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歡行星狀星雲,行星狀星雲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有很多簡單的,也有很多挑戰級的;有內深外淡,也有倒過來內淡外深的;有各種形狀,甚至不少還看得出顏色。最近添購了 Tele Vue 第二代委託德國 Astronomik 代工的 UHC 與 O-III,正好來試試對行星狀星雲的效果:
NGC 3132 位在南天的船帆座,比較有名的綽號應該是 "8 裂星雲" (Eight-Burst Nebula),當然這別稱是來自先後不同時間噴發的氣體,後浪追到前浪擠壓出來看起來像裂痕實際上是壓痕的現象:
NGC 3132 (CFF 250CC; 12.5mm Docter for 300X; Tele Vue Bandmate Type II O-III) |
目視不要說 8 裂,認得出 1、2 裂就很厲害了。目標角度很低,我看的時候還不到 30 度,不過低倍尋星時一眼就認到,真的很亮,尤其中央那個 10 等亮星,難怪也有個科德韋爾編號:C74。NGC 3132 大小跟織女星那邊的 M57 差不多,因此有個 "南環狀星雲" 的別名,不過倍率拉上去後其形狀開始南北向拉長,與大致還算圓圓的 M57 完全不同;套上濾鏡後連外貌也開始變了,外環更加明顯,原來中央很亮的那顆星在濾鏡下消失,因此中空的洞更加明顯;我是覺得中空洞並不在中央啦,比較偏北側;等再看久一些,眼睛也充分適黑後可以察覺原來星雲範圍更外側出現另一層次淡淡的雲氣延伸...... 這樣應該算有看到 2 裂吧?
IC 2165 也是顆很亮的行星狀星雲,只是太小了,很容易把它當作一般的星星;位在大犬座,銀河邊,以前看過,不過當時並沒有把倍率拉很高去認細節,這次卯起來把倍率做到快 400X 來看:
IC 2165 (CFF 250CC; 10mm Ethos for 375X; Tele Vue Bandmate Type II O-III) |
放這麼大來看之後發現外觀結構跟前面那個 NGC 3132 有些類似,同樣有個明顯的環,小小的中空,然後環外另有層更淡的雲氣環繞。
別名 "木星鬼魂的" NGC 3242 也絕對是亮到老少咸宜的明亮目標,不過看到過幾次後就不會只滿足於 "看得到" 而已,當然要放大大倍來挖細節啦:
NGC 3242 (TSA-120; 3.7mm ethos for 243X; Tele Vue Bandmate Type II O-III) |
沒架 10 吋鏡沒關係,12 公分就很有看頭了;首先會注意到的外觀特徵就是中央一條像顆橄欖核,中間胖兩端尖的的棒狀雲氣,圍繞在橄欖核外的雲氣很容易看見,不像前兩個要搞那麼久;如果耐心看更久,等眼睛充分適黑後還能發現更淡的一層雲氣圍在更外側...... 能夠看到這幾個特徵絕對會讓大家覺得平常亂買的一堆器材真是物值(甚至超)所值,然後所有購物罪惡感煙消雲散。XD
最後還有一個老朋友 M97:
M97, M108 (TSA-120; 10mm Ethos 90X; 4.7mm Ethos 191X + Tele Vue Type II Nebustar UHC for M97 detail) |
M97 既然別名叫貓頭鷹星雲,那當然要看到 2 個大眼睛黑洞洞...... 不過這真的不簡單,我試過 300mm 的大鏡子在平地,如果天況沒那麼好的話也只能認出一顆眼睛而已。M97 對 O-III 或 UHC 的反應很好,如果觀測條件不佳,套上濾鏡雲氣會像變魔術一般現身喔;不過當天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認出一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