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沿著 M33 北旋臂走深一點點

我曾經讀過有關探索 M33 內部細節的文章最少應該也有三篇了,什麼原因讓眾多觀測前輩們都掉進它的漩渦呢? 距離我們只有 280 萬光年遠,而且還正正面對我們的星系鄰居 M33 可能是目視同好們初接觸深空天體的第一道挑戰,明明知道應該就在那卻怎麼看也看不到? 不過與其它深空天體目標的目視經驗歷程相同,一旦看到它後就會不斷看到,看越多次後就越容易,接下來不管大鏡小鏡都搞得定,天況好時合歡山上不少同好都能裸視認出呢。

高山上用大 Dob 欣賞 M33 也是體會書本或網路相片裡看過,但總覺得很抽象的 "星系旋臂" 能真實呈現在視網膜與腦細胞的好機會,不過自己除了相對算是怪物級的 NGC 604 外,倒還不曾用大鏡子細細辨識過 M33 其它細節。前幾天剛好在家裡屋頂架 Dob,一開始本來只計畫看看 M31 裏的 H II 區 NGC 206 以及球狀星團 G1 就好,結果收工前瞄一眼 NGC 604,沒想到就忍不住回溯著 M33 北旋臂往核心走,邊走邊把之前印下來的星圖翻出來對...一對,又對到三更半夜了。


M33 North Arm close look (Teeter 12.5" Journey-Air; 4.7mm~10mm Ethos for 140X~300X)


M33 的範圍蠻大的,差不多是 "2 個滿月 X 1 個滿月" 這種大小規模,所以有 3~4 度大小的視野... 至少也要有個 2 度大小視野比較好認出它。如果要進一步追它的旋臂,我比較喜歡從 NGC 604 出發,位置大概在橢圓外型長軸端,東北東側,附近有幾個 8 ~ 10 等亮的星星蠻明顯的可以當出發站的辨識記號,NGC 604 就在一顆 10 等星旁,中低倍時看起來就像普通的一顆星,與那顆 10 等星併排一起,倍率拉高時才會發現其中一顆星點暈開成一小坨雲氣,多看幾次後我用 3 吋鏡也能輕易認出了。

NGC 604 就是所謂的 H II 區,一個恆星誕生中的區域,巨大能量的恆星激發此處濃厚的氫離子,是目前已知最大也最重的 H II 區,其範圍大小約有獵戶座大星雲的 60 倍以上。30 公分鏡作到 200X ~ 300X 已經足以看出 NGC 604 不規則的形狀, 有點像三角形或橢圓形;當我稍作休息時不免會想到看著 M 42 大火鳥的感覺,然後把這隻火鳥放大 60 倍,再往後拉到距離我們 280 萬光年遠的另一個銀河系... 回頭再看看目鏡裏的影像,竟有點像看著夜空裏正在播放的一個小電視一樣... 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以反射鏡上下左右顛倒的視野來看, NGC 604 右側 (西南方) 就是一團雲氣最濃厚的星系核心部分,這邊與我還沒去探索的南旋臂根部有幾顆 13.X 等亮的星星很顯眼。


M33 North Arm close look (Teeter 12.5" Journey-Air; 4.7mm~10mm Ethos for 140X~300X)

NGC 604 往上 (西) 看第一個亮星大約 12.6 等亮,大約再往前走等距處有三顆星排成一個瘦瘦的三角形,最亮的一顆 11 等,另兩顆 13.X 等亮,三角形的窄邊往下 (東) 推應該可以看到泡在北旋臂裏的 IC 142,也許還看得到 IC 143,不過這兩個當天都沒認出。三角形裏最亮 11 等那顆的右邊 (西南側) 是 NGC 595,很多人都覺得 NGC 595 因為太靠近 M33 的核心,受到餘光影響而難以辨識,不過那天我用 averted vision 倒是持續可以看到。


另一群小目標是前面講的那個三角形最亮 11 等那顆的上方 (西北側) 有另一顆更亮,應該是這區最亮的星星,9.3 等。旁邊有個 13.X 等星靠很近讓這兩顆看起來像雙星,它的右上方 (西側) 有另外兩個也是 13.X 等的星星,看起來也像雙星,夾在它們中間小小一點雲氣就是 IC 132,相對於 NGC 595 我是覺得好認多了。IC 132 的右下方 (南側) 應該是看起來長條狀,然後兩端點較亮的 IC 133,這 "一條" 應該是一個星團跟一區發射星雲的組合,不過我沒看到,星團沒有,星雲也沒有,都沒有啊!

持續往右下方 (南側) 星系核心方向,出現另一組瘦長的三角形... 仔細看應該比較像菱形,菱形短軸一顆 10.9 等,另一顆 12.9 等,這兩顆好認;長軸那邊一顆 12.3 等,另一顆 13.5 等,這顆 13.5 等的若沒看到,整體就會像瘦長的三角形。短軸兩顆對稱等距往東南方看可以找到 IC 131,這就還好,直視可以看到... 真的嗎? 如果對照相片,這邊是個頗複雜的地方,真正的 IC 131 遠比剛剛能看到的大上一級,剛剛看到的只是全區最明顯的一個小點,而且是顆 13.5 等星被雲氣圍繞著,查到也有把這個亮點編號為 "IC 131-West"。

IC 131 或 IC 131-west 南邊的 NGC 592 就真的比較好認了,可以直視看到;然後 NGC 592 的西南西邊的 NGC 588 也不會太難。有些討論版上說套 UHC 或 O-III 會比較容易,不過我實際試過覺得沒什麼幫助,也許 31 公分還不夠大隻吧? 畢竟是其它星系的東西,太遠也太小了。

全部那天大概就追到這裡而已了,搞了 1 多小時... 聽說南旋臂會更好找,可以挖到不少東西,就等下個好天氣了!


對了,那天一開始可是從 M31 開始的呢!


NGC 206 (Teeter 12.5" Journey-Air; 6mm~10mm Ethos for 140X~240X)


NGC 206 在 M 31 的西南側旋臂裏,離 M 32 不遠,我可能看過太多遍了,走到附近主要稍微亮一些的星星排列都已在腦海裡了,不過雖然輕易找到,但山上 18 公分也比平地屋頂 31 公分看得清楚多了。


G1 / Mayall II (Teeter 12.5" Journey-Air; 3.5mm XW for 408X)


鏡子夠大隻,找 G1 也不太費力,看到星團的範圍也頗大,甚至還看得出核心與向外漸淡去的標準球狀星團樣貌,代表米奇耳朵的兩顆 14~15 等星,南側那顆還算清楚,另一顆就很勉強了,就算 averted vision 看也是斷斷續續的出現。




2 則留言:

  1. 很厲害,是我見過的中文觀察報告中最詳盡和專業的一篇。

    我在十年看過一次,當時的天還算可以,肉眼極限星等5.0。用一支100mm的折射鏡看到的。

    僅僅比背景亮一點,最初以為看不到,敲一敲鏡筒,在搖晃的視場中看到了。

    後來也在同一地方用相同規格的器材看到室女座星團的其中一兩個成員。

    觀察星系真的很有趣但也很具挑戰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同個目標看 1分鐘、3分鐘、10分鐘、30分鐘⋯ 結果完全不同,很有趣。其實國外論壇目視同好不少,也有很多很厲害的人,我常會參考他們的經驗,總是會想⋯ 別人看得到,我也要看到 ^_^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