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 Borg 之前的歷史故事, 不過現在的 Borg 產品結構還真符合玩具廠母公司風格, 林林總總的元件編號, 初接觸者一時之間不太容易摸出頭緒. 而近幾年 Borg 鏡頭則越作越短焦, 幾乎完全跟攝影掛在一起, 因此只看不拍的我是從來不會注意它們家產品, 後來卻從一隻意外的尋星鏡開始, 陸陸續續換掉手上所有小鏡, 沉迷於小時候可望不可及的玩具夢.
別認為 Borg 只是組合玩具而已喔, 它不但具有相當高水準的螢石鏡頭, 還有許多別人做不來的特色. 講到鏡頭, 很多人相信 Borg 的螢石鏡頭供應商與高橋折射鏡相同, 都是來自 Canon 的製鏡工廠 (Canon Optron Inc.), 因此整隻望遠鏡的靈魂, 有相當可靠的品質保證.
其次, Borg 很吸引人的一點是 "輕", 相對其它相同規格主鏡而言, Borg 真的是輕到一種極致. 而 "輕便" 又一直對我有莫名的強大吸引力. 常聽人家說: "器材輕便才會常用", 結果很多人選了輕便的裝備卻也沒常用... 所以我倒覺得反過來說比較好: "常在用器材, 就會想要弄輕便". 畢竟 "常不常用" 跟器材的關係並沒想像的大, 真正想用時, 有什麼就用什麼.
90mm 主鏡用相機腳架就應付裕如,
Borg 還有個很讚的特色, 鏡筒完全由自己搭配, 要長要短都隨意. 如果嫌一節節接很麻煩, 或者怕對不到焦, Borg 提供伸縮鏡筒讓你自由發揮,
因此常常搞得頭很大的雙目視 1X 對焦模式完全不是問題.
以我的粗淺了解, Borg 鏡筒規格大致分兩系列, 而其它林林總總的配件就隨這兩種規格發揮. 一種是小隻的 60mm 外徑鏡筒, 搭配鏡頭從 55FL 到 71FL (我省略逐漸被汰換掉的 ED 系列), 其接口規格走 M57/60. 另一種是大隻的 80mm 外徑鏡筒, 接口規格走 M75/77, 以目前螢石系列來說, 搭配的就是 90FL, 71FL也可以轉成大的. 我從拍賣場標來的 71FL 鏡頭接的是 60mm 筒身, 因為輕便, 而且手上正好有多的 60mm 伸縮鏡筒, 不用多花錢, "多的" 原因是我後來把 55FL 拼成松本式雙筒啦, 這個以後再來記錄.
有鏡頭, 筒身之後, 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元件 -- 對焦座, Borg 當然提供各式各樣的對焦座給玩家選擇, 不過因為自己很挑對焦座, 所以不囉嗦, 兩隻都換上羽毛.
基本上一隻可以使用的望遠鏡就這樣完成了, 接下來看自己想怎樣讓組合玩具更厲害囉, 接環, 底座, 筒箍環... 盡量發揮想像力吧. ^^" 以 80mm 鏡筒為主的就去找 M75/77 規格配件; 以 60mm 鏡筒為主的就去找 M57/60, Borg 還有 M57 轉 M56 接環, 可以搭到高橋小鏡規格裏, 當然也有轉 M48 天文用標準兩吋規格, 還有轉 M42 與攝影器材或 Baader T2 規格互換... 你看看, 這不就正是組合玩具?
實務上我稍微測試了 90FL, 覺得蠻不錯的, 中央星點銳利如針點, 參宿七的伴星很容易就拆出來, F/5.5 的短焦設定難免目鏡視野外 10% ~ 15% 的像差明顯, 不過這就是 trade off, 有得就有失. 透光率用星系試試, M65/M66 25X (XW 20mm) 就能查覺, 40X (Doctor 12.5mm) 很清楚. 同樣在獅子座, 40X 先找到 M96, 71X (XW 7mm) 找出 M105/NGC 3244, averted vision 下有 M95, 上到 100X (XW 5mm), 這 4 個星系都可以清楚直視. 套上 O-III 濾鏡, 71X (XW 7mm) 能認出 M46 裏面的行星狀星雲 NGC 2438, 而且還不小呢. 25X (XW 20mm) 看 NGC 2174 猴頭星雲也很明顯.
C/2013 US10 (Catalina) |
小隻的 71 FL 也不賴, 感覺就是小版的 90FL. 其實原先設定的是標 67FL, 因為 300mm 焦長與 90FL 的 500mm 差比較多, 功能才較有互補感, 可是現實就是越想要就越標不到, 反而那陣子一直有人丟 71FL 出來, 沉不住氣, 最後就變成焦長 400mm 的 7 公分鏡. 以前總覺得講 "焦長" 都是攝影考量, 其實目視也一樣. 剛接觸望遠鏡時只會想到 "倍率", 其實 "視野", "出瞳徑"... 都是目視要考量的點, 跳出 "倍率" 的迷思會考量得更周全喔.
這麼多小鏡要怎麼輪? 哈~ 完全沒主意, 看心情嗎? -- 這就是任性小孩的死樣子... 每次看見在百貨公司進口玩具櫃前哭鬧的小孩我都會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