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12.5 吋杜普生望遠鏡 -- 開光篇

天文望遠鏡不管環肥燕瘦, 其功能就是看星星, 再好的器材擺著不用跟 PVC 水管也沒兩樣. 大 Dob 上不了屋頂, 所以這陣子晚上常開車到附近田間小路找找有沒有還可以的平地觀星點? 可惜很驚訝的發現, 原來這幾年連偏僻的河邊, 產業道路... 幾乎都插滿路燈, 真的需要這麼多光源嗎? 晃著晃著... 朔又來了, 那麼乾脆帶上山開光好了.

這次約了福聲兄帶他的哈伯 18 吋 Dob, 還有星夜兄帶他的 FC-100 DF 松本雙望遠鏡一起上山體驗. 本來想說星期五應該沒什麼人, 結果抵達昆陽之後發現好多人, 我猜應該架有超過 20 台望遠鏡... 也許還不止, 下面鳶峰也有不少台. 其中白筒紅環的高橋 FSQ 或 TOA 特別多, 那來的不景氣啊?

天快黑了, 所以抵達後加快手腳把鏡子組裝起來, 要趁天黑前調整好, 天況這麼讚, 一分鐘都不能浪費. 由於在家裏拆裝過很多次, 所以架設連同調好光軸應該不到 15 分鐘搞定, 旁邊的 18 吋連主鏡都還沒裝 ^^", 該去幫忙了. 結果......

一站起來頭就大暈, 高山反應 >"<, 自己都顧不好了, 還幫忙咧. 可能是剛剛太急躁, 一口氣跑上跑下的, 現在只好先坐下吃個晚餐, 然後回車上躺一下, 看著天上星光燦爛, 銀河橫過正頭頂,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唉... 急也沒用. 等比較適應以後回到鏡子旁, 18 吋早已雄偉立起開工... 這就是龜兔賽跑的故事嗎? 哈哈~~

第一個目標是夏天的 M57, 有點藍紫色調的外環, 雲氣濃濃淡淡清晰可辨. 熱熱身, 沒用力放大, 也邀請附近的同好一起看, 反應蠻熱列的, 這樣的話... 計劃更改, 今天不畫圖也先放棄原來的觀察清單, 改找一些大家比較熟的目標好了,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大口徑加上得天獨厚的 3000 公尺高山環境, 整個觀察過程樂趣無窮, 我想以後上山就是要這樣, 帶張躺椅, 廣視野的雙筒鏡, 再加上看得很輕鬆的大 Dob, 盡情享受高山星空之美.

由於光軸調得頗準, 星點相當銳利. 不過一開始遮光布沒認真套, 附近光源即便很微弱也會影響, 好在同好們都很善良, 體貼的把光源關掉. 機械結構上 "平衡" 的問題比較不適應, 由於鏡子本身設定是用像 Nagler 31mm 這種重型目鏡時平衡的, 因此更換目鏡時鏡筒會上翹, 雖有準備一個 600 公克小重錘掛鏡筒頭側平衡, 不過摩擦力的設定很敏感, 稍微碰到位置就跑掉, 所以更換目鏡時要小心翼翼. 但摩擦力設定是一體兩面, 調太緊微調又不順暢了, 我猜關鍵可能還是 "平衡", 未來還要好好思考怎麼改良.

後來找了 M1, 面紗, 北美洲加鵜鶘, 小精靈... 幾個熟悉的目標給大家看, 老實說從來沒看過這麼容易的鵜鶘, 別說分開北美洲與鵜鶘中間的 LDN 935/936 了, 即使是分隔鵜鶘大嘴 (NGC 5067) 與身體 (NGC 5070) 中間的黑帶 (LDN 933?) 也是輕輕鬆鬆. 面紗超有立體感, 好幾位同好都說看起來跟相片一樣呢. 小精靈 NGC 281 中間凹下去那塊暗星雲也清楚無比, 更誇張的是相片裏看到暗星雲與亮星雲界接處, 像水潑到濺灑出去的樣貌也一模一樣.

也看了 NGC 891, 完全不費力看見星系中間一條暗塵帶. 對比昨晚在家裏屋頂拿 Mewlon-210 看 NGC 891, 勉勉強強才認出, 而且雲氣透明得像水潑在白紙一樣稀薄... 幹嘛看得這麼痛苦啊? 山上也看了最近在看的 NGC 7331 + 鹿舔星系團; NGC 7331 的旋臂或旋臂間的暗帶可見, NGC 7335 (13.8 等) 與 NGC 7340 (13.9 等) 很容易, 看久一點 NGC 7336 (14.6 等) 與 NGC 7337 (14.6 等) 也沒問題, NGC 7337 的核心與旁邊 12 等的恆星兩個亮點分得很清楚, 光軸準夠銳利, 我還分得出針點的是恆星, 一點點糊的是星系核心.

移到旁邊的史帝芬五重奏, NGC 7320 (12.6 等) 與 NGC 7319 (13.1 等) 完全沒問題, 之前看的很辛苦的 NGC 7317 (13.6 等) 也 OK, 同樣的 NGC 7317 星系核心與旁邊 12.6 等的恆星也可以區分出來, 之前看不到的 NGC 7318A (13.4  等) 與 B (14 等) 也不難, 至少可以直視, 不需用 averted vision. 不過 A 比較容易, 因為有兩個核心 (應該是兩個星系碰撞的結果), 核心通常會明顯許多; 但墊在後面的 B 我就沒花很多工夫去認它. 附近的同好就算沒像我這麼無聊常看這些雞毛蒜皮的小星系, 不過就算第一次看, 大部分的人也能查覺視野中間有好幾坨小棉花.

M31 的旋臂, 或旋臂間的暗帶同好們也多能分出 1, 2 條; 還有 M33 的旋臂, 因為看的人都查覺得出旋臂旋轉的方向. 我也找了飛馬座裏很有代表意義的 NGC 1 號, 還有躺在同視野的 NGC 7332 / NGC 7339... 全都沒有什麼難度. 當然也有槓龜的, 像馬頭, 奇怪? 連 IC 434 都做不太出來, 我猜可能當時角度偏低, 有高空雲的影響. 另外大面積的反射星雲巫婆側臉也認不出, 看來這個要靠大視野的雙筒比較有機會. 另外有位對目標也是很熟稔的同好介紹英仙座星系團... 更慘, 我居然尋星都尋不到, 一則是視野太小, 附近缺乏亮星然後我對那邊又陌生; 一則是也累了想回家... 所以最後就草草收場啦.


回家後這兩天上屋頂分別拿 5.5 吋折射鏡與 8 吋折返鏡看相同目標 (近 13 等的 NGC 1 與 11 等的 NGC 7332, 12 等的 NGC 7339), 真有如從天堂掉下地獄, 就算 SQM 都 19.5 左右了, 還是看到快吐血才勉勉強強看到. 因為上山沒畫圖, 就貼幾張這兩天畫的好了.

NGC 1 Galaxy (TEC 140)

NGC 1 Galaxy (Mewlon-210)

看得到嗎? 哈哈~~ 有前輩說, 你用 averted vision 才看得到的目標, 素描時也要畫成 averted vision 才能看到, 所以... TEC 140 那張不太準, 實際屋頂看的結果跟 Mewlon-210 那張很類似.

同樣的, NGC 7332 / NGC 7339:

NGC 7332/NGC 7339 (TEC 140)

NGC 7332/NGC 7339 (Mewlon-210)

這次畫得非常接近實際的目視結果呢 ^^"

高山加上 12.5 吋則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不誇張, 跟平地看 M31 差不多. 才沒過幾天又好想念山上... 真糟糕, 上癮了.

2 則留言:

  1. Nice write up !!!
    去玩黑的地方之後, 就只想在院子看行星月亮了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現在心裡也有一些平地計畫,比如雙筒梅西爾,或一些明顯目標的細節素描⋯ 之類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