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 2/14 是西洋情人節, 有點薄霧, 不過寧視度還可以, 第一個目標先碰碰運氣看獵戶四合星裏的 E, F 星有沒有機會?
E,F in Theta1 Orionis -- The Trapezium (TEC 140, 4.7mm Ethos SX for 209X) |
先看到夾在 A, B 間的 E 星, 本來還一閃一滅的, 不過倍率拉到 200X 後穩定出現, 比較靠近 A 星. 而 F 星有點難, 看了許久才找到其弱弱的蹤跡, 還不錯, 至少有看到, 算是好的開始. 上半夜南空透明度較好, 所以先畫這個有點久沒拜訪的海鷗星雲.
這個目標因為很大, 以前用雙筒畫過, 測試宇隆的濾鏡時也曾用 14 公分大折仔細看過:
隔了兩年多, 這次用大隻的畫又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星雲裏的疏散星團 NGC 2343 是最明顯好認的特徵之一, 海鷗兩翼張開正好是比較明顯的星串延伸之處, 就算不加濾鏡也能略略感受到雲氣, 這區在大犬座星協 OB1 範圍內, 倍率拉高仔細看其星點多如牛毛, 密密麻麻的好像往銀河中心看去一樣, 所以看到的是星點太多造成的類似雲氣錯覺? 還是真有雲氣? 套上濾鏡比比看就知道... 分別試了 UHC、O-III, 甚至很多同好說對這區有效的 H-beta... H-beta 的確有讓雲氣比較明顯一些些, 但差異還不到很大的地步, 其實 UHC 就夠了. 海鷗的頭部有把倍率拉到 100X 以上觀察, 雖然認不出切進頭裏那道暗星雲, 不過可以明顯查覺到北側凹了一塊的黑暗遮蔽.
Seagull Nebula (TEC 140, 31mm Nagler for 32X, Lumicon UHC) |
這種大目標畫起來都頗花時間, 因此畫完還得休息一下活動活動筋骨. 看看清單裏未完成的目標... 2 個 Quasar, 4 組 Abell 星系團, 其中 Abell 2065 的觀測建議是到超暗的地方用 500mm 以上的鏡子, 唉... 50 公分? 可以跟鹿林天文台借嗎? 福聲有一台 45 公分的哈伯可以借. 另外還有一個年輕恆星噴流 HH-1 (NGC 1999 旁邊), 還有天文台巡天相片才找到的球狀星團 Palomar 11, 以及兩三個暗得要死的星系, 比如 NGC 6027 的六重奏, 別名老鼠的 NGC 4676, 北極星旁邊的 NGC 3172... 看來看去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以目前配備動得了手的... 那就先挑天龍尾巴末端的 NGC 4236 好了, 看不到就下去睡覺吧.
資料上說 NGC 4236 的 "視星等" (Visual magnitude) 是 9.7 -- 頗亮, 跟那個站在一旁盯著馬卡良鍊的 M87 一樣... 不過如果真那麼簡單就不叫 "Deep Sky Challenge Object" 啦. NGC 4236 的大小是 23.4 X 6.8 arcmin; 如果硬要從梅西爾目錄找個類似大小的星系... M81 是 21 X 10 arcmin; M106 是 19 X 8; M101 是 22 X 22... 因為 M81, M101 常看, 腦海裏大約有個概念多大多小? 這樣的話找新目標時會有比較實際的期待.
9.7 的 "視星等" 用其面積攤下去就是所謂的 "表面亮度" (surface brightness), 不過不是直接除面積喔, "星等" 跟 "亮度" 是不同的物理定義, 照明亮度可以直接除, 但星等換算要用對數: m + 2.5 X Log10(A), A 是面積, m 是整體亮度, 恆星講星等, 有面積的目標講亮度. 因此 NGC 4236 的表面亮度變成 15.2 等亮 -- 這樣就有難了吧?
不過其實 "表面亮度" 不太可靠, 不信拿幾個常見的 M 字輩星系資料算算看: M31 的表面亮度跟 M81 一樣是 13.6; M51 是 13.1, 比它們倆還亮, 可能嗎? 實務上因為整個星系延伸面積的單位亮度不可能平均, 以星系而言 (其它延伸性目標有其不同亮度分佈特性) 反而是核心越亮的越好認, 而不能光看數學公式計算的表面平均亮度判斷, 所以我看過有人說如果硬要找個依據的話, 還不如參考 "視星等" 就好 (星系的話應該說 "整合亮度"), 至少 "整合亮度" 可當保守值參考, 保守值的意思是說, 比一般能看到的星等亮度亮的就 "有機會" 看到, 比它暗的應該就別想啦.
如果算術不好記也不準的話那就要靠 "經驗值" 來判斷了, 回想一些同樣側對我們, 而且長得又大一點的螺旋星系... M65/M66 旁邊的 NGC 3628 (+9.17; 11.0 X 3.4 arcmin)? 這個平地算難了, 不過還差 NGC 4236 一大截; 那麼... M84/M86 旁的 NGC 4388 (+10.98; 5.4 X 1.3 arcmin) 呢? 還是輸很多; NGC 891 (+9.96; 13.2 X 3.1 arcmin) 也輸... 總之想來想去都想不到有更難的. 不過我也相信一個道理: "沒有親身試過都不準". 因此望遠鏡掉頭試試看, 結果...
NGC 4236 (TEC 140; 6mm Ethos for 163X) |
位置很快就定好, 包在半圈 10 ~ 11 等星的半圓開口處, 倍率慢慢拉慢慢拉... 160X 過後就看見星系的核心部分了, 等眼睛更適黑之後雲氣也擴大一些, 大到足夠判斷其拉長的方向, 所以... 沒很難啊, SQM 量了兩次都不到 19 MPSS, 有點驚訝, 是頭昏了嗎? 還是過了子夜透明度變好?
接下來又下了幾天雨, 直到 2/19 有機會看星星, 這次換 7 吋折返鏡, 反正目標是小小的星系. 依然有點霧氣, 星星不太閃, 搞不好寧視度超好有機會來拆個天狼星喔, 先來獵戶四合星熱熱身... 結果, 寧視度一點也不好, 連 E/F 也拆不出, 還天狼星咧.
掉頭轉北, 趕快再來驗證一遍 NGC 4236:
NGC 4236 (Mewlon 180c; 10mm Ethos for 216X) |
沒問題! 看來 NGC 4236 沒有傳說中的難, 這次看得更清楚了, 比較瘦但整體對比更好. NGC 4236 跟 M81/M82 同屬 M81 星系群, 而且可能是這群裏最大的一個.
既然 NGC 4236 搞得定, 另外一個 NGC 4319 會不會也有機會? 但... 幹嘛要找 NGC 4319? 其實是個大誤會 >"<
我辛辛苦苦看得半死還沒看完的 "RASC Deep Sky Challenge Objects" 資料來源是從 SEDS 來的, SkySafari 也可以下載, 兩邊的資料就已經不太一致了, 因為進度超慢所以也懶得寫信去問 RASC, 想說快完成時再問就好. 前一陣子仔細看了一下, RASC 說的是要以他們出的年鑑裏面內容為主, 趕快比對一下... 糟糕 ~ 好多不同啊!! 基本上 SEDS 上的多了 NGC 1554/1555 與 NGC 2419, 我還正想寫信去問 NGC 1554 的問題呢; 然後少了 NGC 1999 旁邊的 HH1 與 Paloma 11; 另外, 不是 NGC 1275 就好, 而是要 Abell 426 英仙星系團, 否則單一個 NGC 1275 也太簡單了吧? 比完, 臉上 10 條黑線, Skysafari 下載的就更離譜. 所以根本不是要畫 NGC 4319, 而是它旁邊的 Quasar: Mak 205. Quasar? 一個從來不曾出現在腦海裏過的觀測類型, 可以看到喔? 不過既然錯也錯了, 先拿這個星系熱身一下也好.
NGC 4319/NGC 4291 (Mewlon-180c; 6mm Ethos for 360X) |
前 30 分鐘大概只能看到 NGC 4291. 上面素描裏好幾顆背景星都超過 13 等, 而且都能穩定直視, 應該最多就這樣了, 看了應該有 30 ~ 40 分鐘才勉勉強強以 averted vision 瞄到 NGC 4319, 至於 14.5 等的 Quasar 連試都沒有試, 這我倒很清楚... 因為以前追 M31 的 "G1" 與 "海衛一" 時知道我家屋頂 Mewlon-180c 的極限大概就 13.8~13.9 左右, 不可能更好了; 但反言之, 如果上昆陽, 我就很有信心看這種 14.5 等, 星點大小的目標.
整晚都看得這麼痛苦真是傷心, 還是要畫張見得了人的圖...
M59, NGC 4667, M60/NGC 4647 (Mewlon-180c; 10mm Ethos for 216X) |
這群目標就軟多了, 低倍 (54X, XW 40mm) 尋星時就看到大致圓圓的 M60, 往外拉一些外形斜長的 M59 也夠明顯, 倍率慢慢拉高, M60 頭頂的 NGC 4647 出現, 南側的 NGC 4667 也不難... 終於可以慢慢來 "欣賞", 而不是擠眉弄眼的想看到就好. 看來要不就得上山, 要不就得弄管更大隻的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