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前天霧濛濛的死皮賴臉畫了 NGC 6445 的箱子星雲 (Skysafari 叫它 "眉月星雲 Crescent Nebula", 有搞錯嗎?) 還有在同視野的球狀星團 NGC 6440. 本來 NGC 6440 就是連 averted vision 都看得勉勉強強, NGC 6445 雖看得出是長條形, 不過寧視度不佳歪七扭八, 隨便給個方向... 這張圖應該被恥笑的...
昨天趁颱風來臨前沈降氣流帶來的絕佳夜空, 加上用大隻的 Mewlon-210 架上赤道儀, 這組目標 60X (XW 40mm) 輕鬆入鏡, 不用濾鏡都能略見這個樣貌奇特的行星狀星雲, 最後用 100X (Panoptic 24mm) 構圖. 不但星點多出一拖拉庫, 箱子的形狀也相當明顯, 更別說原本看得要死不活的球狀星團. 透明度好真是輕鬆寫意呀.
NGC 6445/NGC 6440 |
貼上兩天觀察的比較... 左邊天況不好時畫的箱子方向不對, 有些星點位置也不準確, 還有... Leica 這隻變焦目鏡 8.9mm 處真有 80 度嗎? 懷疑.
右邊 Mewlon-210 看得比較可靠 |
當時有點後悔決定架折返鏡, 視野怎麼做最大就只能做到 1 度出頭, 這樣哪畫得下面紗? 單一個東面紗都裝不下, 枉費絕佳天況. 不過架都架了, 東面紗絲絲縷縷看起來如此動人,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畫再說.
NGC 6992/6995 |
這次很認真畫, 花了不少時間標邊界, 把濃淡不同的區域標示出來. 視野裝不下, 所以得移動一下目鏡補完其他部分, NGC 6995/IC 1340 這頭就比較潦草了. 面紗星雲是超新星爆炸後的遺跡, 講到 SNR (super nova remnant) 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 M1 蟹狀星雲, 相較起來面紗還真是大啊.
沒辦法一次畫完真可惜, 所以移了點角度再畫一張... 有點累, 所以星點距離沒很認真量, 不過花很多時間在標雲氣範圍, 雲氣邊界與星點相關距離比較準... 練習就是這樣囉, 總會越練越進步.
NGC 6992/6995 |
最後一個目標是我心目中的夢幻目標之一, 別號新月(或眉月)星雲的 NGC 6888. 之前稍微找了一些別人觀測經驗, 很兩極, 有些人號稱 80mm 就搞定, 有些人非得用到 10", 12", 很多 CN 深空版的老前輩都用 8" 以上, 不過倒有個共識是, 一定要靠濾鏡, UHC 與 O-III 效果差不多.
小視野 hopping 真痛苦, 尤其這區星點無敵多, 要不是電子星圖精確顯示星星顏色, 靠紙本星圖, 我想可能要多花好幾倍時間才走得到. 總之走到目標位置後, 還沒用濾鏡已經有點雲氣隱隱約約了, 套上 UHC 後, 弦月狀的彎彎雲氣躍然而出, 看久一點之後其他部分的雲氣也淡淡出現.
NGC 6888 (Crescent Nebula) |
NGC 6888 算是組發射星雲, 但是跟 M42, M8... 這類新恆星誕生區, 高能量高熱電離周遭元素的發射星雲有點不同. 畫面正中央... 畫素描當錨點星編號 HD 192163 的恆星是顆所謂的 沃爾夫-拉葉星 (Wolf-Rayet star), 編號 WR-136. WR 星是很大質量的恆星演化末期, "概念上" 有點類似行星狀星雲, 它高速噴發的恆星風與先前一波噴出去但已減速的恆星風碰撞, 碰撞之後有些繼續往外推, 有些向內反彈, 形成層層疊疊的星雲景觀, 相當壯觀.
透明度好... 真好.
6888應該不算暗吧,我試過如果以同樣的ISO3200 F2.8, 六十秒曝光(全光譜+LPS-D1濾鏡)時間,眉月已經很明顯、頗紅的了,相較之下心與魂還暗暗的。不過因為是紅色的關係,晚上人眼的敏感度比較低,加上天鵝座gamma星雲的範圍很廣那邊到處都是紅通通的,可能要用濾鏡或加大倍率來降低對比辨識門檻的方式比較明顯。
回覆刪除這禮拜有好天氣再用小支的試試看 ^_^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