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片大鏡子在手邊,這陣子幾乎都忘了還有其它望遠鏡;不過也因為花很多時間在這兩支反射鏡上,所以對它們越熟,期望也越來越高。
當時對 GSO 16" 這隻的打算只是 "陽台限定",這麼一個龐然巨物,能平安推出陽台再平安推回來就心滿意足了,至於推到陽台後能看到什麼就隨緣啦,反正任何目標用 40 公分看起來都會變很厲害。鏡子很大,拆裝都不容易一個人完成,因此也放棄把主鏡拆下塞進防潮箱的念頭,心想如果發現快發霉了就趕快洗一洗,其實真的能頻繁用到把主鏡洗壞我也會很佩服自己。
不過還真的就一附快長黴的樣子....
主鏡是 "黏" 在鏡座上的,後來才知道黏得有多牢! XD;因此當時要洗也只能連鏡座一起洗,洗完再趕快弄乾;不過這也是失算,因為洗完已經隔一週拆主鏡時才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小地方的水漬還沒乾... 真要全乾可能要進烤箱烤吧?
洗完的主鏡在陽光下完美無瑕,一點小灰塵都沒有:
30 公分那片也順便洗第一次澡,雖然正式開工沒多久,不過也已經出動 10 幾次,春天露水重,鏡面看起來已經頗為滄桑了。
很慎重地戴著保護手套操作:
30 公分擺在 40 公分旁看起來像化妝鏡一樣,忘記它可是 12 吋等級,好歹也有 5 公斤重呢!
洗完、調好光軸後當然要找時間用這亮晶晶的 16 吋鏡來看星星,天況差也沒關係,有星星就好...... 結果是個頗悲慘的夜晚。
由於天況不佳,加上春季的星系目標很多都沒什麼亮星指引,因此 RDF 顯得很兩光,只好拿出光學尋星鏡來;Vixen 7X 50mm 那隻太重,掛在焦長 1800mm 的鏡筒頭後平衡馬上跑掉,GSO 自豪的培林軸轉再緊都沒用,只好換小一號的高橋 6X 30mm。
好不容易找到目標後,高倍下,微調不夠精細的缺點被放大再放大... 最後很狼狽的只畫了 2 張圖:
NGC 4754, NGC 4762 (GSO 16" f/4.5 dobsonian; 6mm Ethos + Paracorr Type II for 345X) |
找這兩個 10 等出頭的亮星系可以從處女座 epsilon 星出發,就是之前我講梅西爾趣味競賽找一串星系的出發點 "東次將" 出發,用 40 公分鏡掃過,想看不到都難。
還有星系馬卡良鏈起點的 M84 與 M86,這是上個月雜誌介紹的目標,M86 看起來是橢圓,M84 是圓圓的... 會很困難認出嗎?
|
於是又開始貪心的想著... 能把 16" 鏡弄得更好嗎?當然可以,只是要選哪種工法而已。看了幾個木製工作室的作品後,還是覺得金屬結構可靠,加上馬可先生也一直慫恿著,因此決定再交給他一次吧,不過這次只委託結構就好,主鏡我覺得 GSO 的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如果主鏡有什麼三長兩短,至少還能跟 Frank 趕快要一片,有點受不了捧著所謂名家大師的銘鏡戰戰兢兢的日子了。
既然如此,下一個難題就是得把主鏡規格詳細的跟馬可先生說清楚,直徑與厚度有關於鏡座,重量有關於平衡,正確的焦長更要小心,免得結構做好後對不到焦那就糟糕了。前面幾個能用尺量的沒什麼問題 (其實有問題的是拆主鏡,有夠難拆,這個等一下再說):
但焦長要怎麼量?馬可先生叫我用尺量主鏡到次鏡+次鏡到對焦座中間,我問他誤差能抓多少?他說 "5mm" ...... 靠~ 最好這樣量誤差能只有 5mm?坦白說這點我是有些不滿,因為他網站上明明就有一隻用 GSO 16" f/4.5 的 DOB,幹嘛不用那隻的資料就好?除非冠昇的主鏡品管真有那麼糟。會嗎?
量就量,現在什麼鬼東西都 Google 得到,其實也沒很難,光源照向主鏡再反射回來,然後找到成像最清楚的位置距離除以 2 就好。
先拿小片的試一下:
再換個光源試試,其實我總共換了 4 種不同光源,確定每次量的距離都一致,而且量出來的結果跟 30 公分鏡規格也大致相同,這樣就有信心去量 40 公分鏡了。
回頭來說拆主鏡,最艱難的就是這個...... 總共黏了三大塊膠,刀片割不下,因為就像異形怪物一樣,刀下去後就被四周的黏膠緊緊圍住行動困難,弄到最後我是用鋸水管的鋸刀分離這個黏黏怪物,而且邊鋸邊噴小黏黏顆粒,鋸開後到處都是小黏黏,清到都快吐血了:
還不止,鏡座的 18 點支撐座架也是用黏的,怎麼這麼愛黏啊?
那... 30 公分鏡又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從 Day 1 我就發現鳩尾板推到最前,鏡筒還是沒到其平衡點,不過我只有怪馬可先生一點點而已,因為如果用小目鏡的確平衡不會差很多,我也沒先跟人家講我要用 Ethos, 而且還信誓旦旦說絕不會用 Parrcorr;另一方面反正 RST-300 超夠力,差那一點應該沒關係吧?結果實際操作多次之後發現,可能半數以上操作到後來 goto 都不太準,實在很令人懷疑是不平衡造成的,於是我開始掛重錘試,而且還要掛到 5kg,試過兩次,不管追蹤或自動導入精度都有改進:
不過這樣看起來超級醜,根治之道還是要找平衡點;問題是鳩尾板沒辦法增長了,因為會被快拆鎖卡到。我猜這個問馬可先生應該也無解,最多就叫我寄回去修改 -- 怎麼可能!!歐洲在打仗,現在的運費可能比東西還貴。
好吧,以我機械白痴的程度看了半天想到一個怪方法,乾脆把快拆鎖 180 度反過來不知道可以嗎?這個操作機械難度零,會拆螺絲、鎖螺絲就好,於是:
就出現這個結果了,看起來不會擋到主鏡,鎖起來支架位置與角度也一樣,馬可先生也說是好主意... 不知道是不是敷衍我就是了。
接下來就是增長鳩尾板了,怎麼增?
再疊一片上去,因為拆原來板子太麻煩,上面還好,下面兩顆螺絲在兩片金屬底版的夾板之間,我還真怕拆得下來裝不回去呢!另外一個問題是,就算能換長板,還是會被快拆所對面的小螺絲卡到 4~5mm,算了算了,這樣就好!!
廠長說別小看螺絲的力量,一顆螺絲可以承重幾十公斤,我鎖了 8 顆,這樣應該夠穩了吧?
這樣平衡得超好,俯仰角只需要一點點摩擦力就平衡得完美無比。算一下,原來板子大概要多伸出來 12 公分才夠。
最後的重量?貼照片留做紀錄:
空鏡桶 11 kg
整支:21 kg -- 大丈夫,比起 16 吋那隻,小意思啦。
實在太猛了!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整整下了一個月的雨,再猛也沒用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