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從 140mm 到 160mm

這個想法其實一開始是被 Catalin 打槍的,換 160 看行星月面有感沒錯,不過他覺得我比較愛找深空, 2 公分口徑差異有限,整體期望應該不如預期;差異不多的話,而且 TEC 140 也是把好鏡子,幹嘛浪費錢換?




很有道理,而且我也捨不得 TEC 140...... 陪我度過無數夜晚,探索過各式各樣目標,像上面那張當作 RASC Deep-Sky Challenge 頁面插圖的就是用 TEC 140 在大雪山上畫的。


光陰似箭過了一年,當諧波式架台變成我的主力後,架 15、6 公斤主鏡也已經是日常,換 160mm 的阻力再少一項,所以又心動起來。Catalin 大概也知道我對 mobility 的需求大過其它理由,終於答應幫我製作了;當然我也考慮過 TEC 160FL,但 CFF 好溝通也基於對 Catalin 的信任,最後還是委託他。


幾個月後完工寄來啦:





這次依舊拿去阿勇的店裡開箱... 最主要是一大堆包材、紙箱懶得丟,阿勇都會幫忙處理 ^^"。選了軟式攜行袋,主鏡的大小沒嚇到我,看起來比 140 大一些而已,重量呢?





機械部分還是一貫的 CFF 風格 -- 東歐式的沈穩樸拙,每次我都忍不住要說: "跟坦克一樣..." ^^"

End Cap 請 Catalin 用 Baader 的 ClickLock,其它就沒什麼特別的了,一切都好像可以 "開箱即用" 的樣子:





這次除了主鏡外也請 CFF 幫我設計一組可以架大牛頓的腳架 -- 一隻他已經欠我 1 年還沒動工的 300mm 牛頓鏡 XD


Catalin 用 Geoptik Hercules 系列的低腳架當基底,然後客製增高柱來彈性調整高度,為兼顧強度跟輕量,主體用 4 支碳纖及 2 支鋁管組合;做工不用說當然很細:






要架到 160mm 折射鏡,250mm CC,300mm 大牛... 腳架不可能太輕,因此腳架組合整體才 11.5kg 的確讓我有點驚訝:




那就組合起來吧:






160 帶回家的第一個晚上整個天空只有一顆星 -- 天狼星,那也沒關係,就用它來開光吧!結果目鏡才換到 6mm Ethos (175X) 就看見小狼 Pup (Sirius b),角度很低呢!160mm 跟 140mm 效能的差距有這麼大嗎?




望遠鏡是觀星的 "工具",主角當然還是星空;這幾天比較了不少常見的目標,很難精準的說 160mm 比 140mm 深多少,有些細節的差異很可能也是自己累積的觀測經驗影響,因此還是貼貼圖就好:


Messier 66 (CFF 160 f/6.5; 3.7mm Ethos for 280X)

我用 140 畫 M66 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要比也比不出來,倒是可以用上個月 250CC 做到 375X 畫的來比較:



"棒狀" 核心的部分 250CC 375X 比較清楚,但南北旋臂的部分覺得不會差很多;東南側那條比較短但也比較容易辨識,西北側的則很擴散,我記得 250CC 看的那次要用 averted vision,這次用 160 看則不用,直視隱約就可以察覺。


獵犬座邊邊有一組 HCG 68,躺在我的待觀測清單好久好久了,用新鏡子試試看:


HCG 68 (NGC 5353, NGC 5354, NGC 5350) -- CFF 160 f/6.5; 3.7mm Ethos for 280X

其實這組還好,並不是很難的目標,下次應該來試試 TSA-120。NGC 5353 與 5354 兩個核心清楚,看久一些核心周圍的雲氣慢慢浮現,直到 "幾乎" 看起來要連在一起;外觀上 NGC 5354 看起來圓圓的,NGC 5353 則有點 東南--西北 拉長;稍遠一點的 NGC 5350 則暗一些,但核心集中還不難認出,雲氣有些不規則,稍微 西南--東北 拉長。


NGC 5371 (CFF 160 f/6.5; 3.7mm Ethos for 280X)

NGC 5371 離前面那組 HCG 68 不遠,核心沒那麼集中,還好亮度夠,注意力集中一點一定認得出來,我看到後來覺得西南側雲氣有點凸出,還蠻像旋臂的樣貌。


春天除了星系外也有很多其它類型的經典目標,比如行星狀星雲貓頭鷹 M97:


Messier 97 (CFF 160 f/6.5; 3.7mm Ethos for 280X; Tele vue Bandmate Type II UHC)

M97 之前用大隻的做過很高倍看過,這次也不能輸,可惜天況不是很好,O-III 效果不佳,所以退用 UHC。貓頭鷹的兩隻眼睛最後都略能分出,雲氣裡找到兩顆星點,其中一顆應該是中央星。


雙星當然也不能錯過,之前不太敢碰 1 arcsec 以下的,這次卯起來拚一組等亮,但分開僅 0.65 arcsec 的 STF AB 星:


STF 1555 AB; AB, C (CFF 160 f/6.5; 6mm Ethos + 2X Barlow for 347X)

其實 280X (3.7mm Ethos) 時已經分得出 AB 兩星,雖然連在一起,不過很確認是兩個星點;倍率拉到 347X (6mm Ethos + 2X Barlow) 時已經拆得相當開了,畫下來後對一下線上資料庫的 PA 確定沒錯。


這次的觀測效果還不錯,不過架台出了點小問題... 由於在關西家屋頂看,所以我還是喜歡架在屋頂上的立柱,當時封水泥時沒想那麼多,覺得留很長呀?結果碰到這隻焦長 1050mm 的折射鏡看天頂時居然底部會卡到?留了 40cm 還不夠?而且還沒加架台高度呢!!看來只能繼續墊高了...




另外一個很驚艷的是看月面:





滿天薄雲,不過居然就這樣看到 Rima Hadley!! 160mm 折射鏡看月面真的感受到那種 "迫力",現在可以懂那些追求 180 或 200mm APO 的怪人了,太值得了說~~ 大折看月面就是有種魅力是大牛或折反做不到的地方。


5/26 那天月全蝕,大家看東邊我看西北邊,好久沒放大大仔細看 M81 與 M82:


M81, M82, NGC 3077 (CFF 160 f/6.5; 17mm ethos for 62X)

這張是團體照 (素描),M81、M82 以外還有個新朋友 NGC 3077;不過我沒想到 62X (17mm Ethos) 就能略略看到 NGC 3077。放大來看:


 

NGC 3077 (CFF 160 f/6.5; 3.7mm Ethos for 284X)

放大當然比較容易看到,不過沒什麼細節,比例算大的核心,整體不算圓的外觀,我覺得最外一圈雲氣似乎跟中央核心中間有點空隙。


M81、M82 就大不同啦...


Messier 81 (CFF 160 f/6.5; 4.7mm Ethos for 223X)

不知道看過多少人稱讚 M81 是多麼旋臂對稱、多麽美麗... 的文章、心得... 可惜自己卻嫌 M 字輩太簡單而一再錯過,趁這次試新機時再仔細看一看。倍率一直拉高上去,雲氣也越來越清楚,等看到星系範圍內南側兩顆 11.4, 11.9 星都泡在雲氣裡時才開始動筆畫,先注意一下哪些區域雲氣較濃厚?首先是那兩顆星的東側有一塊,順著北側慢慢淡去,然後注意到核心西側也有一塊,順著南側慢慢淡去,雖然兩段旋臂沒看得很順暢,但至少位置、方向都相當吻合。


M82 呢?


Messier 82 (CFF 160 f/6.5; 3.7mm Ethos for 284X)


M82 的招牌細節就是中間斷兩半那個裂痕,簡單!一眼就認出來了;西側有兩坨比較濃的雲氣,東側靠上方 (南) 的部分比較濃,東側末端有點擴散,不太規則。




我不敢說 140mm 到 160mm 有多巨大的差異,但至少原來很難的細節現在變簡單了,接下來就好好期待行星季的來臨吧!!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市區小陽台觀星心得

住在一般的大樓公寓,除了躲不掉的光害以外,連架望遠鏡的位置也限制多多,陽台應該算是勉強之下最方便的地方了,每次聽老外講 "balcony astronomy" 的 "樂趣",聽起來就很無奈,沒魚小蝦也好的感覺。而搬到市區中心也快一年,儘管留著關西的房子,大器材也還在,但畢竟多數時間住新家,想看星星的心又沒變,如果不想花半小時開車回鄉下觀星的話,還是得弄出一套適合在大光害區裏小陽台觀星的組合比較方便。


陽台觀星有幾個限制是沒辦法改變的,尤其是光害;SQM reading 大約 16.7 ~ 17.1 間,這個數值大概是我在關西鄉下碰到滿月時的程度... 真不習慣,由奢入儉難啊;還有視野仰角的限制,雖然 22F 的高度已沒什麼阻擋,不過由於陽台屋簷就在那邊,因此望遠鏡操作仰角頂多只能到 70 度就會被屋簷遮住;左右視野沒仔細量,我猜差不多 130 ~ 140 度。




一開始我是架這組:




當時手上只有 DM6,最小最短的鏡子是 CFF92,這個組合還不錯,不過開始體會到困難之處了。主要因為陽台太淺,鏡子後端太長的話觀測者的頭就沒空間擺,前端太長的話低角度又會卡到欄杆,因此整個操作過程都很卡。


使用幾次不便利之後,就放棄小陽台觀星這個念頭好一段時間,期間也試過改用雙筒 ~ 反正大光害區也看不到什麼,就低倍看看星座好了... 當時的確這麼想:




不過 10X 看不到幾次就膩了,所以又換上 8 公分的 Kowa Highlander 雙筒,至少可以做到 94 X: 





輕型腳架跟架台修身養性可以啦,不過要認真觀星的話還是得把下半身弄穩重些:




因此又把 DM4 弄回來,截至目前為止我自己是覺得 DM4 非常最適合小陽台觀星,兼具便利與穩定。也開始可以畫一些圖: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Messier 57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 50X 82mm (TE-9); Optolong 82mm UHC)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Messier 13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 50X 82mm (TE-9))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NGC 6210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 94X 82mm (4.8mm Nagler); Optolong 82mm UHC)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NGC 6543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 94X 82mm (4.8mm Nagler); Optolong 82mm UHC)


其實上面幾個目標都算簡單,但我也頗意外能在光害如此嚴重之下看到不少細節,而且塵封已久的宇隆大片 UHC 又能拿出來用,效果不錯!


宇隆 Optolong 82mm UHC filter


陽台太淺的話腳架無法全張開,所以如果腳架太弱的話有點恐怖,器材從 22F 墜落可不是開玩笑... 因此我用 Avalon  T-90 腳架,也是兼具輕量與穩定性:




如果要克服角度太低時視野被欄杆擋到的問題,當然就是把架台升高囉,還有一個也是塵封已久的就是 Discmount 原廠增高柱,連同 RainbowAstro T90 增高柱墊起來就夠高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 "置物",陽台小,不太可能另外放桌子,因此有地方可以放目鏡及一些配件的話就更完美了。把 DM6 的目鏡置物檯移過來:





下半身的架台有不錯的解決方案後開始就動主鏡的腦筋,8 公分雙筒不錯,不過倍率只能上到 94X 實在太可惜;問題是大鏡子這麼長,觀星時頭又沒空間擺...... 住在西雅圖的 宇航兄 建議何不試試目鏡座在前方的牛頓鏡? 也對呀! 所以跟甘醫生借了他那隻人盡可夫的 Epsilon 130 (XDXDXD... 冗談を言う,冗談を言う ^^") 來試:




其實操作起來完全沒問題,唯一的缺點是我自己不太適應上下左右都反向的尋星過程。不過我還真的從沒想過市區大光害區尋星竟如此痛苦,裸眼了不起只能看到二等亮星的情況下,每次尋星都是千里迢迢的旅程 ~~ 所以請原諒我之前常笑用光學尋星鏡沒效率的幼稚說法啊  >"<......


回到折射鏡,出現在腦海裡第一個念頭就是記憶裡最美好的 FC-76D:




因為打定主意輕量化,所以全用 1.25" 規格以及 Vixen 規格的窄板。不過還是忍不住換了羽毛:




用輕量化的 3" 鏡我可以不顧平衡把鏡子盡量推前,這樣可以營造出更寬廣的後端空間讓人站在後方觀察


這是目前的全套搭配。WO 的小提把很好用,尤其與 Vixen 規格相同的槽設計很便利:





有了高倍率可以看的目標又更多了: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Epsilon1 Lyrae, Epsilon2 Lyrae (FC-76 DCU; 7.5mm LE + 2X Zeiss abbe Barlow for 152X)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Stephenson 1 (FC-76 DCU; 5mm LE for 124X)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Messier 56 (FC-76 DCU; 7.5mm LE + 2X Zeiss abbe Barlow for 152X)



City Center high LP observation: Messier 57 (FC-76 DCU; 7.5mm LE + 2X Zeiss abbe Barlow for 152X; 1000 OAKS UHC)


so far so good, 未來想看更深一些的話,我覺得 Mewlon 180C 會是不錯的候選者... 不過目前 FC-76D 還有很多目標可以探索的,慢慢來囉!




至於手持雙筒... 光害區換輕一點、高倍、防震的比較實用:




最後還有一張圖雖然是在關西畫的,但是用難得架起來的 Kowa Highlander 看的南風車 M83:


Messier 83: Kowa Highlander Prominar 94X 82mm (4.8mm Nagler)

 

大光害下目標實在不多,難怪很多老手都轉去看行星月亮,雙星、變星... 可能我也要好好規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