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10-24 23:05 ~ 23:45
地點: 自家陽台
目標: Rupes Recta (Moon)
FS-60CB + Televeu BinoVue on DM-4
LE 5; XF 8.5; XW 3.5; 谷光學所 OR 6; Baader PM & SN Filter 1.25"
又到看月亮的日子啦, 瞄一下 ipad 上的月亮 App. Moon Map, 嗯... 今晚是看別名 "Straight Wall" 大斷層 Rupes Recta 的好時機, 明天要開一整天會, 所以架小隻的看, 免得混太久.
還是要從網路上找圖:
圖來自 Sky and Telescope 官網: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objects/moon/3304161.html
文章蠻有趣的, 筆記裡的資訊也來自這篇, 作者是: Charles A. Wood
這條 Straight Wall 長約 120 公里, 高低差約 250 ~ 300 公尺. 我自己的經驗是越接近滿月, 就越難看見, 不知道今天還有機會嗎? 因為一些細節是今天查了資料才知道, 好想再去驗證, 不然要等到最後一個 quarter phase, 那時我要呼呼大睡, 沒空理月球了.
整體看起來像不像一把"劍"? 相片裡, 劍的把手在下方, 而且是彎的.
相片右邊那個坑 (左右反向的折射鏡看會在左邊) 叫 "Thebit" (直徑約 57km),
"包含著它" 的是一個很大, 而且殘破不太成形的半殘坑, 沒有名字, 大小約 200km.
Thebit 就貼著它的右邊坑壁內. 無名坑的右邊壁還像樣, 左邊坑壁似乎就坍掉了, 淹沒在一片火山熔岩流遺跡中.
有些研究認為 Straight Wall 可能是"雨海"的其中一條輻射線, 或至少跟"雨海"(Mare Imbrium)有關, 不過作者提出其形成應該跟那個無名大坑比較有關. 我想作者的意思大概是說"雲海" (Mare Nubium) 當初被撞形成時, 下陷, 摧毀了原來無名大坑的左邊坑壁, 然後又被火山熔岩埋掉...
這情形跟連著雨海上邊半個坑形狀的 "Sinus Iridum", 以及兔子小耳朵的"酒海" (Mare Nectaris) 下面的 Fracastorius 坑情況一樣, 盆地一下陷, 易碎的坑壁就跟著坍陷...
Sinus Iridum 很明顯, 常常看. Fracastorius 就沒去注意過了.
好, 如果天況無敵好, 也許可以看見平行於 Staright Wall 的另一條溝, Rima Birt.
"Birt" 就是緊鄰 Straight Wall 左邊的那個坑 ... 這個坑倒是蠻容易看到的.
這條 Rima Birt 兩端都各結束於一個小小坑, 注意看上面那個坑, 有些突起, 周邊顏色比較黑...
這是火山熔岩遺跡.
為什麼會有這個坑? 它又是怎樣形成的? 依作者的推論... 這個坑很接近坍塌被火山熔岩淹沒的無名大坑原存在的坑壁處, 它的塌陷提供一條路給噴發的火山熔岩流出月球"地上", 所以形成稍稍突起的地形, 凹陷的小坑, 溝谷, 火山氣體, 殘骸所造成的深色區域.
這是真相嗎? 我也不知道, 只是覺得無聊的地形經過文章一描述就變得蠻有趣的, 看完之後就有動力繼續看月亮.
最後... 比一下目鏡做個無聊的 Ending.
最佳效果是....谷光學所的 Or 6mm, 天啊, 不敢相信, XW 3.5 跟它不相上下, XF 8.5 遜一些... 但是... 說實在看月亮我比較不喜歡 XF 的色調, 有點灰灰的, 死氣沉沉. LE 5 我覺得最差, 這是我三組 LE 系列最貴的一組耶, 還是ED鏡片呢. Or 6 對比強烈, 看來我要讓它復活了, 擺來當紀念品太可惜啦.
Practice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12小時急行軍 -- 昆陽觀星記
日期: 2012-10-20 21:00 ~ 10-21 00:30
地點: 昆陽停車場
目標: 秋冬季一堆目標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LE 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一切都是那麼巧妙...
睡了一個小午覺起來, 突然想... 天氣這麼好幹嘛不上山? 約一下有在攝影的堂弟... 16:45 左右就上路啦... 19 點不到就下 6 號, 右轉吃碗雞肉飯先... 唉, 大誤... 半夜時都快餓死了, 可能要吃三碗才夠吧? 上山, 7-11 補充零食, 順便換上帶去的禦寒衣物... 錯誤二, 還是不夠暖... 太虛了, 要穿多一點.
昆陽停車場人聲鼎沸, 有多"鼎沸"? 後來上山的車連停車都要排隊等, 一隊隊飆仔呼嘯來呼嘯去, 還有重機隊, 機車隊, Focus 隊, Toyota 隊, Lancer 隊... 靠, 這是哪裡啊? WRC 比賽路線嗎? 到處都是火鍋味, 羊肉爐, 泡麵鍋... 跟夜市差不多, 還有小孩奔跑, 情侶一對對, 救國團式的大學生團康, 露營人高談闊論... 早知道應該到上面有建築物那一層, 在下面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被車燈照到快失明. 還有一大失誤是太冷了, 難怪要用電腦操作, 只有像我這種笨蛋才用萬能的雙手, 找目標, 換目鏡, 換濾鏡, 換到最後手都快凍僵了...
但是值得嗎? 當然值得, 這可是我有生以來看過最壯觀的星空, 尤其是銀河... 第一次看見銀河延伸到南邊, 分開小犬跟大犬. 我有一本 "the 50 best sights in astronomy and how to see them", 這本書很有趣, 因為它編排的順序是用 field of view 來編, 從 180度到 0.1度... 為什麼會提到這本書? 因為過去總是汲汲營營在小小目標, 如今終於領略廣大之美. 一開始當然立刻架好裝備, 好好看看山下看得要死不活的目標... 看得差不多之後, 差不多 1 個多小時, 我就收起裝備用肉眼看了, 要不是太冷, 真想躺著看到天亮. 期間流星不斷, 本來以為山上就這樣, 後來回家後才曉得當時正是獵戶座流星雨極大期, 難怪這麼多人, 這麼多流星...所以才說一切是那麼的巧妙呀...
首先怕天鵝下山, 就先看 veil, Pan 35 不加濾鏡 ok, 剛好裝在同個視野. 加 UHC 最棒, 非常明顯與完整. O-III 太暗一些, 用BV或Pan 24都嫌視野太小. NGC 7000 終於, 第一次看得這麼清楚, 亮暗分明, 墨西哥灣清晰可辨.
相片引用大熊天文台阿炫兄的大作, Pan35 目鏡下的感覺就跟這張圖變黑白版差不多:
M57, M27 雖然也很清楚, 但還不到驚訝的地步. NGC 7293 輕易就找了, 原來這麼大, 加上UHC比 M27 還清楚, 這個目標是我非常肯定加 UHC 或 O-III 一定比不加清楚的 PN. 看得出中空, 頗有"索倫之眼"的感覺, NGC 7009 也很清楚的看出扁長的輪廓, 真的頗有土星的模樣. 當然 NGC 7789更有白玫瑰樣啦, 或包心菜也可以. NGC 7662 也藍得明顯. 不過, NGC 404 就沒多大改善啦, 海豚gamma 與 struve 2725也還好... 所以, OC 或 雙星可能山下看看就好. OC 不特別是因為整條銀河就像一個超大OC呀.
M42的層次有豐富些, 不過我覺得也還好, 家裡屋頂碰到天況好, 同樣可以看到很壯觀的雲氣, 倒是 Trapezium 的 E, F 居然分不出? 有點沮喪, 可能角度還低, 而且雲海很接近吧? 新朋友是 別名愛斯基摩星雲的 NGC 2392, 之前沒認真研究過位置, 當場查查星圖, 對沒 5 min 就找到了, 在山下不知道要搞幾天?
差不多就這樣, 下山回家, 7-11 打個卡, 回到家 4:10, 東西收一收倒頭就睡. 開車含休息花了快 8小時, 看星星看了約 3 小時, 投資報酬率真低. 下次還是搞個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吧... 還有, 下次帶小支的就好, 又不是去拍什麼曠世鉅作, 輕輕鬆鬆優閒賞星才是.
地點: 昆陽停車場
目標: 秋冬季一堆目標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LE 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一切都是那麼巧妙...
睡了一個小午覺起來, 突然想... 天氣這麼好幹嘛不上山? 約一下有在攝影的堂弟... 16:45 左右就上路啦... 19 點不到就下 6 號, 右轉吃碗雞肉飯先... 唉, 大誤... 半夜時都快餓死了, 可能要吃三碗才夠吧? 上山, 7-11 補充零食, 順便換上帶去的禦寒衣物... 錯誤二, 還是不夠暖... 太虛了, 要穿多一點.
昆陽停車場人聲鼎沸, 有多"鼎沸"? 後來上山的車連停車都要排隊等, 一隊隊飆仔呼嘯來呼嘯去, 還有重機隊, 機車隊, Focus 隊, Toyota 隊, Lancer 隊... 靠, 這是哪裡啊? WRC 比賽路線嗎? 到處都是火鍋味, 羊肉爐, 泡麵鍋... 跟夜市差不多, 還有小孩奔跑, 情侶一對對, 救國團式的大學生團康, 露營人高談闊論... 早知道應該到上面有建築物那一層, 在下面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被車燈照到快失明. 還有一大失誤是太冷了, 難怪要用電腦操作, 只有像我這種笨蛋才用萬能的雙手, 找目標, 換目鏡, 換濾鏡, 換到最後手都快凍僵了...
但是值得嗎? 當然值得, 這可是我有生以來看過最壯觀的星空, 尤其是銀河... 第一次看見銀河延伸到南邊, 分開小犬跟大犬. 我有一本 "the 50 best sights in astronomy and how to see them", 這本書很有趣, 因為它編排的順序是用 field of view 來編, 從 180度到 0.1度... 為什麼會提到這本書? 因為過去總是汲汲營營在小小目標, 如今終於領略廣大之美. 一開始當然立刻架好裝備, 好好看看山下看得要死不活的目標... 看得差不多之後, 差不多 1 個多小時, 我就收起裝備用肉眼看了, 要不是太冷, 真想躺著看到天亮. 期間流星不斷, 本來以為山上就這樣, 後來回家後才曉得當時正是獵戶座流星雨極大期, 難怪這麼多人, 這麼多流星...所以才說一切是那麼的巧妙呀...
首先怕天鵝下山, 就先看 veil, Pan 35 不加濾鏡 ok, 剛好裝在同個視野. 加 UHC 最棒, 非常明顯與完整. O-III 太暗一些, 用BV或Pan 24都嫌視野太小. NGC 7000 終於, 第一次看得這麼清楚, 亮暗分明, 墨西哥灣清晰可辨.
相片引用大熊天文台阿炫兄的大作, Pan35 目鏡下的感覺就跟這張圖變黑白版差不多:
M57, M27 雖然也很清楚, 但還不到驚訝的地步. NGC 7293 輕易就找了, 原來這麼大, 加上UHC比 M27 還清楚, 這個目標是我非常肯定加 UHC 或 O-III 一定比不加清楚的 PN. 看得出中空, 頗有"索倫之眼"的感覺, NGC 7009 也很清楚的看出扁長的輪廓, 真的頗有土星的模樣. 當然 NGC 7789更有白玫瑰樣啦, 或包心菜也可以. NGC 7662 也藍得明顯. 不過, NGC 404 就沒多大改善啦, 海豚gamma 與 struve 2725也還好... 所以, OC 或 雙星可能山下看看就好. OC 不特別是因為整條銀河就像一個超大OC呀.
M42的層次有豐富些, 不過我覺得也還好, 家裡屋頂碰到天況好, 同樣可以看到很壯觀的雲氣, 倒是 Trapezium 的 E, F 居然分不出? 有點沮喪, 可能角度還低, 而且雲海很接近吧? 新朋友是 別名愛斯基摩星雲的 NGC 2392, 之前沒認真研究過位置, 當場查查星圖, 對沒 5 min 就找到了, 在山下不知道要搞幾天?
差不多就這樣, 下山回家, 7-11 打個卡, 回到家 4:10, 東西收一收倒頭就睡. 開車含休息花了快 8小時, 看星星看了約 3 小時, 投資報酬率真低. 下次還是搞個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吧... 還有, 下次帶小支的就好, 又不是去拍什麼曠世鉅作, 輕輕鬆鬆優閒賞星才是.
FS-60CB與DM-4結合初體驗
日期: 2012-10-19 23:25 ~ 00:35
地點: 自家屋頂
目標: NGC 404, NGC 7293, NGC 7009 (fail), NGC 7789 (fail), M1 (fail), M33, M37, M31, M42, M45, Jupiter, Theta Orionis (Trapezium), Rigel, IC 434 (fail), Sigma orion + Stf 761
FS-60CB + Televeu BinoVue on DM-4 with tripod Vixen HAL-130
LE 30; LE 18; LE 5; XF 8.5; XW 3.5; TeleVue 1.25" Bandmate O-III Filter
雜七雜八看了一大堆, 主要是測試這支 DM-4 的能耐, 還有試試看 6cm 下的效果.
先試看看南邊那兩個行星狀星雲 Helix 跟 Saturn Nebula... 不行, 都失敗. 一方面是天況也不好, 連參考星都僅能微微可見而已.
NGC 404 倒是沒有問題, 雙目視 40X 就可見了, 只不過看起來是"星", 如果不知道它就在那裏, 一定認不出來的, 83X 有點盤面了, 142X 太暗看不見. NGC 7293 非常模糊, 效果很差. M1 看不到, M33 OK. M31 看起來倒是蠻美的, 可能視野夠大吧, M45 也適合大視野看.
M42 的雲氣也不錯, 有層次感. Theta Ori. Trapezium A, B, C, D ok. E, F 呢? 10 等星... 不行, 看不見. Sigma Ori. AB (連在一起), D, E ok; C 不行. Struve 761 A, B, C ok; 有 D 喔? 沒看見, 下次試試看. Rigel (參宿七) 雙星? 不行... 等等, 換單眼看, XW 3.5 100X 居然 OK? 天啊, 怎麼這麼神奇, 這... 到底是什麼鬼目鏡這麼厲害? 回頭單眼看四重星, Sigma Ori., 比 BV 更清楚, 看 M31, 雙星團.... 單眼效果不錯耶, 那... 對雙眼的信念... 動搖一些了, 嗚嗚嗚... 對了, 我加了 O-III 看 IC-434, 當然 fail, 不過... 附近真的有雲氣明暗帶耶.
FS-60CB對焦行程短, 用單眼就不能用雙眼, 還要換那個連接對焦座與天頂鏡的 Adapter, 不然就要以雙眼為主, 由於光路會太短, 所以換單眼時, 要把天頂鏡拉出去一些些, 這樣鎖得很不安心, 覺得隨時會掉落, 真麻煩.
至於新歡 DM-4, 真的很神奇, 到現在還覺得有點怪怪不真實, 因為DM-4 又小又輕, 可是非常穩. 沒有微調, 可是可以用手指輕推上下左右, 推一點點也可以, 不會抖動, 可以推得位置很準, 真的太神奇了, 加上HAL-130 整組我一隻手就可以提來提去...
地點: 自家屋頂
目標: NGC 404, NGC 7293, NGC 7009 (fail), NGC 7789 (fail), M1 (fail), M33, M37, M31, M42, M45, Jupiter, Theta Orionis (Trapezium), Rigel, IC 434 (fail), Sigma orion + Stf 761
FS-60CB + Televeu BinoVue on DM-4 with tripod Vixen HAL-130
LE 30; LE 18; LE 5; XF 8.5; XW 3.5; TeleVue 1.25" Bandmate O-III Filter
雜七雜八看了一大堆, 主要是測試這支 DM-4 的能耐, 還有試試看 6cm 下的效果.
先試看看南邊那兩個行星狀星雲 Helix 跟 Saturn Nebula... 不行, 都失敗. 一方面是天況也不好, 連參考星都僅能微微可見而已.
NGC 404 倒是沒有問題, 雙目視 40X 就可見了, 只不過看起來是"星", 如果不知道它就在那裏, 一定認不出來的, 83X 有點盤面了, 142X 太暗看不見. NGC 7293 非常模糊, 效果很差. M1 看不到, M33 OK. M31 看起來倒是蠻美的, 可能視野夠大吧, M45 也適合大視野看.
M42 的雲氣也不錯, 有層次感. Theta Ori. Trapezium A, B, C, D ok. E, F 呢? 10 等星... 不行, 看不見. Sigma Ori. AB (連在一起), D, E ok; C 不行. Struve 761 A, B, C ok; 有 D 喔? 沒看見, 下次試試看. Rigel (參宿七) 雙星? 不行... 等等, 換單眼看, XW 3.5 100X 居然 OK? 天啊, 怎麼這麼神奇, 這... 到底是什麼鬼目鏡這麼厲害? 回頭單眼看四重星, Sigma Ori., 比 BV 更清楚, 看 M31, 雙星團.... 單眼效果不錯耶, 那... 對雙眼的信念... 動搖一些了, 嗚嗚嗚... 對了, 我加了 O-III 看 IC-434, 當然 fail, 不過... 附近真的有雲氣明暗帶耶.
FS-60CB對焦行程短, 用單眼就不能用雙眼, 還要換那個連接對焦座與天頂鏡的 Adapter, 不然就要以雙眼為主, 由於光路會太短, 所以換單眼時, 要把天頂鏡拉出去一些些, 這樣鎖得很不安心, 覺得隨時會掉落, 真麻煩.
至於新歡 DM-4, 真的很神奇, 到現在還覺得有點怪怪不真實, 因為DM-4 又小又輕, 可是非常穩. 沒有微調, 可是可以用手指輕推上下左右, 推一點點也可以, 不會抖動, 可以推得位置很準, 真的太神奇了, 加上HAL-130 整組我一隻手就可以提來提去...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照片) 新架台: 經緯儀 DM-4
我居然寫到第 100 篇了? 真難想像...
那... 就讓這個美國來的生力軍佔第 100 篇的位置好了,
希望下個 100 篇都是觀測紀錄, 少買一些東西.
就這麼簡單, 垂直面水平面各一片約 4" 的大摩擦盤面, 要價跟 FS-60CB 差不多.
這又是一家一人公司, 銘牌上有寫: 湯姆.彼得先生手工製作, 在國外同好間, DM-4/DM-6 也算是經緯儀中響噹噹的一員. 湯姆先生說他不記得有沒有賣出去台灣過? 應該沒有. 所以這支可能是第一支到台灣的 DM-4, 哈哈... 湯姆先生人不錯, 問問題他都很誠懇回答, 蠻有人情味的, 加上他住在邁阿密南區... 我熱愛的熱火隊主場, 所以倍覺親切. 一人公司麻煩的就是付款, 還好老弟幫我處理掉了.
沒有買腳架, 因為DM附的腳架快10公斤重, 又塞不進小MINI, 所以我希望能和 T-Mount 共用那支 Vixen 的 HAL-130. 還好... 裝得上, 不過要另外用一支六角螺絲.
可是這樣就不太方便了, Vixen 原來的固定螺絲有一個大旋鈕, 所以很好操作. 現在用普通的六角螺絲, 就需要另外拿一支板手調了
我還買了一些配件, 有一支長調整桿, 一個鳩尾槽, 兩塊鳩尾板... 因為湯姆先生跟我保證DM-4載 TSA-102 絕對沒有問題, 他還預測遲早我會拋棄 T-Mount... 美國與日本的戰爭? 哈哈...
一開始沒有想像的順利...
高橋鏡筒箍的螺絲穿不過 Losmandy 相容的鳩尾板... 老美還真愛 Losmandy, 用DM附的螺絲, 又會有空隙, 還太短. 還有... 我有限的工具裏, L型板手都是 M幾M幾 公制規格, 好幾顆螺絲都沒辦法鎖緊... 所以, 第二天到五金行補了一些東東才又繼續開箱. 終於... 在室內組合起來了.
架上FS-60CB
架上TSA-102
操作起來都還蠻穩的...
拿到戶外試試...
很穩, 沒問題. 高倍微調也不會抖, 而且真的可以 "微"調耶, 左右一隻手指就可以, 上下因為被我調比較緊, 所以要用力一點, 不過, 一切都相當容易就是了.
還沒真正測試 TSA-102, 因為鏡筒箍的固定螺絲太短, 不敢冒險. 不過我覺得應該也沒問題....
那... 要是可行的話, 那 T-Mount 不是地位不保嗎? 因為 T-Mount 的頭有夠重的. 這... 真的要好好考慮考慮啦...
那... 就讓這個美國來的生力軍佔第 100 篇的位置好了,
希望下個 100 篇都是觀測紀錄, 少買一些東西.
就這麼簡單, 垂直面水平面各一片約 4" 的大摩擦盤面, 要價跟 FS-60CB 差不多.
這又是一家一人公司, 銘牌上有寫: 湯姆.彼得先生手工製作, 在國外同好間, DM-4/DM-6 也算是經緯儀中響噹噹的一員. 湯姆先生說他不記得有沒有賣出去台灣過? 應該沒有. 所以這支可能是第一支到台灣的 DM-4, 哈哈... 湯姆先生人不錯, 問問題他都很誠懇回答, 蠻有人情味的, 加上他住在邁阿密南區... 我熱愛的熱火隊主場, 所以倍覺親切. 一人公司麻煩的就是付款, 還好老弟幫我處理掉了.
沒有買腳架, 因為DM附的腳架快10公斤重, 又塞不進小MINI, 所以我希望能和 T-Mount 共用那支 Vixen 的 HAL-130. 還好... 裝得上, 不過要另外用一支六角螺絲.
可是這樣就不太方便了, Vixen 原來的固定螺絲有一個大旋鈕, 所以很好操作. 現在用普通的六角螺絲, 就需要另外拿一支板手調了
我還買了一些配件, 有一支長調整桿, 一個鳩尾槽, 兩塊鳩尾板... 因為湯姆先生跟我保證DM-4載 TSA-102 絕對沒有問題, 他還預測遲早我會拋棄 T-Mount... 美國與日本的戰爭? 哈哈...
一開始沒有想像的順利...
高橋鏡筒箍的螺絲穿不過 Losmandy 相容的鳩尾板... 老美還真愛 Losmandy, 用DM附的螺絲, 又會有空隙, 還太短. 還有... 我有限的工具裏, L型板手都是 M幾M幾 公制規格, 好幾顆螺絲都沒辦法鎖緊... 所以, 第二天到五金行補了一些東東才又繼續開箱. 終於... 在室內組合起來了.
架上FS-60CB
架上TSA-102
操作起來都還蠻穩的...
拿到戶外試試...
還沒真正測試 TSA-102, 因為鏡筒箍的固定螺絲太短, 不敢冒險. 不過我覺得應該也沒問題....
那... 要是可行的話, 那 T-Mount 不是地位不保嗎? 因為 T-Mount 的頭有夠重的. 這... 真的要好好考慮考慮啦...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盲烘豆 -- 直達瓜地馬拉睡美人莊園
只注意溫度計上的溫度與手錶秒針的人, 溫度計掛了, 就像瞎掉一樣, 只能憑記憶裡的時間動作烘豆, 所以我才說我自己昨天在盲烘... 高手應該看看豆色, 煙量... 就能駕馭自如吧? 好令人嚮往的境界...
這幾次烘都沒寫紀錄了, 因為變不出新把戲啦, 哈哈...
實際上, 溫度計沒壞, 只是改了擺測溫線的位置. 之前從擋板底下穿過去, 因為夾得很緊, 所以位置都差不多, 但是感溫線也夾得快爛掉了, 看來需要買一隻硬的, 不知道有沒有金屬的? 這次位置微微伸進烘箱內.
這支是直達的一般般耶加日曬豆, 預熱 200 下豆, 溫度居然一路往下走, 平常 1~1.5 min 反曲, 今天一路down到 3.5min, 因為機器自動加熱才反曲... 真是怪了, 伸進烘焙室應該比較準才對啊? 為何變動如此大? 不解... 不管它, 自動加熱 2.5 min (平常 1.5min) 到 177 才停 (平常 120). 加熱一停, 溫度開始往下走... 平常我是不允許這種情形出現的, 怎麼調都可, 就是不能回溫... 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 也許看過哪篇網路文章吧? 回到平常強制加溫的 7.5 min 實在看不下去了, 就強制加溫, 溫度當然也一路飆升, 不管它, 差不多到 11min 就關火滑行, 平常約 183度, 此時是 223 度, 我想從豆色來研判, 結果當然不行, 因為平常都沒注意, >..< ||
拖了 2.5 min 才一爆, 平常 1.5~2 min. 爆得很弱, 很零散, 吸熱不夠? 我會強制加熱嗎? ... 以前的話就會, 因為怕它不會爆. 現在比較有點信心, 就給它撐一下, 平常 1~1.5 min後下豆, 今天給它撐到快 3min.
唉, 算失敗吧, 等一禮拜再來喝喝看, 不過分給朋友一半了. 曲線喔? 算了吧, 這麼醜不要見人了.
(2012/10/30 update)
足足擺了10天左右才喝, 很意外的... 不錯呀! 香氣與口感都是熟悉的耶家日曬豆風味, 更細微的就沒有仔細品嘗了, 不會澀也沒有悶焦味, 連我每次都搞到body太弱的缺點都不見了, 真怪?
(2012/10/31 update)
事實上是上上禮拜天烘的, 這隻比較貴, 瓜地馬拉睡美人莊園... 老闆真會取名字.
鑒於軟趴趴的測溫線位置飄來飄去, 於是上網買了一隻硬的測溫棒,
資料上說他每 2 秒就會 sample 一次溫度資料, 那就好... 不會重蹈上次用指針式的悲劇.
可是... 問題還是有, 我這笨蛋, 居然買了長度 28cm 測溫棒那款, 頭重腳輕, 要怎麼固定呢? 總不會要手持吧?
一樣預熱 200 進豆, ㄜ... 然後溫度就死在那裏不太動了, 因為信任爐子, 所以就不管溫度計了, 又是盲烘... 因為溫度訂在 150, 大約 6 min 出頭機器開始加熱了, 加到預定要手控的 7:30 還沒到 150, 所以就繼續給它狂升溫, 飆到 12min 時約 180, 過去經驗是 11:30 左右要關火, 看看豆色, 煙量 也差不多, 就關火了. 30 sec 後開始進一爆, 爆得唏哩嘩啦好不熱鬧, 差不多爆個 90 sec, 一爆尾段, 下豆收工. 昨天泡來喝, 濕香氣是很明顯的酸梅香, 可是口感有澀味, 沒有喝到雜味焦味, 但是有點不滿意, 烘程太短? 下次試試看吸熱蒸焙久一點, 理論上香氣會沒這麼尖銳, 口感要平順一點... 等下禮拜了, 最近烘太多有點消化不完.
(2012/11/4 update)
厚著臉皮把上次烘的拿給直達試喝, 居然大家都問我是不是烘錯豆了, 因為發酵味太重, 真是傷心... 要不是豆子長得大顆, 真的還蠻像非洲豆的, 還有人問我是不是烏干達的豆子呢... 烏干達? 只有好心的老闆娘說"有像啦", 人真好...
為了雪恥, 這次打算多烘 2min, 然後給他一爆爆完再下豆. 鑒於一直懷疑新的金屬測溫棒, 所以這次讓測溫線復活, 一起來量溫度比較看看,
一量, 問題就得到解答...
金屬測溫棒的反應慢好幾拍, 完全跟不上實際的紀錄, 所以早早拔掉... 天啊! 又來一次白癡購物記. 接下來用老方法烘.
不同的是這次一口氣烘 300g, RF "300" 耶, 為什麼不能烘 300? 哈哈... 結果還好啊, 升溫曲線差不多, 7 min 時 還不到 130, 離預設的 150 還差蠻多的, 也好...正好給他拖時間吸熱, 拖到快 14 min 半時才一爆, 爆得普普, 耐心等它爆完沒聲音才下豆.
等了三天才喝, 香味沒有上次鮮明, 不過味道平穩, 沒有澀味, 餘韻柑橘酸, 我覺得算不錯啦, 直達的美眉也說不錯, 那就好. 管他是真的還假的...
上星期發狠買了 5kg 生豆, 折扣真的很多, 如果不會膩的話真的很划算. 是幾年前讓我瘋狂愛上衣索比亞豆子的紅櫻桃計畫那隻.
這幾次烘都沒寫紀錄了, 因為變不出新把戲啦, 哈哈...
實際上, 溫度計沒壞, 只是改了擺測溫線的位置. 之前從擋板底下穿過去, 因為夾得很緊, 所以位置都差不多, 但是感溫線也夾得快爛掉了, 看來需要買一隻硬的, 不知道有沒有金屬的? 這次位置微微伸進烘箱內.
這支是直達的一般般耶加日曬豆, 預熱 200 下豆, 溫度居然一路往下走, 平常 1~1.5 min 反曲, 今天一路down到 3.5min, 因為機器自動加熱才反曲... 真是怪了, 伸進烘焙室應該比較準才對啊? 為何變動如此大? 不解... 不管它, 自動加熱 2.5 min (平常 1.5min) 到 177 才停 (平常 120). 加熱一停, 溫度開始往下走... 平常我是不允許這種情形出現的, 怎麼調都可, 就是不能回溫... 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 也許看過哪篇網路文章吧? 回到平常強制加溫的 7.5 min 實在看不下去了, 就強制加溫, 溫度當然也一路飆升, 不管它, 差不多到 11min 就關火滑行, 平常約 183度, 此時是 223 度, 我想從豆色來研判, 結果當然不行, 因為平常都沒注意, >..< ||
拖了 2.5 min 才一爆, 平常 1.5~2 min. 爆得很弱, 很零散, 吸熱不夠? 我會強制加熱嗎? ... 以前的話就會, 因為怕它不會爆. 現在比較有點信心, 就給它撐一下, 平常 1~1.5 min後下豆, 今天給它撐到快 3min.
唉, 算失敗吧, 等一禮拜再來喝喝看, 不過分給朋友一半了. 曲線喔? 算了吧, 這麼醜不要見人了.
(2012/10/30 update)
足足擺了10天左右才喝, 很意外的... 不錯呀! 香氣與口感都是熟悉的耶家日曬豆風味, 更細微的就沒有仔細品嘗了, 不會澀也沒有悶焦味, 連我每次都搞到body太弱的缺點都不見了, 真怪?
(2012/10/31 update)
事實上是上上禮拜天烘的, 這隻比較貴, 瓜地馬拉睡美人莊園... 老闆真會取名字.
鑒於軟趴趴的測溫線位置飄來飄去, 於是上網買了一隻硬的測溫棒,
資料上說他每 2 秒就會 sample 一次溫度資料, 那就好... 不會重蹈上次用指針式的悲劇.
可是... 問題還是有, 我這笨蛋, 居然買了長度 28cm 測溫棒那款, 頭重腳輕, 要怎麼固定呢? 總不會要手持吧?
一樣預熱 200 進豆, ㄜ... 然後溫度就死在那裏不太動了, 因為信任爐子, 所以就不管溫度計了, 又是盲烘... 因為溫度訂在 150, 大約 6 min 出頭機器開始加熱了, 加到預定要手控的 7:30 還沒到 150, 所以就繼續給它狂升溫, 飆到 12min 時約 180, 過去經驗是 11:30 左右要關火, 看看豆色, 煙量 也差不多, 就關火了. 30 sec 後開始進一爆, 爆得唏哩嘩啦好不熱鬧, 差不多爆個 90 sec, 一爆尾段, 下豆收工. 昨天泡來喝, 濕香氣是很明顯的酸梅香, 可是口感有澀味, 沒有喝到雜味焦味, 但是有點不滿意, 烘程太短? 下次試試看吸熱蒸焙久一點, 理論上香氣會沒這麼尖銳, 口感要平順一點... 等下禮拜了, 最近烘太多有點消化不完.
(2012/11/4 update)
厚著臉皮把上次烘的拿給直達試喝, 居然大家都問我是不是烘錯豆了, 因為發酵味太重, 真是傷心... 要不是豆子長得大顆, 真的還蠻像非洲豆的, 還有人問我是不是烏干達的豆子呢... 烏干達? 只有好心的老闆娘說"有像啦", 人真好...
為了雪恥, 這次打算多烘 2min, 然後給他一爆爆完再下豆. 鑒於一直懷疑新的金屬測溫棒, 所以這次讓測溫線復活, 一起來量溫度比較看看,
一量, 問題就得到解答...
金屬測溫棒的反應慢好幾拍, 完全跟不上實際的紀錄, 所以早早拔掉... 天啊! 又來一次白癡購物記. 接下來用老方法烘.
不同的是這次一口氣烘 300g, RF "300" 耶, 為什麼不能烘 300? 哈哈... 結果還好啊, 升溫曲線差不多, 7 min 時 還不到 130, 離預設的 150 還差蠻多的, 也好...正好給他拖時間吸熱, 拖到快 14 min 半時才一爆, 爆得普普, 耐心等它爆完沒聲音才下豆.
等了三天才喝, 香味沒有上次鮮明, 不過味道平穩, 沒有澀味, 餘韻柑橘酸, 我覺得算不錯啦, 直達的美眉也說不錯, 那就好. 管他是真的還假的...
上星期發狠買了 5kg 生豆, 折扣真的很多, 如果不會膩的話真的很划算. 是幾年前讓我瘋狂愛上衣索比亞豆子的紅櫻桃計畫那隻.
萬聖節月的鬼魅 -- NGC 7293 與 NGC 404
日期: 2012-10-13/14/15 23:20 ~ 00:30
地點: 自家屋頂
目標: NGC 7293, NGC 404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LE 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Bandmate Nebustar)
連續奮戰了 3 個夜晚, 無奈資質愚昧... 每次失敗含恨下樓對完星圖跟照片後又迫不及待等下一個夜晚, 而每次都只記得一個重點, 於是才經歷這多次嘗試, 那種對星圖對到天荒地老的感覺... 真是不斷令人燃起熊熊慾火, 這就是"練習"的樂趣吧?
當然啦... 上山可以解決一堆問題, 不過這就像自己烘豆跟到店家買熟豆, 或自己做菜與到餐館大快朵頤的差別囉, 下一步是拿 6公分來挑戰.
先說 7293 好了, 別名"上帝之眼", 大部分資料叫它 Helix Nebula, 查得到的亮度資料眾說紛紜, 從 6.5 到 13 等都有人說, 有些網頁乾脆不標亮度...
應該有更好的找法吧?
我的找法是... 先找到嘴巴張開開接"水瓶"倒出水的那隻魚的大眼睛, 很亮, 1.15 等.
往上走有很有趣的三顆星三顆星連成的外八字形圖案, 往右走...
或, 回到魚眼睛往右走到一顆 4等星, 轉彎向上走, 這時尋星鏡... 對, 沒錯, 這時真的要靠光學尋星鏡了, RDF 在此時沒路用. 出現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圖案, 頂點星的附近就是目標....
這樣找/看得到才真的有鬼....繼續分解:
直角三角星的頂點是 5.2 等的 υ 星, 旁邊有兩顆 7 等星和它連成一線, 斜上方有一顆差不多亮度的星, 以它與 υ 星連線往下延伸...
其實我一直以為是目標上方那三顆連一線的 8, 9 等星, 連到最尾巴有一顆較亮的 7 等星雙星, 我的7.6 等星圖就只標到這顆, 害我找得要死找不到, 拼命放大縮小換濾鏡去檢視那三, 四顆嫌疑犯, 而且一無所得.
後來找到頭昏腦脹, 迷路不知迷到哪裡去, 想說換一下 Pan 35來重新定位, UHC 濾鏡懶得拔下來, 就這樣... 在上圖圈起來的三連星, 較亮的那第一顆, 下方"外側", 看到一團像星系/雲的東東, 超淡... 放大了反而不見? 當時一點信心都沒有, 反反覆覆不知多久才能肯定.
很詭異的是中間有一些星點, 所以才說像鬼魅, 若隱若現, 飄忽在星點上, 跟之前看 7009, 6826, M76, M57...等 PN 感覺全然不同, 不是集中在一起的盤面, 反倒是像消散星雲的感覺, 似有似無, 加 O-III ok, 不用濾鏡... 幾乎不可能, 用之前拼命放大的方法, 完全錯誤... 而現在的心情是真的很想用 6 公分來挑戰看看...
圖引用 Rony's ETX site: http://rodelaet.xtreemhost.com/Sketch_ngc7293_bino.html
這是我看過最最傳神的素描圖了, 憑我奮戰多夜的心得保證... 怎麼畫這麼準確啊?
相片是用大熊天文台阿炫兄的大作:
轉頭看天頂, 仙女 beta, 這就不用"尋"了吧? 參考網路流傳的秘訣, 直接上 200 倍, 縮小出瞳徑, 避免 仙女 beta 干擾...
結果糟糕, 號稱 Mirach 的鬼魂的 NGC 404.....ㄜ, 有三個鬼魂耶, 到底是哪一個?
先是以為很靠近 Mirach 那顆 9 等星, 放大了它也糊糊的呀... 而且仔細看, Mirach 四周至少有三顆類似那顆 9 等星的 "鬼", 視野裡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顆 5.6 等的亮星了, 我看過許多圖片, 404 應該就在它旁邊... 這個一直到昨晚才搞定, 那個 5.6 等星旁邊有一個相當明顯的目標, 我目測它距離Mirach 的距離, 應該快比 5.6 等星距離Mirach 的距離遠快一倍了, 我一直不敢相信會這麼明顯, 加上雖然它不是星點... (這支 TSA-102 最厲害的一點就是, 不管倍率怎樣操, 是星星, 就一定調得出針點) 可是目標實在不大, 難以明顯出現 "星系" 的感覺, 那要如何確定? 由 5.6 那顆跟目標連線延伸出去一倍左右有另一顆亮星, 另一邊有兩顆暗星... 這是我看了不知幾百遍印在腦海後, 下樓對星圖的結果.
圖引自 WIKIMEDIA: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irach_NGC404.jpg
像鬼嗎? 傳說中的 the Ghost of Mirach... 還好, 我真的覺得那顆靠很近的 9 等星比較像鬼, 也許口徑要大一些鬼才會出現吧? 所以... 看得到鬼的人就看得到, 看不到鬼的人看到眼睛爛掉也看不到, 以為是一般人而已.
上面這張是瑞森在大雪山拍的...
心得是... 太少看星系啦, 對星系沒感覺, 還要多練習....
地點: 自家屋頂
目標: NGC 7293, NGC 404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LE 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Bandmate Nebustar)
連續奮戰了 3 個夜晚, 無奈資質愚昧... 每次失敗含恨下樓對完星圖跟照片後又迫不及待等下一個夜晚, 而每次都只記得一個重點, 於是才經歷這多次嘗試, 那種對星圖對到天荒地老的感覺... 真是不斷令人燃起熊熊慾火, 這就是"練習"的樂趣吧?
當然啦... 上山可以解決一堆問題, 不過這就像自己烘豆跟到店家買熟豆, 或自己做菜與到餐館大快朵頤的差別囉, 下一步是拿 6公分來挑戰.
先說 7293 好了, 別名"上帝之眼", 大部分資料叫它 Helix Nebula, 查得到的亮度資料眾說紛紜, 從 6.5 到 13 等都有人說, 有些網頁乾脆不標亮度...
應該有更好的找法吧?
我的找法是... 先找到嘴巴張開開接"水瓶"倒出水的那隻魚的大眼睛, 很亮, 1.15 等.
往上走有很有趣的三顆星三顆星連成的外八字形圖案, 往右走...
或, 回到魚眼睛往右走到一顆 4等星, 轉彎向上走, 這時尋星鏡... 對, 沒錯, 這時真的要靠光學尋星鏡了, RDF 在此時沒路用. 出現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圖案, 頂點星的附近就是目標....
這樣找/看得到才真的有鬼....繼續分解:
直角三角星的頂點是 5.2 等的 υ 星, 旁邊有兩顆 7 等星和它連成一線, 斜上方有一顆差不多亮度的星, 以它與 υ 星連線往下延伸...
其實我一直以為是目標上方那三顆連一線的 8, 9 等星, 連到最尾巴有一顆較亮的 7 等星雙星, 我的7.6 等星圖就只標到這顆, 害我找得要死找不到, 拼命放大縮小換濾鏡去檢視那三, 四顆嫌疑犯, 而且一無所得.
後來找到頭昏腦脹, 迷路不知迷到哪裡去, 想說換一下 Pan 35來重新定位, UHC 濾鏡懶得拔下來, 就這樣... 在上圖圈起來的三連星, 較亮的那第一顆, 下方"外側", 看到一團像星系/雲的東東, 超淡... 放大了反而不見? 當時一點信心都沒有, 反反覆覆不知多久才能肯定.
很詭異的是中間有一些星點, 所以才說像鬼魅, 若隱若現, 飄忽在星點上, 跟之前看 7009, 6826, M76, M57...等 PN 感覺全然不同, 不是集中在一起的盤面, 反倒是像消散星雲的感覺, 似有似無, 加 O-III ok, 不用濾鏡... 幾乎不可能, 用之前拼命放大的方法, 完全錯誤... 而現在的心情是真的很想用 6 公分來挑戰看看...
圖引用 Rony's ETX site: http://rodelaet.xtreemhost.com/Sketch_ngc7293_bino.html
這是我看過最最傳神的素描圖了, 憑我奮戰多夜的心得保證... 怎麼畫這麼準確啊?
相片是用大熊天文台阿炫兄的大作:
轉頭看天頂, 仙女 beta, 這就不用"尋"了吧? 參考網路流傳的秘訣, 直接上 200 倍, 縮小出瞳徑, 避免 仙女 beta 干擾...
結果糟糕, 號稱 Mirach 的鬼魂的 NGC 404.....ㄜ, 有三個鬼魂耶, 到底是哪一個?
先是以為很靠近 Mirach 那顆 9 等星, 放大了它也糊糊的呀... 而且仔細看, Mirach 四周至少有三顆類似那顆 9 等星的 "鬼", 視野裡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顆 5.6 等的亮星了, 我看過許多圖片, 404 應該就在它旁邊... 這個一直到昨晚才搞定, 那個 5.6 等星旁邊有一個相當明顯的目標, 我目測它距離Mirach 的距離, 應該快比 5.6 等星距離Mirach 的距離遠快一倍了, 我一直不敢相信會這麼明顯, 加上雖然它不是星點... (這支 TSA-102 最厲害的一點就是, 不管倍率怎樣操, 是星星, 就一定調得出針點) 可是目標實在不大, 難以明顯出現 "星系" 的感覺, 那要如何確定? 由 5.6 那顆跟目標連線延伸出去一倍左右有另一顆亮星, 另一邊有兩顆暗星... 這是我看了不知幾百遍印在腦海後, 下樓對星圖的結果.
圖引自 WIKIMEDIA: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irach_NGC404.jpg
像鬼嗎? 傳說中的 the Ghost of Mirach... 還好, 我真的覺得那顆靠很近的 9 等星比較像鬼, 也許口徑要大一些鬼才會出現吧? 所以... 看得到鬼的人就看得到, 看不到鬼的人看到眼睛爛掉也看不到, 以為是一般人而已.
上面這張是瑞森在大雪山拍的...
心得是... 太少看星系啦, 對星系沒感覺, 還要多練習....
扁扁的土星星雲 -- NGC 7009
日期: 2012-10-12 23:20 ~ 01:00
地點: 關西稻田間產業道路
目標: NGC 7009, NGC 7789, NGC 752, NGC 7662, M1, M33, M42, M31, 木星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LE 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Bandmate Nebustar)
今天瑞森跟平行到關西做上山前的熱身, 有朋自遠方來, 天況又好, 當然東西收一收, 一起來看星星囉.
今天不是來哈啦而已, 我想找那顆 7009 已經快走火入魔了. 跟瑞森會合後, 不囉嗦馬上架鏡子, 結果... 10 分鐘內搞定, 果然失敗為成功之母.
找法: 忘了之前寫的失敗經驗吧....
一樣, 先從水瓶左手 ε那顆 3.75 星周遭有3顆形成三角形的相對亮星開始, μ與 Aqr 7 連線延伸到另一顆亮星 ν(4.5等); ν星右上有 2 顆 (8 與 9等), 右下有一顆 8.5等, 用 ν星與這顆8.5等星連線延伸...差不多一倍多一點, 就可以找到嫌疑犯了...
因為最近都在找行星狀星雲, 已經多少找出一些心得... 大部分PN都很小, 低倍率下跟星點差不多, 找到嫌疑犯時就要試著放大... 一放大, 星點還會是星點, PN 就會暈開成盤面狀. 有時我也會用O-III去檢查, 通常 O-III 加上去其他暗星點就不見了, 只有PN會更加凸顯.
回到7009, 結果是根本沒有上次想得那麼複雜, 7009 超明顯的, 倍率到 90X 你就覺不會懷疑了. 顏色偏白, 跟 7662, 6826, M57有些些藍色不同, 7009 是白"亮", 沒錯...感覺核心很亮, M76 也是白色, 可是中間較暗, M27 也是偏白然後中間較暗. 7009 還有一個不同處是他看起來扁長扁長的, 像土星嗎? 可能需要更大口徑吧?
之後, 派出所的警察來插花, 請人民保母看看 M42, M31, 木星等老少咸宜目標, 木星剛好有一顆衛星凌越木星表面, 瑞森他們覺得細節好清楚, 我也覺得啦, 斑的細節都看得到, 頗有相片的感覺...
地點: 關西稻田間產業道路
目標: NGC 7009, NGC 7789, NGC 752, NGC 7662, M1, M33, M42, M31, 木星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LE 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Bandmate Nebustar)
今天瑞森跟平行到關西做上山前的熱身, 有朋自遠方來, 天況又好, 當然東西收一收, 一起來看星星囉.
今天不是來哈啦而已, 我想找那顆 7009 已經快走火入魔了. 跟瑞森會合後, 不囉嗦馬上架鏡子, 結果... 10 分鐘內搞定, 果然失敗為成功之母.
找法: 忘了之前寫的失敗經驗吧....
一樣, 先從水瓶左手 ε那顆 3.75 星周遭有3顆形成三角形的相對亮星開始, μ與 Aqr 7 連線延伸到另一顆亮星 ν(4.5等); ν星右上有 2 顆 (8 與 9等), 右下有一顆 8.5等, 用 ν星與這顆8.5等星連線延伸...差不多一倍多一點, 就可以找到嫌疑犯了...
因為最近都在找行星狀星雲, 已經多少找出一些心得... 大部分PN都很小, 低倍率下跟星點差不多, 找到嫌疑犯時就要試著放大... 一放大, 星點還會是星點, PN 就會暈開成盤面狀. 有時我也會用O-III去檢查, 通常 O-III 加上去其他暗星點就不見了, 只有PN會更加凸顯.
回到7009, 結果是根本沒有上次想得那麼複雜, 7009 超明顯的, 倍率到 90X 你就覺不會懷疑了. 顏色偏白, 跟 7662, 6826, M57有些些藍色不同, 7009 是白"亮", 沒錯...感覺核心很亮, M76 也是白色, 可是中間較暗, M27 也是偏白然後中間較暗. 7009 還有一個不同處是他看起來扁長扁長的, 像土星嗎? 可能需要更大口徑吧?
之後, 派出所的警察來插花, 請人民保母看看 M42, M31, 木星等老少咸宜目標, 木星剛好有一顆衛星凌越木星表面, 瑞森他們覺得細節好清楚, 我也覺得啦, 斑的細節都看得到, 頗有相片的感覺...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盛開在 0.5 度視野內的白玫瑰 -- NGC 7789
日期: 2012-10-8 23:10 ~ 23:55
地點: 自家陽台
目標: NGC 7789, NGC 7009(fail again...), M33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Bandmate Nebustar)
今晚懶得上屋頂, 稍早一些已經跟好寶寶躺在屋頂看天龍座流星雨躺了半天, 收穫只有 3 顆. 天空太清澈了, 上屋頂的話我看明天就要請假了... 所以就架在陽台, 不貪心... 目標兩個就好, 7009 與 7789.
找7789的方法要看前一篇 (月光下的藍雪球 -- NGC 7662 觀察記 )...
之前的經驗一點都不美, 白霧霧的, 我認為最能凸顯 OC 美麗的 "星點 pattern" ... 沒有, 霧一團, 像星雲或星系. "粒粒分明的深淺遠近大小對比"... 也沒有, 因為解不太開星點...
今天試用一下 1.25" 的 Panoptic 24, 34X, 2 度視野, 居然馬上清清楚楚的抓到 7789, 還解得開一些星點... 是目鏡讚? 還是天況讚啊?
換上BV 來好好觀察, 30mm, 54X, 1度視野, 不錯... 除了星點已解開一些, 隱約可見層次暗紋.
換 18mm, 90X, 0.57 度視野, 太好了... 因為白玫瑰的暗紋層次相當明顯, 星點又更多了, 甚至延伸到旁邊一小陀的密集星點連在一起, 有一滴滴雙星團的味道.
再換 8.5mm, 192X, 0.3 度視野, 白玫瑰裝滿滿, 暗紋層次很清楚, 但是整體星點暗太多 (EP: 0.53mm; 比 18mm目鏡的 EP: 1.1mm 結果暗多了), 而且畫面太滿, 沒有背景, 不美.
所以勝利者出現: 90X, 0.57 度視野. 哈哈... 自得其樂.
這次找 7009 又宣告失敗, 真糟糕, 已經快要 byebye 了說, 位置這麼低.
認錯顆指標星, 連帶定位檢查星也一起錯, 一直懷疑那顆10等星是目標... 唉當時那顆就是星點呀, 還自己安慰自己... 也許... 也許看見中央星點? 也許... 核心很亮. 加 O-III... 不見了, 剩旁邊那顆 8.5 等的, 這不就很明顯它不是? 結果死腦筋一直想放大作出盤面, 也做不出... 不過今天做足功課了, 我就不信今年逮不到你.
收工前, 看天況好成這樣, 拿起 7X50 瞄一下天頂的 M33, 哇... 居然就看到了, 真是離奇. 其實當時天況好到我都有錯覺可以目視到 M31呢.
地點: 自家陽台
目標: NGC 7789, NGC 7009(fail again...), M33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Panoptic 35; Panoptic 24; Baader 8nm O-III; TeleVue UHC (Bandmate Nebustar)
今晚懶得上屋頂, 稍早一些已經跟好寶寶躺在屋頂看天龍座流星雨躺了半天, 收穫只有 3 顆. 天空太清澈了, 上屋頂的話我看明天就要請假了... 所以就架在陽台, 不貪心... 目標兩個就好, 7009 與 7789.
找7789的方法要看前一篇 (月光下的藍雪球 -- NGC 7662 觀察記 )...
之前的經驗一點都不美, 白霧霧的, 我認為最能凸顯 OC 美麗的 "星點 pattern" ... 沒有, 霧一團, 像星雲或星系. "粒粒分明的深淺遠近大小對比"... 也沒有, 因為解不太開星點...
今天試用一下 1.25" 的 Panoptic 24, 34X, 2 度視野, 居然馬上清清楚楚的抓到 7789, 還解得開一些星點... 是目鏡讚? 還是天況讚啊?
換上BV 來好好觀察, 30mm, 54X, 1度視野, 不錯... 除了星點已解開一些, 隱約可見層次暗紋.
換 18mm, 90X, 0.57 度視野, 太好了... 因為白玫瑰的暗紋層次相當明顯, 星點又更多了, 甚至延伸到旁邊一小陀的密集星點連在一起, 有一滴滴雙星團的味道.
再換 8.5mm, 192X, 0.3 度視野, 白玫瑰裝滿滿, 暗紋層次很清楚, 但是整體星點暗太多 (EP: 0.53mm; 比 18mm目鏡的 EP: 1.1mm 結果暗多了), 而且畫面太滿, 沒有背景, 不美.
所以勝利者出現: 90X, 0.57 度視野. 哈哈... 自得其樂.
這次找 7009 又宣告失敗, 真糟糕, 已經快要 byebye 了說, 位置這麼低.
認錯顆指標星, 連帶定位檢查星也一起錯, 一直懷疑那顆10等星是目標... 唉當時那顆就是星點呀, 還自己安慰自己... 也許... 也許看見中央星點? 也許... 核心很亮. 加 O-III... 不見了, 剩旁邊那顆 8.5 等的, 這不就很明顯它不是? 結果死腦筋一直想放大作出盤面, 也做不出... 不過今天做足功課了, 我就不信今年逮不到你.
收工前, 看天況好成這樣, 拿起 7X50 瞄一下天頂的 M33, 哇... 居然就看到了, 真是離奇. 其實當時天況好到我都有錯覺可以目視到 M31呢.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月光下的藍雪球 -- NGC 7662 觀察記
日期: 2012-10-3 23:20 ~ 00:30
地點: 自家屋頂
目標: NGC 7662, NGC 7009(fail), NGC 752, NGC 7789, M42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Panoptic 35; Baader 8nm O-III
重感冒了快 2 禮拜, 眼看秋高氣爽, 夜空清澈透明, 實在也忍不住... 盡管月亮高掛空中, 也不管啦. 秋夜, 涼涼的, 而且沒有討厭的蚊子, 一切都是那麼心曠神怡. 我不是嚴肅正經的觀星者, 所以一個 session 就1~1.5 小時, 輕鬆寫意, 樂趣無窮, 這樣才像是休閒娛樂嘛.
沒想到月亮離仙后這麼近, 不過碰碰運氣, 先來找那顆我認為超難定位的藍雪球PN, NGC 7662. 因為它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
找法...
1. 先在星圖上規劃... 發現有三顆附近相對亮星可做指標星, 位置約略在 飛馬beta 與 仙后beta 中間位置.
2. 拿出探路小先鋒 7x50 雙筒, 依照之前規劃實際走一遍.
3. RDF 對到差不多位置, 用尋星鏡找到指標星, 微調位置.
4. 用長焦廣角目鏡開始搜尋, 找到目標後再換倍率觀察...
全程多久呢? 從2~5, 這次花不到 3 min 吧? 哈哈... 真是幸運.
天空清澈, 肉眼約略可見指標星中 3.8 等那顆,
定位到以後, 目標附近有一顆約 6 等的指標星, NGC 7662 就在它的 1 度視野內,
而且... 這個目標相當明顯, 藍色... 沒錯, 是藍色.
雖然我覺得大部分的 PN 都帶一點藍色的感覺, 但是這顆蠻藍的, 藍到你無法忽視它,
Size 不大, 頂多比星點大一些些,
此時放大倍率可以把差別做出來, 星點還是星點, PN 會明顯暈開.
加上 O-III 有明顯些... 不是變亮喔, 是周遭變暗的對比效果.
但是我覺得... 還好, 比不加濾鏡好沒多少. 而且... 居然也有一點點眨眼的效果耶...
此時再找 NGC 7009 就有點失策了, 目標已經低沉, 星點都變成水暈水暈的, 想要用上面的方法來辨識, 難度已經太高... 盡管我覺得它的定位不是太難. 這個東東也搞了我好一陣子才放棄... 浪費時間.
回頭先看 NGC 752, 書上說這個OC 很美, 也不難找...
對了, 繼 FS60之後, 也幫 TSA-102 買一個袋子, 裝起來背著上屋頂, 免得手一滑砸爛愛機!!
地點: 自家屋頂
目標: NGC 7662, NGC 7009(fail), NGC 752, NGC 7789, M42
TSA-102 + TeleVue Binovue on T-Mount
LE 30; LE 18; XF 8.5; Panoptic 35; Baader 8nm O-III
重感冒了快 2 禮拜, 眼看秋高氣爽, 夜空清澈透明, 實在也忍不住... 盡管月亮高掛空中, 也不管啦. 秋夜, 涼涼的, 而且沒有討厭的蚊子, 一切都是那麼心曠神怡. 我不是嚴肅正經的觀星者, 所以一個 session 就1~1.5 小時, 輕鬆寫意, 樂趣無窮, 這樣才像是休閒娛樂嘛.
沒想到月亮離仙后這麼近, 不過碰碰運氣, 先來找那顆我認為超難定位的藍雪球PN, NGC 7662. 因為它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
找法...
1. 先在星圖上規劃... 發現有三顆附近相對亮星可做指標星, 位置約略在 飛馬beta 與 仙后beta 中間位置.
2. 拿出探路小先鋒 7x50 雙筒, 依照之前規劃實際走一遍.
3. RDF 對到差不多位置, 用尋星鏡找到指標星, 微調位置.
4. 用長焦廣角目鏡開始搜尋, 找到目標後再換倍率觀察...
全程多久呢? 從2~5, 這次花不到 3 min 吧? 哈哈... 真是幸運.
天空清澈, 肉眼約略可見指標星中 3.8 等那顆,
定位到以後, 目標附近有一顆約 6 等的指標星, NGC 7662 就在它的 1 度視野內,
而且... 這個目標相當明顯, 藍色... 沒錯, 是藍色.
雖然我覺得大部分的 PN 都帶一點藍色的感覺, 但是這顆蠻藍的, 藍到你無法忽視它,
Size 不大, 頂多比星點大一些些,
此時放大倍率可以把差別做出來, 星點還是星點, PN 會明顯暈開.
加上 O-III 有明顯些... 不是變亮喔, 是周遭變暗的對比效果.
但是我覺得... 還好, 比不加濾鏡好沒多少. 而且... 居然也有一點點眨眼的效果耶...
此時再找 NGC 7009 就有點失策了, 目標已經低沉, 星點都變成水暈水暈的, 想要用上面的方法來辨識, 難度已經太高... 盡管我覺得它的定位不是太難. 這個東東也搞了我好一陣子才放棄... 浪費時間.
回頭先看 NGC 752, 書上說這個OC 很美, 也不難找...
就在 仙女漂亮雙星 gamma 與 三角beta 連線中央偏上方, 有一群明顯的指標星, 2 度視野內可以把指標星與目標一起裝起來. 還不錯, 有雙星團的感覺, BV 看久一點會越看越多星... 可惜今天太貪心, 沒看太久.
接下來就是找那朵白玫瑰 NGC 7789, 不難定位, 可是不容易看到啊...
仙后 beta 上方約略可分三群指標星, 依序往上, 第二群(2顆明顯) 與 第三群(3顆明顯) 之間就是目標所在, 這勉強可以裝在 2 度視野內. 目標看似一團雲氣, 90X 以後有些星點, 200X 星點更多, 0.3 度視野有些見樹不見林的感覺, 約略有明暗環紋, 要加些想像力才有玫瑰的樣子. 好像是 赫歇爾的老妹發現的, 她的名字就是卡洛琳, 卡洛琳.赫歇爾. 下次沒月亮再來好好欣賞.
最後連月亮, 木星都沒力氣看了, 對一下獵戶, 比較一下加上 O-III 的 M42... 還好, 有點看 M17 的感覺, 變得很白很濃, 層次感反倒沒直接看來得好, 或許我都用 BV, 立體感一直都有吧?
對了, 繼 FS60之後, 也幫 TSA-102 買一個袋子, 裝起來背著上屋頂, 免得手一滑砸爛愛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