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顯示具有 RASC Finest NG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RASC Finest NG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透明度不佳的觀測記錄 -- NGC 6369, NGC 6781, NGC 6802, NGC 6819

常常覺得作深空目標觀察時, "透明度" 不佳的殺傷力可能遠大於光害. 透過光學器材的調配, 很亮的月光下還有機會認出不少深空目標, 但透明度不佳時不管什麼器材都沒用. 昨天就是這樣, 颱風來之前不是有什麼 "下沉氣流" 嗎? 本來預期會有個絕佳的觀測條件, 結果 seeing 不好, transparancy 也很糟, 薄雲壟罩. 其實連兩天都有架設備, 前天更慘, 一個目標都沒有就打包下樓.

昨天第一個目標是位在蛇夫膝蓋, 一腳踩在射手與天蠍間的行星狀星雲 NGC 6369. 尋星從 3.2 等的蛇夫 theta 出發, 一下就走到, 44X (Plossl 55mm) 就看到了, 調整一下最後決定用新成員 Ethos 21mm 畫圖, 星點點完後用 O-III 濾鏡觀察星雲本身.

NGC 6369

NGC 6369 居然也有個暱稱叫 "小鬼星雲" (Little Ghost Nebula)? 沒有去找資料看到底為什麼. 沒用濾鏡看時, 外環沒那麼明顯, 而且覺得環向外處毛茸茸的; 加上 O-III 濾鏡看, 外環就很明顯. 看不到中央星點, 換到很高倍也看不到.


下一個還是行星狀星雲, NGC 6781. 位在天鷹座大概老鷹的肚子上, 尋星從 3.4 等亮的天鷹 Delta 出發, 也不遠, 走一下就到.


NGC 6781

比起這陣子老看小咪咪的行星狀星雲, NGC 6781 大多了, 大概有 M57 的兩倍半大, 不過也因此沒那麼好認, 平均表面亮度低, 還好 Ethos 21 很厲害, 不用 averted vision 就能看到, 如果加上 O-III 濾鏡那就更清楚了. 仔細看可以發現南北方的環比較亮, 尤其南側, 北側也亮但比較糊. 中央白矮星看不到, 不過環邊緣倒是看得到 1~2 顆星閃爍.


第三個目標是去年用 TEC 140 還失敗過的疏散星團, 太嚥不下這口氣了, 星團耶... 看不到? NGC 6802 位在衣架 Cr 399 邊緣, 很好找.

NGC 6802

多瘋啊, 居然用到 400X 以上畫圖. 其實 Leica 變焦那隻作到 270X 看已經沒問題了, 而且效果更好, 但就偏要用 400X 畫, 哈~ 我能看到的星星大概不會超過 5 顆, 而且只有 2 顆比較亮可以一直出現, 其它的閃閃爍爍忽隱忽現, 看久一點, 星團位置可以查覺到的確有點像雲氣似霧霧的... 哇, 這麼難喔? 難怪去年槓龜.

+++++++++++++
7-08 補充.....

隔天, 真正颱風來的前夜用 140mm 折射再看一次, 果然多練習有用, 這次看就多看好幾顆星了

NGC 6802




最後一個目標也是疏散星團, 位在天鵝左翅膀上方的 NGC 6819. 尋星從亮亮的天鵝 Delta 星出發, 稍微跳遠一點, 還好這個星團夠明顯, 走到就看到.


NGC 6819


視野裏面星點超多, 也是多到畫不完, 只得挑著亮一點的畫. 193X 看星團數了數大概 10 幾 20 顆星, 大致有兩條星鍊比較明顯, 其實如果認真看應該還能點出更多星星, 不過也到半夜了, 明天還要上班, 匆匆忙忙量一下 SQM, 關電漂一下認西方, 收東西下樓睡覺囉.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雨後的高山觀星記錄 -- NGC 6520, NGC 7027, NGC 6940, NGC 6712, NGC 6818, NGC 7129

我在追蹤的其中一個 Blog "Jay's Astronomical Oberserving Blog", 最近有篇作者調查包括 CN 在內的一些主要觀星論壇同好的 "觀星行為" 分析, 結果分了 4 個族群, 前兩種都是所謂的 "孤狼", 自己在後院作觀測, 與自己出外到夠黑的觀星點作觀測兩種. 如果讓我填問卷, 結果也會歸在這兩族群. 前一種比較沒問題, 反正不會影響別人, 自己作練習, 自己改進技巧; 後一種就有可能被旁人誤會了. 明明是愛交朋友愛聊天的人, 為什麼上山之後孤僻得要死, 忙東忙西, 也不是在做什麼了不起的觀測項目? 就像這次在山上好不容易找到那個小得要死的 NGC 6818, 花了點時間觀察, 好不容易從小小的雲氣中稍微分辨出外環, 正準備畫圖時, 不知道什麼時候身旁出現了幾位遊客,

"可以看一下嗎?"
我回頭看看, 是年輕夫婦帶著小孩, 心想反正現在架台有追蹤, 給人看一下不會跑掉, 目標也夠亮, 應該不用再花時間適黑.

"可以啊, 不過目標很小喔"
"謝謝..." 結果一家人都看到了, 連小孩也看得出行星狀星雲看起來有盤面, 跟視野裏其它星星不同.

"那... 可以找一個比較大的來看嗎?" 媽媽很有禮貌的問
"這樣啊... 不然等一下好嗎? 我先畫一下圖, 大概 15 分鐘就好, 如果現在移到別的目標, 等一下我還要花時間找回來"

"赤道儀不是可以自動找嗎? 我看過其它人的都可以, 你這台看起來這麼大台..." 爸爸說話了. 我有點愣住... 對, 是沒錯啦,  問題是我從來沒用過 GOTO, 跟他解釋我拿 EM-200 當 TS 式赤道儀用會有人相信嗎? XD

大家都很有禮貌, 也很察言觀色, 感受到一點為難他們就謝謝, 離開了. 後來我聽到附近攝影同好很有耐心回答其它遊客赤道儀與望遠鏡的問題, 自己就有一些內咎. 想起之前看到一篇講 Tele Vue 老闆 Al Nagler 每次參加 star party 時如何熱情的向週遭人們講解他的觀測... 相形之下自己簡直就像個自私鬼.

是的, 星期五下午請了假, 平地熱得要死, 氣象預報看起來有點風險, 不過就算沒看到星星, 上山避暑散散心也不錯. 結果車開到昆陽就開始下雨, 一直下到晚上 8 點半左右才停, 然後天空一塊一塊打開, 露出星星的天空清澈無比, 就像洗過一般. 我先架 55FL 小雙望遠鏡看銀河... 下巴差點掉下來, 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形容, 尤其暗星雲. M24 裏面的 B92/B93 清晰無比, 請剛認識的攝影大哥看, 大哥沒什麼目視經驗也能一眼看出暗星雲. 天鷹 Gamma 旁的 B142/B143 巴納德大 E 連邊界都分得出, 用肉眼看銀河中心, 整匹大黑馬映入眼簾... 光就這些, 花 3 個多小時上山都值得了. 等雲幾乎散光, 架起 TEC-140 開始按照計劃好的觀測清單, 找目標, 換目鏡, 觀測, 構圖/畫圖, 記錄, 然後休息幾分鐘, 繼續下個目標... 就這樣一個一個搞到凌晨 12 點半左右, 一方面露水重了, 一方面也累了, 於是收器材, 才開始跟身旁同好打招呼哈啦... 真是個無趣的人對吧? 哈~


回到觀測記錄, 上山觀測難度比平地低多了, 但反而很難畫圖, 因為星星實在太多了, 多到不知如何動筆, 最後只選擇性的把視野裏的亮星標一標, 其它的就糊糊帶過. 第一個目標是在北美洲星雲附近的行星狀星雲 NGC 7027 , 大小算起來大約只有 M57 的 20 幾分之一.

NGC 7027

目標因為夠亮, 直接衝到 280X 觀察, 形狀看得出略呈橢圓, 甚至覺得東南東邊像扇形散開, 西北西側比較亮. NGC 7027 是個很年輕的行星狀星雲, 大概只有 600 歲, 還是演化的前期, 由於其中央白矮星質量大約是太陽的 3 倍多, 界於理論上形成一般行星狀星雲或變成新星爆炸的邊緣, 科學家可藉此觀察驗證理論的推導.

接下來移到面紗上方不遠的疏散星團 NGC 6940, 其實不難找, 本來以為這邊星點這麼多可能很難搞定.


NGC 6940


星點真的很多, 我估計NGC 6940 內的星點大約都有暗過 10 等, 所以聚在一起蠻好辨識的. 我點出來的星點分佈呈長形, 視野內的其它星點太多太多了, 真的只能挑著畫, 沒辦法全標出來. SQM 到 21 加上透明度高, 實在太誘惑人了.


球狀星團 NGC 6712 在盾牌座 M11 附近, 找不到盾牌的話延著老鷹下來也可以找到, 相當明顯.

NGC 6712


第一次用 100 度的 Ethos 6mm 畫圖, XW 7mm/5mm 可以休息了. 本來還覺得畫太大, 對照一下資料, NGC 6712 大約 10 arcmin, 我的視野是 36 arcmin, 所以差不多佔 1/3.6...... 對照一下素描, 還畫太小呢. 163X 下星團內已經有不少星點分離出來, 我的觀察是核心與外環兩層, 核心的比例蠻大的, 當然 "核心" 與 "外環" 都不應是描述球狀星團的用詞, 不過視覺上就是這樣, 找了網路上一些觀測記錄, 的確也有類似的描述. NGC 6712 的外觀分類是 F9, 算是比較鬆散的.


前三個目標分別是行星狀星雲, 疏散星團, 球狀星團, 比起前陣子的星系, 星系, 星系, 星系, 星系... 有趣多了.

第四個目標就是前面提到另一個小小行星狀星雲 NGC 6818, 有個別名叫 "小寶石星雲" (Little Gem Nebula), 位在射手, 摩羯, 天鷹之間, 山上夠暗, 所以直接從 3~4 等亮的摩羯 Alpha 星出發就好.

NGC 6818 Little Gem Nebula


NGC 6818 看起來很圓, 看久一點就能發現有兩層, 我覺得外環一圈比較亮, 天文相片看起來似乎中間比較亮. 對照其他人的素描也是外環亮... 所以我想這可能就是攝影與目視感受的差異吧? 山上看行星狀星雲都不需要濾鏡, 太讚了.


下一個目標是我期待已久的 NGC 6920 與暗星雲 B86, 如果你愛探索銀河一定也會愛上這組明與暗的組合, 盯著它看就是凝視著銀河核心.


NGC 6520 / Barnard 86


大致上有三顆亮星排一列, 其中兩顆中央再夾兩顆暗一點點的星星, 這邊就是 NGC 6520 疏散星團, 高倍看當然能拆出更多星點, 不過緊貼一旁的暗星雲 B86 就遜色些, 所以最後用新同學 Ethos 21mm 作 47X 觀察. 奇異的景象令人久久難以移開目光, 這邊星點太多, 萬頭鑽動, 一抹暗點既突兀又詭異, 比起 B92/B93 點在 M24 又是更上一個層次的對比效果.


最後一個目標移到北方, 因為一直有雲, 等到午夜才有機會. 事先看過資料... 非常沒信心, 又是反射星雲.

NGC 7129


NGC 7129 在仙王座, 是不難找啦, 不過 skysafari 把裏面一對雙星畫得無敵大, 害我一直懷疑是不是搞錯? 7 等亮? 怎麼看都不像啊? 然後一如預期的看不到雲氣, 這在平地有機會才有鬼咧. 終於認命裝上 UHC 濾鏡, 還得在 averted vision 下才有雲氣. 看看手錶... 打算收工了, 就靜下心來慢慢看吧, 可能足足看有 20 分鐘雲氣才比較像樣.

+++++++++++++
7-08 補充.....

回到平地後, 颱風來的前一夜用 140mm 折射再看一次, 咦~~ 沒很難啊? 還比較了一下濾鏡 UHC, O-III, 沒什麼差, 反而 "倍率" 是關鍵, 高倍看容易多了


NGC 7129 with high magnitude



回到山下要認命, 別中高山星空的毒太深, 要把屋頂觀星當練基本功, 功夫熟了上山的收獲會更迷人.  呼~ 只剩 4 個了, 加油.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春季清單收尾迎接初夏 -- NGC 5907, NGC 6503, NGC 6543, NGC 6210, NGC 6633

一度以為今年搞不定的春季清單, 沒想到連續幾個晴夜居然全部畫完, 現在還有空撿夏季清單先冒出頭的目標呢. 春季清單最後三個在北天的天龍座, 其中貓眼星雲幾年前就看過了, 不過當時記錄不多.


尋星的基礎當然就是認星座, 認星座其實不用急, 只要常抬頭看星星對星圖, 看久看多自然印在腦海裏, 有這些古神話人物的想像, 抬頭仰視繁星點點, 覺得無比親切, 有了天空的方向感在深夜就不再畏懼, 哪會想到什麼鬼呀怪的.

春末夏初, 春天主要的星座, 獅子, 大熊, 處女都是頭朝下屁股向上; 天龍跟小熊還是正常的頭上腳下, 長長的龍身彎起一段剛好包住小熊. 龍頭被武仙一腳踩著, 組成龍頭的四顆星有兩顆 2.X 等星, 離織女星不遠, 很好認. 龍身一開始往北朝仙王座方向直下, 然後反折往南向上, 這段主要的龍身有三顆 3 等左右的亮星比較顯眼, 由南向北分別是 3.3 等的天龍 Iota (Edasich), 2.7 等的天龍 Eta, 3.2 等的天龍 Zeta (Aldhibah). 這三顆星連線一側是剛剛的龍頭, 另一側是小熊除尾巴北極星外, 最亮在前胸與前腿的 Beta (2.0 Kochab) 與 Gamma (3.0 Pherkad), 這兩顆星是我常常拿來比對星等亮度的對照星.

講這麼多主要是要提怎麼找今天的目標, 第一個 NGC 5907 就在 3.3 等的天龍 Iota (Edasich) 附近, 其實別名 Spindle Galaxy 的 M102 (NGC 5866) 也在旁邊, 還有一個比較暗的 NGC 5879, 如果有 2 度大小視野就可以一起裝起來, 它們都是 NGC 5866 星系群的成員, 跟 M51 星系群, M101 星群類似, 彼此相距的距離也差不多.


NGC 5097

資料上說 NGC 5097 是 10.3 等, 實際上 78X (Nagler 31mm) 看的確有點吃力, 倍率拉到 120X (XW 20mm) 就好多了, 等眼睛適黑足夠後更多細節跑出來,  大致呈南北向拉長, 明亮長形的核心很顯眼, 比較靠西側, 看起來並不是位在中心. 稍微算一下比例, 南北拉長大致應該是我畫的視野直徑 1 半左右, 實際上看到的比較短一點, 可能光害沒辦法看到很理想的長度, 也可能主鏡移動的焦長略略會變的原因.


另一個星系 NGC 6503 則在天龍前胸, 前面講的那三顆延伸往北看, 也有兩顆亮星分別在龍的左右前爪, 一顆是 3.6 等的天龍 chi 星 (Batentaban borealis), 另一顆比較亮是 3.1 等的天龍 Delta 星 (Altais), 就在天龍 chi 星附近... 天況好就是這麼棒, 裸視 3.6 沒問題的話, 目鏡稍微挪一挪就找到目標.

NGC 6503

NGC 6503 的外觀分類是 Sc, 還好因為角度比較側, 光比較集中, 所以也不難認. 同樣讓眼睛充分適黑後, 120X 左右已經能看出中央比例較大的亮核心, 以及稍微呈現東西向拉長的外型.


天龍座最後一個目標是別名貓眼星雲的 NGC 6543, 離剛剛的 NGC 6503 不遠, 也可以回到 3.2 等的天龍 Zeta (Aldhibah) 出發. 目標好小一顆, 還好會眨眼, 一閃一閃的藍白色幽光, 不過實在很亮, 於是卯起來把倍率拉上去看, 最後還用雙目視看呢.





先來回憶一下以前畫得有多醜好了, 同樣是 8 吋鏡看的喔...




哈~ 有點納悶, 為什麼以前看到的長這麼長啊? 這次用到快 300X 看真的很神奇, 星雲最內好像有條實心小棒很亮, 最外圈有層近似透明的背景, 背景跟寧適度很糟的木星一樣閃閃爍爍的, 中間還有一層像是橢圓形的半透明膠囊, 不斷扭動, 三層加在一起立體感十足, 有點可惜這麼美的一顆貓眼睛沒辦法畫得傳神一點. 貓眼睛夠亮其實很容易認, 我後來嘗試用 55FL 雙望遠鏡搭 Doctor 12.5mm, 才 20X 就認出來了. 不過要有點經驗, 否則很容易把它當作一般的星點.


哇~~ 終於了結掉這恐怖的 51 個目標的春季清單, 隔天就開始找找看夏季清單有哪些昇得夠高的? 有, 武仙座已經快爬到天頂, 先看這邊另一個行星狀星雲 NGC 6210. 這顆更小, 還好也很亮, 位置在武仙的臉上, 如果認得出夾著 M13 那兩顆, 3.5 等的武仙 Eta, 與 2.8 等的武仙 Zeta, 連線延伸就會到武仙拿斧頭那隻手肘很亮那顆 2.8 等的武仙 Beta 星 (Kornephoros)... 如果都很暗的話, 可能就要從遠很多的 2.2 等亮, 北冕 Alpha (Alphecca) 慢慢跳過來了.


NGC 6210 (Planetary Nebula)


NGC 6210 有多小? 拿大家都熟的 M57 當比較好了, 亮度都是 8.8 等. M57 的大小是 1.4 X 1.0 (都是 arcmin), NGC 6210 只有 0.3 X 0.2, 算一下只有 M57 的 23 分之 1, 很小吧? 害我認半天才認出, 同樣帶點綠色, 也有很多行星狀星雲會有的眨眼現象, 同樣把它放到快 300X 看.

高倍下星雲內看起來好像有個實心小點晃來晃去, 外圈是半透明的橢圓, 同樣不斷扭動. 因為那天比較閒, 除了測試 supercharge 送回來的 Bino Vue 外, 也比較了一下宇隆跟 Lumicon 的 O-III 濾鏡, 效果呈兩個不同方向走. 宇隆的 O-III 把核心強化得像過曝一樣, 相較於暗下去的背景, 主體亮得不得了, 相信如果以 "強化" 以便於辨識的目的而言絕對有效. 而 Lumicon 反倒讓主體失色不少, 這不是不好, 因為效果上讓外圈那半透明的橢圓不斷扭動變得更清楚. 我推測如果主鏡夠大隻, Lumicon O-III 可以讓 "細節" 更容易分辨.


最後一個是久違的疏散星團, 在蛇夫座. NGC 6633, 位於被蛇夫抓著那條蛇的尾巴跟牛郎星所在的天鷹翅膀中間. 這個地區不太好找, 因為靠銀河太近了, 星點一大堆.


NGC 6633


然後, 疏散星團畫起來還真慘, 星點太多, 隨便標一標都標超過 100 個星點, 標到頭昏腦脹, 其實下面 2/3 才是 NGC 6633 本尊. 雖然 1745/46 年左右就有人發現, 但以赫歇爾家族來說, 先發現它的是妹妹 卡洛琳喔.

離開目鏡仰望東南方天空, 夏銀河微微閃亮... 繞了一圈再度望回銀河中心, 又是巨輪的一個循環.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獵犬座兩個不規則星系與其它一些目標觀察 -- NGC 4449/4214, NGC 5005/5033, NGC 5746, NGC 5466

人助天助, 看來今年完成手上這個觀測計劃大有可為. 繼星期六的星系大進擊後, 未來幾天氣象預測也相當樂觀, 不過手腳要快, 梅雨鋒面隨時會到, 錯過就要再等一個月, 等到七月的話就幾乎沒有退路了. 春天目標經過上禮拜的大掃蕩後, 只剩獵犬附近 4 個, 零散在牧夫附近的兩個, 至於天龍座那幾個還能拖.

可能是遇到下沉氣流, 天況出奇好, 裸視到 4 等星都沒問題, 這樣尋星就快多了. 第一個目標選 NGC 4449. 天況好, 尋星甚至可以直接從亮度只有 4.2 的獵犬 Beta (Chara) 出發, 才剛走出門就碰到長在 Chara 門口的繭星系 (Cocoon Galaxy) NGC 4490, 好常碰到, 下次有空再聊, bye~ 走沒幾步就撈到 NGC 4449, 真的是 "撈", 望遠鏡往那方向移過去, 一團奇形怪狀的目標就出現.


NGC 4449 at 78X (Nagler 31mm)

 說 "奇形怪狀" 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邊緣不規則, 大致有點 "東西向" 拉長, 兩端都有比較濃的點, 中間一條也比較濃厚. 這個不規則的矮星系據說不管結構或大小都跟我們銀河旁的不規則的矮星系 -- 大麥哲倫星系 (LMC -- Large Magellanic Cloud) 很類似. 高解析度相片裏會注意到星系中央藍白色條狀的一群年輕恆星, 都不超過 500 萬年喔, 還有看起來大量紅色的 H-II 區域正孕育著新恆星的誕生. 忍不住上高倍些又畫了一張...


NGC 4449 at 121X (XW 20mm)


SQM 量出來有 19.31, 好久沒這麼棒的暗空了. 下個目標也是不規則星系, NGC 4214, 比 NGC 4449 暗一些, 不過也很好找


NGC 4214

78X (Nagler 31mm) 就察覺位置了, 稍微放大點看, 比前面那個 NGC 4449 小, 也沒那麼拉長, 不過表面同樣是散佈不規則亮度, 外緣也是凹凹凸凸. 我覺得 "東西兩端" 有稍微濃厚比較大塊面積, 中央橫貫也有一條比較明顯的. NGC 4214 旁邊有個相互作用的伴侶 UGCS 276, 不過看不到, 只有 18.5 等亮. 科學家推測這兩者本來可能是一對雙星系.


看完兩個不規則星系, 下兩個就是規規矩矩的螺旋或棒旋星系, 而且從亮晶晶的獵犬 Alpha 星,  Cor Caroli 出發, 而且還靠很近, 真好, 買一送一. 先畫比較亮的 NGC 5005.

NGC 5005

NGC 5005 想不到有這麼亮, 我用到快 200X 觀察, 有一大堆細節, 可惜畫不出, 可能要帶放大鏡畫才可以. 不過明亮的核心沒問題, 甚至可以查覺 1~2 條比較明顯的旋臂, 每次看到這種外觀及角度的螺旋或棒旋星系都會想到 M31. 科學家用無線電波觀測說他有個巨大的黑洞, 而且與下個我看的 NGC 5033 之間有微弱重力牽引關係, 不過因為相距還夠遠, 所以也還沒發生誰摧毀誰的事件.


至於 NGC 5033 就暗了些, 決定用 78X 畫畫就好, 一方面是偷懶, 一方面是打算待會把兩個畫一起時, 可以作對比.

NGC 5033


NGC 5033 的細節也不少, 明亮的核心不論, 外緣看起來還有一環圈著, 應該是其中一條旋臂. 我對照相片裏的實際大小計算了一下, 應該還有更外面的旋臂沒看到. 核心這麼亮, 查到的資料說 NGC 5033 屬於所謂的西佛星系 (Seyfert galaxy)... 雖然多少有看了些, 不過這有點專業, 還是不要亂扯好了.


對了, 還要幫兩個合照一下. 來... NGC 5005 跟 NGC 5033, Cheeeeez...

NGC 5005 / NGC 5033




YA... 終於可以從這堆蔓延在大熊, 獵犬, 后髮, 處女座... 的星系苦海中脫離了, 等等... 還有一個屬於處女座的星系 NGC 5746, 位在正義女神 阿斯特莉亞 都快踢到牧夫遙遠的左腳踝上. 好在這顆陌生的 3.7 等星裸視沒問題, 因此當指標星來找 NGC 5746 也很快, 而且目標沒資料上查到的 (Skysafari 寫 10.36 等) 這麼暗, 相反的, 幾乎走到就撈到.


NGC 5746


NGC 5746 的外觀分類是 Sb, 以側邊面對我們, 看起來也有明亮的核心, 不過是長條狀, 外觀呈細長型. 我的觀察是核心比較靠西側, 並不像在中央, 而天文相片看到的也是, 東側有類似 M104 的明顯塵埃暗帶一刀切過. 看資料, 核心大約 2 arcmin 長, 盤面長度約 7 arcmin; 對照一下畫的比例, 差不多呢.


最後一個目標是球狀星團, 呼~ 鬆了一口氣, 總算不是星系, 看到都快吐了. NGC 5466, 位在牧夫腰間, 走走走... 走到目的地, 結果...什麼都沒有.


我知道 NGC 5466 是外觀分類最 "疏" 的 Class 12, 是有心理準備看到像疏散星團模樣的球狀星團, 不過也太不明顯了吧? 整個梅西爾目錄裏的 29 個球狀星團, 最疏的 M55 也只到 Class 11, 真難想像 Class 12 到底有多疏? 觀察球狀星團最厲害的武器就是 "口徑" 與 "倍率", 所以直接上到 200X 試試看, 果然在視野晃動中察覺了一小塊不規則形狀霧霧的區域, 眼睛充分適黑以後開始解開一些星點, 不過星點真的很暗, 看得到的大約都應該超過 13 等, 是那種幾乎不會持續亮著, 偶爾會閃, 像鬼火般的星點 -- 這是我多次在屋頂看 13 等星的心得啊.


NGC 5466

最後是為了想把幾顆較亮的參考星點一起畫下來, 決定用 XW 20mm 的視野大小構圖. WIKI 上說, NGC 5466 被其它天體強大的潮汐力拉扯, 可以想像其恆星成員流逸就像河流般, 被拖得長長一條, 大約有 1.5 度寬, 從牧夫一路延伸到大熊座, 這條星際河流還有個名字呢, 叫 45 度潮汐流 (45 degree tidal stream), 酷吧? 可惜目視看不到.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后髮與處女座星系大進擊 -- NGC 4762/4754, NGC 4565, NGC 4438/4435, NGC 4388, NGC 4567/4568/4564, NGC 4274/4278, NGC 4414, NGC 4494, NGC 4559, NGC 4656/4631, NGC 4725

星期三晚上架了三小時設備只看了一個小星系, 星期四晚上原本想休息, 沒想到 22:00 後天況比前晚還好, 趕在月亮上班前又快快爬上屋頂追星系, 星期五下午下了場大雨, 雨後透明度好得不得了, 可是地面濕濕的還有點積水, 所以只用雙筒畫了 M51 跟半個 M101. 星期六晚上則天況大好, 一口氣衝了一堆, 星期天晚上雲大約 23:30 左右蓋, 只多補了 2 個, 不過有機會把上次看得模模糊糊的鯨魚星系重畫一次.

拖久怕忘記, 決定囉囉嗦嗦一次全部記完. 這次闖進此星系聖地, 看得眼花撩亂, 尋星路程中不斷瞄到其他星系, 甚至找到目標後, 1 度左右 FoV 也經常得裝著其它鄰居, 真的有 "星系吃到飽" 的感覺呢. 那就以日誌形式一天一天記.


因為太擠了, 位置沒標很準


星期四晚上其實沒很好, 裸視還不到三等亮星, 最慘的是用女兒的小 iPod 當星圖, 沒想到 iPod 自動調整螢幕亮度失靈, 一直維持超亮狀態, 夜視模式又看不出星星顏色, 於是全程很痛苦 -- 花很多時間 "再適黑".

Skysafari on iPod ... bad idea



第一個目標是離基地營東次將不遠的 NGC 4762, 一方面離東次將不遠, 另一方面位置又剛好在兩顆 9 點多等的 "亮" 星附近 -- 找星系 9 點多等算亮呀 -- 所以很快就定位到, Nagler 31mm (78X, 出瞳 2.7mm) 只能 averted vision, 換上 XW 20mm (121X, 出瞳 1.7mm) 才比較清楚, 倍率再上去沒有變更好. 核心較濃較明顯, 而且我看星系細長身軀兩端點也比較濃, 相片倒是看不出. NGC 4762 西側的 NGC 4754 也不難認, 相較之下是比 NGC 4762 暗一些啦, 不過一定看得到, 兩者形狀迥異, 一細長形, 一圓圓的.


NGC 4762/NGC 4754


這兩個星系查到的外觀分類結果都是 S0 的透鏡星系, 非常高解析度的相片會發現 NGC 4762 的盤面並不對稱也不均勻, 科學家推測應該是有另一個小星系融合在其盤面的原因.


下個目標忘了要先在附近巡巡, 一跳就跳去后髮座找別名 "針" 星系的 NGC 4565. 理論上 NGC 4565 應該長得跟 M 104 或 NGC 891 一樣壯觀, 細長身體被一條黑暗塵埃一切為二. 可惜天況不佳, 自己技術又不好, 因此看起來僅比 NGC 891 好一些, 離 M 104 可遠著呢. 目視比較特別之處是核心圓滾滾, 兩翼還真細尖, 看起來又像紡錘了. 細細尖尖的兩端延伸是靠 Leica 變焦那支目鏡倍率變來變去才認出的. SQM 如果不到 19 要認星系會很辛苦.


NGC 4565 (Needle Galaxy)

如果相距差不多, NGC 4565 的亮度比 M31 還亮, 威廉赫歇爾在 1785 年發現, 有人還說它明顯到算是梅西爾清單的遺珠之憾, 真的嗎? 希望有個好天氣再來仔細觀察.



星期六就是大進擊那晚, 現在接近午夜時, 天鵝跟茶壺都爬起來了, 就像警鐘一般催促著, 快點... 快點... 已經顧不得仔細挑選目鏡作細節觀察, 尋星目鏡找到就開始畫, 畫完再換目鏡觀察細節, 免得來不及. 第一組是 NGC 4388.

尋星依舊從東次將出發, 跳太快還迷路, 結果最後救到我的不是亮星, 而是星系, 哈哈~ 哥倆好 M84/M86, 簡直是汪洋星海中的兩盞大明燈啊. 什麼? 原來 NGC 4388 就是跟 M84/M86 組成一張臉 (the face) 的那條嘴巴? 哇... 上次畫馬卡良鍊時沒注意到, 扼腕不已, 結果今天撈到了, 那就一起畫下來吧.

NGC 4388 and Messier 84/86

跟那個陪 M65/M66 的 NGC 3628 一樣, NGC 4388 可沒那麼容易認出, 就是因為資料上說它視星等只有 11.15 等亮, 害我拖拖拉拉到現在才看. 不過說難也沒難到怎樣, 眼睛適黑夠的話 78X (Nagler 31mm) 就能直視了, 方向沿著一旁兩顆 11~12 等星連線平行方向延伸, 核心算亮.


星期四那晚偷懶, 馬卡良鍊上還有一組別名 眼睛星系 (eyes galaxy) 的 NGC 4438/4435, 因為之前畫馬卡良鍊時畫過了, 所以沒找, 想說用舊圖就好. 今晚天況不錯, 而且反正走都走到附近啦, 所以就多走兩步, 重畫一次好了.


NGC 4438/4435 (Eyes Galaxy)
 
視野還擠的下剛剛的救命恩人, 因此連同那張臉 M84/86 NGC 4388 一起畫, 這樣差不多就是半條馬卡良鍊. 坦白說, 大口徑還是很有威力的, 比起上次 TEC 140 看的明顯多多. NGC 4435 比較小比較圓, 稍稍沒 NGC 4438 明顯; 兩者分開也有點距離, 可不是黏在一起喔. 不過它們還是互相影響著, 所以也有 ARP 編號, ARP 120. 我查到的資料說, 最驚人的是遠一點的大怪物 M87 還有引力影響這對眼睛星系呢. 對了... 為什麼叫眼睛星系呢? 是誰取的? 猜猜看, 沒錯... 又是 L. S. Copeland 的傑作.



下一組還是雙胞胎, 別明連體嬰或蝴蝶星系的 NGC 4567/4568.


NGC 4567/4568 (Siamese Twins, Butterfly Galaxies), NGC 4564

比較圓比較小, 也稍微亮一點的是 NGC 4567, Nagler 31mm 我分辨得出連在一起東側長形的 NGC 4568, 但放大倍率拉高一點當然就更好認了. 這對雙胞胎還在碰撞初期, 應該可以創造出很多新恆星. 雙胞胎旁邊的 NGC 4564 也在相同視野湊熱鬧, 星等亮度雖然只有 11, 但實際上還不難辨識, 甚至仔細看也看得出西南西與東北東方向略拉長的外觀.



今天大多目標都在 后髮 gamma 星附近, Mel 111 那群亮星提供很棒的方向指標, 畫完一個就回到光學尋星鏡, 拉回出發站繼續下個目標. NGC 4274 也在附近.

NGC 4274 and NGC 4278


資料上說 NGC 4274 視星等大約 10.4 等, 實際上看不會呀, 亮得很, 旁邊圓滾滾的橢圓星系 NGC 4278 比它還亮, 視星等大約 10.1 等. 因為夠亮, 忍不住用 Leica 變焦高倍下去看, 高解析相片裏的 "外環" 還是看不到, 自不量力. 核心很亮, 核心的範圍也不小.


接下來幾個難度也不高, 首先是 NGC 4414.

NGC 4414

NGC 4414 的表面看起來就頗不平均, 除了中心點很亮以外, 盤面上深深淺淺的, 對照相片我猜是多條顯著的旋臂結構. NGC 4414 難得身在此區還頗為獨立, 並沒跟其他星系有互動的證據.


NGC 4494 跟 NGC 4414 剛好在 后髮 gamma 的兩側, NGC 4494 在 Mel 111 東側, 位置很好找.

NGC 4494

NGC 4494 外觀分類是是橢圓星系, 中心很亮, 用高倍觀察我可以大致把亮度從中心往外緣分開三層, 有人說它外形看起來有些被拉長, 不過我看到是蠻圓的.



星期六最後一個是 NGC 4559, 看完覺得快累死了, 囫圇吞棗也很累呀.

NGC 4559

這個就比前兩個稍微難一點, 視星等亮度查到的是 9.8, 不過範圍大, 外觀分類是 SBc, 還得認真看久一點才有細節出現. 因為角度的關係, 面積又大, 跟 M101, M33... 一樣, 有不少明顯的 H-II 區域另有 NGC/IC 名稱, 比如 IC 3550, 51, 52, 55, 63... 這也要大口徑, 加上很有熱忱才會去認.


終於寫到昨天了... 昨晚本來立志一口氣把這些鬼星系全部畫完, 結果上樓前盯著看衛星雲圖發現西北邊有一坨雲一直長大逼近, 果然畫兩個就被蓋掉了.

第一個是 NGC 4631 鯨魚星系旁邊的 NGC 4656, 上次漏掉真是搥心肝. 不過今晚天況不錯, 而且是拿大隻的, 重畫一次上次看得要死不活的鯨魚也不錯.

NGC 4631 (Whale/Herring Galaxy)

大隻的果然利害, 78X 就看到鯨魚, 而且頗像鯨魚, 頭部比較大, 星系內濃濃淡淡也很豐富.

不過主角是 NGC 4656, 鯨魚就先游到一旁當配角吧.

NGC 4656 and NGC 4631


Skysafari 的資料是說 NGC 4656 = NGC 4657, WIKI 也是, 不過 NED 或 SIMBAD 查到的就不是啦. 上圖上面那個星系, 右側比較明顯的是 NGC 4656, 左側端點應該也有一塊較明顯的是 NGC 4657. 我是 NGC 4656 看得很清楚, 其它延伸部分就模模糊糊了. 不管是 NGC 4656 還是 4657, 都是大鯨魚 NGC 4631 星系群的一份子, 高解析度相片看起來像曲棍球的球棍一樣, 因此也有個 Hockey stick galaxy 的別名.

最後是非常明顯好認的 NGC 4725, 外觀分類是 SABa 的螺旋星系.

NGC 4725

核心又大又明顯, NGC 4725 因為只有一條旋臂, 然後又很明顯, 有些相片看起來就像圍著環一樣, 目視也能發現, 我看到的 "東西兩側" 環比較濃一些, 要不是雲蓋太快, 這麼亮, 細節又豐富的星系真應該上高倍好好觀察才是.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遺失的星系 -- NGC 4535

目前已啟動春季星系拯救計劃, 快沒時間啦, 能救幾個算幾個. 昨晚月升大約在 22:00 出頭, 可作業時間不多, 動作要快. 19:00 左右趕回家, 天還沒全黑, 趕緊把器材架好, 抬頭看看... 不妙, 一層薄雲, 連獅子尾巴三顆都看得勉勉強強, 這樣的話, 我懷疑連 M65/M66 都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呢?

然後咧? 然後還要吃飯, 接小孩跳舞班下課, 改作業, 寫聯絡簿... 稀哩嘩啦 20:20 完工, 剩不到兩小時.

爬上屋頂, 呼~~ 上半夜的觀測條件真是不佳, 街上有些廣告燈還亮著, 打上天空. 地上蒸起的熱氣, 霧霾顆粒漫射的微光, 簡直是雪上加霜. 現在這組 Mewlon-210 / EM-11 已經操作得蠻熟練, 是目前找星系的標準配備. 尋星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天況差, 跟 19:00 時差沒多少, 目標清單裏那些 10 等 11 等的就算了, 先試試看資料上寫 9.89 視星等亮的 NGC 4535, 這顆本該在兩個禮拜前 5/12 那天搞定, 都已經走到它的鄰居 NGC 4526 了, 沒想到雲就蓋上, 讓這兩顆同在僅僅 1 度不到視野的好朋友天人兩隔... 亂用成語, 剛剛才唸過小孩, 真是不應該.

Mewlon-210 on EM-11


出發站選裸視很勉強才看得到的 2.8 等亮星東次將, 這是進入后髮與處女座星系團戰場的知名基地營. 鑒於上次 XW 40 威力不彰, 這次尋星目鏡選 Nagler 31mm, 果然也沒讓人失望. 還記得上次一邊夾著 NGC 4526 的三顆呈三角形的 7 等左右亮星? 走到附近就已經瞄到胖長的 NGC 4526 了, 如果連同一個 10.7 等的暗星 (旁邊另有一個 11.6 等的更暗的星星), 這三角形就變成四角形, 暗星延伸北方一些 averted vision 可以查覺到一團很淡很模糊的身影. 第一印象是, 好有 M101 的感覺喔, 1/10 的 M101.

NGC 4535 (The Lost Galaxy)

上到 120X (XW 20mm) 差不多可以直視了, 193X (Doctor 12.5mm) 更清楚, 核心有一 "點" 蠻亮的, 不過仔細看, 有點糊暈, 應該不是星點. 外圍看起來像有個 "外環", 環看起來南北向比較濃一點. NGC 4535 的外觀分類是 Sc 或 SAB (s)c, 以後者而言意思是說... 核心是棒旋 SAB, 沒有環 (s), 分開, 不緊密的旋臂們 c. 因此, 我看到的外環應該是較明顯的旋臂. SQM 才 18 出頭, 透明度又差, 能看到核心, 隱隱約約的旋臂, 可能多虧目標幾乎在正天頂的關係吧?


NGC 4535 有個外號叫做 "遺失的星系" (the Lost Galaxy). 不過網路上找到很多資料都把這個封號給了 NGC 4526. NGC 4526 算亮了, 是怎樣 "遺失" 啦? 有一說是  NGC 4526 夾在兩顆亮星中, 容易被忽略, 所以才被叫 "遺失的星系". 不過我覺得不致於, 因為相較於鬼魅般的 NGC 4535, NGC 4526 算是閃亮人間, 所以說天人兩隔有點道理呀? WH (威廉赫歇爾, 網路上很多人就這樣簡寫) 在 1785 年 12 月 28 號天亮前找到 NGC 4535.

我找到的資料是這樣的, 美國天文學家 Robert Burnham, Jr. 著名的 "Burnham's Celestial Handbook" 裏面提到 NGC 4526 與 NGC 4535 時提到, 是另一位天文學家 L. S. Copeland 把這顆隱隱約約如鬼魂的星系 NGC 4535 取了暱稱叫作 "遺失的星系" (the Lost Galaxy). 那是 L. S. Copeland 在 1955 年 Sky & Telescope 雜誌寫的一篇 "Adventures in the Virgo Cloud" 裏面提到的... "鑽石" (不知道是不是我講的四邊形) 的兩邊夾著 NGC 4526, 暗淡的鑽石北端, 有非常暗的旋臂, 這就是 "遺失的星系" (the Lost Galaxy), NGC 4535.

 L. S. Copeland 愛取暱稱是出了名, 冬夜 NGC 2264 內著名的 "聖誕樹星團" 這個暱稱, 也是他老兄的傑作喔.

 畫完這個 "遺失的星系" 雲就湧上蓋掉了, 再等個半小時, 天看起來是不會開啦, 於是架了 3 個小時的設備, 就只記錄了一個小星系, 進度: 0.9%.



*** 幾個月之後, 終於完成 RASC 這個觀測計劃, 我寫信給 RASC 觀測計劃主席告訴他們的觀測參考文件把 "遺失的星系 (the Lost Galaxy)" 誤給了 4526. 協會也很快回應, 而且覺得 "the Lost Galaxy" 實在沒道理, 因此從此在他們的 template 中刪除了這個 "遺失的星系" 稱號... 哈哈~ 我有幫他們勘誤喔. ***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抓住春天星系季節尾巴 -- NGC 4699, NGC 4437, NGC 4216, NGC 4526, NGC 4361

訂定目標, 是維持嗜好熱度的好方法. 我的第二個計劃 -- RASC Finest NGC  Objects -- 已經完成大半, 最大的阻礙就是佔了快一半 (51 個) 的春季目標, 而其中又大多是星系. 春天好天氣就已經不多了, 還要扣掉月光影響的夜晚, 更別說高濕度然後總是霧濛濛的天空. 不過做事情如果總是靠天吃飯那就別玩了, 現在的小鬼找藉口很會, 肯反省自己的沒幾個, 要好好作小孩的榜樣才是, 不要老拿天氣當藉口說今年無法達標, 天空有時還是會開呀, 10 分鐘 20 分鐘也是開, 沒去試就是懶惰, 其他都是藉口. 於是只要看衛星雲圖推測 "可能" 有機會, 就先把器材推出去, 等雲縫出現就開工. 同時也把剩下的目標用 SkySafari 依下山時間排序過, 先追那些快莎喲娜拉的, 同時把到七月的月曆展開, 對照月相圖把可以作業的日期標起來, 必要時就上山, 需要請假就請假, 就算要開車到墾丁也沒問題.

等待天開順便平衡筒溫

有志氣是很好沒錯, 實際上敗興而歸還是佔大多數, 上禮拜推出去再推回來純練身體已經三次, 不過昨晚還真賭到了 2 小時. 一切講究效率, 沒時間跟小鏡子慢慢磨了, 這陣子就是 Mewlon-210/EM11 啦. 前陣子都在用 EM-200, 再度操作 EM-11 覺得好小支, 怎麼這麼好用啊?


Mewlon-210 on EM-11


第一個目標是上次看 NGC 4038/4039 觸鬚星系竟然漏掉的行星狀星雲 NGC 4361, 同樣在快飛走的烏鴉座. 晚上 10 點左右, 月亮還沒下山, 四角烏鴉肉眼勉強只看到三角, 資料上說 NGC 4361 亮度大約 11 等, 這倒不擔心, 行星狀星雲總是有辦法搞定, 不要長太大就好. 尋星從烏鴉 Gamma 或烏鴉 Delta 都可以, 天氣不好光學尋星鏡的威力就大打折扣, 長焦鏡的視野又小, 所以距離這麼近也花了快 10 分鐘才定好位, 不過 60X (XW 40mm) 什麼都看不到, 而且發現 XW 40 的 kidney effect 頗明顯, 眼睛低於 eye relief 很容易看到一片黑黑的, 奇怪了, 以前怎麼沒發現?

換上 XW 20mm (121X) 搖半天才在眼角邊邊看見, 有這麼難喔? 加片 O-III 濾鏡... 沒幫助. 193X (Doctor 12.5mm) 有比較明顯了, 至少可以直視. 模模糊糊一團, 外觀不太規則, 還頗像經驗裏的橢圓矮星系, 或很遙遠的球狀星團.

NGC 4361

除了左上角那顆算 "亮" 星以外, 圖畫上其它幾顆都是 11~12 等多的, 星雲中心偶爾, 偶爾會閃爍星點, 有可能是 13 等亮的白矮星, 不過不敢肯定, 我有畫出來. NGC 4361 大小約 1.6' X 0.6', 跟 M57 差不多, 可能更小一些些, 加上又暗, 如果放大不夠應該有些難度.


YA... 終於解決掉 "烏鴉座快來不及看" 這個心頭大患, 接下來就是在處女座的 10 個, 星系的聖地, 踏進去就像走進星系森林一般.





10 個處女座的星系目標位置如下圖, 標紅色的是昨晚 "沒完成" 的.




首先是離烏鴉比較近的 NGC 4699, 出發點是 3.5 等亮的 Porrima, 咦? 我最愛的雙星目標之一, 今年居然沒空拜訪. 月亮下山了, 肉眼看得到 Porrima, 還不錯. 這區星系叢林有個好處是亮星少, 尋星比較單純, 果然很快就跳到, 加上目標夠亮, 60X (XW 40mm) 尋星時就找到, 真是感動... 這陣子週旋在這些暗得要死的星系間, 能有如此明顯的目標真是太好了.


NGC 4699

NGC 4699 離我們有近 7~8000 萬光年遠, 很遠呢. 不過處女座星系群的星系離我們都還蠻遠的, 好像都至少有 6000 萬光年以上. 看起來的大小跟獅子肚子底下三胞胎的 M95 差不多, 乍看之下超像死氣沉沉的橢圓矮星系, 因為圓圓的沒什麼核心, 旋臂... 特徵. 不過 NGC 4699 卻是道地的棒旋星系喔, 高解析度的相片就能看出核心與細細一條一條的旋臂. 我放大到 200X 看, 從中心到外圍大概可以分出三圈不同深淺的部分.


下個目標 NGC 4437, 讀資料時就覺得應該不好搞, 視星等 10.5, 大小約 11' X 1.5'. 想想看那個跟 M65, M66 混作伙的 NGC 3628 就好, 視星等 9.2, 大小約 11' X 3.4', 難認的要死. 同樣從 Porrima 出發, 結果走到什麼都看不到. 目鏡換了幾顆, 一直在昇倍率, 後來才發現問題出在目標有點太大, 小視野反而難辨識. 於是靜下心回到 120X (XW 20mm) 把目標擺邊邊才在那顆約 11 等的 "亮" 星旁發現肥肥一條, 還蠻大條的, "亮" 星不在中央, 上面比較短, 下面拖比較長. 這是昨晚看的幾個最難的一個, 雖然是道地的螺旋星系, 不過昨晚實在看不到什麼細節, 頂多能說約略在那顆約 11 等的 "亮" 星旁的那段比較濃且肥. 最後嗶一下 SQM, 什麼? 才 18.64, 難怪這麼難認.


NGC 4437 = NGC 4517

我查了資料發現 NGC 4437 就是 NGC 4517, 是有一段考證的故事啦, 不過打字好累不想記了, 哈~


雲已經慢慢擠上來了, 中央氣象局的三小時預報還真準, 動作要加快. 下個目標同是螺旋星系 NGC 4216, 側對著我們, 資料上說視星等約 10.2; 大小是: 8' X 1.8', 拿 M65 來比較, 視星等約 9.3; 大小是: 8' X 1.5', 有點像, 弱版的 M65, 應該搞得定, 出發點選獅子屁股的 Denebola, 遠了一點, 不過還算好找, 沿路還碰到老朋友 M98, M99.


NGC 4216


沒錯, XW 40 雖然搞不定, 不過 XW 20 就能穩穩直視了. 勉強看得出南北向拉長, 我發現核心靠東側好像亮一些, 不過後來對照相片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高解析度相片的 NGC 4216 頗有看頭, 東側有一條明顯的暗帶, 算是很有特色的星系目標, 我的放大倍率不夠, 沒有機會解析出這條暗帶, 至於覺得核心東側比較亮, 不知道是不是視覺對比的效果? 這要等有機會上山再來觀察.


最後再來趕一個目標 NGC 4526, 剛剛沒注意到原來離 NGC 4216 不遠, 害我又跑到 Porrima 出發, 還好不難找, 一下子就走到. XW 40 同樣看不到, XW 20 就能清楚直視了, 位置很好, 在一組 7 等星左右的三顆星三角形的邊上.


NGC 4526

NGC 4526 是我覺得比較好辨識的外觀, 螺旋星系 S0, 核心超強, 旋臂就管它的. 視星等約 9.5, 大小差不多 7' X 2.5', 至少看起來比前面路過的 M98, M99 好認. 120X 下看起來 "略呈" 東西向延伸, 其實不明顯, 因為核心外都很淡, 不過核心很明顯, 也不小, 胖胖的.

畫完 NGC 4526 可能不到 10 秒雲就上來了, 看一下手錶, 哇.... 過 12 點了, 收完器材還要洗碗, 不知道要搞到幾點才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