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用過松本式對角鏡這個產品之後,組裝高品質的雙筒望遠鏡就不再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了;不過對於跟我一樣 DIY 功力平庸,或經驗缺缺的同好來說,還是有不少困難之處;比如說如何讓兩支鏡筒能夠盡量平行準直? 光路太長對不到焦怎麼辦? 如何調整眼幅? ...... 之前我都找現成的,可以架兩支鏡筒的多功能架台來用,架台本身要能上下左右微調鏡筒方向位置以達到準直,還能靠鏡筒的移動來調整眼幅,市面上找到現成的最佳產品應該就是
AOKSwiss 的 BB 系列雙筒平台,這個平台還有一個優點是可以 "通用",在它的最大規格限制下可以放各式各樣的鏡筒。
|
BB-130 for Borg 71FL Bino; BB-160 for Takahashi FC-100DF Bino |
|
BB-130 for Borg 55FL Bino |
|
BB-130 for Takahashi FOA-60 Bino |
組小隻的還好,但組完 10 公分的就有點嫌組裝整體 "不夠穩"...... 其實哪會不穩? 根本就很穩,完全是心理作用,總覺得要像 Kowa Highlander 那種把鏡筒都框起來、包起來甩來甩去也不怕有東西鬆掉的形式最好。心裡這塊疙瘩一直黏著的話就要好好考慮把雙筒鏡框作成固定式的最穩,不過固定式的加工精度一定得好,不然鏡筒無法準直一切都完了;然後,採用固定式鏡筒框,調眼幅的機制只能作在松本對角鏡上,這樣一來會衍伸出光路不夠的問題,一般松本對角鏡的光路長跟一般市面上的天頂鏡差不多,但加了一截眼幅調整機制很可能會超過望遠鏡的 back focus,尤其是短焦鏡。沒想到這些問題在因緣際會下完美解決了...
怎麼因緣際會呢?有次跟
景德光學的 William 兄聊到雙望遠鏡,沒想到他也很有興趣,工廠哪有只做一隻的?最少也要先作個 10 組看看。鏡框的問題好解決,機械加工正是他們的強項,自家鏡筒的修改當然也沒問題,只要規格開得出來就好;我建議先從 4" 鏡作起 (我還是認為能一手上架的組合才實用 ^^")。接下來當然就要找松本先生討論一下啦,鏡框的概念圖網路隨便找都有,但實際規格可要算準才行;松本先生見多識廣,聽完需求後馬上就把規格畫給我,主要是與對焦有關的 back focus,以及跟調眼幅距有關的兩支鏡筒間距。
雖然我不是設計者 (推脫責任 ^^") -- 只有傳傳話而已 -- 不過 10 組鏡框作下去也是成本,而且根本無法回頭;鏡筒也是,20 支 APO 鏡筒耶... 萬一雙筒作失敗了,切短了之後的單筒要怎麼賣啊? 所以我整個過程一直到拿到實品測試完都忐忑不安。中間卡了個過年,景德的折射鏡全世界賣得嚇嚇叫,交貨都交不出了,還插隊弄這 20 隻特製鏡筒;松本先生那邊也差不了多少,大師要求完美,每組都是他自己手工親作,一組還好,10 組的話可有得等;William 同樣也是要求完美的個性,所以大家都寧願等,慢工出細活,而且不管成本多高也堅持要用松本系統。
等到這個月初 William 兄從美國回來通知我第一組特製鏡筒跟鏡框到了,哇~ 趕快把它拿回家組裝起來對焦對眼幅,就怕有什麼閃失...... 還好還好,一切如同松本先生計算的規格,所以... 我拿到 #1 號啦!!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001 |
我還有個特權 -- 可以挑顏色,這沒很困擾,比挑 MINI 的車色容易決定多了 ^^",我選了 WO 天鵝 Logo 的經典紅。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with classic WO Red |
景德的機械加工品質真的沒話說: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high quality machining |
我還是第一次使用有調整眼幅機制的大松本對角鏡呢: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with EMS-UL/small IPD adjuster |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with EMS-UL/small IPD adjuster |
William 做這組用料實在,根本沒在省的,看他底板用多大一塊?哈哈 ~~
作雙筒也不忘攝影,兩支鏡筒都還附了景德自己專利的雷射魚骨板鏡頭蓋,William 兄說拆下松本接相機,兩台可以雙槍作業提高補捉光子的效率 ---- 這個可能是我們這些愛組雙筒的人從來沒想過的應用吧? ^^"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with patterned bahtinov mask cover |
架起來看看: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on Panther TTS-160 mount |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on Panther TTS-160 mount |
紅色配上藍天白雲真是美!
晚上呢?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on Panther TTS-160 mount |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on Panther TTS-160 mount |
梅雨季沒下雨就不錯了,滿天雲... 還好隔天就晴了一夜給我開光: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and Scopion |
|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and Scopion、Jupiter |
開光的第一個目標當然要找個難的,又要應景... 春天,那就挑戰馬卡良鍊看看:
|
Markarian's Chain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12.5mm Docter, 7.5mm/5mm Takahashi LE for 57X ~ 140X) |
因為前幾天才用 TSA-120 畫過馬卡良鍊,所以現在用這組 10 公分雙望遠鏡看還有印象可以稍微比較一下性能。前晚雲蓋掉前看了 20 分鐘左右,當時我還打電話跟星夜兄說: 10 公分雙筒真是太猛了,不要說 12 公分鏡,性能可能直追 13~14 公分鏡;不過仔細畫完馬卡良鍊的幾個主角成員之後還是要持平而論... TSA-120 很強,坦白說看這條鍊是有比 10 公分雙望遠鏡厲害一些,比如說夾在中間那組 "眼星系" 裡比較小那個 NGC 4435 用 TSA-120 就明顯比10 公分雙望遠鏡看來得清楚。不過 10 公分雙望遠鏡看得舒服的程度遠遠超過單眼,"舒服" 很重要,能放鬆看久自然可以看更深更多,如果單一 10 公分鏡,在這麼爛的觀測條件下不可能在平地屋頂追完整條馬卡梁鍊成員的,但放鬆以兩眼細細觀察,一個一個小星系慢慢出現... 再說我也沒試過雙筒最擅長的星團,天況條件不同之下其實下結論並不公平。
因為搞很晚了,木星爬得比較高,這是今年第一次認真看木星,也畫了圖:
|
Oval BA (WO ZS-103 Matsumoto Binoscope; 5mm LE, 2.4mm Vixen HR for 142X, 296X) |
|
木星每年看都有些不同,今年看還是 NEB 顏色最深,幾道 festoon 都看得到,296X (Vixen HR 2.4mm) 包括festoon 飄的方向也認得出,快 300X 了畫面都沒破喔,所以 ZS-103 還頗夠水準。另外 STB 顏色今年看起來也較深,我看了很久,有塊淺色的橢圓在 STB 上方偏後面 (Following side),應該就是 Oval BA? 後來我是看當時 Skysafari 上木星的 CM... 應該是赤道中央的 CM II? 對照其它同好相同 CM 時拍的相片比較。
這就是 ZS-103 松本式雙望遠鏡簡單的開光記啦,整組系統固若磐石,完全不會出現鬆垮垮的擔心;雖然調眼幅很容易調成左右眼點一高一低,後來注意到這個情況之後就會左右同時調,不過也還好啦,因為就算一高一低對觀測也沒什麼影響,而且如果都自己用的話,一旦調好眼幅也很少再去動它,所以用過一個晚上就適應了。接下來就等好天氣帶上山啦,夏天到了,正是看一些經典星雲以及銀河的大好時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