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嘗試在牛頓鏡上安裝濾鏡快拆裝置

針對發射星雲的窄頻天文濾鏡對目視觀星來說簡直是天賜恩物,應該説是不可或缺的器材之一了。不過實務經驗裏通常會碰到兩個困擾,一個是濾鏡本身的反光影響觀測,另一個是更換濾鏡時的不便。折射鏡或折返鏡 因為會用到天頂鏡,反光影響這個問題可以克服;但 拆裝不便 這個困擾就沒辦法了,因為一定要拆下天頂鏡… 如果是重型目鏡或雙目視裝置的話還要先卸下來再拆天頂鏡,以免摔到,如此拆拆裝裝的頗耗時間;使用牛頓鏡時因為沒天頂鏡,因此濾鏡裝在目鏡屁股,更換濾鏡時就更不方便了,連換目鏡都要拆裝濾鏡。有種需要 快速拆裝濾鏡 來辨識超小行星狀星雲的技巧,就是盡快 來回拆裝濾鏡 觀察視野裏哪些東西變暗,哪些反而變亮,因而分辨出目標的方法;如果每次拆裝濾鏡都要十幾秒,腦海裏的畫面都忘了的話,那麼這技巧的功效就大打折扣了。


市面上找得到的解決方案當然有,連我都想得到廠商一定也想得到。Baader 就有可抽換的濾鏡抽屜,目視可用攝影也能用;Borg 也有,不過 Borg 這個看起來是攝影用的設計。松本先生幫我製作的FC-76 雙筒就把 Borg 的這個整合進筒身,目視也能用了:





不幸的是我又再度拆掉以為會陪我一輩子的這組 76 雙筒去組 Borg 90FL 雙筒了,因此這組濾鏡抽屜也再度英雄無用武之地。其中一組我移去單眼用的松本對角鏡上,這組很好改:





另外一組我就想… 可以裝在牛頓鏡上用嗎?可以的話能裝在哪裡呢?

不可能裝在對焦座目鏡端,反射鏡的 back focus 都很有限,不可能再多個幾公分…

裝對焦座底端呢?好像也只能裝在這。抽屜有一定厚度,當對焦座全拉出時抽屜會不會跑進對焦座裡?那不就無法抽換了?當對焦座全推進時抽屜會不會太靠近次鏡而擋到光柱?尤其短焦鏡的光柱都蠻胖的⋯⋯

還有,大牛的前端開開,雜光難免,這樣的話抽屜要留一點作遮光罩嗎?要留多長?





想了半天,還是跟經驗豐富的廠長討論一下好了,於是有了一個版本:


抽屜本體外,上下各做一個環。因為很多距離抓不準,因此做短環來接,太長的話就拆掉環,太短的話就再弄一個環來接⋯ 這些都是 Borg 給的靈感。


羽毛對焦座的尾巴是 M52 內牙,接一個短環既能當連結器也作出一點長度避免抽屜跑進對焦座 house 內:


接上本體:


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説抽屜要可以旋轉,因為抽拔濾鏡時不知道哪個方向最順手,總不好在黑夜中扭著脖子在抽換吧?


至於 遮光環 呢?



沒錯,如圖所示,實際測試後發現當對焦行程很短時 遮光環 會擋到視野,因此只能拆掉,拆掉後其實還有 10mm 的遮光啦,對焦座推到底時:


最後外觀多了裏面那截:





講半天,最後還是要實際驗證才知道有沒有問題。(就在我上班生涯的最後一天… 嗚嗚嗚,先休息一陣子啦!我也想去美國看日全蝕啊) 把 40 公分鏡推出陽台,朝著天頂的御夫座試驗,IC 405、410、417⋯⋯ 結果相當順利,只有放抽屜時得照一下光,畢竟抽屜也窄窄的,最後只有畫了 兩隻小蝌蚪:

“tadpoles” Sim 130/129 in NGC 1893/419 (406mm f/3.75 dobsonian, 473X)

Sim 130 很簡單,簡單到朝東側的尾巴都追得到,西側的頭看起來像是半圓形;Sim 129 就相當困難了,averted vision 勉強可以認出跟週邊星點不一樣的物體,看得到一點點雲氣而已。


實際操作裝在牛頓鏡對焦座底部的濾鏡抽屜裝置,感覺還算不錯,肯定比原來什麼都沒有時好用。成功!


至於裝在對角鏡上的濾鏡快拆抽屜,我找了 4 顆當季的行星狀星雲來試。獵戶座的 NGC 2022、長蛇座的 NGC 2610、雙子座的 M1-7、麒麟座的 M1-16。


CFF 160 先登場負責兩個 NGC,結果只有 NGC 2022 成功,這已經是去日本滑完雪之後的事了,隔了三年沒滑,這次摔得可慘了:

NGC 2022 (CFF 160 f/6.5; 281X no filter)

這個目標不難,而且不用濾鏡就可以清楚認出 環狀 的外觀,環的東西向兩端比較厚、明顯。


另外一個 NGC 2610 是隔天用 Mewlon 210 畫的:

NGC 2610 (Mewlon-210 f/11.5; 402X, no filter)

很不容易耶,還得用 Averted vision 才能看到,看到的部分並不是完整的一塊,東北跟西南各看到部分雲氣,東北那塊比較明顯。雖然最後確認時還是沒用濾鏡,只靠拉高倍,但過程中一直有抽換濾鏡,可以測試改造的部分順不順手?結果 — 很順手!


另外還有兩個 Minkowski 目錄的小行星狀星雲,先是 M 1-7 :

Minkowski 1-7 (Mewlon-210 f/11.5; 242X, no filter)

小歸小,但這顆作到 242X 可以直視沒問題,而且也不需要濾鏡幫忙。細節的話⋯⋯ 可以分辨出雲氣的濃淡,西南西側感覺比較濃一點。


另外一個 M1-64:

Minkowski 1-16 (Mewlon-210 f/11.5; 193X, w/i & w/o filter)

這顆終於得靠濾鏡才搞得定了,O III 太暗,我得改用 UHC 才認得出來。另外一個困擾是附近星點太多,當濾鏡上去後我有點確認不了是哪個星點變大、變亮?不過很確定的是看到一顆變得很明顯這樣子。


好啦,這就是濾鏡抽屜改造及使用實務經驗了。


日本回來就確診,半個過年都待在關西隔離,還好後來天氣不錯,賺了幾個很讚的觀星夜,當然每隻都要拿出來曬一下星光:





雙筒畫了一個南天的星團,蠻美的星團 NGC 2546:


NGC 2546 (Borg 90FL f/5.5; 73X)

73.2 X, 不是 732X 喔! 哈哈~

這組 Borg 90FL 松本雙筒搭 Docter 12.5mm 真是絕配,看什麼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