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月亮/行星/恆星/雙星/多星 除外, 有畫過且有簡單記錄的目標 "大約" 只有 243 個而已, 講 "大約" 是因為很難精準, 比如說一張玫瑰星雲, 裏面可能包含了好幾個 NGC 目標, 但只算 "一個"; 而有些像馬卡良鍊, 的確看到/畫下來好幾個星系, 但有寫觀察記錄的卻只有 M84/M86 兩個... 諸如此類. 所以, 哇... 網路上看到那些超過 1000 個目標紀錄的同好們真的很厲害啊, 想想看, 業餘愛好者工作之餘, 一年能畫/記錄個 100 個目標算很強吧? 至少對我來說應該是盡力了 (那 243 個差不多就是近兩年畫的), 那麼 1000 個就要畫 10 年呢. 所以分類一下, 到目前為止: 星系 -- 87 個; 亮星雲 -- 34 個; 行星狀星雲 -- 25 個; 球狀星團 -- 30 個; 疏散星團 -- 54 個; 其它包括暗星雲, 星系內的恆星雲... -- 13 個. 沒想到最可能最快突破 100 個里程碑的目標居然是當初自己最遜也最沒自信的 "星系"? 真想不到啊. 我把素描連結放在網頁左邊了 <---.
回到主題... 會亂逛就有可能亂買, 因此這陣子家裏又多好幾樣東西, 其中一項就是一直想買又一直捨不得買的雙目視裝置之王 -- 馬克五號.
我的第一組雙目視裝置是景德的, 然後發狠買了 Tele Vue 的 Bino Vue -- 這隻一直用到現在還是最愛, 中間在拍賣場標過一隻高橋的 Twin View, 然後又有了 Denkmiere 的 Binotron 27. 從這些雙目視裝置衍生的天頂鏡, 接環... 更是不計其數, 我猜週遭有花這多心力在搞雙目視裝置的同好應該屈指可數了. 這種分光機制當然有其迷人之處, 好的 Binoviewer 上到 300, 400X 影像還是穩穩重疊, 尤其做長時間的行星細節觀察, 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商品是從德國的購物網站買的, 因為缺貨等了 2 個禮拜, 然後三天就寄到了, 果然地球是平的. 正值老外的復活節, 德國人很 cute 的給了包復活節彩色糖果.
馬克五號躺在相當精緻且堅固的保護盒內
比全塑膠外殼的 TV Bino Vue 重, 但長度明顯短了一截
馬克五號的血統淵遠流長, 前身是 ZEISS 的顯微鏡頭為本修改而來, 東西德統一之後, Baader 買下 ZEISS 組裝廠, 並商請 ZEISS Jena 廠製作光學部分, 所以最早期由 AP 在美國販售的版本還有 Carl Zeiss 字樣, 這麼多年也進化了好幾代, 現行版本據說菱鏡在捷克生產, 組裝還是在德國. 目鏡座改成 Baader 通用的迫緊式, 也有了調節視差度數的微調機制, 這兩項都非常好用.
物鏡端接口也是 Baader 常用的 T2 規格, 不過現行版本把 Baader 很受歡迎的快拆作上去... ㄜ, 之前還曾買過一組, 現在是送的. 不過有個相當多人抱怨的問題:
就是這個閃亮亮的快拆接環. 這個在看明亮的目標... 比如月亮或木星時會有反射光籠罩目標外圍, 有人很在意, 我是可以接受啦. 當然原廠預設的接法不是直接接天頂鏡, 而是要搭配一個光學矯正裝置 (O.C.A), 或把它想成巴羅也可以, 很大的目的是延焦以協助主鏡克服這多出來的一段光路長, 而且據說接起來就不會有內反射光的問題, 不過我是直接接天頂鏡, Baader T2 Zeiss 菱鏡.
馬克五號跟 TV Bino Vue 有很類似的 "氣質"... 說實在的, 還真想不到有比 "氣質" 更好的形容詞呢, 尤其當要與什麼功能都有的 Binotron-27 相比的話.
Binotron-27 是我看過功能/特色最齊全的雙目視裝置, 全金屬厚實的外殼, 視差微調, 甚至還有光軸調整裝置, 專利的變倍 PowerSwitch, 所有想得到的雙目視該有的功能它全都有. 但要怎麼說呢? 有點像掛滿名牌的時尚小模, 有點像學著 iPhone 卻強調不管相機, 音響效果... 都用名牌比 iPhone 強的手機... 雖然每個單體都是頂尖, 但組合一起就沒那個味道... 所以我嫌 B27 笨重, 嫌它微調機制麻煩, 嫌它複雜, 還有... 嫌它不美.
至於馬克五號的光學品質... 只粗看幾次, 不過應該不錯啦, 至少 300 多倍影像重疊得很好, 還要多些機會測試. 目前只在天候不怎麼樣的情況下, 畫了一次有大紅斑出現的木星.
向前辈请教一个初级问题,如果EM-11上搭载Mewlon 210,还有足够的负重空间可以加Mark V吗?据说EM-11的实际负重能力远高于高桥官方的数字,谢谢.
回覆刪除我自己的經驗是沒問題,不過我建議腳架要用穩一點的,mewlon-210 重約 8kg, mark V + baader t2-zeiss 天頂鏡+ 2顆 Panoptic 24重約 1.5kg; 總合起來不到 10kg; EM-11 規格書的負重好像是8.5kg, 我覺得操作起來很穩呀,就算高倍調焦抖動也只有1~2秒,我現在還是這樣使用,因為 EM-11 非常輕便 ^_^
刪除我也是图轻便,非常感谢指点!
刪除哪裡哪裡, 別客氣喔
刪除大大您好, 我從網路看到以下資料:
回覆刪除http://www.astro-physics.com/products/accessories/baader/Binoviewer%20Glasspath%2012-20-11.pdf
圖中的配置是不是表示有1.25,1.7及2.6倍三種延焦的配置?如果是的話, 選擇延焦幾倍的判斷依據為何呢?另外我看它接對焦座的地方是2"的接環, 我再查了FC-100DF的System Chart
http://www.astronomy-electronics-centre.com.au/sys_pdf/system_chart_fc-100df.pdf
是不是直接接在編號70的零件上就可以用了呢?
另外就是加了延焦後, 出瞳徑的計算是不是要將原本目鏡的倍數乘上延焦的倍數?
新手上路, 感謝大大幫忙~
#70 是高橋 2" 目鏡座... 而Mark-V 尾端是Baader T2接環規格, 如果要直接接進 2"目鏡座, 得先把 T2轉成 2" 管... 我沒有這樣接過. 很多mark-V 同好使用baader T2 天頂菱鏡, 這樣不但可以直接接 mark-V, 而且你仔細看看文中相片, 光路會少掉一節, 加上菱鏡折射率比空氣大, 如此一來甚至可以不用 1.25X OCA 就能合焦. 如果你採用我的接法當然沒問題, 如果你用其它接法我就不敢肯定了.
刪除出瞳徑是主鏡口徑(mm)除以倍率, 所以假設 1.25X OCA, 你原本是用 100X (出瞳徑是 1mm) 就會變成 125X, 出瞳徑是 0.8 mm.
大大您好, 我另外有查到以下敘述:
回覆刪除Binoviewer with 1.25x Compensator and T-2 Diagonal - needs 6.6" (168mm) in-travel
Binoviewer with 1.70x Compensator and T-2 Diagonal - needs 5.9" (151mm) in-travel
Binoviewer with 2.60x Compensator and T-2 Diagonal - needs 4.0" (101mm) in-travel
以第一項來說使用1.25倍是不是指從鏡筒原本設計的焦點還要能往後至少能168mm才行呢?這就是所謂的backfocus距離嗎?所以如果看一般鏡筒規格的話, 是不是鏡筒全長減去焦距長的距離越多表示backfocus可能就越大?鏡筒全長通常是指對焦座是在完全伸展出來的狀態還是完全縮回的狀態呢?我看我FC-100DF的規格, 鏡筒長785mm, 焦距740mm, 很怕如果選了這個1.25倍的會對不到焦~
我猜他 168mm in-travel 是單指 1.25X OCA 的規格, 意思是加上它, 焦點會往內(從後端往主鏡方向內伸), 所以假設加上雙目視多了 14cm 光路長 (假設的, 我沒量過不知道確實是多少, 也不知道如何量準), 因此加上 1.25X OCA 後, 168-140=28mm, 原本你正常使用目鏡時對焦座轉出去的距離還要再往回轉個 2.8cm 才對得到焦.
刪除回到前一個問題, 因為我是用 Mark-V+ Baader T2 Prism 整組 (請參考文中的相片), 不管加不加 1.25X OCA 我都對得到焦 (不加的話有點勉強), 如果不是用 Baader T2 Prism, 相信一定"至少"要 1.25X OCA 才對得到, 但這種組合我沒試過, 也沒有配件可試, 所以也無法給你肯定的回覆呢, 不好意思.
感謝大大的回答, 我要再好好消化一下了^^
回覆刪除大大當初買馬克五號是在德國哪個網站買的呢?Baader好像不直接賣到台灣~
在這邊買的: https://www.teleskop-express.de/shop/index.php/language/en
刪除Baader 的配件就很多了, 有 OPT, Agena, 日本協榮, 國際光器... 都有, 看哪邊匯率好, 有作促銷, 就在哪邊買
我看到baader有以下2種, 不知差別在哪?
回覆刪除Baader T-2 / 90° Baader Roof-Prism with BBHS ® coating
Baader T-2 Stardiagonal (Zeiss) Prism with BBHS ® coating
這天頂菱鏡若要與FC-100DF相接是不是還要以下這個?也就是大大圖片上接在天頂後面的東西?
http://www.baader-planetarium.com/en/baader-2%22--t-2-nose-piece-and-camera-adapter-(same-as-used-by-sbig)-(t-2-part-16).html
BBHS 是去年出的新東西, 我用的是舊的 "T-2 Prism Star Diagonal " http://www.alpineastro.com/Star_Diagonals/Star_Diagonals.htm#Prism
刪除Baader 的對角鏡有很多, 單買 T2 Prism 是只有本體, 沒有兩端接環. 它主要是為了讓客戶彈性組合戶端不管攝影或目視需求, 所以你先要知道你想怎麼接? 然後到這個網頁去確認規格, 計算光路: http://www.alpineastro.com/eyepiece_adapters/astrot2system_specs.htm
我剛開始玩的時候也花很多時間研究, 當然也花了不少冤枉錢 >"<, 而且我先玩過景德的雙目視, 比較有概念後才買 TV, 然後再買 Denkmiere B27... 經過這段 try and error 之後才把 baader 的 後端系統搞懂, 然後才買 Mark-V. 所以我也有點擔心你直接從 Mark-V + Baader 後端系統接觸, 可能有點難度喔, 搞不好也沒這麼難啦, 重點還是雙目視的觀念, 我是習慣先花小錢進新領域, 概念建立起來後再評估是否真要繼續往前走? 走多深? 你參考看看囉 ^^"
你直接寫 e-mail 給我好了, ted0919073338@gmail.com 如果你確定要 copy 我的接法的話, 我再 email 回你
刪除昨晚用新買的馬克五號來測試一下木星, 哇!好好看, 而且居然比用單眼看多更多細節了, 不知是不是因為分光後沒這麼亮的關係?等濾鏡進來後再觀察一下, 只是為等木星爬高, 又混到了半夜...
回覆刪除對了, 馬克五號所附快拆座好像有一個墊圈的東西大大有使用到嗎?
就說雙目視很棒吧 ^^", 墊圈? 沒什麼印象呢, 還是你把相片寄給我看看? (ted0919073338@gmail.co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