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小精靈星雲的 NGC 281 也是秋冬的熱門目標之一,看到它的雲氣不能說輕而易舉,但也不是非常困難;用窄頻的濾鏡,有過一兩次成功經驗,之後的挑戰就只是怎麼看才會像個 "小精靈" 呢?
這是多年前第一次畫的 NGC 281:
果然是 "有雲氣就好",雲氣最濃處沒錯,黑縫也沒錯,這是隻倒過來的小精靈;不過我很好奇的是當時 SQM 只有 16.15,看起來是將近滿月時...... 這樣也看得到? 有機會在同樣條件下要再試一次。
這也是低倍找雲氣的觀察而已
這張同樣以 HD 5005 為中心來認雲氣範圍;因為看過很多次對目標也熟了,就會開始找細節,比如說小精靈的嘴巴在哪裡呀? ---- 暗部形成的嘴張開朝上。
IC 1590 in NGC 281 (406/1800mm Dobsonian; 3.7mm Ethos for 486X or 6mm Ethos for 300X with Tele Vue Nabustar UHC) |
認得出嘴巴後再來認眼睛,哪裡是眼睛? 每次看相片時我都會覺得 HD 5005 東北側有一小塊很顯眼的暗星雲像眼睛,所以我就把它當眼睛來認了。既然很小點,倍率就要拉高才行,順便標註一下來說明:
IC 1590 in NGC 281 (406/1800mm Dobsonian; 3.7mm Ethos for 486X or 6mm Ethos for 300X with Tele Vue Nabustar UHC) |
拜 40 公分大口徑之賜,就算在平地陽台,不用濾鏡也能略略看見雲氣;以 HD 5005 為中心的星點們看起來更像一個星團了,HD 5005 的東側有兩顆 10.X 等亮比較明顯的星星,夾在中間又有三顆 12.X ~ 13.X 形成三角形的暗星,就貼著三角形的西側有塊暗星雲。由於倍率拉很高,解析度變差後,原來不管是亮的或暗的目標會糊糊的放大,這是 "找到" 目標的一個技巧,可以幫助 "認出" 但會犧牲掉看清楚其真正的大小與樣貌,所以看起來小精靈就有顆稍微大一點的眼睛啦!
如果倍率不要狂拉到 4~500 倍,用 300X 加濾鏡把雲氣凸顯出來做對比,這樣效果會更好嗎? 我覺得不會,跟拉超高倍的效果差不多。後來我也用 16 公分折射鏡確認過,怎麼確認看見的 "暗星雲眼睛" 不是大腦的雜訊? 主要是我看到的暗星雲是稍微長條狀的,長條朝西或西北西方拉長,跟天文相片一致,所以還蠻確定沒問題。不過 40 公分鏡看 "嘴巴" 輪廓一定比 16 公分鏡清楚許多,不管用什麼倍率都一樣。
另外一個是反射星雲:
Messier 45 在好天氣而且 seeing 不錯的情況下其實還蠻容易看見其反射星雲,雖然不仔細分辨很容易把這些圍繞在亮星周圍的雲氣當作亮星的耀光而已,但同樣的,曾經認真辨識過一次,之後就再注意到這些雲氣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