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都有 Link 可以看之前觀察紀錄與素描:
Abell 12
Abell 21
Abell 31
Abell 33
Abell 39
Abell 70
ARO 11
M 1-64
M 1-68
M 1-70
M 1-74
M 1-79
M 1-92
Jones1/PK 104-29.1
Jones1/PK 164+31.1
Jonckheere 900
Sanduleak 2-263
Egg Nebula
這些目標其實都值得一看再看,我自己覺得 "大的" 比 "小的" 難辨識多了,"小的" 很多把倍率操上去就有,"大的" 還需要有很好的觀測條件才能搞定。像兩個 Jones 1 就都不簡單:
Jones1/PK 104-29.1
Jones1/ PK 164+31.1
今年元旦新年開春後與往年差不多,北部大多是霧濛濛溼答答的天氣,晚上有星星看就偷笑了,沒得挑。趁一月初上山時再仔細觀察了位在雙子座別名梅杜莎星雲的 Abell 21,之前都在平地看,就算拿 12.5" 的 DOB 也沒什麼看頭,高山上就容易多了。
這是第一次畫梅杜莎,Mewlon-210 作 120X 看的:
當時的畫畫技巧還很遜,不過看得出在強調 "東"、"西" 兩瓣,而且 "東瓣" 特別明顯。
然後是光害下的 12.5" 吋 DOB 作 90X 左右,同樣用 UHC 不是 O-III:
雲氣位置有點不同,不過通常我用沒追蹤能力的 DOB 畫圖標方向時都會有些誤差... 從圖上看起來雲氣兩瓣在 "北北東" 與 "南南西",而 "北北東" 那瓣比較明顯。
這次在山上用 TEC 140
Abell 21 Medusa Nebula (TEC 140; 12.5mm Docter for 78X; Lumicon O-III) |
"東瓣" 雲氣裏有一顆星,這沒問題,三張圖都有這個特徵;不過 "西瓣" (應該是南南西側) 在這次的觀察裏雲氣更濃,可能是雲氣比較集中的關係, 當時再三確認比較過,所以我是比較信任這次的觀察啦!
梅杜莎的大小約為 12.4 (arcmin) X 8.5 (arcmin),當然比 M27 (8 X 5.7)大,只比 NGC 7293 (14.7 X 12) 小一些;通常長這麼大的行星狀星雲年紀都很大了,邁入演化末期。它是在 1955 年喬治.阿貝爾發現的,但直到 1980 年前都被認為是超新星的殘骸,這麼大... 看起來跟 NGC 6888 的弦月星雲有幾分神似,也難怪很容易被誤會。
至於 "小的" 這顆行星狀星雲 IC 2165 是農曆大年初二那天拆天狼星時順便看的,奇怪... 之前怎麼從來沒注意到狗頭前有這個行星狀星雲,而且還這麼容易看?
IC 2165 (Teeter Journey-Air; 6mm Ethos for 240X) |
農曆年小鬼們煙火鞭炮放個不停,天況已經夠爛了還加上平地一大片煙霧,而且拆完天狼星整個大犬已漸西下,要不是它本身夠亮,而且又剛好架這麼大支的鏡子可能什麼也看不到吧?
IC 2165 真的算亮,不過實在太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鐵定把它當作一般的星點。 1898 年當時在哈佛天文台的威廉敏娜.佛萊明小姐從天文台掛上菱鏡的 8 吋望遠鏡拍下的相片裏認出來的,佛萊明小姐這個方法前前後後總共找到了 46 個後來編進目錄的 IC 目標。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老手用 10 幾吋的大鏡子做到 300X 以上,都能清楚看到橢圓外型,至少是分兩瓣的經典行星狀星雲模樣,中央星點看不到,不過兩瓣的雲氣可以看出不均勻狀,然後有斑斑點點比較濃的結節。可惜當時我用的倍率太低,觀測條件又差,所以勉強能看出比星點肥一點的圓圓雲氣外觀而已,完全沒細節,而且當天本來只想拆天狼星所以也沒帶濾鏡上屋頂,不過 100 多倍時看,也有行星狀星雲經典的眨眼現象。IC 2165 的大小只有 0.13 (arcmin) X 0.13 (arcmin),對比前一個 Abell 21 的 12.4 (arcmin) X 8.5 (arcmin), 怎麼比都像一個小不點而已。
這兩個冬夜裏一大一小的行星狀星雲目標,一個年輕一個年老,一個簡單一個頗有挑戰性,有機會不妨試試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