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43
因為實在畫太爛了, 決定不要再假會, 改畫漫畫版, 哈哈~
Note:
+ 今天試新到的目鏡 Fujiyama HD-OR 4mm, 效果還真不錯. 不過... 今天有個新圖案出現讓我困惑不已, 大約右上方有一塊向下彎曲的新月圖案暗塊, 我單眼, 雙眼, 低倍, 高倍... 不管怎麼看都非常肯定看清楚其形狀, 清楚的倍率下依稀覺得它像一個 "圓", 上半部顏色深下半部很淺, 圍繞住中心的淺亮橘中心, 我一度懷疑是不是 NPC 對著我呢? 但我還是在 11~12 與 1 點鐘方向看見小小的白亮區, 所以我推測它是 Utopia 的左端 (盡管我在圖上標 Acidalium). 而且前兩天很清楚圍繞的 NPC 的黑圈圈不見了? WHY? 左邊與下方的暗區跟前兩天看到的差不多, 中央那條亮帶與飄在其上的數個白圈圈依舊可以看見... 誰能解答我的疑惑啊?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5) -- 赤道上的雲
日期: 2014-3-25 (UT 14:45~15:30; CM 61 degree); 主鏡: TEC14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00
Seeing: 4 (Below Average);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00
Note:
+ 25號天況更糟, 但還能觀察, 所以仍然扛大隻的出去... 我真的認真考慮裝一個可以隔熱的圓頂了... 時間比前幾天早一小時, 情況跟 24 號看見的很像.
+ 低倍時 80X ~ 100X 南北兩極冠反而好辨識, 原先我有懷疑會不會是色差? 色差...? APO 也會有色差? 會呀, TEC140 如果溫度還沒平衡完看行星真的有色差, 平衡完就非常非常輕微了, FC76 也會, 這兩隻說短也不是太短 f/7 跟 f/7.5. 倍率拉上去以後極冠反而不明顯了. 低倍時也可以察覺球體上有黑點, 不過要放大後才能看清楚其形狀. 看行星時才發現放大有多重要而色差有多麼討厭啊.
+ 200X 以後盤面右上角的黑區就很清楚能辨別了, 約略是像腰果的形狀, 上半部比較黑下半部差一點點. 至於其 "下半環" 今天倒覺得沒那麼明顯, 不注意看還真認不出來. 左側的黑區大約從 8~9 點鐘方向延伸到 11 點鐘方向, 大小與邊界隨著倍率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 300 X以後還能看出其實這片黑並沒有貼到邊界, 而且這一區帶有一點冷藍色調的感覺. 另外今天怎麼看都看不出 SPC 附近有暗區, 為什麼呢?
+ Baader 的行星光害濾鏡用處不明顯, 冰帽與可能是雲的白色部分似乎有增強到, 不過也傷害到暗區的細節. 然後 TV Binovue 的 2X OCS 效果還真的不只放大而以, 應該有校掉一些差, 讓整體畫面變好蠻多的. 倍率到 300 還可以接受, 350 很勉強, 不過解析度已經大降了, 400 完全沒辦法對到焦了.
+ 另外一個不同處是前幾天發覺斜斜從 10 點鐘方向披靡向 4 點鐘方向的那條亮淺橘色腰帶, 今天看反倒是從 12~1 點鐘方向延伸向 5~7 點鐘方向, 中間腰細兩頭大, 大頭應該是南北兩極冠. 今天另外有觀察火星移出目鏡方向, 我把它標 West. 腰帶上沒看見懷疑是雲的白點, 倒是在腰果底下的大平原上看到幾點...
下次改用小鏡...
+ 25號天況更糟, 但還能觀察, 所以仍然扛大隻的出去... 我真的認真考慮裝一個可以隔熱的圓頂了... 時間比前幾天早一小時, 情況跟 24 號看見的很像.
+ 低倍時 80X ~ 100X 南北兩極冠反而好辨識, 原先我有懷疑會不會是色差? 色差...? APO 也會有色差? 會呀, TEC140 如果溫度還沒平衡完看行星真的有色差, 平衡完就非常非常輕微了, FC76 也會, 這兩隻說短也不是太短 f/7 跟 f/7.5. 倍率拉上去以後極冠反而不明顯了. 低倍時也可以察覺球體上有黑點, 不過要放大後才能看清楚其形狀. 看行星時才發現放大有多重要而色差有多麼討厭啊.
+ 200X 以後盤面右上角的黑區就很清楚能辨別了, 約略是像腰果的形狀, 上半部比較黑下半部差一點點. 至於其 "下半環" 今天倒覺得沒那麼明顯, 不注意看還真認不出來. 左側的黑區大約從 8~9 點鐘方向延伸到 11 點鐘方向, 大小與邊界隨著倍率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 300 X以後還能看出其實這片黑並沒有貼到邊界, 而且這一區帶有一點冷藍色調的感覺. 另外今天怎麼看都看不出 SPC 附近有暗區, 為什麼呢?
+ Baader 的行星光害濾鏡用處不明顯, 冰帽與可能是雲的白色部分似乎有增強到, 不過也傷害到暗區的細節. 然後 TV Binovue 的 2X OCS 效果還真的不只放大而以, 應該有校掉一些差, 讓整體畫面變好蠻多的. 倍率到 300 還可以接受, 350 很勉強, 不過解析度已經大降了, 400 完全沒辦法對到焦了.
+ 另外一個不同處是前幾天發覺斜斜從 10 點鐘方向披靡向 4 點鐘方向的那條亮淺橘色腰帶, 今天看反倒是從 12~1 點鐘方向延伸向 5~7 點鐘方向, 中間腰細兩頭大, 大頭應該是南北兩極冠. 今天另外有觀察火星移出目鏡方向, 我把它標 West. 腰帶上沒看見懷疑是雲的白點, 倒是在腰果底下的大平原上看到幾點...
下次改用小鏡...
不專業火星觀測紀錄 (3/26) -- 稍稍會辨認火星地形方向
日期: 2014-3-26 (UT 14:45~15:30; CM 61 degree); 主鏡: TEC140
Seeing: 4~5 (Below Average ~ Poor);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49
Seeing: 4~5 (Below Average ~ Poor); Transparency: 4 (Below Average); SQM: 18.49
+ 26 號天氣預報說要變天了, 的確也有很多雲在飄, 不過還是搶到一些時間觀察.
+ 今天觀察的結果與昨天不同處有, 那個長得像腰果位於右上方象限的黑區不管左右或上下都比較靠中間一些, 腰果往下延伸非常淡的類環形暗帶也可以辨識, 南半球還是看不出有什麼暗區, 左側的暗區邊界今天比較能分辨, 兩極的白除了低倍外, 超高倍 (350X 以上) 時也很好分辨, 還有發現火星現在似乎沒有 100% 的圓, 右側的弧形沒那麼完美.
+ 今天操到 563X (EP: 0.23mm)... 瘋了, 4mm with OCS 2.3X... 居然畫面沒有全糊, 兩個明顯的暗區與亮白極冠還分得出呢, 250X (EP: 0.56mm; 9mm with OCS 2.3X) 畫面最佳, 夠清晰又不至於亮到影響辨識, 327X (EP: 0.43mm; 9mm with OCS 3X) 與 376X (EP: 0.37mm; 6mm with OCS 2.3X) 都還可以做素描, 最後幾乎都用這兩個倍率觀察... 為什麼要這麼痛苦的把出瞳徑弄小到超過極限的倍率? 唉... 因為畫面永遠不嫌大啊, 難怪鏡子會越搞越大隻. 不過也飽嚐 bad seeing 之苦, 經常看到一半突然糊掉, 糊一陣子之後又恢復正常.
+ 我再仔細研究 S&T 的火星地圖之後, 越來越肯定沒有看錯, 而且如果沒看錯的話, 又衍伸出好幾個觀察點可以繼續期待的呢... 首先, 本來我很納悶的是, 如果那個腰果是阿基達利亞海 (Mare Acidolium) 的話, 為什麼地圖在左邊而我看見的是在右邊? 我現在是這麼猜的, Mars Profiler 會依你電腦的座標在火星地圖上標個紅圈, 表示那是正對著你的方向, 沒錯, 的確我看見的中心上面就是腰果, 跟地圖一樣. 還有, Mars Profiler 上有一個資料是目前火星的傾斜度: 36 度, 所以假如我把地圖順時針方向斜個 3,40 度的話, 地圖上腰果的形狀位置就與素描的相當符合了, 而且如果把平面地圖想像一下包成球形 (我的觀察地點是 CM 61, 不是現在用公司電腦的 CM 49 喔), 再加上傾斜角, 這樣與觀測速描就更像了, 因此素描的左黑塊應該就是 Mare Erythraeum 甚至太陽之眼的 Solis Lacus 呢, 不過我還是無法解釋為什麼看不到應該很明顯在南半球的 Mare Sirenum 的部份呀? 沒關係, 繼續觀察... 如果假設是對的, 再來辨識 CHRYSE, Niliacus Lacus... 還有還有, 那個北極峽谷與 Rima Tenuis 似乎就在 NPC 面對我這一側, 腰果上方... 對比又強烈, 有機會看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