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賞鳥目鏡看星星 -- Leica Zoom Vario 8.9-17.8mm ASPH




常常會聽到前輩們這麼說:

"裝備越輕, 就會常使用; 越重就越少使用...",

其實因果顛倒一下也可以這麼說:
"越常使用的話, 就會越想把裝備弄輕; 如果很少使用, 就不會太在乎裝備輕不輕, 重不重了",

這麼說也是因為親身體會, 當某段期間每天都下雨時, 腦子裏想的都是如何擴充軍備; 但當每晚都要把器材扛上扛下時, 腦袋裡想的就會變成 "要怎樣才能簡化設備呢"? 最近就超想簡化與減輕裝備的... 尤其是每天都會發生一次要帶三盒 17 顆目鏡的笨蛋行為 >"<. 再加上目前也缺出瞳徑 1.5mm ~ 3mm 焦段, 這個焦段對很多嚴苛的深空目標, 可是強而有力的武器 (藉口之一...); 另外, 最近有一支賞鳥鏡的變焦目鏡被國外天文討論版捧得都快上天了, 全焦段 60 度以上廣角, 充氮 5 米防水, 加上巴羅銳利直逼 ZAO II, XO... 種種評論看得熱血沸騰, 慾望攻心之下, 一咬牙就下訂.

訂購之前當然花不少時間到處爬文, 有人把這支前無古人的廣角變焦 (60~80度) Leica Zoom Vario 25~50X ASPH (可換算成焦長 8.9~17.8mm) 搭配巴羅, 然後替代掉所有行星目鏡. 我既是捨不得 XW 三兄弟... 多麼棒的行星目鏡呀... 一方面想 TV 的 NPZoom 也夠優, 帶這支小傢伙跟帶一支巴羅, 以便利性而言還不是一樣? 所以最後就捨棄巴羅了.

另外有個問題當然就是望遠鏡的轉接口, 畢竟這是賞鳥鏡規格, 要架上望遠鏡還得弄個轉接環. 可能是它賣天文賣得太好了, 羽毛公司還真的幫它做個 2" 的轉接環, 內牙同時做了兩種通用規格, 有 M48 (大部分是 2" 濾鏡) 用的, 也有 T2 規格, 但是不便宜, 一個要價 $190. 另外一個選項就是跟位在德國的 APM 買, APM 也做了轉接環, 可零賣, 也可合售, 合售的價格跟美國單買目鏡的價錢差不多, 既然如此就來跟德國人買吧. 先寫信問清楚規格, 回信的居然是 Markus Ludes 老闆自己, 真的還假的? 我都把 Markus 當作傳奇人物在閱讀其事蹟了, 居然能接到他親自回信, 真是不敢相信... 不過搞不好是他秘書也說不定啦. 還有, 德國人周末也回信, 真拼, 老美哪有可能.

出貨有好幾種選擇, 結果最便宜的是 DHL, 價錢幾乎是 UPS 的 1/3; 不過這也是自己孤陋寡聞啦, 原來德國的郵政局就是 DHL, 便宜歸便宜, 寄送還算穩當, 當然沒有像 UPS 一樣, 咻... 3~5 天就到, 但是到這裡交接給台灣郵局的好處之一就是... 超不容易被課到關稅, 事實上走郵局走到現在還真的不曾被課過稅.

噓... 要小聲一點. 接下來開箱...

這是外包裝盒, 要開箱了

附了一個圓筒型尼龍保護包

主角出現, 旁邊的是 APM 做的 2" 轉接環

這是原望遠鏡端接口, 設計給 LEICA APO-TELEVID 82HD 賞鳥鏡用的

套上轉接環, 三顆固定螺絲已改成塑料, 免得刮傷目鏡, 我選 T2 內牙規格

眼罩是三段硬式, 我喜歡硬式的, 跟 Pentax 一樣

跟 2" 天頂鏡結合

接上我本來就有的 T2轉 1.25" 接環, 這樣就可用在 1.25" 的設備, 問題是... 我的裝備不都已 2" 化了嗎?

這是夢想的簡化設備, Pan35 尋星, TV NPZoom 行星, 新朋友攻深空

半公斤, 份量十足

開完箱, 趕快來開光, 基本上沒有相同焦段目鏡可比較, 所以就先拿 TAK Abbe 9mm 跟它的 8.9mm 比較; 然後目前的最愛 Panoptic 24mm 跟它的 17.8mm 比, 初步測試結果如下:

先看耀光(或消光), 用火星跟大角, 各測了 2 個不同角度, 不得不說 Leica 消光消得真好, 跟記憶裏的 XO 有拼, 如果耀光越強越高分 (1~5), Leica 是 0.25, Pan24 是 0.5, 都非常好, 而 TAK 跟上次測試一樣, 會拖一小段光尾巴, 所以給 2 分, 遜.

視野內拿一顆亮星大角, 一顆稍暗的 Izar 擺放視野不同位置觀察星點, 不過由於出瞳徑都不夠小, 做不出 Airy pattern.

Leica 視野品質之優快可比擬非廣角目鏡了, 幾乎到 85% 的範圍內星點都很好, 跟在中心差不多漂亮... 不過我是很嚴格的, 硬要給個分數, 分數越高越好 (1~5), 75% 內都要給 5 分, 沒看見任何色差像差; 到 85% 給 4.5 分, 有一點點彗尾了, 90% 以後 2 分, 彗差導致星點劣化.

這裏很好玩的是它的廣角, 有時候眼睛要 "刻意" 望向邊緣才看得完整的感覺, 很難形容那種 "刻意", 有點太大看不完之感, 不過後來發現是不習慣其眼罩的關係, 如果把眼罩拉短, 視野就一望無際了. 而且這麼做也不會有 Kidney effect. 還有一個新發現是, 如果我自己的 pupil size 位置停在目鏡視野中心點, 斜斜往外看, 以此測試視野邊緣成像品質, 這樣比較容易出現像差, 但如果把我自己的 pupil size 位置跟著移到旁邊, 像差不見了? 目鏡的 Exit Pupil size 位置應該不會變, 也不會大到我肉眼移到哪都對得到的程度吧?

Pan24 呢? 也很厲害喔, 75% 內我也要給 5 分, 80% 給 3 分, Leica 有比它厲害一點, 90% 以後也是 2 分, 同樣只有彗差, 兩隻都看不出像散與場曲, 真是厲害. Pan24 是 68度, Leica 17.8mm 時是 60 度, 也許沒那麼廣角, 離軸的彗差程度也因此小一些.

搭配 140mm APO 主鏡時, Leica 8.9mm 可以拆出 Izar, 不過坦白說 TAK 9mm 有拆得比它乾淨. 月面, 我有試哥白尼坑與 Eratosthenes 坑中間那條鍊狀的二次撞擊坑, 7.9mm 時居然 ok 耶, 很銳利喔. Leica 整體色澤偏一點冷色調. 隔幾天正好滿月, SQM 15.79, 天琴在頭頂, 8.9mm 織女二雙雙星拆得開噢, 然後 M57 全焦段都看得見, 因為它的變焦不是一段一段的, 而是像摩擦式對焦座的感覺, 所以可以在焦段內像調焦一樣前進後退... 直到找到最佳的焦值, 這對深空目標的觀察真是太好太值得了, 不過也因為此, 它並不適合拿來當雙目, 不然每次都要兩隻調到同焦就太辛苦了.

以上測試先用 FC-76DC 架在 DM4上, 然後換 TEC140 在 DM4上...

什麼, DM4 扛 TEC 140? 是真的, 平衡做好的話, 並不是扛得氣喘吁吁喔, 雖然抖晃有點久, 這幾天要來測木腳架, 未來會不會再輕量化, 把 T-Mount 打入冷宮了呢?


++++++++++++++++++++++++++++++++++++++++++++++++

實戰多次之後, APM 的轉接環已經被自己嫌到臭頭... 儘管三點式固定螺絲看似穩當, 實務上強度還是不足, 夜晚中變焦轉到底時, 常常因為用力過大造成目鏡整顆滑動空轉. 看來小便宜貪不得, 一咬牙還是跟 Starlight 羽毛公司訂購了為 Leica 這顆目鏡特製的轉接環. 聽說這個規格是 CN 聞人 Tammiji 桑跟羽毛討論出來的. 東西剛到, Starlight 的工藝是一整個好, 有卡榫, 還有一個固定螺絲, 螺絲尖頭有塑膠頭保護, 用處似乎是在防止變焦時的空轉.

Starlight 特製的轉接環是合 Leica 卡榫的

2" 開口規格, 內車 M48 牙環以及 T2 規格牙環, 這樣就不用煩惱用牛頓鏡時濾鏡要接哪了, 考慮真周詳, 果然是 Tommy 先生的風格, 因為他太多 T2 規格的東西了嘛.
 
接上轉接環

既然都要空寄一次, 順便把當初覺得不重要的對焦座後蓋也買一下, 不然真是越看越不順眼

當時不想買後蓋, 塞了一個塑膠塞子

下訂之後老闆回信說, 沒庫存了, 要不再等 2 個月; 要不有個進階版的要不要? 不加價 (原價快兩倍了)...

當然要囉.
 
這樣美多了

進階版有什麼了不起? 原來可以打開, 裡面放防潮包, 蓋起後蓋時還能順便做筒內除濕, 真有創意, 不錯不錯.
 
旋開裏面放防潮包
長這樣
 

2 則留言:

  1. 恭喜.這顆手雷還真重阿.
    以前用天鵝的8-24mm變焦,視場窄,良視距短,又有黑豆效應.推到8mm整個成像有些虛....於是隔天就當澳洲客人退還給天鵝,換買其他東西XD.
    多年前迷大雙筒,寫信給APM,也是Markus Ludes 老闆直接回覆.
    我覺得APM100ED色差高倍時表現可能不夠好..他建議上binoscope..orz..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是兩隻眼睛的同好喔 :), 其實 KOWA 也有出 60 ~ 80度 廣角變焦, 比較便宜但是不知道怎麼樣弄到望遠鏡上. APM 最近新出用 FK61ED 做的 100mm 雙筒好像評價不錯, 不過三四支鏡子輪著用都輪不完, 希望能有人可以借來用一用就好, 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