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月光下的鳶尾花, 行星狀星雲與密接雙星觀察 -- NGC 7023, NGC 7026, NGC 7027, HR 20, 24 Ophiuchi, V2130 Cygnus

又近滿月, 土星已經看不出什麼花樣導致行星熱情逐漸衰退... 趁月亮威力尚未到巔峰, 看看一些深空目標有沒有機會? 還有較亮的密接雙星也是這段月光光期間可挑戰器材與眼力的好標地.


首先是位在仙王手肘, 靠近天龍龍爪前的 NGC 7023, 別名鳶尾花星雲, 是個幾乎純反射型的星雲, 與 IC 5146 是我近期明知道很難卻最愛找的兩個目標. 不過天況不佳只能勉強從 2.5 等的仙王 alpha 星出發, 看來希望也不大. 星雲中央是顆亮度 7 等質量大高熱的年輕星星 (HD 200775), 在山上低倍 (50X) 就能察覺與附近的星點不同, 它暈暈的, 有點像融化掉的亮星, 我想這應該是亮星附近塵埃雲氣反射現象最容易辨別的部分. 不過要看的不僅於此, 厲害的天文相片可以看到這附近有濃厚的塵埃雲氣, 因此反射這顆 HD 200775 的雲氣可視範圍大概有 1/4 度多, 如果解得開來, 這片星雲雲氣不管形狀或層次應該都很有看頭, 我先找一下以前畫的:




這個我還有印像, 當時還頗驚訝怎麼沒想像中的難啊? 今年用 Mewlon 180C, 不過天況差很多.


NGC 7023 Iris Nebula (Mewlon-180C, Ethos 6mm for 360X)


標上幾個觀測當時注意到的特徵:

NGC 7023 Iris Nebula (Mewlon-180C, Ethos 6mm for 360X)

#1 與 #2 是最先注意到凸出來的雲氣, #1 比較細比較凸出, #2 凸出的比較短肥, #2 邊緣有顆星星大約就是看得見的雲氣邊界. #3 凹進去一塊還蠻明顯的. #4 這塊雲氣也算明顯.

對照去年畫的圖, 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兩者都是南北長東西短的外觀, 東側凹進去的 #3 兩年都一樣, #4 也可以說一樣, 不過 #1 與 #2 特徵兩年就相反了... 這些都要多看幾次來驗證.


4 號那天算農曆 13, 月亮還沒爬很高時畫完鳶尾花. 隔天農曆 14 畫了 Messier 39:


Messier 39 (FC-100DL, Mark-V, 1.25X OCA, Docter 12.5mm for 90X)


也拍了下來:



M 39 在山上亮到可以當我找 IC 5146 的起點指標, 在平地屋頂只能乖乖從天津四跳跳跳, 它三角形的星點分佈形狀辨識度超高, 就算泡在銀河裏一眼就可以認出. 


農曆 14 的月光太亮, 看深空太痛苦, 還好平常有收集一些雙星目標, 我還分 < 1.5" 給 10 公分以上的鏡子玩, 還有 > 1.5" 給小鏡子玩的目錄, 既然今晚拿 FC-100DL, 當然就是前者囉, 從簡單到難, 扣掉還沒爬出來的, 第一個目標是快西沉的 蛇夫第 24 號星, +6.25 與 +6.32 分開剛好 1 arcsec.


24 Ophiuchi (FC-100FL, HR 2.4mm for 375X)


太低... 寧視度有夠差, 連大氣的色差都出現, 我是分得出有兩顆星啦, 不過一藍一橘鐵定不是真顏色. 那到底有沒有看錯? 這時就要把相關位置記下來對資料, 結果找雙星萬能的 Stelle Doppie 資料也不太全, 最近的觀察記錄是 2012 年, PA (Position Angle) 是 300 度, PA 的定義如下圖 (WIKIPEDIA):





手繪的大概大概當然不準, 不過看起來位置大致沒什麼問題...

怎麼可以 "大致" ? 沒看清楚心裏就是一塊疙瘩, 隔天幾乎滿月扛出 TEC 140 來驗證.

24 Ophiuchi (TEC 140, Ethos 6 mm + 2X Barlow for 327X)

14 公分拆這個就輕鬆寫意了, 沒錯沒錯... 前一晚 10 公分鏡看得應該沒錯.


回到前一晚還在用 10 公分鏡時, 拆完蛇夫第 24 號星回到北邊拆仙王五角型頂旁邊一點的 HR 20, 它的 STF 編號是第 2 號 (STF 1 號在仙女座, 管它難不難下次一定要找找看). +6.68; +6.89 分開僅 0.92", 用 10 公分鏡拆不到 1 arcsec, 想起來就莫名奇妙興奮.


HR 20 (STF 2) -- FC-100FL, HR 2.4mm for 375X


Stelle Doppie 列的最近觀測資料是 2015 年, 現在的 PA 是 15 度... 這組不需要大哥 140 出面驗證, 因為 100DL 就拆得清清楚楚. 說到這不禁要誇, Vixen HR 2.4mm 這支目鏡真是好東西啊.



下一組 V2130 Cygnus 的華盛頓雙星目錄編號是 WDS 20396+4035 (底下的圖標錯了, 不是 +4036), Stelle Doppie 的資料最近觀測紀錄是 2016 年, +6.73 與 +6.83 分開 0.87 arcsec, PA 是 3.7 度.


V2130 Cygnus (TEC 140; Ethos 6mm/2X barlow for 327X)

14 公分鏡加上 Ethos 6mm 加 2X AP barlow 分得很清楚, 完全無阻礙, 拆過後還比較了 TOE 3.3mm 與 XO 2.58mm 兩隻... 坦白說沒有 Ethos 6mm + 2X barlow 厲害, 嚴格說甚至還有段差距. Ethos 才是我現在心目中最讚的行星目鏡 :-)




除了拆這些密接雙星外, 也試試看天鵝尾巴附近的兩顆連號行星狀星雲, NGC 7026 與 NGC 7027, 都在北美洲星雲範圍外面一些些而已. 其中 NGC 7027 去年畫過, 還跑去昆陽畫... 哪有這麼難? 大月光下都看得到, 還看得到分兩瓣的外觀說.


NGC 7027 (TEC 140, Ethos 6mm + 2X barlow for 327X)

NGC 7027 是個很年輕的行星狀星雲, 大概只有 600 歲, 還在演化前期, 不用濾鏡也可以, 倍率拉上去就好. 觀察的特徵與去年的紀錄有點不同, 也許是倍率不同的差異? 有機會再看看確認一下到底哪次才準?


NGC 7026 就要靠濾鏡了, 加個 O-III 很有幫助, 不過畫完以後, 就算沒加 O-III 再看, 居然也變得看得到呢, 當然雲氣沒那麼明顯, 看到有一團霧霧的沒問題.


NGC 7026 (TEC 140, Ethos 6mm for 163X, O-III filter)

星雲旁邊有顆大約 9.X 快 10 等的星星, 套上 O-III 這顆星星就模模糊糊了, 轉而變明顯的就是這團還不小的行星狀星雲, 看起來有點橢圓, 南北向橢, 下次月光沒這麼亮時把倍率拉高來仔細看...


收完東西看一下月亮, 好刺眼, Moon phase 98.7% 幾乎滿月了呢, 誰說滿月不能看深空目標? ^^"

2 則留言:

  1. 印象中好像沒有看過王兄有寫過波江星系群(1300/1365),
    半人馬星系群,玉夫星系300,是否是王兄那裏南天光害比較嚴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南天光害還好, 我想主要是角度太低, 然後參考的資料多是北美的觀測者寫的, 比較少南天的資料. NGC 253 很簡單, 我都覺得是雙筒目標呢, NGC 247 有看可惜沒畫, 其他我有紀錄的 NGC 936, NGC 1232... 不知道有沒有漏掉的?
      http://s00639.blogspot.tw/2015/10/blog-post.html
      http://s00639.blogspot.tw/2015/11/ngc-281-ngc-1232-ngc-1499.html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