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日環食,月亮 X 與彗星

今年的行星除了老朋友木星與土星外還有兩年一見的火星,不過火星還要再長大一兩個月後才有看頭;日環食則是今年的大事 -- 因為我從來沒看過,而拖著長尾巴的彗星算意外驚喜 -- 也是因為我沒看過啦! ^^"


日環食或彗星的面積都有些大,加上看這種新聞話題的目標時旁邊又常有其他人擠著想看,因此使用輕便簡單的賞鳥鏡與油壓雲台組合反而實用:



早早就訂好高鐵票了,夏至當天帶著即將要上高中的少女打算就在嘉義高鐵站外一睹天文奇景日環食。當天嘉義高鐵站人有夠多,裏裏外外都擠滿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塊合適的空地架設備:



看太陽當然要減光,減光濾鏡我用 82mm 的 IDAS UHB-RS ND D5.2V DBU D9H,這片太陽目視用的白光濾鏡是我自己曾用過的濾鏡當中色調最自然的,不像 baader 或 1000 OAKS 那種橘橘或霧霧的感覺;目視安全性除了需要充分減光外,也要攔掉看不到的紫外線與紅外線區光譜,這是很多在那波狂賣太陽減光濾鏡忽略掉的地方。



環食時肉眼 1X 看當然也看得到環蝕模樣,不過放大看才有細節喔...

比如說開始蝕時,月球剪影邊緣出現一座座山跟谷的輪廓:




放大看:



等蝕到正中心剛好出現 "環" 的時候,除了全身感受到瞬間環境溫度降低的詭異感覺外,從目鏡可以看見所謂的 "貝利珠";我的目鏡太廣角,用手機怎樣都定不住那小小的出瞳徑,不過青少女手超穩,用手機鏡頭湊近目鏡拍成功了好幾張,旁邊阿公阿嬤們跟我一樣怎樣都拍不到 XD,最後只好求青少女把拍到的傳給大家。





除了太陽外也有月亮。

上上個月初七本來在看日劇 Docter X,中場休息時用這隻賞鳥鏡賞月,還正剛好看到傳說中的 "X",真是巧啊!




這是用 iPod Touch 湊近目鏡拍的,仔細看上面那張,延著明暗的邊緣看,其實 "X" 的兩點鐘方向還有個 "V" 喔;再過幾天就是農曆七夕情人節了,沒什麼好送給青少女的,不如叫她來看看,哈哈~



上個月大家都在瘋彗星,年初我看過也拍下另一顆... 其實這沒什麼,每年幾乎都有一兩顆這種等級的綠色棉花球,已經對青少女完全無吸引力了:




這顆編號叫 C/2017 T2 (Panstarrs) 的,出動到 10 吋鏡才隱約能判斷彗尾方向,實在沒看頭,因此當另一顆 C/2020 F3 (Neowise) 剛出現時我可是完全沒興趣。不過後來每天看甘醫生 PO 的相片越來越大顆,好吸引人啊~ 決定破天荒來早起,清晨 4 點起床看星星,以前只有夏天打早球才有可能這麼早起床說。 結果第一天慢慢摸,等望遠鏡架好已經 4:30 天都快大亮了,當然什麼都沒看到,只有金星跟大角星。

還好新家住的樓層很高,我的臥室陽台又剛好看得到日出方向,這樣早起弄裝備不會吵到別人...... 比起甘醫生我可輕鬆多多了,於是第二次早起就成功啦:





說真的,對一個彗星土包子而言,看見這顆彗星時覺得還真有點扯... 第一,肉眼就看得到;第二,竟然有條長長的尾巴? 當天我還是用賞鳥鏡看,然後用 Borg 50 的鏡頭組了一隻長鏡頭來拍照:




一開始先看到彗尾從雲的上緣冒出,然後像倒車般,彗核才逐漸露出;10X 42mm 小雙筒看會比肉眼看過癮,因為大很多。我畫了圖,看起來彗尾裂開一點,彗核超亮,慧髮跟彗尾 (塵埃尾) 都是太陽光那種金黃色,完全不是印象裏綠色棉花球的感覺。


C/2020 F3 (NEOWISE) -- Leica APO-Televid 82mm; 1.8X Extender for 90X



既然這麼亮,隔天決定架 CFF 92 看,因為賞鳥鏡倍率最多只能做到 90X,拍照鏡頭也換一般相機的了,自己臨時拼組的 Borg 50 漏光太嚴重:






這天看,反倒沒前一天好看,天況沒那麼好,肉眼已經看不見彗尾了,不過倍率拉高後細節其實還不少...


C/2020 F3 (NEOWISE) -- CFF 92; 5mm/3.5mm XW for 110X/158X


包覆著超亮彗核的彗髮呈現不對稱的 "ㄥ" 形,因為彗星正要轉彎繞過太陽了;除了彗尾很清楚裂兩半以外,南側或西南側看得到另一條細細的分岔,我認為是離子尾 -- 雖然很多人都說不可能 XD,不過我猜他們應該沒試過用 150X (0.6mm 出瞳徑) 作對比試試看 ^^"


再隔了快兩禮拜彗星變在日落後現身,所以得回關西舊家的觀星基地才看得見了:


C/2020 F3 (NEOWISE) -- TSA-120 45X ~ 257X; UHC for ion tail


坦白說我肉眼裸視連彗核都看不到,還好這次架 TSA 120,有效倍率拉高後還蠻精采的。首先是彗核,高倍下的彗核很大一團,彗尾感覺像從大棉花球伸出的一條線狀,而不是跟彗核連在一起整體的錐形;彗核彗髮亮度層次可以粗分三層,顏色大致又回到綠色模樣;彗尾中央連著彗核延伸出來有短短亮亮的一小條是彗尾最亮的部分,彗尾南側比較紮實,北側漸漸擴散淡去;南側可以看到離子尾,我分別用 O-III 與 UHC 試,發現都有加強離子尾的視感,不過當時 UHC 效果好一些。對星圖時發現剛好彗尾掃過一個小星系 NGC 3198,亮度有到 10.27 等,好像不是很難喔? 所以後來拉到 257X 來認這個小星系,OK!


至於準高中生那幾天完全沒跟,看看相片只說跟 "你的名字" 電影劇照有點像,並沒有很高意願想看,還不如研究鬼滅之刃... 哄了老半天好不容易願意加減看一下,結果懶到居然只願意到巨城購物中心頂樓停車場拿 10X 50mm 看...... 當然,結果還是跟以前一樣,就一個小棉花球而已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