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2023 年的行星自行記錄與土木星初觀察

今年依舊很準時在 7 月就完成 "天鵝 61 號星" 與 "巴納德之星" 的紀錄,不過從去年起定義好以小畫家對圖的步驟後,已經可以自食其力處理拍下來的相片了,雖然醜,也不是很準,但至少可以觀察個大概,最重要的是終於不用等請別人幫忙處理後才寫筆記啦。


先看看 61 Cyg.:


61Cyg Photo (CFF 160, 2023-07)

61 Cyg. 很美,就算不管行星自行現象,也是組賞心悅目的雙星,手持小雙筒就能一覽其美;把圖稍做剪裁與方向調整後:



最後再跟歷年拍下來的紀錄對比一下:



因為旁邊有參考星,所以還蠻容易看出每年的移動。



另一個 Barnard's Star 自行速度更快,不過單獨看就是一顆平凡無奇的恆星而已:


Barnard's Star (CFF160, 2023-7)


像這樣... 還真難找出是哪顆呢! 同樣把圖稍做剪裁與方向調整後:




紅線指的就是 Barnard's Star。然後跟歷年拍的做比較:



有兩條參考綠線,看著紅線一年一年移動蠻明顯的;從 2017 開始拍照記錄 (2015, 2016 素描記錄),到現在也有 7 年份的拍照記錄了。



接下來是行星,今年行星出現的月份較晚一些,我的 "第一看" 土星是在市區家的陽台 -- 高光害、低角度,"第一畫" 則是關西家屋頂用 4 吋鏡:


Saturn (FC-100DZ f/8; Baader MKV + 1.25X GPC for 333X)


這張還可以,後來陸陸續續畫的幾張都放棄存檔,土星真是我素描的罩門啊 ~


結果又再買了一次 Tele Vue 的 3mm ~ 6mm Nagler Zoom >"<,畢竟還是很方便:



今年的土星就...... "很土星",長得像教科書的大頭照等級的像;土星外貌跟前兩三年比起來真是大不同,主要是露出一大部分的南半球,南半球色澤看起來較深,偏藍色調,seeing 穩定時可以略略看出一到兩條 "帶"。整體而言最亮的是 "赤道區",亮度感覺比 B 環更亮;由於環的傾角變很小,因此看得到 "環" 的面積也比過往幾年小很多,所以 A 環能看到的部分就更少了,可能因此 A 環的色澤看起來頗深,也因此要看到完整繞一圈的卡西尼縫之挑戰也大很多;我今年看過 "完整繞一圈的卡西尼縫" 不是新朋友 406mm 杜普生,也不是銳利的折射鏡 CFF 160 APO,而是某個 seeing 超好的夜晚用 Mewlon-210;C 環也是,雖然不管用哪隻鏡子我都認得出 "部分" C 環,但最漂亮完整那次也是同一夜晚的 Mewlon-210。NEB 色澤感覺沒過去一兩年來的深,NEB 到 北極區 間的色澤偏暖紅色調,同樣可以認出一兩條深色的 "帶",但都不是很明顯。



今年雙目用的目鏡也有新朋友,目前高橋目鏡個系列都停止生產,倒是出了一款新的 TPL 系列,喜歡湊熱鬧的我當然也弄來了兩對試試看,18mm 跟 12.5mm:





不過 12.5mm 想當行星目鏡,主鏡焦長沒個 4000mm、5000mm 就只是雞肋而已;那就加巴羅吧! 剛好今年的兩張木星都是用這種組合畫的:


IO transit (CFF 160 f/6.5; Baader MKV + 2.6X GPC, 12.5mm TPL for 216X, 9mm Abbe for 300X)

今年第一木就剛好碰到 IO 凌,真是好兆頭,不過差點認不出來,因為對比實在不明顯呀;由於今年改用松本正像對角鏡,所以方向也跟往年畫的相反,由左向右轉,大紅斑正要轉到背面去,而且位置靠在邊邊對比也很糟,細節看得不是很清楚。整體而言,今年木星的初印象是赤道區變得安靜許多,festoons 還是有,也拖得長長的,但赤道區內看起來就比較乾淨;另外,小紅斑目前的位置越來越靠近大紅斑,不過我認不太出來,顏色一年比一年淺,希望預計明年能抵達的 300mm CC 可以早日到達以助我一臂之力。


GRS transit (Mewlon-210 f/6.5; Baader MKV + 1.25X GPC, 12.5mm TPL for 240X, #12 yellow)

這張是由右向左轉的,因為 Mewlon-210 的 backfocus 不夠長,所以沒辦法用松本正像鏡。這次的大紅斑正剛轉出來,看得相當清楚,尤其大紅斑前面上方的複雜氣流相當醒目;SEB 被兩條拖得很長很長的氣流似乎切出中央一道白線,南半球還有另外兩條 "帶" (band) 可以輕易認出;赤道區內畫面左側有一道深色的氣流蠻明顯的,其它就是幾道拖得很長的 festo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