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測試彩色濾鏡用在火星與土星的效果

日子又到滿月附近 -- 看行星的大好時機, 不用管眼睛適不適黑, 不用裝尋星鏡, 也不用帶星圖. 視像好時, 細節豐富的行星讓人視線久久難以移開, 就像這個週末的土星, 寧適度夠好, 卡西尼縫銳利到繞一整圈都乾淨俐落, 外側是稍暗的 A 環, 內側是較亮的 B 環, A 環清晰似乎可以看到一絲一絲黑線, B 環再內就是暗暗的小 C 環, 用兩隻眼睛盯著這深深淺淺的環久一點, 立體感十足, 彷彿飄浮其上, 壯觀無比.

忘了去年還是前年? 買了一組上宸在作促銷的 GSO 彩色濾鏡, 一年半載沒什麼在用, 今年的火星接近試了幾種顏色之後發現, 還真的頗有幫助. 彩色濾鏡比起其它天文濾鏡算是便宜東西, 如果想用心看行星, 算 C/P 值很高的投資. 我選了 4 個常用的顏色... Lumicon? 是啦是啦, 是又再買了類似的一組啦...


Lumicon color filter



就是這麼巧, 雜誌 七月 就有篇寫彩色濾鏡跟行星的觀測指南, 作者是 Thomas Dobbins. 跟著他的建議, 這週末比較了土星跟火星, 專欄還有金星, 木星, 我沒試. 主鏡用 TEC 140, 雙目視 -- 看行星當然要雙目視呀 -- 用馬克五號加 1.25X (實際 1.15X) 光學矯正器, 目鏡主要是 Tele Vue 的 3-6mm 變焦與 Vixen 新出的 HR 2.4mm, 最高到 470X, 出瞳徑只剩 0.3mm, 看得到嗎? YES, 沒問題, 某些特徵可清楚呢.

TEC 140 + Mark V (1.25 GPC) + Vixen HR 2.4mm

目視用濾鏡的 "目的", 簡而言之就是 "增加目標的對比", 行星雖然看起來不可能跟天文相片的豐富色彩相比, 不過仍存在些微顏色差異. 比如說紅色調的地形, 反射紅色吸收藍綠色, 如果用紅色濾鏡, 就能更強化紅色, 阻擋且弱化藍綠色, 進而讓這塊地形的對比更強烈, 也就更容易被看到.

市面上彩色濾鏡規格, 很多廠商都用柯達公司以前攝影用的 Wratten 系列彩色濾鏡 "Wratten Number" 為標準. 比如說 Wratten Number 12 是黃色 (Yellow), 透光率 74%, 主要過的光波長 576nm; Wratten Number 80A 則是淺藍色 (Light Blue), 透光率 29%, 主要過的光波長 479nm.


首先是有一陣子沒見面的火星, 現在可亮呢, 不過亮不代表大, 而且沒那麼圓, 我覺得看起來太陽照到那側甚至比另一側亮上不少, 之前正沖時覺得沒那麼明顯.



Mars: Center at around CM 150~160 degree W



這一面的 Albedo features 比較單調, 畫面中心大約在西經 150~160 度左右, 最明顯的暗地形是南半球的 Mare Sirenum, 整體來說仔細看會發現雲或霧很多, 而且北極區變明顯, 標一下地名:


Mars: Center at around CM 150~160 degree W


北極區看起來不小, 除了乾冰以外應該還有較大範圍的雲或霧或霜, 這邊的 "白" 比南極區周遭的白更為雪白. 火星上目視觀測得到的大氣現象, 相對其他行星而言可說是多采多姿, 有各式各樣的雲, 霜, 霧, 冰... 光是雲又有高山雲, 高空卷雲, 塵雲, 晨昏雲, 邊界雲... 也可能把前面講的幾種的 "雲" 拿掉換 "霧" 或其它什麼的, 其實對業餘觀測者而言, 如果要明確的, 一一把定義弄正確絕非簡單的事, 至少在像我這種 "網路知識" 層級的愛好者而言啦.

就實務經驗而言, 我覺得有幾種雲比較容易觀察, 搭配不同顏色濾鏡也會加強, 上圖的標示就有特別用顏色區別了一下. 暗色地形對紅色濾鏡的反應最好, 就算用不同口徑嘗試, 每次套上紅色濾鏡, 就算整體亮度降低, 暗色地形的對比都會被強化.

其次我會很推薦黃色濾鏡, NPC 與 SPC 的白色被凸顯得很清楚, 火星東西向邊緣常常堆著的雲也有加強, 薩爾西斯 (Tharsis) 高原火山區的高山雲也變明顯一些, 不過淺藍色濾鏡在這一方面 (高山雲) 表現更好. 淺藍色有點怪, 乍看之下好像所有的對比都變弱了, 不過看久一些發現火山區的高山雲變明顯許多, 倍率正確的話我幾乎可以把邊界都畫出來. 綠色濾鏡我覺得雞肋雞肋, 沒有差異太大的表現.


土星今年是才剛開始看, 今年春夏天空好忙, 一直沒空好好觀察. 看火星時寧視度還沒那麼好, 等輪到土星後寧視度好得不得了, 要不是月光太亮真想轉回去找火衛, 星圖上看此時正是分很開的時候.

Saturn

就像一開始講的, 卡西尼縫清楚得不得了, 環繞大環一圈像利刃切過般. 外側 A 環比內側的 B 環暗一些, 就算不用濾鏡也認得出 C 環. 盤面基本上分三塊, 最接近被環遮住那邊, 是偏亮的赤道區, 接著它的是相對暗的北熱帶/區, 然後是比北熱帶稍稍亮一些的北溫帶/區, 熱帶或溫帶的 "帶" 與 "區" 分不出來, 頂端是更黑的北極區.

Saturn

紅色濾鏡的確有強化北極區的黑, 不過倍率我猜可能要 5~600 倍以上再搭配絕佳的 seeing 才有機會認出那奇異的六角形. 綠色跟藍色或多或少有讓赤道區對比下更亮, 藍色又比綠色好, 不過綠色可以對熱帶區與溫帶區的細節表現更好. 不管上面哪種濾鏡, 對土星有幫助, 但也有限, 不若對火星那麼明顯. 不過把赤道區與熱帶區那條分界線對比作出來沒問題.


土星真的畫蠻醜的, 前幾天有畫也貼一貼做個記錄好了.



4" 鏡看的解析力沒那麼好, seeing 也差, 所以卡西尼縫看起來很肥, A 環甚至只有在大環的兩端側看到一點點. 上面那張是 5.5" APO 看的, 卡西尼縫很細很銳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