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照片) 我的第一次開箱: TSA-102S

不能寫太久, 因為很晚了; 又不能不寫, 因為實在想抱著它睡覺...

外箱:

內箱:  還送一張貼紙呢


內附7X50尋星鏡, 日本版才有, 美國版沒有


主角出現: 比想像的大且長

鐵名牌, 有序號, 2011年生產的

屁股接了一堆環


套上1.25" EP

沒看過的套環, 怎麼沒人學它作? 旋銀色的環就可以箍緊目鏡

架上AZT




加上天頂鏡與2吋目鏡試載重

拍鏡頭






改天再來補, 來去睡了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70mm 雙筒看星星

連下好多天雨, 好不容易有機會爬屋頂看星星, 怎麼能錯過呢?
昨晚試Stellavue那隻F50, 遜斃了, 早上做勞作把太陽膜包起來明天來看太陽好了.
今晚就全心來試這支70mm 雙筒鏡, 找一些平常不會很想看的東西, 也順便試一試它的能耐...也因為舊的2支主鏡賣掉了, 新的那隻還在等聖誕老公公送來, 所以目前也只有它可以拿來看了. 要趕快記一記, 免得看什麼全部忘光光...

今晚依照那本梅西爾馬拉松攻略從Chart-5 仙女座開始找起:
M33: 看不到, 可能緯度已低.
M34 Open Cluster: ok, 沒什麼好看
M76 PN: 找不到, 可能緯度已低, 而且最近那邊鄰居養鴿子裝了一個無敵亮的燈泡, 唉, 風水壞光光, 以後看北天有大麻煩了...

轉獵戶座的 M78 PN: ok.
大犬 M50 OC, 狗頭附近: ok, 不過沒什麼好看
M47, M46: ok, M47很亮, M46比較暗但很密, 不難找.
M93: 狗尾巴附近, ok, 也沒什麼好看.

雙子, 金牛, 御夫在天頂, 啊...沒辦法看啊, 沒傾角設計的目鏡座, 腳架和鏡筒都難看天頂...放棄
最後, 大熊出來了, M81,82 居然很ok...還是老話, 看過一次以後就很容易看到了...

木星, 今天勉強有條紋; 火星, 角度太低, 一坨紅紅的而已, 月亮蠻漂亮的.
高橋的聖誕禮物啊...快來呀...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望遠鏡購買記

130mm DOB (Skywatcher): 擁有 6 個月 (2010-6 ~ 2010-12).

我的第一支望遠鏡, 主要看了月亮, 木星與其衛星, 最後看到 M31之後, 勾起更大的換鏡欲望, 當時只有附贈的 25mm+10mm 爛目鏡加巴羅, 不過也看得很爽. 最後的下場是7折賣回換購其他鏡子, 邁向亂買亂換的悲劇... 現在回想起來, 它算是一隻適合初學者又好用的第一支望遠鏡, 輕便, 好養, 又便宜, 缺點當然很多看用哪種標準衡量吧? 高倍率時沒有微調的裝置讓每次調焦搖搖晃晃就很討厭, 也別妄想150X 以上會有什麼好畫質, 但是這已經足夠讓初學者看到很多也學到很多了.

Vixen Ultima 7x50 Z binocular: 擁有至今, 而且可能永遠擁有 (2010-12 ~ 2013-11) 擁有 3 年.
錯... 還是賣掉了 >"<
在上宸買的, 雙筒是最實用的機種啊, 不管手邊的設備再怎麼換, 每次看星還是會帶一把雙筒...這隻雙筒的銳利度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天氣好時用它就可以看到好多深空目標. 商人說, 天文的東西一分錢一分貨, 要買就一次買到頂 (雖然這當然不算頂)... 其實也有幾分道理, 比如說現在, 只會有想用它看什麼的問題, 決不會有後悔的問題, 又賣又換地亂花錢.


******** 笨蛋分隔線 *************************************************
100mm MK (Skywatcher) + AZ3經緯儀: 擁有 3 天 (2010-12 ~ 2010-12)
小巧可愛的MK, 長焦倍率易上, 商人隨便吹噓兩句其性能, 菜鳥就被吸引了, 周末帶回家後實際看看實在失望, 提起勇氣打電話說要換機, 加錢買大一點口徑的總不會不肯吧? MK的缺點..."個人認為", 整天提心吊膽擔心光軸跑掉, 跑掉就難調了, 光學系統複雜, 複雜的東西就難養, 平衡溫度要很久, 不然視野都是軟綿綿的氣流, 太暗, 視野太小難對焦...反正現在討厭它就說得出一大堆缺點...

 127mm MK (Skywatcher):  擁有 2 天 (2010-12 ~ 2010-12)
 5吋的MK還是小巧可愛啊, 商人當然說得像什麼神兵利器, 笨蛋就加錢買了, 周末帶回家後實際看看實在失望, 提起勇氣再打一次電話說要換機, 加錢買更貴的總不會不肯吧?


80mm ED Refractor (Skywatcher):  擁有 2 天 (2010-12 ~ 2010-12)
對MK失望極了, 決定走向"高級"貨, 加錢買ED折射鏡, 這也是錯誤決定之一, 因為大陸貨決不會是什麼高級貨, 邊都沾不到... 至少目前還不是,以後不知道啦,從此天文主件再也不買大陸貨了. 其實最慘的買回當晚就小小摔到, 還好沒怎樣, 而且那隻鏡子根本就是展示品, 一堆瑕疵, 掉漆的掉漆, 還有一些小損傷, 於是...昧著良心跟商家說, 我不要展示品我要換, 商家那邊看起來也不爽了, 怎麼會爽? 這奧客10天內換4把主鏡? 不管如何, 壞人獲勝, 再換...該公司所有Model都快被我換光了, 哈哈哈...

120mm 普消短焦折射 (Skywatcher)+AZ4: 擁有1 個月 (2011-1 ~ 2011-2)
因為實在沒東西可以換了呀? 商家那邊一直鼓吹我換大DOB, 笨... 當時不聽建議. 這隻當然比之前的亮多了, 不過色差, 像差嚴重, 真不知國外那些用戶寫的 review 是怎樣? 笨蛋才相信網民review. 就是我啦!! 更慘的是為了改善這隻大折, 不知買了換了多少菱鏡目鏡... 冤枉錢啊, 朽木不可雕, 人醜不拉磯, 穿再漂亮也沒用, 醜就是醜啦.


********笨蛋分隔結束線*************************************************

至此, 笨蛋"暫時"告一段落, 決定要買一隻 serious 點的望遠鏡了...

90mm "APO" Refractor (William Optics Megrez): 擁有 6 個月 (2011-2 ~ 2011-8)
一咬牙, 還自己開車到淡水拿貨, 這隻就讚了, 陪我看過許多東西, 甚至在家裡屋頂可以看到 M81,82; M65,66; M104 ... 一堆M星體, 當然看到了以後慾望不會減低只會更強烈, 也明白沒有一支鏡子可以全能, 應該是有大反射鏡的時機了, 哈哈...最後是賣給觀星會的前輩, 他有攝影. 不過現在如果自己留著也ok, 不會討厭它, 不過我不喜歡它的DDG調焦座, 好像是多餘的...


254mm DOB (Skywatcher): 擁有 9 個月 (2011-3 ~ 2011-12)
說真的...這支賣掉還有點可惜, 大口徑迷人之處實在令人難忘, 陪我幾乎打遍M星體. 300X看M42 依舊雲氣層層壯觀, 球狀星團粒粒分明, 獵戶四合星看到的是六合星, 2顆11多等的暗星一起出現...只不過...啊, 好重呀, 扛它上屋頂, 腰不知傷了幾次, 而且好危險, 不趕快賣掉總有一天會摔死. 賣給觀星會的另一位前輩王老師了.



152mm RC (GSO): 擁有4 個月 (2011-9 ~ 2011-12)
買這個算是小笨啦, Meg 90賣掉後蠻失落的, 也想要一隻當腰受傷或沒體力扛10" DOB時可以用的, RC6 做工不錯也便宜就買了, 這是我第一次用 F/9 的鏡子, 好暗喔, 星點很細沒錯, 可是不適合看DSO, 而且怕光軸跑掉又不敢帶出門, 像神明一樣供在家裡, 後來就賣給觀星會另一位前輩劉老師了, 都是老師買, 哈哈, 可能我買的都是entry level的, 適合教學與推廣.


22x70mm binocular (WO): 擁有至今, 而且可能永遠擁有, 擁有一年 (2011-9 ~ 2012-8).
錯, 最後還是賣掉了...
大雙筒對目視者而言是不會錯的, 景德的小姐跟我說有一隻瑕疵品, 鏡片沾到油墨可以便宜賣我, 我就答應了, 其實看到現在都沒發現油墨就是啦. 缺點是沒有傾角設計的目鏡座, 看天頂不舒服, 也沒考慮到大雙筒視野就差不多3點多度, 跟7x50的視野差多了, 加上我也不太會尋星, 所以最後自己還弄了一個RDF上去, 還用束帶綁咧, 也對, 根本不須align到很準, 要用時差不多align一下就可以開始工作啦. 旅行, 外出帶它很方便, 不用帶一堆配件, 愛它喔.


Takahashi TSA 102S ED Refractor, 我"再度"希望它會是我最後一隻, 拜託...不要再換鏡了...擁有16 個月 (2011-12 ~ 2013 - 4)
我也試過很多鏡子, 應該不算是死菜鳥了吧? 哈哈. 學費繳這麼多, 嗚嗚嗚...我想我需要的是一隻攜帶不是負擔(這樣才會常用, 也不會受傷), 好養(不用整天調東調西, 亂買亂加), 光學品質超優(不用懷疑是鏡子還是天況)的銘鏡(虛榮), 就是這樣 ... 清掉所有家當, 迎接它的到來, 應該在耶誕節左右吧...我再度發誓, 我會好好愛它用它到我100歲。

賣給瑞森了, 嗚嗚嗚... 什麼 100 年嘛, 2 年都不到.

前面都講買的原因, 現在要加上賣的原因... 為什麼要賣? 因為看上 TEC 140, 決定一拼 5.5 吋 APO, 又萌生起要隻 "life-time" 鏡子的笨念頭, 連帶 "升級" 隨身鏡, 賣掉 FS-60CB 換 FC-76 DS, 就在我正修改這篇筆記的同時, 又賣掉 FC-76 DC 繼續升級到 FC-100DC 當隨身鏡, 那當初幹嘛賣掉這隻 4" 鏡? ...只能安慰自己說 FC-100DC 2.8kg, 而 TSA-102 超過 5kg, 所以更 "隨身" >"<.


Takahashi FS-60CB 擁有 7 個月 (2012-8 ~ 2013-3)

 
 
 
現在的心得是... 如果能負荷的話, 口徑能大就大. 本來的隨身鏡是這隻 2.75", 後來還不是跑到 4"? 隨身鏡除了要輕便外, 冷卻快也很重要, 天空突然變晴, 也不知道會好多久, 這時根本顧不了溫度平衡.
 

 

Takahashi FC-76DC (2013-4 ~ 2015-1): 希望可以用 100 年, 哈哈~ 結果快要兩年了呢, 共 20 個月 >"< 


第三支高橋開箱照 -- FC-76DC



Leica Trinovid 10x42mm binocular: (2013.11)

喔... 愛死這隻了, 再說會用一輩子有人會相信嗎? 哈哈...




新雙筒望遠鏡與目鏡購買經過


TEC 140 APO (2014-1 ~ )


TEC 140 開箱
140 初上場


ZEISS Conquest 15X 56mm (2014-9 ~ )


又買了一支雙筒鏡 -- ZEISS CONQUEST HD 15X56


GSO 8" F/4 Dob (短暫的時間)




GSO 10" F/5 Dob  (短暫的時間)




Mewlon 210 (2014-10 ~ )


簡單好上手的 Mewlon 210
 
 
Takahashi FC-100D (2015-2 ~ )
 

 
 
 
NIKON 18X 70mm (2015-4 ~ )
 
 
 
 
 
 
 
Canon L IS 10X 42mm WP (2015-7 ~ )
 
 
 
 
 
 
Swarovski SLC 15X 56mm (2015-8 ~ )
 
 
 
 
 
Vixen SG 2.1X42mm (2015-8 ~ )
 
 
 
 
 
GOTO StarCruise 8X42mm ED (2015-10 ~ )
 
 
 
 
Pentax PF-80 EDA (2015-11 ~ )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CR100 妄想控溫的失敗烘豆記

兩次都算失敗, 第一次是大失敗第二次算中失敗...可惡, 500元半公斤的生豆, 很貴的...

大失敗的經過是這樣的:
1. 熱機 3 min 放豆子 --> ok
2. 拿掉玻璃蓋以鐵濾網蓋做蒸焙脫水 --> 約 7min, 溫度升到170度左右, 此時豆色越來越黑卻聽不到一爆聲, 失敗的開始.
3. 蓋回玻璃蓋全速升溫 --> 也約 7min, 升溫到230度, 豆色更黑依舊無一爆聲, 持續失敗.
匆匆下豆, 此時聽到密集細碎的二爆聲, 完了, 大失敗, 因為很苦, 只好送給泡加奶的公司會計歐巴桑們.

中失敗就是昨天啦:
1. 熱機 2min 放豆子 --> ok
2. 拿掉玻璃蓋(不蓋了, 銀皮飛滿天)做蒸焙脫水 --> 約 5min, 溫度升到150~170度左右, 為什麼會有兩段溫度停滯? 因為戶外風很大, 沒風時可升到170, 有風時根本無法控制. 失敗的開始.
3. 蓋回玻璃蓋(拿掉銀皮收集盒上面的塑膠蓋)升溫 --> 約 2 min, 順利升溫到190度, 突然...溫度降到89...50...原來是定時器忘了調, 跑到吹冷風了, 真是晴天霹靂, 持續失敗.
4. 匆匆蓋回銀皮收集盒上面的塑膠蓋, 全速升溫, 可惜已經升不起來了.
2min後下豆, 此時才聽到一爆聲. 豆貌還ok, 香氣也有, 應該沒有很失敗.

下禮拜的計畫:
1. 不用熱機了, 直接放豆
2. 以鐵濾網蓋烘豆室做蒸焙脫水3~5 min,視豆色而定, 但絕不超過5min, 這個時間未來慢慢來抓.
3. 全部蓋起來加熱, 也不要拿掉塑膠蓋, 因為聲音會太吵聽不到一爆
4. 一爆密集30 min後下豆.
希望會成功!!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2011-10-23 Log: 大口徑的優勢 300 倍的 M42

日期: 2011-10-23 23:45 ~ 10-24 00:55
地點: 自家屋頂
設備: Skywatcher 10" Dob
目標: 天王星, 木星, M1, M34, M36, M37, M38

前一晚趁雲開了, 用許久沒亮相的 RC6 把秋冬主要天體掃過一遍, 上午才跟一位同好嚷嚷嫌RC6 大不大小不小, 有人要的話便宜賣賣掉算了... 此時又覺得他的好, 畢竟他又輕又短還有6吋的口徑, 就算中央遮蔽大, 比起折射鏡也不輸10公分等級的吧? 像樣的10公分折射鏡要價至少RC6的兩倍不止吧? 今晚星空不錯, 換Dob-10上場.

先找M1, 失敗, 看到眼珠都快掉下來沒有就是沒有. 換對面方向找天王星, 南方有薄雲, 不過天王星是 5.6等, 應該不至於看不見, 上個月有一晚能見度好到雙魚都看得見, 也在星圖模擬數次, 最後還是鍛羽而歸, 這一次可是有備而來...依舊從 Cetus(鯨魚座) β星開始出發往雙魚前進, 第一站是斜斜兩排亮星, 一排有3顆, 還有一排有兩顆, 這個中途站很重要也很好找, 然後再往上走一些, 2 顆不同顏色的星出現了, 一顆橘紅另一顆藍白, 應該就是藍白那顆了, 換目鏡放大目標...ㄜ...沒有明顯的盤面出現, 書上不是說有嗎? 行星不會閃爍, 嗯, 沒錯, 可是其他的也沒閃呀? 對星圖...上下左右都顛倒真的很難對, 如果此時有隻小折當尋星鏡該有多好? 我的stellarVue F50 下禮拜就要到了...好期待呀...總之對了半天終於確認天王星了啦, 小失望...傍晚跟好寶寶架好望遠鏡在等金星, 好不容易出現了滿心以為要看見盈虧, 結果太貼地平線水氣影響怎麼樣都看不清楚, 失望X2. 有備而來說的是...在星圖軟體先模擬過2.5度的移動景象, 這很有幫助, 不然以我這麼遜的功力, 圖跟實景很難對得到.

回頭找M1, 因為做過2.5度模擬, 所以試著把金牛 ζ  擺在視野最底下, 用力往上看...沒有?? 因為...錯啦, 要擺在最頂上然後往下看...這就是牛頓鏡最討厭的地方--上。下。左。右。顛。倒--.
40mm目鏡看見了, 有夠淡. DSO就是這樣, 看到過一次, 以後就都看得見了, 新添購的2吋25mm沒問題, 16mm 也ok. 讚, 放煙火囉....


M34沒仔細看, 以後再慢慢看, M76找不到. 轉去看御夫座的3個 open cluster. 這3個是昨天最大成就, 不過RC6看起來沒什麼看頭. M37 星點最密好看, M36 星點少但是緊緻, M38 普普通通.

(圖依序: M36, M38, M37)

大口徑的優勢顯露無遺, 因為像M37的星點一解開就像醜小鴨變天鵝, 美的咧...同樣用大口徑看雙星團的立體感比小口徑好太多了, 立體感我想就是層次吧? 分得出大小, 顏色, 亮暗...層次一出來就有立體感.

因為正值木星衝就看一下木星, 在天頂所以觀測條件很優, 用到4mm的300倍還是很清晰, 只是跑很快, 要一直移動鏡筒...兩條主要的斑紋, 一深一淺, 深的那條邊邊有一塊更深的色塊, 淺的那條有一塊白斑, 對, 就是大"紅"斑, 肉眼看是大"白"斑.

M42這麼好找所以目鏡沒換就直接看, 真是不得了啊。啊。啊。啊。啊, 那個雲氣就像暴風雨前天邊黑色的捲雲有深有淺, 這就是立體啊!!


中間的四合星在 133X 時就看見夾在其中的另外兩顆11等星了, 這也是以前用小折沒看過的, 大口徑隨便就看見了.

相片都是用 WIKI 的, 不會被告吧?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學騎腳踏車



我記不得自己是什麼時候會騎腳踏車, 小三? 小四? 好寶寶說你怎麼這麼笨, 我說不是我笨, 是那時候哪有腳踏車可以騎? 大便我爹都要求衛生紙一次只能用二張的時代, 還輔助輪咧...

幫他買了16吋輪的COSCO牌腳踏車後, 12吋的捷安特晾在一旁也可惜, 所以我拆了輔助輪, 把坐墊降到最低, 跟好寶寶說: 你先用兩腳滑, 有信心了, 再只用一腳滑, 還有一腳就放在踏板上, 搞不好你就會了. 好寶寶滑沒多久就說不好玩, 她要回家吹泡泡, 因為老是被踏板刮傷腳, 應該蠻痛的, 我想.

上星期五回家, 車才到巷口就看見好寶寶跨坐在小腳踏車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我去抱她時, 嗚嗚噎噎的說...我會騎了...嗚嗚嗚...我看了一下, 兩隻小腿滿滿傷痕, 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呀? 原來是小女孩不知道哪根筋接錯, 居然發起狠來硬要練到會, 天亮騎到天黑, 沒想到就這樣可以騎個10公尺吧?...只是她娘怎麼這麼粗心, 好歹也讓她穿個長褲, 球鞋襪子吧, 穿著夾腳拖怎能騎得穩呢?

第二天一早她又要去騎, 這次全副武裝, 而且也大有成效, 至少停下來時比較不打滑, 小跌倒也不怕刮傷, 不過往往要滑個20M才能騎20M, 這樣也很棒了, 不是嗎? 傍晚帶到學校廣場大騎特騎, 到星期天就大功告成了, 腳一蹬人就可以上去騎, 不用再滑行老半天, 讚!! 有妳的.

小孩就像一個希望無窮的東西, 你永遠不知道何時她又會了什麼東西? 關鍵字就是"希望", 人越老就越沒希望, 所以只好從小孩身上得到你已經得不到的滿足.....是很滿足啦, 除了她一直說"你怎麼這麼笨"以外...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2011-09-18 Log: 疏散星團真美麗

日期: 2011-9-17 23:00 ~ 9-18 01:00
地點: 自家屋頂
設備: Skywatcher 10" Dob
目標: M11, M27, Cr 339, M103, NGC 869+884

今晚天空清澈,但是有月亮在雙魚或白羊座附近,由於颱風在附近吧,下沉氣流讓天空無比乾淨。

天蠍下山了,人馬也快消失,想先找上次驚艷的M11,可惜盾牌(Scutum)角度已低難以辨識所以嘗試多次後宣告放棄。怕天琴也不見,就從M57開始,然後往天鵝Beta星走,模糊的M56...不過最近都不太想花時間看這種暗淡的星體,找到就好了。

心得是,要熟悉你的尋星目鏡視野,也要熟悉天體目標的大小。

接下來就要找上次很容易找到的M27, 摸索一陣後發現真的不難,重點是要先能看見天箭座(Sagitta), 能清楚找到他,M27與Cr399就沒問題了,其實還有一個暗暗的GC M71, 太暗沒興趣。天箭我覺得7x50雙筒可以一個視野裝起來,約6度吧。但40mm目鏡下約2.3度大概只cover 1/3,還好它的α,β距離夠近,而且γ星橘紅的很特別,因此小迷失時很快可以喬回來。以α,β連線往右下方移一些Cr339就出現了,Cr339俗稱衣架星團,其實它們星之間好像沒關係,指是湊巧聚成衣架狀,真的很衣架,太好笑了,2度視野剛剛好。回去天箭從γ出發,向右上方移一下M27就出來了,問題是...如果找不到天箭,不是一切都枉然?所以到底可能還要練一練尋星鏡吧。


轉到北方看仙后,因為月光太亮所以放棄仙女了。找了好一會才發現自己真白癡,原來根本弄反指標星,難怪找不到M103, 當我這次找到時,一直不敢確定,反覆一直對星圖,因為書上說很容易跟NGC 663搞混,這裡又是銀河,一大堆星星密密麻麻,有兩個pattern我對到幾乎可以100%確定一模一樣。看久了覺得真的好美,細細的星點有各種形狀,有環在一起,有十字,有鏈狀...


繼續往英仙座走,很快就看見著名的雙星團,NGC 869+NGC 884,這個也是美到不忍移開目光,100倍以下,1.5度以上比較美,最後再複習一次天箭,Cr339, M27, M103, 雙星團,全部ok。


要下屋頂時,獵戶座斜斜的從東邊的山上冒出一半,腰帶三星成直線,看到一時傻了眼,因為覺得好大,以前看都是在天頂覺得很遙遠,看著他從山上冒出覺得和它距離好近,彷彿一伸手就可以抓到。御夫座也是,那隻小羊Heidi先冒出頭,就是覺得距離好近好近喔...往左看一下夏天大三角還掛在西邊,冬天的一等星們已經迫不及待爬出來,天頂是不亮的秋天星座群...很難不讓人想到永恆,循環,逝去與新生,宿命...等哲學感受,還有...好累,連看兩夜還真累。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最近對目鏡的一些研讀

這,就是最近研讀的心得...


黃色區是目前手上目鏡的規格,"EP: f" 是目鏡焦長,用望遠鏡的焦長來除就是放大的倍率,以F=1200mm 的DOB而言,用40mm目鏡就會放大30倍(1200/40),20mm是60X(1200/20)。倍數大不一定好,東西放大了,可能就沒那麼清晰,就像把數位相片一直數位放大不一定會更清楚,望遠鏡的品質...包括主/副鏡的光學品質,組裝,消光,對焦座...還有大氣狀況,溫度濕度,光害...都會影響成相結果。

目鏡的數值裏,其中有兩個我覺得很重要,一是可以實視野 (T-FOV),還有一個是出瞳距(Exit Pupil).

FOV是Field Of View的意思,
目鏡裏會有一個標準規格說明該目鏡裡可以看見的視角,
有些文章叫它叫AFOV(apparent field of view),
其實我不太知道他明確的意思,
但是T-FOV有用AFOV算出來的方法,
AFOV角度越大越貴,OR 的 40幾度, plossls 的可能 50幾度,廣角一點的有68~72度,超廣角的有82度,也有超過100度的,
像Tel Vue, Pentax, Takahashi 那種廣角目鏡隨便都4~500元美金,美金耶!!
我有72度兩顆 20mm + 9mm;82度三顆 16mm + 7mm + 4mm, 全是景德光學產品。
回到光學來,
有一個粗略的公式可以算出實際從你的望遠鏡看出去的視野,
就是用廠規的AFOV除以放大的倍率,
所以我用我的大DOB舉例,
40mm 目鏡廠規AFOV是70度,配1200焦長的DOB放大倍率是30X,
所以實際看到的視角是2.33度,有多大呢? 滿月的大小約0.5度,所以從這顆目鏡看出去的視野約有25顆月亮這麼大(算面積啦 5x5),
大嗎? 尋星技術越好的人就覺得越夠,
一般7X50雙看出去的視野約 6度,對我這種尋星菜鳥而言永遠不嫌大。
那...表格裏所謂 True Field是什麼意思呢?
這可能是一個算理論最佳值的公式,
以廠規的Field stop diameter除以望遠鏡的主鏡焦長的結果乘以一個常數 57.3。
我是不懂Field stop diameter的確切意義啦,有些目鏡規格會寫,大部分都沒寫,
不果我想假設這是一個算理論值的公式,
它的變數一定是容易取得的,
所以我猜Field stop diameter應該可以自己量出來。
從結果看,True field永遠比TFOV大,
所以我索性把沒field stop diameter規格目鏡的都用100度來算好了,反正是理論值 (事實上, 大誤...哈哈哈)。

出瞳距是這樣的,
人的瞳孔黑暗中全開大約 7mm,
所以呢如果光/景象從目鏡出來(到你眼睛)的光束大小超過7mm,多的部分你也接收不到,太小就很難看呀,也許就是所謂目光如豆的意思吧?
出瞳距也有公式,
用主鏡的口徑除以放大的倍率,我猜也是近似公式。
所以10吋(254mm)口徑的DOB用40mm目鏡 30X看,其出瞳距就是 8.46mm,好讚!!
可是人變老瞳孔也會越張越小,所以我現在還在吃葉黃素,哈哈。
如果我用4mm目鏡 300X看,到我眼睛的景象只剩 0.85mm,拿尺看一下...不到1mm,怎麼看啊?



最近讀了一個對幾個目鏡名詞的比喻, 覺得蠻不錯易懂的...
如果你用一個漏斗由前(窄)往後(寬)面看牆壁,
假設漏斗視野是 60 度好了,
你從很遠的地方看, 表示倍率很低, 所以可以看很大面積的牆壁,
越走越前, 可以看到的倍率越大, 視野就越小,
等貼到牆壁, 可以看到最大的視野就是 60 度,
這...就是目鏡廠規的AFOV(apparent field of view),
窄邊的口徑就是 FSD(field stop diameter),
那...TFOV(true field of view)會跟放大倍率有關就容易理解了,
事實上有人做過很多比較,
用FSD/主鏡f值後再乘以57.3的誤差比較小, 比用AFOV/倍率準一些...
不過很少目鏡廠商會給你FSD值, 除了TV外, 所以也很難算啦.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照片) 我目前的天文配件

先講目鏡,目鏡學問很多,改天再把目鏡相關的研讀單獨做一篇筆記。我的目鏡購買史也是一長串,最新的結果是剩 6 顆, 全是 72 度以上的廣角目鏡。


基本上目鏡就是放大鏡,望遠鏡把光線/景象收集到一個地方,然後用目鏡把它放大來看,就這樣。不同的天體目標可能要用不同倍率看,比如說七仙女星團(M45 or Pleiades) 大小約2度,以我的10吋DOB(f/4) 來看,40mm 72度目鏡看是2.3度 ,所以看起來就剛好,雖然只有30倍放大。但是用4mm那隻可以放大到300倍, 但是視野只剩不到 0.3 度 (滿月約0.5度), 星星變很多,可是就看不見七仙女的全貌啦。4mm, 7mm, 16mm 的是ultra wide 82度,很貴呢。

然後還要有天頂菱鏡


這個東西讓你用折射鏡或折返鏡時可以用自然的姿勢看星星,不然你想想看從一根管子的尾端看天頂的東西,是不是幾乎要躺在地上看了。牛頓鏡就不需要它了,我這支是兩吋口徑的,蓋板還是碳纖維材質,鏡面薄於1mm,電鍍精度達 1/10 λ,據說反射率 99%。哈哈,都是廠商講的。

這是紅點尋星鏡,沒有放大倍率,純粹指方向,我最愛這個了。


因為很直覺,指到哪裡看到哪,當然對這支很滿意,下個月托老弟帶一隻 Telrad,國外幾乎是紅點尋星器的代名詞了,倒要看看有何神奇之處。

這是一般的尋星鏡,我買GSO 8x50:


幾乎沒在用,原因是自己尋星技巧太差,只好一直擴張目鏡視野,最好像我當時焦長558mm的 Mag 90,配上40mm目鏡,視野是5度,跟雙筒差不多了,根本不必"尋"。相片前面那支手電筒也是必備品,軍用品社買的,因為要弄出暗暗的紅光,免得黑夜中眼睛被強光一照,瞳孔立刻縮下去,再張開又要等很久。至於那個配角是Apple的無線AP,跟天文無關,在這裡是路人甲。

然後是光軸調整雷射,折射鏡就不需要調了,反射鏡專用


便宜是有代價的,用這個東西調,5分鐘搞定,我是不會用古早那些方法調啦。


還有: 書,光有一堆配備有什麼用? 而且很快就膩, 到底還是要看看書, 既能增廣見聞, 也能維持興趣 ...不過中文書資源很少,日文又看不懂,於是只好練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