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2.4 吋小鏡下的木星大紅斑與一些深空天體

梅雨季整天濕答答, 偶而也有雲縫出現的夜晚, 不過可看的時間很短也很片斷, 觀測條件也大多不佳, 但是... 看雲總比看電視、滑手機好吧? 所以還是常常待在陽台餵蚊子.





真的等不到星星的話, 就看遠方的路燈測目鏡, 用 Ronchi grating 觀察主鏡... 這麼無聊? 沒錯, 不過看路燈還是比看電視、滑手機好吧? 然後還開始練習用光學尋星鏡.

紅點尋星器加上長焦廣角目鏡是我習慣的尋星方式, 黑暗中一個紅點指路, 廣角目鏡移到起點星, 然後開始跳跳跳, 紅點讓人很輕鬆很放心. 不過我相信這都是 "習慣" 問題, 光學尋星鏡沒像紅點尋星器這麼直覺, 大致 align 好垂直線, 然後往上或往下移來找到起點星... 就是覺得沒那麼有效率啦, 可是大部分老一代 (... 哈~) 的觀星人都比較習慣光學尋星鏡, 我猜可能是當年沒有像 Nagler 31, XW 40 這類超廣角長焦目鏡, 加上當年的鏡子又多長焦小視野, 久而久之就依靠光學尋星鏡了.




其實也沒那麼難, 試過不同高度、不同亮度... 用光學尋星鏡找星都還很 OK, 這樣的話, 就把搭配起來超整體的尋星鏡裝回去好了.

不過這篇的主角是 FOA-60, 可是不管用哪支, 等雲的日子依然一樣...




還好, 仔細看畫面上方中央, 木星現身, 雖然寧視度很糟, 至少不用看雲看路燈了.

寧視度真的爛到可以, 勉強試了老半天發現倍率大概只能 support 出瞳徑到 0.5mm 左右 (100X 出頭)... 沒辦法, 只好睜大眼睛仔細看, 這樣看能看到什麼?

GRS transits (takahashi FOA-60)


很多人會懷疑, 6 公分小鏡, seeing 又那麼差, 真能看到這個模樣嗎? 以自己的經驗來說, 可以的. 要有耐心, 1 小時內 seeing 不會爛 3600 秒, 總會有幾秒鐘穩定氣流, 每次穩定的幾秒觀察一小塊區域, 先看明顯的 NEB/SEB 有什麼細節? 然後有機會看到 NTrB/STrB 嗎? 哪段比較深哪段比較淺? 粗細? 有凸出物嗎? 有凹陷處嗎? 底下是昨晚觀察的重點與發現:




#1: 北熱帶 (NTrB), 100X 下感覺很貼北赤道帶 (NEB), 細細筆直, 中央部份比較粗也比較深, 兩側延伸細細的直到球體邊緣.

#2: 北赤道帶 (NEB) 下緣不規則, 仔細看可以認出中央有兩塊比較凸出, 帶的兩端另有兩塊沒那麼明顯的凸出. 今年看別人拍的相片 Blue patch 都很大塊明顯, 因此也比往年好辨識多了.

#3: 大紅斑, 雖然沒大口徑高倍看起來那麼大塊, 不過可以看到一些細節, 包括 GRS 裏面更深色的一塊, 包覆果核相對淺色的果肉 RSH.

#4: 南赤道帶 (SEB) 氣流活躍, 雖然鏡子太小倍率太低解析不出什麼細節, 不過我可以確認這邊有一條深色帶狀從左下延伸到右上方.

#5: 南赤道帶 (SEB) 在 GRS 上方那段顏色很深且粗.

#6: 南熱帶 (STrB), 100X 下看起來肯定比 NTrB 肥, 而且靠近 GRS 那段不規則, 有點彎曲也有點擴大.

#7: 木衛  Callisto 反照率很低, 只有 0.19 (Europa 0.68;  IO 0.62; Ganymede 0.44), 在夜空很明顯沒問題, 不過昨晚很好玩的是它非常貼木星本體, 我大概估一下是當時 Europa 與 IO 間距的一半左右, 也因此幾乎看不見, 高倍也沒用, 反而是 100X 出頭 (出瞳徑 0.5mm) 時最好認.


這就是昨晚爛天氣下, 6 公分小鏡 110X 下看到的木星...... 還不少東西呀.


前幾晚也有機會在路燈餘暉下的陽台看了 M3, M53, 與 M104. M3 最清楚, M53 也沒問題, M104 則要 Averted vision 才可以. 星系真的很難, 我找了 M108, M87 都失敗, 平常很有信心的 M51 附近空域雲散不掉, 完全沒機會嘗試.


Messier 53 (takahashi FOA-60)

Messier 3 (takahashi FOA-60)


 6 cm 看球狀星團有什麼好看的? 雖然沒看頭, 但至少比看雲看路燈好啊...

M3 的外觀分類是 class VI, M53 是 V, 兩個差不多, 說鬆不鬆, 說緊又不算緊, 不過兩個看起來, 就算主鏡口徑小, 也能略略查覺其外緣不規則狀, 尤其 M3 更明顯. M3 離我們約 33900 光年遠, M53 約 58000 光年遠; M3 亮度 6.2 等, 而 M53 7.6 等亮, 可以觀察它們的亮度差異. 另外是大小, M3 18 arcmin, M53 13 arcmin, 相同倍率下也可以觀察一下其大小的不同... 所以就算看起來不美麗, 也不賞心悅目, 還是有可以觀察比較的點可以玩.


M104 就很痛苦了, 連看到都有困難, 根本不敢奢求細節. 不過相信主因還是天況啦, 不能全歸責於口徑小. 當作一種挑戰也很有趣... 至少比看電視滑手機好吧? :-)

Messier 104 (takahashi FOA-60)

4 則留言:

  1. 大大真厲害, 我10公分鏡, 然後seeing又不錯, 不怎麼會晃, 木星還是只能看到二條帶, 哈~

    回覆刪除
  2. 用雙目視可以看久一點不累, 現在有木星的手機 APP, 找大紅斑或衛星凌的時機鎖定出現位置看, 多看幾次就會越看越多細節. 比如大紅斑, 看過一次之後, 下次再看又會更清楚, 一次比一次清楚.

    回覆刪除
  3. 大大您好, 請教您若一開始使用Nagler 31mm尋找目標, 然後再換1.25吋的目鏡時, 是不是就沒辦法再做赤道儀平衡了?可是這重量差異這麼大, 會不會對赤道儀不好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是機械的大外行,問我可能不準 ^^"... 不過我猜, 換目鏡不平衡所造成的負荷應該還在赤道儀載重範圍內吧? 因為有時我拔掉已做平衡的 Nagler 31後,手動轉鏡筒用紅點去對下個目標, 雖然有一點點重手, 不過覺得整體而言還算輕啦, 赤道儀應該負荷得了吧? 如果是攝影平衡不佳的後果可能比較慘, 目視我猜應該沒差?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