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繼續練習畫北美洲與鵜鶘星雲 -- NGC 7000, IC 5070/5067, 5068

上周末有個機緣讓我再度上合歡山觀星, 高山上的星空真是美好呀. 上山前一邊擬訂計畫一邊提醒自己不要太貪心, 所以最後就鎖定兩組暗星雲, Barnard's E (B142/B143) 與 B86, 當然別忘了好好重畫面紗與北美洲加鵜鶘, 還有銀河, 還有最近很熱門的 E2 彗星, 還有海王星跟海衛一,  還有... 怎麼越來越多?

昆陽停車場人車真是多到一種爆炸的狀態, 人生地不熟的就挑個小角落迫不及待架好小雙筒, 一些熟悉的同好也過來打打招呼, 跟大家哈拉幾個目標後開始認真畫畫, Veil 在 3" 小折  + 40mm 目鏡與 O-III 濾鏡下, 4.6 度視野內把東西面紗裝得剛剛好, 連中央的皮克林三角一絲一縷的也清楚映入眼簾, 真是驚人. Barnard's E 與射手壺嘴附近的 B86 與 NGC 6520 也清楚到不行. 更別說那顆在仙后的 E2 彗星了, 綠色大大坨的棉花球非常神祕. 最後畫了兩張, 畫超久的是這張 NGC 7000 + IC 5070/5067 + IC 5068:


比以前畫的好多了吧? 哈哈...

"北美洲星雲" 是誰取的別名呢? 我看 Sue French 的舊文章說, 這居然不是住在北美洲的人取的, 而是德國天文學家, 同時也是天文攝影先驅, 馬克思.沃夫 (Max Wolf) 在 1890 年拍下並暱稱的. 如今科技工藝進步, 有短焦大視野的望遠鏡, 也有超廣角的目鏡幫忙, 還有濾鏡... 讓我們用肉眼也能一睹其豐富之美. 這個視野內藏了不知多少星空寶藏, 而又挖到哪些?


首先 NGC 7000 當然沒有問題, 完美的北美洲地形, 清楚的隔著暗帶 LDN 935 緊鄰別號鵜鶘星雲的 IC 5070. 有人稱鵜鶘星雲是 IC 5067, 我對照了許多資料覺得比較可信的說法應該是 IC 5070 代表整隻大嘴鳥, 而鳥頭與脖子部分是 IC 5067, 我的素描沒標對, IC 5067 應該再往上面一些. 鵜鶘的長喙與脖子之間應該有黑帶區隔, 不過當時沒想到所以也沒認真去分辨, 不知道看不看得到?

鵜鶘底下有一條寬白雲氣帶, 這裏是 IC 5068. 相片裏的 IC 5068 分成三坨, 鳥屁股正下方也就是最右邊的是 IC 5068B. 據 Sue French 說, Willmann-Bell 出版的電子星圖 MagaStar5 把 IC 5068 分取三個副名, 中間的是本尊 IC 5068, 右邊的是 IC 5068B, 左邊是 IC 5068C. 我看的結果是白白橫向一條, 其間不少黑縷絲散佈其上, 好玩的是黑絲方向頗為一致, 讓人感受到前景的暗黑星塵掩蓋背景的反射星雲, 層次感十足.

北美的頂端有一個應該是很有趣的目標 "暗戒指星雲" Dark Ring Nebula, 名字很酷吧? 我們熟知 M57 被叫作 Ring Nebula, 是一枚彩色耀眼的戒指; 而這枚 "暗戒指" 名稱首次問世是在 1927 年的雜誌 "Popular Astronomy magazine" 專欄作者 Daniel Walter Morehouse 取的, 其實它也是湊巧被前景的暗星塵把背景明亮的星雲圈成一圈的結果, 後人也有人把它叫做 "鳥巢", 鳥巢裡還正巧有一個疏散星團 NGC 6996, 剛好扮演⋯ 嗯,一堆鳥蛋好了.

好啦, 別再殘害眼睛了, 趕快端出 "拍甚麼都有拍什麼都厲害" 的大師: 熊天文台的阿炫兄 相片做輔助啦:


是不是賞心悅目多了? 還有分不出鵜鶘的可以參考一下這張我學別人拼接的...


如果要看真正漂亮的相片請移駕到 熊天文台的阿炫兄 喔...

當然上山還有許多其他的收獲啦, 比如說銀河... 以前讀到在天鵝頭到肚子中央的 "天鵝座恆星雲" (Cygnus Star Cloud); 北美洲往後延伸的 "天鵝座OB7星協" (Cygnus OB7); 往前延伸到牛郎星附近的 Great Rift 把銀河一切分為二的壯闊景像; 銀河核心部分的 great sagittarius star cloud, M24 附近的 small sagittarius star cloud... 這些銀河特徵全都是肉眼目標, 現在看到就把讀到的印在腦海裡, 果然讀了幾頁書還需行萬里路驗證驗證才好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