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M101 旋臂與細節,觸鬚星系的長觸鬚 -- NGC 5462, NGC 5461, NGC 5455, NGC 5450/5447, NGC 5458/5453, Arp 244

北部的春天一整個都是無窮無盡的陰雨綿綿,好不容易等到上上禮拜有個短暫好天氣,趕緊打包裝備跑上久違的合歡山,結果山上不冷也沒風,人又少而且濕度超低,心情真不錯。




沒錯,這是一隻大牛,永融兄好心借我的 AG 12,因為受不了每次用 DOB 高倍手動追蹤追到手抽筋,這次把大鏡子上到 Crux 200HDA 試試;300mm F/3.8 碳纖筒身,不過連同筒箍環、鳩尾板... 就算不含目鏡重量都直破 20kg 大關 -- 實在有夠重!! 這次上山的主要目標有兩組,一個是 M101 的旋臂及其內的幾個 H II 區,另外一個則是每年都想看卻不斷錯過的觸鬚星系 Arp 244  ---- 的長長觸鬚。


M101 是後來爬比較高之後畫的。觀察星系的 "細節" 是很過癮的玩法,可不要只用梅西爾馬拉松那種 "看到就好" 的態度喔,星系們的外貌不是只有 "霧霧一小團" 而已,仔細觀察其實可以挖出許多有趣的東西,比如: 核心、旋臂、暗帶、H II 區... 方向角度也很重要,正正面對著我們的螺旋或棒旋星系,感覺就像躺在解剖台等待驗屍的模樣,比如之前解剖過的 M33:




如果只要 "看見" M101,那麼在高山上的難度應該只算 "尋星鏡" 等級,如果用大到 300mm 的主鏡看,那麼別說 M101 的核心了,眼睛一靠近目鏡幾條旋臂都已經隱隱出現:


Messier 101 detail (AG12, 190X ~ 308X)



Messier 101 detail (AG12, 190X ~ 308X)



標示一下以便下面的說明:


Messier 101 detail (AG12, 190X ~ 308X)



從上次挖 M33 的經驗學到,先找找幾個 "參考點" 為接下來的解剖作定位參考是很重要的。從核心開始,首先一定會注意到的是 "核心" 與其北邊還有西邊的兩顆星點,三者連成約略一個 "直角三角形" (用小黃圈圈起來的),北邊那顆 12.9 等亮還好,西邊那顆 13.6 等,在平地應該很拼;接下來是南側一排星點,東西向延伸,上圖用小紅圈圈起來的星星從左到右: 第一顆 (最左邊) 12.4 等,是這排最亮的,然後依序: 13.5,14.0,14.8 與 13.8,14.0,14.1......

都很暗吧? ^^"

以旋臂而言,我認為 "S2" 那條最容易認出,倒不是因為它比其它的亮,"S1" 那段肯定比 "S2" 亮;但 "S2" 距離核心遠,比較不會受到星系核心光輝的影響,因此 "對比" 比較明顯。往內一圈的 "S1" 也不難認,尤其是綠圈圈起來那一小段,但如果想要追蹤 "整條完整的" 旋臂就不太容易了,尤其越接近核心的位置越亮、旋臂的雲氣被 "洗掉" 而越難辨識。"N2" 也是我一眼就能認出來的,不過也只有南北向直直的那一小段,仔細看也許可以看出延伸到北邊末端 "開始" 轉向西邊的趨勢,但也僅此而已,很快雲氣就淡掉看不見了。"N1" 相對起來最困難,大概是最後畫了快一個鐘頭眼睛適黑足足足後才勉強認出;除此之外其實夾在 "S1" 與 "S2" 間看起來有很多絲絲縷縷,搞不好還有些小旋臂我沒認真分出來。

上面的 "S1, S2, N1, N2" 是我自己為說明隨便編號的喔,可不是什麼正式編號!!


"S2" 這條旋臂的末端 (東側) 是相對最容易認的 H II 區 NGC 5462,Skysafari 標 13.5 等亮,1 arcmin 大小;放大看,我覺得有點像啞鈴兩頭較大中央細的長條形狀。往內走,NGC 5461 也還好,跟下面的 13.5 與 14.0 等星組合大致像個 "正三角形",Skysafari 標 14.0 等亮,0.6 arcmin 大小,也因為它不會太小 (雖然也很小啦),因此還不至於把它誤認為星點。

相較起來,NGC 5455 就超像 "星點" 了,Skysafari 標 13.0 等亮,0.4 arcmin 大小,不過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它比較亮才容易被誤會為星點;此時也要提到... 鏡子光學品質在辨識這類小小小... 東西時也變得相對重要,鏡子精度高的話星點跟針點一樣,因此較很容易篩出 "非" 星點、有點面積的目標。還有一組也相當明顯的是 NGC 5450/5457, Skysafari 標 13.5 等亮,1 arcmin 大小,大致跟 NGC 5462 有點像,緊鄰著那顆 14.1 等星旁,如果用力放大看可以看出其不規則的長條外觀,不過當時我拆不出兩塊獨立的星雲,看起來比較像一頭 (北) 大一頭 (南) 小的錐形這樣。

另外還有兩個我不是很有信心的,一個是 NGC 5453, Skysafari 標 13.8 等亮,0.5 arcmin 大小,埋在雲氣較厚的旋臂裏,如果沒對照星圖我一定把它當作普通星點的,所以才標了一個 "問號" 在旁邊;相同的 NGC 5458 也是對著星圖看才知道它不是普通星點,Skysafari 標 14.0 等亮,0.6 arcmin 大小,雖然與 NGC 5461 一樣,不過可能因為它的週遭雲氣較厚、也較亮造成對比太差而難以辨識。西側還有 NGC 5449 與 NGC 5451,不過當時也累了,後來怎麼看都看不到,最後只好放棄啦!




除了解剖 M101 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目標: Arp 244

Arp 244 別名觸鬚星系,包含 NGC 4038 與 NGC 4039,因為看這兩個難度不是特別高,所以每次上山也不曾特別去看它,都在平地看,找找以前畫過最仔細的也只有這樣:





沒看到鬚鬚,如果沒看到觸鬚怎能叫觸鬚星系呢?

回想一下...... 星系間的 "連結" 最容易看到的應該是 M51,雖然只有短短一點,但不管是什麼模樣啦? 能看到拖著這麼一條尾巴絕對會令人感動的。



這就是這次上山看到的鬚鬚:



tail of the Arp 244 Antennae Galaxies (AG12, 243X ~ 381X)

其實我用 243X (6 mm Ethos) 時已經看到鬚鬚了,而且兩條都有,一長一短,左邊 (南側,靠 NGC 4039 的) 那條比較明顯;上圖的幾個參考星點大多是 13.X ~ 14.X 等,最靠近 NGC 4039 有顆 11.5 等星附近的那段鬚鬚最明顯,星點在鬚鬚下緣,這條延伸頗長;另外一邊的那條鬚鬚就沒那麼明顯了,大部分時間我只能看到大概只有左邊那條 1/4 長度左右的雲氣,勉勉強強才能用 averted vision 瞥見延伸向外並略略折彎的部分。

整個 Arp 244 越看雲氣就越多,原本只是一個大的 NGC 4038 加一個小的 NGC 4039;看久之後 NGC 4039 外面包覆的雲氣越來越明顯,看起來像兩層雲氣般,然後兩條鬚鬚的起源似乎都從此處開始,整個立體感十足非常壯觀... 果然看星系還是要大口徑高倍率過癮。




除了這兩組目標外還有好幾組其它星系...... 春天嘛,當然要看星系,整理到下一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