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雙筒 M51, M101

組完松本式的 55FL 雙望遠鏡以後, 原來 15X 56mm Swarovski SLC 差點賣掉, 呼... 還好沒做這種傻事, 那捨得啊. 不過也很可憐的躺在防潮箱好久. 前幾天有晚突然雨過天晴, 天不但晴, 而且還超透明, 怎麼辦? 該用什麼鏡子? 架望遠鏡又怕突然大雨, 西北天邊一直閃電, 地上濕答答有些積水, 裝備袋也不知該擺哪? 此時就是 SLC 出場的大好時機, 也驗證一下剛卸下 Sky & Telescope 專欄作家, 新任 Sky News 雜誌社總編的 Gary Seronik 上個月雙筒專欄, 談到小雙筒看 M101 與 M51 的經驗, 大師用 7X 50mm 還是 8X 30mm 在看呢.

很多人的星系初體驗除了 M31 外, 就是 M81/M82, M65/M66, M51/M101... 回想幾年前剛接觸這個嗜好時, 每個星系都是最高挑戰, 尋遍網路資源, 嘗試各種方法, 總覺得星系之難是所有深空天體之最. 等後來親眼看過, 也畫超過 100 個星系之後, 終於有點頭緒, 星系有大有小, 有圓有扁, 有白有黃, 腦海裡的資料庫可以幫忙在尋找新目標時快速找到過去經驗. 記得很久以前我還曾在觀星會網站上問過 "如何看見 M101 ?", 有人回 "扛 10" DOB 上山就可以" -- 嗯, 100 多個星系素描練習之後, 在平地屋頂上已經可以用 15X 56mm 雙筒清楚的看到 M101 囉.

Messier 101 (not complete) in 15X 56mm binocular


M101 是後面才畫的, 畫一半雲就蓋了, 果然春天陰晴瞬息萬變, 由於描星點都是順時針或逆時針順序的畫, 所以有一大半星點沒畫到. 以自己的經驗, M101 雙筒常常還比較容易找到呢.

隔幾天剛好又是類似機會, 反正這幾天上半夜北斗七星都是高高掛, 改用小 Borg 55FL 松本雙望遠鏡重畫一次, 搭 Doctor UWA 12.5mm, 放大倍率 20X, 實視野 4 度多一點.


Messier 101 at 20X, 4.2 degree FoV

市面上不少 20X 左右, 7~8 公分的雙筒鏡, 之前沒太多體驗, 現在發現此規格也算一種甜蜜點呢. 另外忍不住要讚美 Doctor UWA 這對 84 度的廣角目鏡, 視野內的星空真是清澈立體, 這組上山看銀河一定很過癮.



M51 就更簡單了, 這個 10X 42mm 就很清楚, 不過一定要上腳架, 雙筒上不上腳架的效果是天壤之別.

Messier 51 in 15X 56mm binocular

雙筒倍率不夠, NGC 5195 分不出來, 只能看到一團, 有機會試試看 55FL binoscope 有沒有機會拆出來.



最後再補一個也是前陣子看的火星, 還是第一次用 Mewlon-210 看火星呢.




當時火星差不多快轉到本初子午線位置, 當然是以子午線灣為主角. 大隻的出場果然威力不同, 與阿拉伯海的分界清清楚楚, 而且因為不用再拼倍率而把出瞳弄得小小的, 每個 Albedo feature 的邊緣看起來都變得銳利許多, 還有口徑一大, 連濾鏡都不太需要.

標上知道的地名:


2 則留言:

  1. 很精彩 我現在只有初階 的Nikon 8x25 5.6 度 看過 美麗的 Omega 星團 在鳶峰。 想要進階 採買 望眼鏡 , 請不吝賜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 看球狀星團口徑大小是最重要的因素, 您可以試試看大口徑下的球狀星團, 很不一樣喔. 如果要買下一隻望遠鏡, 還是要仔細考慮你想看的目標類型 (如果純粹目視的話), 因為不同主鏡都有其不同專長, 很難樣樣都好, 但如果一定要選隻用途最廣的鏡子, 我還是會推薦 8~10 吋的杜普生型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