? 連接著的那"條"是 Sinus Sabaeus 與 Sinus Meridiani? Syrtis Major 對面的才是 utopia? 之前一直沒認真看的 Mars Drawings 畫的才是明燈? 真傷心... 怎樣都畫不好, 以後有機會還是畫漫畫版好了...




Cloudy, cloudy, cloudy...
日期: 2014-3-29 ~ 4-3 : Cloudy, cloudy, cloudy.............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7, 28) -- 極冠冰層與飄雲

日期: 2014-3-27 (UT 14:20~15:00; CM 61 degree); 主鏡: FC-76DC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9.01




+ 3" 小鏡 200X 以上真的很吃力了, 今天搭的雙目視是 TV Binovue + 2X OCS, TAK Abbe OR 6mm, 190 倍放大. 285X (Fujiyama HD-OR 4mm) 畫面也沒爛掉, 多少還分得出明顯一點的 Albedo feature, 而且讓我弄清楚一個過去幾天一直弄錯的地形... 就是 NPC 與 SPC 啦, 前幾天上下標虛線框起來的半圓形根本不是南北極冠, 天啊... 真是丟臉.


 + 那又是怎麼確定的呢? 有幾個線索... 首先, 11 點鐘方向的那個白並不明顯, 而且跟 6 點鐘方向那個白一樣, 邊界十分不明確, 幾乎每天看都有一些些的不同, 有時還會不見? 其次, 昨天仔細看6 點鐘方向那個白居然還有"層次", 白裏面還有更白的一區; 另外 6 點鐘方向那個白面積實在太大了, 怎麼看都不太像別人相片裏的 SPC, 況且... 最近幾乎沒有人拍到 SPC 呀? 最後, 這兩天有觀察火星移動方向, 確認 "東西向" 之後, 標的那兩個白區怎麼看都不是 "南北向". 最最後, Mare Acidolium 上頭也有一個小小的白, 這個白的位置, 方向... 都與相片一致; 因此我推斷這才是縮小後的 NPC, 而 SPC 看不見...

果然要持續記錄才能發現更多.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8) -- 受傷記
日期: 2014-3-28 (UT 14:45~15:30; CM 61 degree); 主鏡: TEC14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23





 
+ 28 號晚上烏雲密佈, 本來想放棄的說... 結果後來火星居然冒出來了? 天上沒幾顆星想說那就測測牛頓鏡好了, 結果當然很差, 心想既然腳架都抬上來了, 不如換隻鏡子看看, 於是又下樓扛上 TEC140... 種下悲慘的種子, 嗚嗚嗚...

+ 今天倒畫得很順利, 這次想辦法把北邊放在正頭上... 認出小小的 NPC, 如果要再深入 NPC 細節, 我看沒有 400X 應該搞不定... 仔細觀察東南邊的雲, 把不同程度的白的區域畫一下, 也仔細看看南邊那塊黑, 其實深深淺淺蠻多細節的... 剛好又一位大師有拍火星, 就是 Hata 啦... 我也跟他要了這張前幾天拍的火星...


+ 可以看見七點鐘方向的 NPC, 以及連著它的 Mare Acidolium; 五點鐘方向的雲其實也蠻清楚的, 太陽之眼的 Solis Lacus 相片太小有點難認, 不過對照自己的素描似乎有抓到呢, 還有幾個灣應該也在圖以及相片裡, 可惜還不會分...

+ 至於慘劇就是下樓時踏空樓梯, 鏡子背在胸前往前跌, 10 公斤的東西加上重心不穩, 直覺就想保護鏡子, 結果爬起來時一身都是血, 手指的肉都翻開來了... 可能是被袋子的提把帶子割傷, 止血後自己開車去急診, 結果急診室人山人海, 不是滿身是血的就是懨懨一息救護車送來的, 根本沒人理我, 護士問我說跌幾階? 我說... 二還是三階吧? 小姐只差沒翻白眼... 等了好一會照過幾張 X 光片, 腳指骨頭有點裂所以固定起來, 右手無名指縫了好多針... 我問醫生這算嚴重嗎? 醫生說... 還好啦, 能縫的都還算好.

 
血淋淋的那張就不貼了
 


 
跌倒的樓梯
保護到鏡子但是割到我的袋子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4, 25, 26) -- 第一個認出的火星地形 Mare Acidalium

日期: 2014-3-24 (UT 15:00~16:00; CM 61 degree); 主鏡: TEC14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43






因為實在畫太爛了, 決定不要再假會, 改畫漫畫版, 哈哈~

Note:
+ 今天試新到的目鏡 Fujiyama HD-OR 4mm, 效果還真不錯. 不過... 今天有個新圖案出現讓我困惑不已, 大約右上方有一塊向下彎曲的新月圖案暗塊, 我單眼, 雙眼, 低倍, 高倍... 不管怎麼看都非常肯定看清楚其形狀, 清楚的倍率下依稀覺得它像一個 "圓", 上半部顏色深下半部很淺, 圍繞住中心的淺亮橘中心, 我一度懷疑是不是 NPC 對著我呢? 但我還是在 11~12 與 1 點鐘方向看見小小的白亮區, 所以我推測它是 Utopia 的左端 (盡管我在圖上標 Acidalium). 而且前兩天很清楚圍繞的 NPC 的黑圈圈不見了? WHY? 左邊與下方的暗區跟前兩天看到的差不多, 中央那條亮帶與飄在其上的數個白圈圈依舊可以看見... 誰能解答我的疑惑啊?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5) -- 赤道上的雲
日期: 2014-3-25 (UT 14:45~15:30; CM 61 degree); 主鏡: TEC14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00


Note:
+ 25號天況更糟, 但還能觀察, 所以仍然扛大隻的出去... 我真的認真考慮裝一個可以隔熱的圓頂了... 時間比前幾天早一小時, 情況跟 24 號看見的很像.

+ 低倍時 80X ~ 100X 南北兩極冠反而好辨識, 原先我有懷疑會不會是色差? 色差...? APO 也會有色差? 會呀, TEC140 如果溫度還沒平衡完看行星真的有色差, 平衡完就非常非常輕微了, FC76 也會, 這兩隻說短也不是太短 f/7 跟 f/7.5. 倍率拉上去以後極冠反而不明顯了. 低倍時也可以察覺球體上有黑點, 不過要放大後才能看清楚其形狀. 看行星時才發現放大有多重要而色差有多麼討厭啊.

+ 200X 以後盤面右上角的黑區就很清楚能辨別了, 約略是像腰果的形狀, 上半部比較黑下半部差一點點. 至於其 "下半環" 今天倒覺得沒那麼明顯, 不注意看還真認不出來. 左側的黑區大約從 8~9 點鐘方向延伸到 11 點鐘方向, 大小與邊界隨著倍率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 300 X以後還能看出其實這片黑並沒有貼到邊界, 而且這一區帶有一點冷藍色調的感覺. 另外今天怎麼看都看不出 SPC 附近有暗區, 為什麼呢?

+ Baader 的行星光害濾鏡用處不明顯, 冰帽與可能是雲的白色部分似乎有增強到, 不過也傷害到暗區的細節. 然後 TV Binovue 的 2X OCS 效果還真的不只放大而以, 應該有校掉一些差, 讓整體畫面變好蠻多的. 倍率到 300 還可以接受, 350 很勉強, 不過解析度已經大降了, 400 完全沒辦法對到焦了.

+ 另外一個不同處是前幾天發覺斜斜從 10 點鐘方向披靡向 4 點鐘方向的那條亮淺橘色腰帶, 今天看反倒是從 12~1 點鐘方向延伸向 5~7 點鐘方向, 中間腰細兩頭大, 大頭應該是南北兩極冠. 今天另外有觀察火星移出目鏡方向, 我把它標 West. 腰帶上沒看見懷疑是雲的白點, 倒是在腰果底下的大平原上看到幾點...

下次改用小鏡...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6) -- 稍稍會辨認火星地形方向
日期: 2014-3-26 (UT 14:45~15:30; CM 61 degree); 主鏡: TEC140
Seeing: 4~5 (Below Average ~ Poor);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49




+ 26 號天氣預報說要變天了, 的確也有很多雲在飄, 不過還是搶到一些時間觀察.

+ 今天觀察的結果與昨天不同處有, 那個長得像腰果位於右上方象限的黑區不管左右或上下都比較靠中間一些, 腰果往下延伸非常淡的類環形暗帶也可以辨識, 南半球還是看不出有什麼暗區, 左側的暗區邊界今天比較能分辨, 兩極的白除了低倍外, 超高倍 (350X 以上) 時也很好分辨, 還有發現火星現在似乎沒有 100% 的圓, 右側的弧形沒那麼完美.

+ 今天操到 563X (EP: 0.23mm)... 瘋了, 4mm with OCS 2.3X... 居然畫面沒有全糊, 兩個明顯的暗區與亮白極冠還分得出呢, 250X (EP: 0.56mm; 9mm with OCS 2.3X) 畫面最佳, 夠清晰又不至於亮到影響辨識, 327X (EP: 0.43mm; 9mm with OCS 3X) 與 376X (EP: 0.37mm; 6mm with OCS 2.3X) 都還可以做素描, 最後幾乎都用這兩個倍率觀察... 為什麼要這麼痛苦的把出瞳徑弄小到超過極限的倍率? 唉... 因為畫面永遠不嫌大啊, 難怪鏡子會越搞越大隻. 不過也飽嚐 bad seeing 之苦, 經常看到一半突然糊掉, 糊一陣子之後又恢復正常.

+ 我再仔細研究 S&T 的火星地圖之後, 越來越肯定沒有看錯, 而且如果沒看錯的話, 又衍伸出好幾個觀察點可以繼續期待的呢... 首先, 本來我很納悶的是, 如果那個腰果是阿基達利亞海 (Mare Acidolium) 的話, 為什麼地圖在左邊而我看見的是在右邊? 我現在是這麼猜的, Mars Profiler 會依你電腦的座標在火星地圖上標個紅圈, 表示那是正對著你的方向, 沒錯, 的確我看見的中心上面就是腰果, 跟地圖一樣. 還有, Mars Profiler 上有一個資料是目前火星的傾斜度: 36 度, 所以假如我把地圖順時針方向斜個 3,40 度的話, 地圖上腰果的形狀位置就與素描的相當符合了, 而且如果把平面地圖想像一下包成球形 (我的觀察地點是 CM 61, 不是現在用公司電腦的 CM 49 喔), 再加上傾斜角, 這樣與觀測速描就更像了, 因此素描的左黑塊應該就是 Mare Erythraeum 甚至太陽之眼的 Solis Lacus 呢, 不過我還是無法解釋為什麼看不到應該很明顯在南半球的 Mare Sirenum 的部份呀? 沒關係, 繼續觀察... 如果假設是對的, 再來辨識 CHRYSE, Niliacus Lacus... 還有還有, 那個北極峽谷與 Rima Tenuis 似乎就在 NPC 面對我這一側, 腰果上方... 對比又強烈, 有機會看見?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2,23) -- 與火星的初遇

跟火星一對上眼之後, 現在是難捨難分... 不過在本身缺乏專業知識之下, 雖然看到很多卻不能肯定什麼, 心急也沒用, 所以決定有看就有畫, 畫得再醜也要留下紀錄, 希望在今年的火星接近期間多少能認出一些地形來... 所以這一大串是持續記錄但不專業的流水帳.

因為觀察與學習的過程裏, 每次都有不同的體會, 如果寫在同一篇落落長還真的不好找, 所以決定加上標題與烙下同個標籤把全部拆分了...


日期: 2014-3-22/23(UT 15:30~16:30; CM 61 degree); 主鏡: TEC140 (3/22); FC-76DC (3/23)
Seeing: 3~4 (Average ~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49/18.76

Note:
+ 3/22 是第一次畫火星, 除了南北極帽外, 2 點鐘方向邊緣也有大小亮度都跟 NPC 一樣的白亮圈, 因此我覺得說不定那才是 NPC 也說不定呢... 後來跟 3/23 的圖比較一下 (因為 3/23 畫的時候已經沒那麼手忙腳亂, 觀察得比較踏實), 3/22 那張逆時針轉個大約 30 度, 就大致跟 3/23 畫的很像了... 因為火星自轉一圈跟地求差不多, 24小時 37 分鐘, 所以如果每天觀測時間差不多, 畫面應該也差不多才對.

+ 暗區的邊界有點難界定, 不過大致可以發現最黑的是 3/22 12 點鐘方向 (3/23 11 點鐘方向) 那塊 "類"倒三角形, 其次是 3/22 9~10 點鐘方向 (3/23 8 點鐘方向) 那塊, 不知道為什麼 3/22 那天畫這麼小塊? 再來是 3/22 2~3 點鐘方向 (3/23 1~2 點鐘方向) 那塊環繞可能是 NPC 那塊黑環, 南半球最底下有一片淺暗色, 面積不小.

+ 夾在兩暗區的空隙 3/22 10~11 點鐘方向 (3/23 9~10 點鐘方向) 起, 似乎有一條亮淺橘色腰帶, 斜斜的從 10 點鐘方向披向 4 點鐘方向, 3/23 甚至可以看見數個白圈圈散佈其上.

SkyandTelescope 雜誌社有一個小程式可以幫忙辨識火星地形, 它用 UT 表示日期時間, 不過會抓你電腦上的時區設定, 而且可以選不同類型望遠鏡的畫面結果, 然後還有亮度, 大小... 之類的詳細資料, 真是不錯用. 我抓了 3/22 ~ 3/24 晚上大約 23:30 的台灣時間:




唉... 資質實在駑鈍啊... 球體攤成平面我就有點昏頭了, 尤其 3/24 看得最清楚, 卻對得最不像, 跪求大師們拍幾張施捨給我對照吧...

大師... 目前只有 DCK 兄在 FB 偶而貼的分享, 今天剛好有 3/23 的:


18:47 UT, 所以大概是 3/24 凌晨 3:00 左右, 好拼喔. CM 是 134.3 跟我在屋頂看到的方向不會差很遠, 真好真好. 如果以上圖而言, 依火星的自轉, 右邊的應該會逐漸跑到左邊... 如果對照我 3/23 23:30 左右看的, Acidolium 那塊黑應該繞到左邊後面了, 這張相片右上那塊黑應該是 Utopia, 右下那塊黑應該是 Cimmerium 海, 中間亮亮的就是亞馬遜平原囉?

從 1986 年起就開始觀測火星的 CMO 網站, 也有許多好圖, 未徵求同意就貼他們的相片真是不好... 等一下寫個 email 去求他們.

ps. 我很禮貌的寫信跟他們說明原委, 如果有任何不妥敬請告知... 不過至今沒有回信, 是允許了還是沒收到? 傷腦筋耶...

(4/11 update) ㄟ, 後來發現 CMO 把我的 email 貼在他們的 "火星通訊" 裏 (#471), 還大大的幫我標示 "TAIWAN",  哈哈... 這表示台灣也有參與嗎? 真高興... 接下來要認真不能亂寫了.



先貼 3/23 的, UT 與 CM 都有標, 我找時間與觀測座標差不多的...

(原圖在這裡, 作者是 Teruaki Kumamori 先生, 主鏡 C11, 日本大阪)

(原圖在這裡, 作者是 Valimamori Maurice 先生, 主鏡不知道是什麼怪物, 36 公分的 SCT, C14 嗎? 澳洲墨爾本)

3/22 Teruaki Kumamori 先生也有拍...


這幾張圖又讓我再度懷疑自己了...
因為 SCT 不是應該跟折射鏡一樣, 南北沒變, 東西顛倒嗎? 為什麼我覺得這幾張是上下顛倒, 左右沒變? 我的意思是... 他相片的 "下" 是我從折射鏡看出去的 "上", 但是他的 "左" 的確跟我折射鏡看出去的 "左" 一樣... 還是說我完全看錯了都是幻覺? 不可能呀, 因為我連看三天都差不多啊? 頭痛, 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