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市區小陽台的觀星目標與器材選擇的心得

之前有提到一些在市區小陽台觀星的器材選擇心得... 沒錯,限制多多,光害、熱氣流、被限制的視角、狹窄的場地... 除了器材受限外,能看的目標也大受限制;處處限制之下,也許得從根本心態上改變才能適應呢。






目前我自己心態上已能接受 "沒辦法追求新目標或者挖細節" 的觀星體驗了...... 但要轉變成怎樣?其實也還沒想清楚,現在就是做各種嘗試看看了;也許去體會大光害區下不同器材對相同目標的感受?也許去尋找以前覺得太容易而忽略的目標?也許去體驗不同顏色雙星之美?也許來掃一遍月貌地形?-- 練習畫月貌好像是個不錯的主意喔...... 總之星空是個無窮的寶庫,受限的只有自己的想像力而已。


至於市區小陽台上 "目標" 的選擇,我認為首選肯定是 "行星月面";行星月面多變,怎麼看都不無聊。不過市區的高樓大廈及小陽台的視野、視角限制,不一定想看就看得到;比如我家主陽台面 東南,今年夏天正好看土、木星,但進秋天之後可看得時間只剩 21:00 前,月面也只能看上弦,下弦的話得要半夜起來看了。


GRS (Mewlon-180c; Tele Vue/Bino Vue + 2X OCA; 12.5mm Abbe OR for 345X; #12 yellow clolor filter)


這陣子在市區最常用的 Mewlon-180c 是目前小陽台上效能最強的主鏡了,口徑足、鏡筒短且輕,加上重心在後方,架在縱深淺的陽台非常適合:






"目標" 的話,月面行星除外,明亮的疏散星團也是很好的選擇;當然相同的星團不可能像山上看得那麼精彩;但反過來想,正好可以練練觀測能力、測試器材的極限。亮星團不一定要用到 Mewlon-180,8 公分雙筒也不錯,反正大光害下小口徑上高倍效果不怎麼樣,而且我很少用的 50X ~ 100X 這段 -- 刻板印象在 "尋星" 程度的倍率,能看到什麼? 也值得體驗看看。


Messier 45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 32X 82mm)

大月光下什麼光害也沒差了,SQM 16.X,跟沒月光時市中心的正常光害壟罩下差不多;沒有亮星閃耀的星茫,當然也沒有層層反射星雲,純粹只有大小不一的星點,仔細分辨也有一些顏色的差異。


NGC 1582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94X 82mm)


NGC 1582 位在英仙座盾牌,接近與御夫座的邊界上,整體亮度約為 +7 等亮,94X 下數得到 30 ~ 40 幾顆星,至少有在夜空中看一眼就不會懷疑是星團的程度。


NGC 1245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94X 82mm)


NGC 1245 位在英仙座核心的 Melotte 20 旁邊而已,亮度約為 +8.4 等亮,這樣已經數不到 20 顆星星了,但至少看起來還像有 "星團" 的模樣。



NGC 1545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94X 82mm)


NGC 1545 跟前前面那個 NGC 1582 位置類似,英仙座的盾牌邊緣,亮度有到 +6.2 等亮,最亮的幾顆星大約 7~8.X 等亮,加上比較暗的星點排列出一條長鏈的感覺。



NGC 1528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 94X 82mm)


同樣在英仙座的盾牌邊緣,之前對這種小星團根本懶得一看,現在卻當成寶;星點既多,亮度的層次又豐富,對照前面看了幾個數不出幾顆星的星團,看見豐富的 NGC 1528 高興得都快哭了。


NGC 744 (Mewlon-180c; 7mm Nagler for 309X)


NGC 744 位在英仙頭頂,仙后腳下,很鬆散的星團,整體亮度接近 8 等,就算拿 18 公分鏡拉到 309X 也數不到幾顆星,有點慘。



collinder 21 (Mewlon-180c; 7mm Nagler for 309X)

我以為 "Cr" 開頭的星團都又大又亮,結果這個在市區看完全不是;位置在三角座與白羊座之間,附近有以 NGC 672 為主的一堆星團,下次回關西再架大隻的來挖。Cr 21 幾顆 8.X ~ 11.X 等亮星從南到東、由亮漸暗圍成一個圓圈,大概就這樣而已。


前面幾個星團除了 M45 以外,都算是不起眼、以前沒看過、加上剛好在小陽台的視野內的目標,加減算是補補觀星紀錄而已;但有些星團就算視野內,市區用上大隻的還是不容易看到,只好回鄉下看,鄉下就算在大月光下,觀測條件還是比市區好太多了,大鏡子拉高倍看星團也頗有看頭:


NGC 436 (CFF 160 f/6.5; 6mm Ethos + 2X Barlow for 350X)

NGC 436 在仙后座熟悉的 ET 星團 NGC 457 旁邊而已,不知道為什麼以前沒去看?整體亮度快 9 等,站在 NGC 457 身旁的確沒人會去注意,主要星點分佈像個頂點朝東、底邊面西的三角形。


NGC 6866 (CFF 160 f/6.5; 3.7mm Ethos for 285X)


NGC 6866 不知道什麼時候看的什麼文章?已經在我的待看清單躺很久了,位在與眨眼星雲同一邊的天鵝翅膀上,整體亮度大約 +7.6 等亮,主要星點 東南-西北 向拉成一條長鍊,較暗的星點往兩旁綴飾。


NGC 6811 (CFF 160 f/6.5; 4.7mm Ethos for 223X)

NGC 6811 也在天鵝座,離 NGC 6866 不遠,整體亮度 +6.8 等,相當豐富的星團,星點群聚看起來像分成南北兩塊的樣子。


NGC 6811 (CFF 160 f/6.5; 6mm Ethos for 175X)

隔幾天不知道為什麼又畫了一遍,沒有月光影響,不過透明度不佳,倍率雖然沒有上次拉得高,不過還是看得比較清楚,可見光害造成影響的巨大了。



光害區小陽台觀星目標的另一個選擇當然就是 "星星" 本身了,可以先從比較有趣的 "雙星" 開始,尤其差異較明顯的,顏色差異、亮度差異... 天空上的雙星多得不得了,以往都一頭熱在挑戰密接雙星,拆不拆得開好像變成最大的成就感,現在可以嘗試欣賞難度低一點但特徵明顯一些的目標;所以我又買回一隻 Nikon 18X 70mm 了,想說簡單便利,不過要先搞定上架問題:




左邊的是 Nikon WX 10X 50mm 附的 TRA-4,用起來軟軟 QQ 的因此一直丟在一旁沒用,沒想到用在 18X 70mm 上還頗適合;右邊那隻是一直買不到的 TRA-5,全金屬結構,架在 WX 10X 50mm 上簡直渾然天成,適合得不得了!




直視型雙筒上架台最怕就是看天頂,不過小陽台能看的視角不高,一般油壓雲台用起來就很方便了;我在關西還有另一組有中柱的腳架,上山、出外時使用可以一直伸高的中柱是看天頂必備的裝置。


用雙筒看的雙星還沒曾畫下來,貼一下最近在關西看的:

around Epsilon Lyrae double-double (CFF 160 f/6.5; 6mm Ethos +2X Barlow for 350X)

平常都只顧在拆雙雙星,其實他們四周也有幾顆星,點綴起來還蠻美的說...


Lassell 1 (multiple doubles in Cygnus) -- CFF 250CC f/15; 10mm Ethos for 375X

電子星圖 Skysafari 上查得到 "Lasell 1";不過其他星圖我不確定,"Lasell 1" 在其他目錄的名字有:"WDS 21348+3204" 或 "TYC 2708-0901-1"。難度倒不在密接,而是有幾顆星實在太暗了,我動到 CFF 250 出場還漏掉一顆...... 下次天況好一些再試試看。



行星、月面、明亮的星團、雙星... 這幾個是我目前市區觀星的主要目標,感覺上也還不錯,並不會很悲慘。最近還有看一些夏末秋初的星系,不過與此篇筆記選的目標性質不同,再湊到另一篇好了。



2 則留言:

  1. 180光軸沒有調得天荒地老嘛? 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Mewlon 的光軸超好調,害我有點想把 u210 也買回來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