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遇起起伏伏,但今年的變化特別多。年輕過著相對平順的日子時還常嫌煩,到中年卻希望永遠不要動最好... 不過事與願違的例子總是比較多,因為人生境遇就是起起伏伏;等上山下山多走幾次之後就知道了,眼前就算是一段平路也不會太期待,也不會太焦躁,終究得一座山一座山走過。就像拍恆星自行記錄的鏡子,一開始總是想換另一隻拍,接下來就是不斷錯覺會永遠用某隻拍一輩子,然後不知不覺又換了一隻,最後已經不太在意用什麼拍了,都可以。
硬要這麼講,的確很牽強啊...
總之今年天鵝座第 61 號星與巴納德之星的拍照紀錄又回到 4" 鏡了,今年大多看太陽的日子裡在晚上架鏡子還真有點難得,先是 61 Cyg.:
完全看不清楚,裁切放大後跟 2017 年的比一下果然清楚多了:
61 Cyg. 2024 and 2017 |
另一顆在蛇夫座的巴納德之星:
同樣要裁切、對齊、對照後才看得出來:
Barnard's Star from 2017 to 2024 |
記完這每年都要記錄的東西後,今年的行星季才緩緩開始,其實今年都還沒看過木星呢。今年也是兩年一度的火星年,不過同樣要等到年底,而且很小顆;遲到的還不只行星,喊了快兩年的 300CC 也遲到許久,CFF 同樣經歷大轉變,從波蘭搬去澳洲了... 無論如何希望能趕上今年的木星與火星。
土星比較早,7、8 月起市區家的陽台不用等到半夜就可以看見。今年的土星也很不同,我從 2015 年開始畫土星到今年居然也已經 10 年了,今年土星環角度是最小的一次,很多人說看起來就像竹籤插著一顆丸子的模樣,我快過 20 歲生日的愛女今年看過土星的第一眼後也是這麼說的。環面對我們的傾角這麼小,當然就很難看到細節,一直到 9 月今年我才第一次認出像對小括號的卡西尼縫;C 環倒是變容易認出,可能因為 A、B 環沒那麼亮的關係吧?依例也先畫了個草圖,然後... 就不知道該怎麼下去了。
土星我永遠都畫不好,這幾年倒是找到一個取巧的辦法大大改善之前的醜土星。方法是這樣,先請女兒從別人的天文照片將土星輪廓描出來,挖空變成一個紙板模;之後我可以用這個紙板模在素描紙上準確畫出土星外型,然後觀察時再來畫細節;為什麼要請女兒做?當然因為她的手比較巧,我自己刻的模邊緣像狗啃過一樣。另一方面請女兒做一個數位版的模,這還要疊圖,因為球體跟環部分要做透明度 100%,再與黑夜空背景疊起來,這樣我用筆畫好的土星再用數位模疊一次,才會讓輪廓更銳利,自己手繪的細節同時出現;為什麼又要女兒做?因為她是原生數位世代啊,弄這種數位東西她三兩下就搞定,我老人家就是懶得學。
不過她現在念大學了,平常也不在家,我想了半天... 突然想到幹嘛這麼麻煩?如果我直接用 ipad 處理,把天文相片土星挖空 (圖白),然後直接用 pencil 在上面素描可行嗎?雖然很多技巧... 比如用 "紙筆",比如用手指把顏色渲開... 都還不知道要怎麼用 pencil 處理,不過網路上很多人的素描作品看起來都有這個味道,難道我學不會嗎?找個週末來試試:
這是原本的紙上手繪,我用數位筆重畫一次:
Saturn opposition (FC-100DZ, 267X without filter) |
沒有很像 "實際看到" 的,不過純用紙、筆畫也好不到哪裡啦。小括號般的卡西尼縫沒有實際那麼清楚,帶 (band) 也比實際來得深,但 C 環的感覺很像目視的結果。今年的南半球大開,區 (zone) 跟帶 (band) 看得還蠻清楚的,北半球也是,頗有木星的感覺。
好吧,這是唯一一張,還會不會有土星素描?我也不知道,不過今年開始嘗試一點拍照:
似乎沒有很難,下一篇來記一下我的拍照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