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兩位無線電天文學家 Arthur Setteducati 與 Harold Weaver 發表了一份分成 2 部分的論文及其星圖: "Newly Found Star Clusters",不過可能真的太冷門了,Google 半天也找不到這兩本論文記載的 104 個星團目標完整目錄,只有在一個估價網站找到了相關相片:
既然這些星團目標能躲過赫歇爾父子及其他古人的搜尋,想必都不是什麼簡單目標,有可能是因為範圍太大導致古人見樹不見林,不然就是太幽暗、遙遠、古老... 或是被前景塵埃遮蔽得很嚴重的那些類型。剛好九月份雜誌 Sue French 的懷舊專欄介紹到這幾個目標,所以我也試試看有什麼不同?
M29 位在天鵝十字中心附近,Be 86 與 Be 87 就在旁邊不遠,當起手的出發點很理想,而且之前好像也不曾用大鏡子高倍看過 M29 ?
Messier 29 (CFF250CC; 12.5mm Docter for 300X) |
比較一下 6 年前畫的,當時還用 RASC 的觀測記錄範本呢...
用大口徑高倍看,星點多很多,不過數一數也就 20 幾顆而已,也沒多了不起。離 M29 比較近的是 Be 86,夾在 M29 與複雜的 IC 1318 裏的 IC 1318A 中間 (IC 1318 B 與 C 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蝴蝶星雲),先來畫這個:
Berkeley 86 (CFF250CC; 12.5mm Docter for 300X) |
我在 SIMBAD 對了半天看不出什麼所以然,如果依電子星圖 SkySafari 的資料來看,應該只有畫面正中切一半左邊那半才是。素描裏的星星看起來似乎很亮,其實較亮的那幾顆大約 9.X ~ 10.X 等亮,小顆代表較暗的星星有些暗到 13.X 等......,很暗。而 Be 86 查到的基本資料說它整體亮度 7.9 等,但如果不含括畫面右邊那一半的亮星的話,說左邊那半是一個 7.9 等亮的星團實在沒什麼說服力。我有點懷疑真正的 Be 86 其實是那些 13.X 等星,以及沒畫出來更暗的星星,9.X ~ 10.X 等亮的那幾顆只是前景星? 還是說科學家研究過後發現它們有共同的星團特性,所以 Be 86 本體就真的是那幾顆 9.X ~ 10.X 等亮星? ......這好像有點超出 "趣味觀星" 的範圍了!
Be 87 稍微遠一些些...
Berkeley 87 (CFF250CC; 12.5mm Docter for 300X) |
Be 87 就不同了,一看到就會認定它是 "星團" 無誤,因為 9.X ~ 11.X 等亮的星星相當集中,更暗的星點穿插不少在其範圍內,反正就是有 "團" 的感覺。
Be 86、Be 87、M29 都算大 IC 1318 的一部分,同時也算天鵝座 OB1 的一部分。
Be 82 則位在天鷹座:
Berkeley 82 (CFF250CC; 12.5mm Docter for 300X) |
Be 82 也是比較不容易誤會的目標 -- 條件是鏡子夠大、倍率夠高、天況夠黑,就不會誤會了,哈哈~
除了那三顆 10.X ~ 11.X 的 "亮" 星外,其它星點都是 13.X ~ 14.X,所以我也很懷疑那三顆是星團成員嗎? 我用 10 吋鏡作到 300X 數了半天總共也數不到 20 顆。
前面一開始提到這個 "Newly Found Star Clusters" 論文分成兩部分,剛剛的 Be 86、Be 87、Be 82 列在第二部分叫 "Probable Clusters" 的,下面三個 Be 42(NGC 6749)、Be 46(NGC 6791)、Be 50(IC 1310) 則列在第一部分 "Obvious Cluster"。原本我以為 "Obvious" 嘛, 不就是 "很好認" 的意思嗎? 如果連 "Probable" 都沒什麼困難就找得到的話,那麼列在 "Obvious" 的應該更簡單吧? 所以隔幾天後大意換上小隻的 14 公分折射鏡,沒想到完全誤判!! 所謂 "Obvious Cluster" 的意思應該是 "很明顯就是星團" 而不是 "很簡單辨識的星團" 的意思,而 "Probable Cluster" 應該是 "看起來有可能是星團" 而不是 "很難辨識" 的意思吧? 好吧,只能怪自己英文太差。
NGC 6749 也在天鷹座,而且它是柏克萊疏散星團目錄裏唯一的球狀星團,編號是 Be 42:
Berkeley 42 (NGC 6749) -- TEC 140; 6mm Ethos + 2X Barlow for 327X |
天況算不錯,結果還得搞到 300 多倍才模模糊糊看到 >"<
星團夾在兩顆拉一條線東西向的 11.X 星中間,我看了半天完全無法清楚界定星團的邊界範圍... 北北東有一小團看起來像 "雲氣裏較濃" 的一部分,其實是拉到 327X 才知道那個不是 "星點",由這一小團東西也才比較肯定看到的是一個 "深空目標",至於是什麼類型? 完全沒頭緒...... 如果當時有人跟我說看到的是 "星雲",我也會信以為真吧? Sue French 說這些暗到 12.X ~ 13.X 的星點其實全都不是星團成員,因為 NGC 6749 成員最亮的也只有 16.X 等。NGC 6749 與我們的距離跟 M13 差不多,之所以這麼暗是因為被大量的星際塵埃遮蔽,遮蔽程度影響高達 4.7 等呢!
轉到天琴座,不過已經很靠近天鵝座範圍了,NGC 6791 的柏克萊編號是 Be 46:
Berkeley 46 (NGC 6791) -- TEC 140; 3.7mm Ethos for 265X |
這個比前面的 NGC 6749 更難,NGC 6749 好歹也是個球狀星團,相較起來星點集中多了;NGC 6791 除了幾顆 10.X ~ 11.X 的亮星 (可能不是該星團成員) 較明顯外,其它又是 13.X ~ 14.X,甚至更暗的星星,加上星點沒那麼集中,看了好久好久才勉強把大概的範圍定位出來。查得到的 NGC 資料都說 NGC 6749 有 12.4 等亮,而 NGC 6791 有 9.5 等亮...... 真的嗎? 滿頭問號 >"<
最後一個 IC 1310 柏克萊編號是 Be 50:
Berkeley 50 (IC 1310) -- TEC 140; 4.7mm Ethos for 209X; Lumicon O-III |
很多參考資料包括電子星圖 Skysafari 都把 IC 1310 歸於 "星雲",也是... 經過前兩個目標的打擊我已經體會到星團不一定比星雲簡單的道理了,不如來拼一下星雲,裝上 O-III 濾鏡先,倍率也不用拉那麼高。果然容易多了,很快就看到雲氣,而且範圍還不小呢,不過...... 真的看對嗎? 對看看 SIMBAD...... 完全對不起來,SIMBAD 的資料上一點雲氣都沒有? 真是怪了。
我對了好久好久的星圖,覺得 SIMBAD 應該標到了 "Bi 2",而 IC 1310 應該在旁邊吧?
至於 Bi 2 以前有畫過呀:
講到 Bi 2 又會想到 1867 年夏爾·沃夫跟若爾日·瑞葉最初發現的三顆 "沃夫-瑞葉" 星中有兩顆就在這裡:
然後又想到今年一直想仔細觀察的 WR 134 星雲,結果都要進秋天了還沒機會看...
這一區實在太多東西了,挖都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