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繼續記錄恆星自行的軌跡

2012 年就認識天鵝 61 號星了, 不過當時還不知道它的快速自行現象是有機會可以親眼見證的, 直到 2 年後才從雜誌讀到並開始記錄. 當時天鵝 61 號星剛好掠過背景一顆 10.7 等的背景星, 有了參考星當錨點, 微微幾 arcsec 的移動就容易判讀多了. 可惜 2014 那年一方面天鵝 61 號星離背景星太近, 另一方面自己的觀測技巧可能也不好, 結果怎麼看都看不見那顆當錨點的背景星, 連素描都亂七八糟.

隔年 2015, 一到夏天就想起這件事啦, 興沖沖的用相同設備再來找找看, 結果... 居然一樣? 仍然看不見那顆背景星? 這次信心大崩潰, 不管天鵝 61 號這組雙星一年動個 3 還是 5 arcsec, 相對天鵝 61 號 A, B 這兩顆間隔約 10 arcsec, 按比例來說跑了 2 年還看不到? 觀測技術真有這麼遜?

到去年 2016, 皇天不負苦心人, 總算讓我清楚的看見那顆找兩年都找不到的背景星了. 今年當然更沒問題, 雖然第一天 (7/5) 天況實在太差, FC-100DL 看不見, 隔天拿大支的搞定, 所以又再整理一遍歷年的記錄... 2012 沒參考價值, 2014 也不準, 2015 看不見背景星:




就算 2016 開始技術有進步一些, 不過每年才個位數幾 arcsec 的移動, 靠手繪甚難看準, 連自己的信心度也不高, 不如拍個照來作參考.




目標太小, 完全沒想到會有焦長不夠的問題. 不過沒關係, 又不是拍美麗的, 把原圖裁一裁放大看就好. 記得去年 Gleeman 兄也有拍下來記錄, 拿他的來比一比好了:




Gleeman 兄用的口徑與焦長更小, 星點比較肥. 我用很土的方法, 把圖列印出來, 然後用尺量會飛的 61 cyg 與其它參考星的相對位置, 星點肥沒關係, 就取圓心正中央, 量出來的結果跟我今年拍的作比較, 當然比例要稍稍拉齊一下, 結果... 真的呢! 移動得非常明顯喔.


有記錄的不只這組天鵝 61 號星, 還有一顆在蛇夫的巴納德之星, 這顆飛更快. 同樣在 2012 年就認識它了, 不過也是在 2014 年起才有記錄. 當時就算有記也是亂七八糟, 2015 年畫得仍然很糟, 2016 年應該有準一些, 那今年的呢?



參考星都這麼遠, 飛得快也沒用, 看來還是要拍個照




看相片比較準, 同樣用 Gleeman 去年拍的當對照組:





同樣用前面那個土方法, 把圖列印出來, 然後用尺量會飛的巴納德星與其它參考星的相對位置... 哇~~ 這個移動得更明顯.


現代科技進步, 相機拍照如此方便, 那古人們是怎麼記錄?又怎麼發現呢? 真是太厲害了... 對了, 目鏡盒裏有個可以測距離的目鏡, 應該拿那隻來量量看, 問題是它只有 12.5mm, 就算加上 2X 巴羅也只有 6.25mm, 搞不好連看天鵝 61 號星那邊的背景星都有困難... 那就先試試巴納德星好了, 反正每天晚上都雲滿天, 看來還是只能看這些一顆一顆的星星解解饞了.


昨晚有機會試光刻度目鏡... 太難用了, 還不如拍照.





最主要是如果目標很暗, 光刻度一打出來就很難看見想要量測的位置, 其次是自己也沒好好研讀過說明書有關於角度量測的方法, 不然如果只會量距離的話還得多量幾顆參考星, 否則光看單顆參考星間距, 不看角度的話, 也看不出其移動. 應用在其它方面... 比如說像 1.X arcsec 的密接雙星, 這種刻度的精度也絕對不夠, 可能只用在量分比較開的雙星吧? 月坑大小? 木衛大小? 可能也太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