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月光下的小雙筒素描

冬天就是這樣... 下雨、陰沉沉, 星星難得露臉. 新年開始只有頭兩天還好, 然後一直到快月中才又放晴, 所以就算沐浴在月光下也要把握機會. 想到曾經最愛的 Leica 小雙筒已經冰封許久, 該拿出來透透氣了.


Leica Trinovid 10X 42mm on Vixen AP-SM

很多人會覺得不過是隻小雙筒, 幹嘛小題大作拿來架赤道儀? 也是啦, 小雙筒就是機動性強、圖個方便, 就算要作認真的觀察, 頂多就是上腳架. 不過如果要畫畫, 而且動作又像我一樣慢的話, 架台能追蹤還是很不錯的, 可以畫得很從容, 而且用直視型很容易脖子酸, 有追蹤的話可以隨時停下來伸展一下, 整個觀測與素描過程就會舒服許多. 我發現這也是跟同好建議器材比較難溝通的一點, 目視的目的是要 "看得美" 還是 "看得到" 可能在器材選擇上會有很大的差異.





不知不覺 Ethos 已經變成目前使用的主力了, 雖然論壇上有不少人說 100 度的目鏡看起來很吃力、Eye Relief 又短、鏡片太多不夠亮 (這個理由對嗎? 現在鍍膜技術這麼先進)... 不過我還是覺得 Tele Vue 目鏡看起來超通透的, 就是比同焦段的其它廠牌目鏡明亮, 大概只有 Docter 有類似的感覺吧?


雙目用的目鏡組也是, 有 20mm 長適眼距而且輕量的 Delite 很適合作長時間觀測



有些經典的行星目鏡經常讓人讚不絕口, 比如 Pentax XO, TMB 的 monocentric, 兩代的 CZJ... 還有就算沒這麼有名, 各廠牌設計簡單的 Abbe OR, 甚至改良過的 Plossl 也常常被捧為行星觀測的必備武器.










不過以我自身的使用經驗會頗懷疑, 真的能用視野這麼小、適眼距這麼短、眼罩設計這麼差甚至連眼罩都沒有的目鏡連續看個 1~2 小時嗎? 而且還單眼? 如果能用舒服的目鏡兩眼看, 會更專注於觀察, 而不受其它不舒服的因素影響, 那麼觀測的品質應該會更好吧?



回到 10X 42mm 小雙筒, 既然有大視野的優勢, 當然要挑個大目標:

Hyades (Melotte 25; Leica Trinovid 10X 42mm @ moon phase 99.5%)


這個目標以前用 Borg 90FL 畫過, 不過顯然日期標錯, 絕對不可能是 2013 年, 因為 Borg 90FL 是 2016 年買的. ^^" 比較起來這次用 10X 42mm 小雙筒畫的星點幾乎不輸 1 年前 90mm 折射鏡看到的結果, 所以舒適的觀測器材的確可以有幫助, 可以看得更深也更有品質.




描星點的相對位置與相對亮度是很好的練習, 我覺得算基本功, 沒有機會看其它類型深空目標時, 就會找明亮的疏散星團來作練習. Melotte 25 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疏散星團, 只有 150 光年遠. 現在看到的星光, 是把它編進自己目錄的英國天文學家 菲利伯特.雅各.梅洛特 出生 (1880) 前 10 幾年前發出的光. 星團內成員朝相同方向 -- 參宿四東方移動, 年紀約有 7 億 9 千萬歲, 跟 7 億 3 千萬歲的 M44 差不多, 科學家估計兩者的起源應該相同. 星團範圍外有不少相同年紀的星星, 可能是因為引力不夠強脫逃的成員. 不過星團內最亮的金牛眼睛不是成員之一喔, 紅巨星畢宿五離我們只有 60 光年遠... 真偷懶, 貼以前找的資料.


輕巧的 AP-SW 赤道儀小可以載小雙筒, 也能直接背小相機, 覺得比以前用過的攝星儀可靠多了... 不過跟相機有關的器材我的心得完全無參考價值就是了, 哈 ~


EOS-M6 ISO 800 15 Sec.

大則可以背 FC-100DL 沒問題...


NGC 1981; NGC 1973/1975/1977; M42/M43; NGC 1980 (FC-100DL; 21mm Ethos for 43X)

這組目標以前畫過, 也是很喜歡的組合之一:



月光很亮, 倍率也不高, 所以畫的星點不多, 最北側的疏散星團 NGC 1981 有個外號叫 "鱷魚", 星點多的話看起來還真有幾分模樣, 從側面看過去一邊是長顎, 另一邊是尾巴, 還有兩隻腳. 鱷魚下面就是別名奔跑人星雲的 NGC 1973/75/77 三兄弟了, 同樣的一定會查到有人把這種混在一起的叫 "某某 Complex", 所以就是 NGC 1973, NGC 1975, NGC 1977 "Complex" 了. 不過如果仔細對照 SIMBAD 或 NED 資料庫的話, 還是可以區分出這三個是哪三個. 奔跑人主要是反射星雲, 之前筆記說用光害濾鏡有幫助... 有可能, 畢竟他們算亮的, 不過現在我是很懷疑屋頂看到的雲氣真是反射星雲本體? 應該是器材造成的光暈, 因為上次上山用 Mewlon-180c 才看得非常清楚, 真的跟相片拍的奔跑人差不多, 奔跑人形是 "暗區" 喔, 雲氣圍繞的暗區塑造出我們熟悉的形狀, 所以我不認為 SQM 這麼差的屋頂有任何機會可以認出這邊的反射星雲.

最南邊是美麗的疏散星團 NGC1980, 以獵戶 Iota 星為中心, 這組雙星跟御夫座裏面那個 IC 405 "火焰之星" 星雲裏面的 AE Aurigae 又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畫完隔幾天就把輕便好用的 AP-SM 連帶 SXP 打包好送走了, 因為不久之後要來一位義大利的新朋友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