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嘗試在牛頓鏡上安裝濾鏡快拆裝置

針對發射星雲的窄頻天文濾鏡對目視觀星來說簡直是天賜恩物,應該説是不可或缺的器材之一了。不過實務經驗裏通常會碰到兩個困擾,一個是濾鏡本身的反光影響觀測,另一個是更換濾鏡時的不便。折射鏡或折返鏡 因為會用到天頂鏡,反光影響這個問題可以克服;但 拆裝不便 這個困擾就沒辦法了,因為一定要拆下天頂鏡… 如果是重型目鏡或雙目視裝置的話還要先卸下來再拆天頂鏡,以免摔到,如此拆拆裝裝的頗耗時間;使用牛頓鏡時因為沒天頂鏡,因此濾鏡裝在目鏡屁股,更換濾鏡時就更不方便了,連換目鏡都要拆裝濾鏡。有種需要 快速拆裝濾鏡 來辨識超小行星狀星雲的技巧,就是盡快 來回拆裝濾鏡 觀察視野裏哪些東西變暗,哪些反而變亮,因而分辨出目標的方法;如果每次拆裝濾鏡都要十幾秒,腦海裏的畫面都忘了的話,那麼這技巧的功效就大打折扣了。


市面上找得到的解決方案當然有,連我都想得到廠商一定也想得到。Baader 就有可抽換的濾鏡抽屜,目視可用攝影也能用;Borg 也有,不過 Borg 這個看起來是攝影用的設計。松本先生幫我製作的FC-76 雙筒就把 Borg 的這個整合進筒身,目視也能用了:





不幸的是我又再度拆掉以為會陪我一輩子的這組 76 雙筒去組 Borg 90FL 雙筒了,因此這組濾鏡抽屜也再度英雄無用武之地。其中一組我移去單眼用的松本對角鏡上,這組很好改:





另外一組我就想… 可以裝在牛頓鏡上用嗎?可以的話能裝在哪裡呢?

不可能裝在對焦座目鏡端,反射鏡的 back focus 都很有限,不可能再多個幾公分…

裝對焦座底端呢?好像也只能裝在這。抽屜有一定厚度,當對焦座全拉出時抽屜會不會跑進對焦座裡?那不就無法抽換了?當對焦座全推進時抽屜會不會太靠近次鏡而擋到光柱?尤其短焦鏡的光柱都蠻胖的⋯⋯

還有,大牛的前端開開,雜光難免,這樣的話抽屜要留一點作遮光罩嗎?要留多長?





想了半天,還是跟經驗豐富的廠長討論一下好了,於是有了一個版本:


抽屜本體外,上下各做一個環。因為很多距離抓不準,因此做短環來接,太長的話就拆掉環,太短的話就再弄一個環來接⋯ 這些都是 Borg 給的靈感。


羽毛對焦座的尾巴是 M52 內牙,接一個短環既能當連結器也作出一點長度避免抽屜跑進對焦座 house 內:


接上本體:


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説抽屜要可以旋轉,因為抽拔濾鏡時不知道哪個方向最順手,總不好在黑夜中扭著脖子在抽換吧?


至於 遮光環 呢?



沒錯,如圖所示,實際測試後發現當對焦行程很短時 遮光環 會擋到視野,因此只能拆掉,拆掉後其實還有 10mm 的遮光啦,對焦座推到底時:


最後外觀多了裏面那截:





講半天,最後還是要實際驗證才知道有沒有問題。(就在我上班生涯的最後一天… 嗚嗚嗚,先休息一陣子啦!我也想去美國看日全蝕啊) 把 40 公分鏡推出陽台,朝著天頂的御夫座試驗,IC 405、410、417⋯⋯ 結果相當順利,只有放抽屜時得照一下光,畢竟抽屜也窄窄的,最後只有畫了 兩隻小蝌蚪:

“tadpoles” Sim 130/129 in NGC 1893/419 (406mm f/3.75 dobsonian, 473X)

Sim 130 很簡單,簡單到朝東側的尾巴都追得到,西側的頭看起來像是半圓形;Sim 129 就相當困難了,averted vision 勉強可以認出跟週邊星點不一樣的物體,看得到一點點雲氣而已。


實際操作裝在牛頓鏡對焦座底部的濾鏡抽屜裝置,感覺還算不錯,肯定比原來什麼都沒有時好用。成功!


至於裝在對角鏡上的濾鏡快拆抽屜,我找了 4 顆當季的行星狀星雲來試。獵戶座的 NGC 2022、長蛇座的 NGC 2610、雙子座的 M1-7、麒麟座的 M1-16。


CFF 160 先登場負責兩個 NGC,結果只有 NGC 2022 成功,這已經是去日本滑完雪之後的事了,隔了三年沒滑,這次摔得可慘了:

NGC 2022 (CFF 160 f/6.5; 281X no filter)

這個目標不難,而且不用濾鏡就可以清楚認出 環狀 的外觀,環的東西向兩端比較厚、明顯。


另外一個 NGC 2610 是隔天用 Mewlon 210 畫的:

NGC 2610 (Mewlon-210 f/11.5; 402X, no filter)

很不容易耶,還得用 Averted vision 才能看到,看到的部分並不是完整的一塊,東北跟西南各看到部分雲氣,東北那塊比較明顯。雖然最後確認時還是沒用濾鏡,只靠拉高倍,但過程中一直有抽換濾鏡,可以測試改造的部分順不順手?結果 — 很順手!


另外還有兩個 Minkowski 目錄的小行星狀星雲,先是 M 1-7 :

Minkowski 1-7 (Mewlon-210 f/11.5; 242X, no filter)

小歸小,但這顆作到 242X 可以直視沒問題,而且也不需要濾鏡幫忙。細節的話⋯⋯ 可以分辨出雲氣的濃淡,西南西側感覺比較濃一點。


另外一個 M1-64:

Minkowski 1-16 (Mewlon-210 f/11.5; 193X, w/i & w/o filter)

這顆終於得靠濾鏡才搞得定了,O III 太暗,我得改用 UHC 才認得出來。另外一個困擾是附近星點太多,當濾鏡上去後我有點確認不了是哪個星點變大、變亮?不過很確定的是看到一顆變得很明顯這樣子。


好啦,這就是濾鏡抽屜改造及使用實務經驗了。


日本回來就確診,半個過年都待在關西隔離,還好後來天氣不錯,賺了幾個很讚的觀星夜,當然每隻都要拿出來曬一下星光:





雙筒畫了一個南天的星團,蠻美的星團 NGC 2546:


NGC 2546 (Borg 90FL f/5.5; 73X)

73.2 X, 不是 732X 喔! 哈哈~

這組 Borg 90FL 松本雙筒搭 Docter 12.5mm 真是絕配,看什麼都美。


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鳶峰畫兩個矮星系 -- PGC 3589, PGC 10074, vdB 1, IC 10, NGC 604

 沒想到今年一月才第二週就有機會上山,真是美好的開始。


這次上山原來設定的目標是兩個位在南天的矮星系,還有之前平地一直看不清楚的不規則星系 IC 10,最後的壓軸大工程留給上次上山看到忘我的 M33 旋臂細節... 不過最後人算不如天算



可能因為隔天是選舉日,鳶峰沒什麼人,一到台上就看見久違的小鍾兄,其實也不用看到人,看見那紅腳架、棕椅子、DM-6、Mewlon-210,就知道是他了;還有變得有點滄桑的怪怪兄... 一樣,看到下面那台白色 X5 大概也猜得到是他啦,哈哈~ 


這次只帶 16" DOB 上來,還有 Nikon 10X 50mm WX,想套個濾鏡試試看冬季那幾個星雲效果如何? 可能東西比較大,裝起來後大家都跑來拍照了...




順利組完、調好光軸,也校準完 RDF,然後目鏡、素描器材... 放好位置後就等天黑囉。七點過後南天雲氣較散了,先抓幾個目標觀察透明度與 seeing,差不多可以後就移往第一個目標,別名 玉夫座矮星系 (Sculptor Dwarf Galaxy) 的 PGC 3589,整體亮度 +9.51,但 矮星系嘛,總是大面積、平平均均的沒什麼集中亮區... 不是那麼好辨識:


Sculptor Dwarf Galaxy (PGC 3589, 406mm f/3.75 DOB, 103X)


結果有點出乎意料的簡單,一眼就看到矮星系那種... 怎麼説呢? "質地粗粗" 的感覺。邊界不是很清楚,因此如果想盡量畫準的話,我通常會多找一些星點當參考點,然後以參考星點當標旗來描繪範圍與細節的位置;草稿盡量多資訊,包括文字與圖示,之後才會後製修圖到完稿。

我拖小鍾過來確認,他看完後直說很亮很亮啊... 所以應該真的很明顯,不過小鍾兄近年來練功練超勤,又正值盛年,他說的 "很亮" 我能了解,當你看 100 個超暗的目標之後,隨便一個稍亮的目標都會覺得 "很亮",真的。 



畫完玉夫座矮星系後,移到旁邊的天爐座,下個目標是天爐座矮星系 (Fornax Dwarf Galaxy):


Fornax Dwarf Galaxy (PGC 10074, 406mm f/3.75 DOB, 103X)



這個目標比前一個難,雖然整體亮度有 +8.19,不過範圍大多了,因此要稍微專心一點才能確認;它的範圍應該比我畫的更大,畫面上方 (整個南側) 應該也是它的範圍,不過對比很低,我沒辦法把實際的視感表達得很好。星系北側有個它自己的球狀星團,有 NGC 編號 -- NGC 1049,以前畫過幾次,不過都沒這次清楚,很亮的核心,473X 下能分出三層不同亮度。



這兩個畫完後休息一下,拆獵戶座四合星旁的亮兩顆 E, F 星,鳶峰當時所有同好都看過一輪,大家都看到了喔 ~ 晚一點再來拆天狼星。



接著轉往北天找最近在平地看到很挫折的 IC 10;沒想到仙后座都要西斜了,心還停在秋天,結果近午夜後春天的獅子與大熊都爬出來了...... 日子就這樣一直轉、一直轉,只能順著它走了。IC 10 的位置很好找,在仙后標記的 W 尖端 beta 星附近而已,不過仙后座 beta 星 旁電子星圖有個方框框 編號 vdB 1 的反射星雲,在平地很認命知難而退,每次都會默默跳過,但這次都把最大隻的扛上山了,當然要畫一下囉:


vdB 1 (reflect nebula, 406mm f/3.75 DOB, 292X)


沒問題,淺淺的雲氣瀰漫在三顆 8.X 等亮星周遭,附近星點好幾組都是兩顆兩顆的。此時有量一下 SQM,差點還不到 21,有點糟.... 是因為空氣太多微塵散射,還是連鳶峰也開始被光害侵蝕了呢?



終於抵達目的地 IC 10 了,看到是沒問題啦,不過真的只看到微微的雲氣,這在平地認得出才有鬼...

IC 10 (Irregular Galaxy, 406mm f/3.75 DOB, 292X)


外緣邊界不太規則,雲氣中央部分比較明顯,主要圍繞在在一顆標號 TYC 3665-1255-1 的 +12.68 星星周圍,西側也比東側亮一些,邊緣界線很難界定清楚。



最後就是今天的重頭戲 M33 啦! 結果...
一來透明度有點變差,幾個上次一眼就認出的旋臂內 IC 目標這次看得很吃力;再來是實在太冷了,衣服夠暖身體沒問題,但手要伸出來畫圖就很痛苦,畫一分鐘手就凍僵,帶手套畫又很笨拙... 掙扎半天後就決定放棄了,最後只有拉高倍仔細看一下 NGC 604 後草草結束任務:


NGC 604 (406mm f/3.75 DOB, 473X)



周圍的星點看到 14.7 可以,15.出頭的就很困難了,的確觀測條件比上次差很多。不過 473X 下的 NGC 604 第一次看到如此不規則狀的外觀,東南側雲氣比較濃厚,因此外觀 "整體" 看起來有一點三角形的樣子。


之後用 6mm Ethos (292X) 拆了位置還很低的天狼星,只有 37 度仰角左右;不過 OK 啦,細細的小狼分得還蠻開的,也找小鍾兄一起來確認過。

再之後就是 Nikon 10X 50mm WX 的表現了,先把大傢伙收好,換小雙筒上腳架,切換到悠閒觀星模式。順著大犬尾巴往東南的銀河越低越精彩,以小雙筒而言,我最喜歡的視野就是以 橘黃色船尾座 c 星 (c Puppis) 及兩顆藍色亮星三角形為中心的 NGC 2451 當中心點的視野,其東側的疏散星團 NGC 2477 霧霧的點綴在旁,周遭銀河其它星點襯托下,有遠有近,加上色彩繽紛的星星們閃爍不已,整個視野立體感十足,看著看著都醉了呢。然後換上 UHC 濾鏡看 玫瑰、海鷗,往北看心與魂... 都看得到,不過雲氣淡淡的而已,還不到令人驚豔的地步,這隻超廣角雙筒還是看星點好。


收好裝備,心滿意足的回家,看看車上的溫度計: 0 度!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2023 年的小回顧

每年12 月底,我總會花點時間整理一年來勤奮的觀星紀錄與邪惡的購物清單;比起過去幾年,2023 年有很大的不同... 就以 "觀星紀錄" 來說吧,過去每年超過 100 次的觀察次數從搬家到市區後就逐漸下降,2020 年首次跌破百次: 95;2021年又回到百次以上;2022 年: 82;今年 2023 剩: 52 了,差不多是腰斬;不過好消息是歷經幾年疫情後又開始上山了,雖然只有 3 次,但總是個開始。


這幾年使用的架台比較固定了,不再浪費錢換來換去;從 2020 年起幾乎只在用 RST-135 與 RST-300 ,在市區家則以手動的 DM-4 為主,DM-6 現在很少用,只在測試或調整器材時才用:





2023 年被送走的有誰呢?


第一名: DOCTelescope 305mm F/3.85 Newtonian



總共才陪我 15 個月,當時是為了更大口徑而賣掉 CFF 250CC 換來的;結果今年又為了優化整體重量及受不了更高檔的主鏡材質誘惑被 Catalin 拐去訂了 CFF 300CC... 只是不知道他老兄明年到底交得出來嗎? 哭哭⋯⋯


第二名是第二度購買的 FC-76 DCU:




還不錯,撐了快 2 年半才被無情的主人賣掉,算是去年底換成 FC-100 DZ 的關係嗎?


第三名也是 第二度購買的 Mewlon-180C:




這支是買二手的,撐了快 2 年,主要放在市區看行星用;結果接手 Kenji 先生的 Mewlon-210 後替換掉,Mewlon-210 也是第二次買,怎麼老作這種蠢事?


第四名同樣是第二次購買的 Nikon 18X 70mm 雙筒:




後面那隻啦,前面這隻賣掉我就剁手!! ^^"

同樣撐了快 2 年,實在太少用就賣掉了,如果硬說換了什麼? 應該就是 Canon 18X 50mm IS 吧?


目鏡的話,換掉一堆 LE 跟高橋的 Abbe:



因為 高橋出了新系列呀 ~


舊人走,新人來,有哪些新朋友呢:


第一是 高橋的新目鏡系列 TPL:



 

後來還追加了 9mm 一對,都是 Kenji 先生幫忙帶的。


第二是 Canon 18X 50mm IS:



這也是 Kenji 先生帶回來的……


第三是 Mewlon-210,又是 Kenji 先生的




第四是 Borg FL 鏡頭,還是 Kenji 先生帶回來的⋯ 





第五名... 406mm f/3.75 的主鏡與 16" DOB 整體的結構重作,其實等於重買一隻 40 公分 DOB 了:



沒想到這隻現在變成我的主力,果然只會越來越大隻 ^^"

這隻 40 公分與 Mewlon-210 兩隻出勤次數相同,合起來佔 50% 的主鏡使用率



那今年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目標觀察呢:

首先當然是鳶峰碰到好天氣那次了,用 16 吋主鏡看到滿滿雲氣交錯的史蒂芬五重奏:




還有 NGC 7331 與 NGC 891 的暗帶... 好清楚呀! 





用小鏡子看出因南北極暗而呈現出 "長方形" 樣的 IO 也頗難忘:



今年用大鏡子看了不少新舊目標,雖然很厲害,不過因為想說都用了大鏡子,看到這些星系、球狀星團... 也不算什麼啦~ 倒是有些之前看多很多次卻一直模模糊糊的目標,今年看清楚了覺得印象深刻,比如 WR 134 nebula:




比如明知道很壯觀卻一直沒機會看的 NGC 5128:





還有海鷗頭 Gum 1 的暗帶及細節:



除此之外,今年還發憤把以前亂七八糟丟進相簿的一堆素描... 可能有幾百張吧? 不知道有沒有上千? 全部重新分類,檔案命名後放在 Google 雲端硬碟以便利查詢:

Shared astronomy sketch

做這件事真是去掉半條命,眼睛都快瞎了~


還去了鳥取,拜訪神人 松本龍郎大師:




還有還有... 改造了 FC-76 松本雙筒、請廠長研究了一堆小東西,還認識了即將搬家到東京工作 Kenji 桑 -- 不斷誘拐我買東西的壞朋友 XD,哈哈~ 還有阿勇當爸爸了,小 baby 好可愛 ~ 超久沒聯絡的瑞森又連絡上了,國王買了 TEC 180 真想過去摸摸,福聲的 18" 換裝超人結構、星夜兄拿到夢寐以求的 WX 10X 50mm,甘醫生整年都在日本玩的樣子...... 而且 我提起勇氣去考 N3,只是不知道會不會過啦^^",最近還能背完松田聖子的 sweet memory、青い珊瑚礁,還有菅田將暉的 虹...... 這樣出發上山時,是不是可以學電影 すずめの戸締まり 裏開車兜風時 芹澤唱歌的模樣了?


2023 有一堆不如意的事,不過也有許多不錯的事,希望明年也很精采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