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生平第一次看日全蝕

回想起來還真有點意外 -- 怎麼會就休了個長假呢?不然也不會有這次奇妙的日全蝕體驗了...




之前最接近日全蝕的一次是 2009 年 7 月,當時正巧在華東的無錫市出差,不過那時候既還沒開始看星星,而且當天也下了大半天雨,就算想看也看不到。後來開始看星星之後認識了許多喜愛天文的同好,我有發現那些看過日全蝕的同好會很詭異的一而再、再而三... 不惜代價、天涯海角追下一次日全蝕,請他們說原因也說不清楚,講到最後總是變成 " ...等你自己看過就知道了!" 這種結尾。很巧合的是我在今年初居然也開始看太陽了,因此多少有些太陽的基礎知識,所以至少找到一點可以說服我去追日全蝕 -- 日冕。至於其它鳥獸昆蟲的異常行為、天色突然變暗變涼... 之類的倒還好。


既然決定了,就認真來規劃吧,專業追日蝕的同好們可是一年前就訂好機票飯店呢。首先當然是地點,幾乎所有我認識的台灣同好都選 Dallas (以有機場的都市來說),我問過幾位老外同好,也都一致選 Dallas;從大數據分析,美國本土境內其它地點覆雲的機率都比 Dallas 高,不過嚴格說,這也是個數字迷思,因為高也沒高多少啦。日本天文雜誌上的日蝕團則清一色選墨西哥,墨西哥的晴天率就真的很不錯了,我跟廠長說如果他去墨西哥我也要跟,不過結果... 殘念,最後他哪裡都不能去。好吧,最後決定飛芝加哥我弟那邊好了,如果幸運之神眷顧那附近,至少還有免費的車跟熟門熟路的司機可以機動調整地點;當然 Dallas 還是首選,因此有先訂好到 Dallas 的美國國內線機票備著,那邊有什麼萬一的話就留在湖區開車了。



至於器材... 一開始我打算帶 Kowa Highlander 32X 82mm 跟相機雲台腳架,理由是 "簡單",上架就能看了;32X 放大,2.2 度視野看日冕問過身經百戰的廠長大人説沒問題、很適合。




不過這陣子雜誌都是日全蝕的文章,翻著翻著... 發現好像拍張紀念照也不是太難,這樣的話要不要帶相機去呢?松本雙筒一隻可目視,另一隻拿來拍紀念照,反正看太陽用雙目視就很讚了,不一定要用大雙筒;那就帶兩隻 Borg 90FL 吧!而且 Borg 90 可以拆成小小的一截一截,攜帶也方便...





接下來就是測試啦,確定視野、放大倍率、合焦、操作、上下濾鏡... 都沒問題或會碰到什麼問題,最後就敲定這組!加上碳纖相機腳架、松本先生製作的輕量中置雲台,視野有 2 度多追太陽的話,以目視或簡單拍照的需求來說,不用追蹤 OK 的。


---- 出發 ---- 抵達!!


到美國的遊記就不說了,過海關時我說打算再飛 Dallas 看日全蝕,芝加哥海關還跟我預言 Dallas 會陰雨,終究你會留在芝加哥... 這是預言還是對德州的詛咒啊!但總之剛到芝加哥那兩天的天氣很不錯,再把器材拿出來操作練習幾次...






這次在美國認識一個新單字: "Totality",意思就是日全蝕,講這個字就不用囉唆解釋什麼 "太陽被 100% coved..." 之類的了 XD...


不過果然前面擔心的 "萬一" 發生了,春天天氣多變,隨著日全蝕日子的接近,也越來越確定德州這次要掛點了,所以趕忙取消飛 Dallas 的機票,開始研究附近的開車路線...... 考慮半天最後鎖定 Indianapolis,看起來有高雲,雖然不完美,但至少應該可以 "看到",跑這麼遠來要是連看都沒看到那不是要吐血?


Indianapolis 市的天氣預報似乎還可以,不過美國隨便一個 "市" 也是超大的。"全" 蝕 的時間離日蝕中心線越近就越長,Indianapolis 附近的中心線可以到 4 分 4~5 秒,邊邊的話大概只有 3 分鐘出頭而已,超過 4 分我就心滿意足,因此翻開地圖再仔細物色精確的地點...



雲移動的速度很快,看起來這附近的話還是越南邊越好 ... 最後鎖定國家公園區的一個 獵場 叫 鵝池 (goose pond) 的地方。


天亮一早從芝加哥出發就開始狂奔,還好沒什麼塞車,不過預計也要開個 4 小時左右,看起來大概要開始 食 之後才能抵達了,但為了突破 4 分鐘我願意拼一下。到了目的地附近,開車的沿路偶爾都能看見帶著太陽濾鏡眼鏡躺在椅子或草地上的人們,有打打鬧鬧的小朋友也有挺著大肚子喝啤酒的大人,有些較大的點還有日蝕派對聚集不少歡樂的人群;過下午 2 點開始食之後,行車中我也不時用太陽濾鏡從車窗外看太陽的狀況,雖然知道沒這麼快,但總是心急的一直監視著,萬一進展比預計快的話就趕快路邊停車架設備了。差不多當地 14:30 左右相中了一片可停車的平地就趕快下車了,這邊已經停了幾台車,零零落落的人群中夾雜著許多外國語,架起來的鏡頭看起來都頗專業,下車後跟大家寒暄一下就趕快架設備:







天空有些雲,不過雲量還好,觀看日全蝕應該沒什麼問題。我對好焦、平衡弄好... 之後就等著 C2 發生,手無聊無聊就按一下快門看看拍出來的結果有沒有要調的?也演習一下待會要快速下及上太陽濾鏡環的動作:








C2 前的樣子大概就這樣:




C2 前一點點太陽越來越細,有些月球的山峰投影可以認出來,最後幾十秒吧... 跟眉月一樣細細的太陽兩端因為月球山峰凹凸起伏的關係,出現看起來一顆顆的亮點,應該就是所謂的貝里珠吧?目視看起來還好,不是什麼驚人的景象,誇張一點講,覺得就像一條發亮的香腸被捏成一節一節的那種模樣啦。至於鑽石環... 跟 C3 時一樣,就像看完美夕陽時太陽下去時最後那一秒的閃光,拍出來很美啦,但目視我覺得還好而已。至於天色變黑、氣溫下降、野鳥回巢、昆蟲亂飛... 之類的我覺得也還好耶,可能是上次嘉義日環蝕時體驗過了,也可能是雜誌文章讀太多了,因此沒那麼意外;不過天色變黑是真的變很黑啦,比日環蝕那次黑多了:




拆掉太陽濾鏡後看向目鏡的那一刻整個人像被電到一樣,艷紫色的日珥張牙舞爪跟平日 H-Alpha 太陽鏡看到的完全不同;太陽鏡鏡看到的是 656.3 單一波長的日珥,但此時看到的是全光譜,顏色是鮮豔紫粉紅,光澤是透明空氣感,線條則是銳利的絲絲縷縷:





如果看見全蝕時的豔麗日珥像被電到的話,那麼第一次看見真實日冕時的感覺可能就像被雷打中吧!無數詭異的線條向外延伸、蠕動... "動" 可能只是一種視感,但線條分佈的模樣實在太像我腦海裡既有的 "電流"、"磁場線"... 之類的畫面,一旦對照隨即連結起來,栩栩如生,彷彿就開始流動起來了:






這些都是望遠鏡下的視野,全蝕時間 4 分鐘是多麽美好啊!我可以捨得離開目鏡,望望四周環境,肉眼直視全蝕的裸視模樣,想像我跟月球、太陽準直成一條線的哲學感受,甚至還有空跟老弟聊一下 ~~ 不過,可惡... 居然忘記要把相機重新對焦,害我日珥、日冕都沒拍準;也忘了要用肉眼多看幾秒被全蝕的太陽,害我現在都回想不太起來裸眼的日珥是什麼模樣,全蝕時木星跟金星掛在兩旁,但我也忘了要用小雙筒找一下那顆正在附近彗星 12P/Pons-Brooks... 但在那種情況下其實離開目鏡 1 秒鐘都會覺得很浪費。




這是用我弟用手機錄的影片剪下來的畫面



這也是剪下來的畫面,全蝕時只有地平線的微光,像是日落的最後一刻,也像日出前的幾分鐘。


接下來就是 C3 了,我沒很認真再去看什麼貝里珠、鑽石環之類的,看著四周環境變亮,我弟形容說有點像是 "快速天亮" 的那種感覺,然後變亮、變熱... 一切都回復正常,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的樣子。大家都在上濾鏡,也有些人開始收裝備了,我還幫幾位波蘭來的自然生態攝影師們推陷在泥巴裡的休旅車,害我被噴得滿身爛泥巴;最後躺在從頭到尾都沒去坐的躺椅上喝杯咖啡,曬一下還在偏食中的陽光... 想說,會不會啟發或領悟到什麼人生道理?結果什麼都沒有,腦袋空空在曬太陽而已:




回程時也沒太興奮,一樣找地方充電 (老弟開電車去),補吃個午餐,然後開回塞車的芝加哥市區,聊一下我們各自的生活、以前的家族瑣事... 車外依舊陽光耀眼。


後來回台的飛機上看到雜誌一篇有關上個世紀、上上個世紀的人們怎麼追日全蝕的文章,我剪了一段覺得很有趣的心得:



也許下次我就該這麼做。

"下次"? 對,我能理解那些 "...看過日全蝕的同好會很詭異的一而再、再而三... 不惜代價、天涯海角追下一次日全蝕" 的行為了,那不只是全蝕的幾分鐘而已,是從開始計劃、準備、測試、修改... 一直到發生,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總和。


最後到底還是要對日全蝕的魅力 "說清楚原因" 呀 ~~ 想半天... 沒有,還真的沒有比" ...等你自己看過就知道... " 更好的回答呢!


4 則留言:

  1. " ...等你自己看過就知道... " 太同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 因為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描述才能真實啊

      刪除
  2. 寫得好棒啊,可以斜槓去當作家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還是認真找全職工作比較實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