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腳架使用經驗

算算自己至少用過 10 隻不同的腳架了, 有些是為了不同目的作搭配組合, 但大多是反覆於 "穩重" 與 "輕便" 中的嘗試. 最後的心得或教訓很清楚, 那就是 "腳架的重要性完全不亞於架台" 呀.


更早之前就不說了, 第一隻覺得好用的腳架是跟著 T-Mount 一起來的 Vixen SXG HAL-130. 這隻腳架普遍得很, 到處都有, 一堆架 Vixen 架台的鋁製腳架都用它, 3.5kg 左右, 輕又載重高, 真的很好用. 但是如果對高倍對焦抖晃程度有很高要求的話, 個人經驗是總承重小於 10kg 比較可靠. 目前把它跟 DM-4 組合一塊, 主要給 FC-76DC 使用, FC-76 本身就輕, 就算加上重重的雙目視整體用起來也穩得很.


有幾個便利小物加上去就更好用了. 一個是經緯台的延長筒, FC-76 輕所以可以固定在很後端, 當鏡筒朝天頂時鏡筒後端還不至於卡腳架, 但用其它鏡筒就很難避免, 所以延長筒是很必要的東西喔. 第二是把手, 這種摩擦盤面式的經緯儀, 有個把手幫忙微調非常實用, 我是很不喜歡推鏡筒或天頂鏡啦. 第三個是三角置物盤, 黑暗中有個地方可以擺目鏡, 配件... 之類的, 而且伸手可及很好用喔.

這個組合我還很常用來試裝備, 校正尋星鏡, 試光路長, 比較目鏡... 等測試工作. 因為輕便好架設, 而且負重能力也夠, 我還常常拿來測 TEC 140 與 u-210 呢. Vixen 還有一款輕型的 AL-130 我買過後來又賣掉, 主要是想說 FC-76 反正這麼輕, 如果要輕那就輕到底好, 結果積極瘦身的結果反而是先買了一隻以前超想買的經緯台, WO 的 EZT.


這隻已停產的經緯儀是 WO 推出的第二代自製品, 據說第一代銀色塗裝的是瑞典 AOKSwiss 銘作 AYO 馬克二號, 可以架雙槍. 不過自己使用的經驗並不是太優... 尤其習慣 DM-4 4" 盤面之後. DM-4 就算在 FC76 190X 下, 14 arcmin 的小視野下作微調都穩穩當當. 但 EZT 就沒這個本事了, 雖然可以負重很高, 但是調太緊難以微調, 調太鬆又怕鏡筒翹頭... 兩者實力還是差一大截, 況且它還比 DM4 重... 也不盡然, 因為 EZT 造型設計原本就有延長筒功用, DM4 加延長筒就比 EZT 還重了. 頭沒用就來換腳,  原本一心想換相機碳纖腳架, 詢價之後才知道原來相機碳纖腳架有... 夠... 貴... 此時上宸的蘇先生出了個主意給我, 何不試試之前搭配 Leica 的德國木腳架 Berlebach? 上網查一下... 哇, 便宜的款式還真的不貴呢.


這隻應該是最便宜的了, 100 出頭歐元, 便宜吧? 德國製的喔.
東西寄來, 拆箱以後滿頭都是問號, 這麼輕一隻腳架可能放望遠鏡? 放 iphone 差不多吧.


半信半疑之下固定上有點失望的 EZT, 架好 FC-76... 然後所有疑問煙消雲散. 穩得不得了, 太神奇了, 這是木製腳架的天生優點嗎? 架著它作高倍素描也沒有問題, 一整個輕鬆自在. 現在是我打游擊的好夥伴, 倘若覺得有可能隨時要收工, 帶這組出去最沒負擔了.



因為爬屋頂爬到怕, 一心想減輕負擔, 有一度想用只有 2 公斤的 DM-4 取代 7 公斤多的 T-Mount, 既然木腳架這麼管用, 把 DM-4 架在高橋木腳架 SE-M 上試試看 TEC 140.


坦白說... 基本上 OK, 可接受. 不過畢竟鏡筒對 DM-4 來說太重, 微調有點吃力... 不是一隻手指可以搞定. 另外加上延長筒之後抖晃程度比較厲害, 當然腳架如果用 HAL-130 的話就晃到一種不行, 可見木腳架的吸震力真的比鋁腳架好多了. 這個問題 Discmounts 的湯姆先生也很有興趣, 我來來回回跟他討論了好幾次, 湯姆先生人真的不錯, 給了我不少建議, 他也有一隻 TEC 140.

上屋頂的南方松木梯越來越爛, 顧及生命安全, 於是請鐵工幫忙換成鐵梯, 突然想到... 何不乾脆固定一隻鐵柱在屋頂? 這樣連腳架都省啦. 然後就有了這隻, 4500 有找, 真是值得.



鐵工對天文腳架當然沒概念, 沒關係, 幫我把 Vixen 的延長筒固定就好了, 這樣我就能夠上 T-Mount 啦, 不用管接孔螺牙規格.

既然柱子暴露於外, 一定要防水啊... 原先用塑膠袋綁著, 不過嫌拆裝麻煩, 尤其每次收工時累得半死還要綁好塑膠袋實在很煩, 想來想去最後想到了這個方法...




這個醜醜的套子呢是裁了一截排油煙管, 黏上蓋子, 整個好裝好拆, 哈哈...

不過經過最近的使用發現, 就算這麼粗的鐵柱筒, 高倍調焦時還是會抖晃, 當然要很高倍下調焦才會發現啦, 而高橋木腳架卻幾乎是文風不動, 可見這隻 SE-M 有多穩了吧?


那雙筒呢? 目前用相機腳架了... 沒有天頂鏡, 腳架還是盡量高的好.



2015-04-10:

添了新腳架, 從義大利來的 Avalon T-pod. 猶豫再三, 最後決定買短版的 T-pod 90, 完全因為重量的考量. 結果實際比較之後發現只比 SE-M 木腳架短個幾公分, 還好還好.

來自熱情的義大利 Avalon

設計得很漂亮, 好收納也好移動... 這很重要的


只比 SE-M 矮個幾公分

11 則留言:

  1. TS 兄既然柱子都立上去了,有沒有考慮添購一隻赤道儀?我知道您不需要GOTO以及導星的功能,不過也許一隻有單軸馬達追蹤的傳統機械式赤道儀譬如已停產的 P2-z這類的,在屋頂觀測時就比較不需一直調整,可以一邊吃宵夜了 呵呵可考慮一下XD

    回覆刪除
  2. 張兄~ 說真的有在考慮呢, 尤其四月那陣子畫火星, 最近在找海衛一, 一邊畫還一直要微調, 很麻煩.

    不怕你笑, 小時侯有隻長焦牛頓加德式赤道儀, 當時是零機械概念的我最大噩夢... 後來接觸DOB架台後, 就一直逃避赤道儀, 所以目前還有一堆疑問... 我得要找些基礎材料研讀一下才行, 不過現在我有個最大的疑問在腦海, 假如我要架到 10 幾公斤的器材, 那不就要用到很大隻的赤道儀? 然後為了平衡也得掛很重的重捶, 那麼我手動尋星時會不會很麻煩呀?

    回覆刪除
  3. 是啊,載重越大赤道儀也就越大台,不過其實平衡好,因為力距都抵消了,粗動手動推起來是沒什麼阻力的,如果您是用新的赤道儀,幾乎新的赤道儀都取消手動微調功能,微動全部都需用控制器去驅動了,馬達微調是很細膩的。但如果您 想保留有手動微調鈕的購買時就要特別注意一下。
    此外,如果你沒有用GOTO,那麼觀測使用時其實極軸也不需對很準,像我常在向東的陽台用赤道儀,北極星根本看不到,但只要對極軸正北及仰角,且不用特別準,差不多對一下其實對觀測或者短時間曝光來說就很夠用了,所以不用太擔心使用上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了解, 你說的我都看得懂... 好的開始喔.

      仔細想一下我的需求是 "不必很精確的追蹤功能", 也許該開始踏出自己的 comfortable zone 啦

      刪除
  4. 可否请教一下那个berlebach脚架的型号?我想找个轻便又好用的脚架给Quarter Hitch,希望脚架总载重在10kg以上,谢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之前那隻 berlebach 肯定不能載到 10kg, 這邊有中文網站可以參考:https://www.berlebach.de/?bereich=produkte&kategorie=1&sprache=chinese

      用過這麼多腳架,我現在相信要載得穩腳架就要大隻,重也難免了⋯⋯

      刪除
    2. 我在犹豫买个中古Gitzo还是berlebach的木脚架,真是头痛,如果一定要重的话还不如就用现有的高桥木脚架和金属脚架算了,有7.5kg,不过就失去grab and go的意义了.

      刪除
    3. 我用 gitzo 3 號腳當雙筒鏡,以及小鏡 150X 以下使用,還可以. 再大就不穩了

      刪除
    4. 收到,感谢!想来想去我还是先看看高桥的脚架接的效果吧,多个几公斤对我这样的粗人来说问题不大 ^_^

      刪除
  5. 大大您好, 晚上在日拍也用約7200標下一個SE-M, 這個可以給EM-11用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問題,我也這樣用,不過 7200⋯ 超便宜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