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茶壺蓋旁的兩個球狀星團 -- M22, M28, NGC 6302, NGC 6572

上次看星星是兩禮拜前... 怎麼感覺已經好久了? 夏夜熱氣氤氳中總算有點雲散空檔,搶時間看了兩個球狀星團與兩個行星狀星團 (NGC 6572 是前一天)。


常被形容成 "茶壺" 形狀的射手座... 說實在還真像. 壺頂有組三角形壺蓋, 蓋頂那顆 2.8 等亮星是射手 Lambda 星, 雖不算太亮但顯眼得很, 兩旁各有一個 M 字輩球狀星團, M22 是其中最壯觀的那個.

講到球狀星團, 很多人會先想到 M13, 或南天偉大的 NGC 5139, 不過千萬別忘了這個人類歷史第一個被發現, 而且有記錄的球狀星團 M22. M22 離我們相當近 (以球狀星團的標準), 大約 10000 光年出頭而已, 分類為 Class 7, 算鬆散.  8 吋鏡下 "感覺" 似乎可以解開每顆星點, 這種情形如果搭配雙目視,整個視野真是迫力十足的壯觀啊.

由於昨天把鏡子架上赤道儀, 所以畫得算悠閒, 主鏡口徑大, 許多暗星跑出來, 花不少時間在定位星點. 有時候想想... 其實一個晚上專心畫一個目標就好, 這才是悠閒的觀星啊. 只不過每次觀星依然還是像餓死鬼般, 一個匆匆畫完又趕下一個, 貪心不已.

Messier 22

Mewlon 210 下的 M22 與傳統球狀星團的感覺截然不同, 反而像很密的疏散星團... 比如說放大版的 M11. 星團內的亮星足以清楚定位, 其它密集暗星的分佈還散落成濃淡不一的區塊 (英文常用 "Patch" 這個字, 好貼切喔, 感覺用 "區塊", "紋路"... 好像都搔不到癢處?). 除了核心區域有密集的星點形成的雲氣外, 周遭也有類似的淡雲氣視感.


看完 M22 再看 M28 會有不小的期望落差, 因為 M22 根本就是一個王者嘛. 把 B27 的 OCS 拉到 2.3 倍, 作大約 230X 的觀察, 星團本身是變很大啦, 可是星點依然解不開. 觀察時間久一點, 外圍星點逐漸露出, 不過隱隱晦晦閃爍著, 猜得出距離應該比 M22 遠上許多 (大約 18000 光年遠). 核心似乎不在中央, 偏西側, 因此有帶點橢圓的感覺.

Messier 28

M28 分類為 Class 4, 跟 M92 一樣, 算蠻緊緻的, 而且兩者附近都有個耀眼巨星... M28 碰到 M22; M92 碰到 M13.


兩個行星狀星雲是初次拜訪, 不難喔, 應該可以算小口徑目標.

看 NGC 6572 那晚天況非常糟, 整個晚上也只有看見這個目標而已. 它位在古時候的南天牛, 蛇夫 Beta 星附近的顯眼疏散星團 IC 4665 附近. 這個行星狀星雲的罩門在 "小", 亮度沒問題, 甚至可以用到 280X 放大來探索細節.

NGC 6572

行星狀星雲如果很小的話, 辨識的關鍵在 "經驗"... 看過越多, 辨識力就越敏銳.  我自己 32X (Nagler 31mm) 左右就認出了, 因為直視會閃爍. 如果還懷疑的話套上 O-III 濾鏡, 其它星點會暗淡下去, 而行星狀星雲會留在視野, 一小丁點糊糊的盤面. 如果目標夠亮的話, 就盡可能的把倍率拉上去, 盤面特徵會更明顯.

NGC 6572 的亮度不需要靠濾鏡幫忙, 星雲帶很亮的藍綠色調, 中心部很亮沒問題, 星雲外圍似乎有環的感覺, 環南南西側比較深色, 拖曳整個星雲呈長條狀. 網路上有人叫它 "綠寶石星雲", 也有人叫它 "壁球拍星雲"... 怪了, 怎麼取都行嗎?


NGC 6302 比較多人稱它為 "蟲星雲" (Bug Nebula), 也有人叫它 "蝴蝶星雲", 相片裏的 NGC 6302 從中央朝兩端點對稱噴發, 看起來 "宇宙感" 十足. 什麼是  "宇宙感" ? 我也不知道, 就腦海裏突然浮出來的一句, 哈哈~


NGC 6302 Bug Nebula

這個行星狀星雲很明顯就是長條狀, 兩端點不是像一般星系般的收斂, 而是粗曠的散開, 中心比較亮, 亮亮的核心看起來也是長條形. 同樣試過濾鏡, 效果不怎麼樣, 沒想到這麼容易看見? 還以為只能看天文相片流口水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