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天蠍附近的梅西爾目標 -- M4, M80, M6, M7, NGC6231/Cr316/Tr24

< 梅西爾筆記目錄清單 >

本來還以為 M19/M62 隸屬天蠍, 沒想到原來是蛇夫, 所以天蠍這篇就少了兩個... 蛇夫與巨蛇果然是球狀星團吸收器. 也沒錯啦, 望向銀河核心附近, 就踏進球狀星團地盤, 接下來往射手方向走, 一路上還有很多呢. 天蠍這邊有兩個非常美的 M 字輩疏散星團 M6 與 M7, 剛好當做看累球狀星團的休息站, 而畫疏散星團的重點就是要把星點亮度, 相對位置... 盡量畫準, 所以架上赤道儀, 這樣才能好整以暇慢慢把目標畫好.

在美麗的疏散星團前, 先記錄前幾天與那堆球狀星團一塊完成的 M4 與 M80.

天蠍座天體目標的豐富令人目不暇給, 而 M4 肯定占有一席之地. 由於 M4 (7200 光年遠) 幾乎是最靠近我們的球狀星團 (南天 NGC 6397 估計 7500, 2007 年發現的 FSR 1767 可能僅 4900 光年), 而且分類為相當鬆散的 Class 9, 鬆到連從沒解開過球狀星團星點的梅西爾先生都能解開 (M4 是他唯一解開過的 GC). M4 看起來既亮且容易解, 而且如果不是層層星際暗塵微掩, M4 看起來應該會更加耀眼壯觀, 也因此塵埃干擾, 讓 M4 摻染些許橘紅色調.


Messier 4

如果望遠鏡口徑稍大,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可以探訪. 星團不僅略呈橢圓, 南北向還有條聚集更密星點的棒狀亮帶, 幾顆 11 等左右的星星在此連成一串... 這是讀到資料後才去翻原圖的, 還真的有耶, Happy... 而且不用很高倍喔, 140X.

其實不必太興奮, 這條棒棒威廉赫歇爾在古時候就發現了, 是自己孤陋寡聞而已, 現代人拍星空調色盤都來不及, 有誰還會去注意什麼棒不棒的?

Center Bar inside M4

M4 可能因為靠得近, 科學家對它的觀察與研究也頗多, 比如說 2003 年哈伯望遠鏡就發現星團內有顆白矮星具有行星環繞, 我們知道球狀星團都很老, 當然這顆行星也不年輕, 想想看... 130 億歲的行星? 真難想像.



看完 M4, 望遠鏡稍稍移動就能撈到緊實顯眼的 M80, 分類為 Class 2, 仔細看還是能查覺一些星點, 因為夠亮又小巧, 天候不佳時反而比大名鼎鼎的 M4 還好辨識.

M80 內部星星成員很多, 而且還有大量所謂的 "藍掉隊星" (Blue stragglers , BSS). 我們知道, 不管疏散或球狀星團內的成員, 都是幾乎同時誕生的兄弟姊妹, 撇開少數質量相差太大的, 絕大多數具有相似的演化過程, 尤其球狀星團. 而球狀星團又都很老, 如果其內部出現年輕的藍色巨星, 其原因就值得探究了. 目前比較多人接受的說法是 "碰撞", 球狀星團很密, 恆星碰撞機率高, 碰撞之後造就年輕的新恆星. 看起來很合理呀, Class 2 很密耶...

Messier 80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是 Nova, 1860 年 5 月 21 號 M80 內發生一個 nove 事件, 該新星亮度達到 7 等, 變成整個星團裏最耀眼的一顆星, 當時還被命名為天蠍 T 星呢. 上一篇講到 M14 時的 nova 是第二次的球狀星團新星事件, 不過這是多年後比對相片的結果, 而且也很暗.


之後就是用 4 吋鏡架赤道儀上畫的疏散星團啦

星系與球狀星團都學到了相當普遍的分類法, 疏散星團呢? 我最常參考的 SEDS 用比較古老的 Shapley/Melotte 版本, 大致上以小寫英文字母, 依疏密程度從 a 排到 g, "g" 之後就算是球狀星團. 而目前比較多人用, 比如說 WIKI, 用的是 Trumpler 系統. 它比較複雜, 有三層, 第一個是羅馬數字從 1 到 9 表示集中的密度, 1 最緊 9 最鬆; 第二位是阿拉伯數字從 1 到 3 表示亮度, 由低到高; 第三位是星團成員的數量: p, m 或 r; p 代表 "poor", m 是 "medium", r 是 "rich",  如果再接一個 "n", 則表示星團在星雲中.


M7 與 M6 是天蠍尾刺上最耀眼的兩個星團了, 就算對星空完全沒概念的人, 以小雙筒掃視這片空域, 也一定會被吸引而停駐於此欣賞. M7 比 M6 大許多, 我用低倍畫 M7, 高倍畫 M6... 其實不好, 因為有蝴蝶星團暱稱的 M6 反而用低倍才能顯現其翩翩起舞之美.

M6 的 Trumpler 分類是: II, 3, m 意思就是, 很密(II), 很亮(3), 恆星成員數量中等(m). 如果依 Shapley/Melotte 分類則是 "e", 代表很密.

這個... 不像之前看星系或球狀星團時, 一股腦連看了好幾個可以互做比較, 所以一時 之間也說不上來準不準? 不過星點是越看越多, 而且還發現星團中間是不是有雲氣啊? 還是裏面小暗的星點太多? 著名的瑞典天文學家  Ake Wallenquist 說他算出大約 80 顆星, 我點了一下自己畫的也差不多 80 顆耶.

Messier 6


M7 比 M6 大多了, 同樣用雙目視搭 4" 折射鏡畫, 視野大 3 倍, 大約有 2.2 度. Shapley/Melotte 分類也是 "e", Trumpler 分類是: I, 3, m 或 r, 意思是, 很密也很亮, 恆星成員數量中等到豐富. 亮度超過 10 等的大約有 80 個, 算算自己畫的大概有 90 個... 90 個星點, 一個, 一個比亮度, 比大小, 比相對位置, 比比例... 真的超級費工, 而且畫疏散星團完全要現場完工, 沒有後製修改.

Messier 7

M7 有個大名鼎鼎的暱稱是 "托勒密星團", 因為不用等梅西爾, 西元 "前" 130 年的大科學家 Ptolemy 就發現且描述它 "蠍子刺後的雲氣" 了. M7 的年紀約 2200 萬年, 比 M6 大致老上一倍.


最後, 如果欣賞天蠍疏散星團只有 M6/M7 就太可惜了, 因為還有一組我認為非常美的疏散星團 "組" NGC 6231, Cr 316, Tr 24. 而且如果有 4 度以上視野的鏡子看起來會更讚, 比如隔天用 18X 70mm 雙筒看這組, 真是美呆了, 連 NGC 6242 也都能一起入鏡. 兩年前曾做過 一篇筆記 記錄這組目標, 當時看得很淺, 畫得也是爆醜... 今年再看這組目標又有更多不同的體會呢.

星星沒變, 變的都是人. 哈哈 ~

NGC 6231/Cr316/Tr24/Zeta Scorpi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