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已經快爬到天頂的 NGC 1514. NGC 2261 角度還太低, 等畫完 NGC 1514 它也爬高了點, 到時比較容易看.
NGC 1514 是個行星狀星雲, 別號 "水晶球星雲", 目視星等亮度從 10 ~ 10.9 等亮都有人說, 從資料數據看起來蠻暗的, 第一步得多找些資料研究研究先. 腦海快速的盤算一下, 找個看過而且特性比較接近的... 小啞鈴 M76 10.1 等, 兩個比較一下, M76 大小是 2.7' X 1.8'; 而水晶球是 2.3' X 2', 大小差不多, 所以 M76 沒問題水晶球也不會有問題, 況且一般行星狀星雲對 O-III 濾鏡反應良好, 這樣一來就更有信心了.
尋星起點跟找加州星雲一樣, 用英仙座的 Omicron 與 Zeta 連線延伸跳幾步後就定位完成, 不過... 低倍尋星目鏡下 (28X, Panoptic 35mm) 沒看到, 換上變焦目鏡變, 變, 變... 果然找到懷疑點. 旋上 O-III 濾鏡, 水晶球現形啦. 這隻變焦目鏡焦段配上 980mm 鏡子倍率在 60 ~ 110X 範圍內, 出瞳徑是 1.3 ~ 2.3mm, 現在可是我觀察 DSO 的主力目鏡.
NGC 1514 Crystal Ball Nebula |
100 出頭倍的放大下, 可以看出水晶球約略在東西兩側雲氣較濃, 南北兩側淡一點, 尤其南側更淡, 中央核心很亮, 大約有 9 等, 不過這顆星星與水晶球無關, 它真正爆掉的白矮星應該不可能看得到. 低倍視野裏這顆 9 等星被另外兩顆 8 點多等亮的星星夾在中間, 三顆連成一線, 太低倍的話很容易誤以為只是一顆星. 不過因為屋頂風超大, 所以就放棄作高倍的目標細節素描了. 比較了一下 UHC 濾鏡, 還可以, 沒有 O-III 好.
NGC 1514, M97, M57 離我們都在 2300~2600 光年遠左右. 梅西爾目錄裏的行星狀星雲只有四顆, 離我們最近的是 M27, 只有 1250 光年遠; 最遠的是 M76, 大約 3400 光年遠.
畫完水晶球, NGC 2261 也爬得比較高了. 轉向雙子腳, 先走過去看起來倒立的聖誕樹, 對照星圖來抓一下這個有趣的星雲, NGC 2261, 別名 "哈伯變星雲".
其實每次找新目標前都有先查一下其基本資料, 了解特性之後比較能擬訂觀測方法. NGC 2261 是反射星雲, 很多反射星雲對濾鏡都沒什麼反應, 像 M20 相片裏三裂上方藍色那塊就是. 我還是不信邪的拿了 UHC, O-III, H-Beta 全部比一遍, 沒錯, 什麼都不加最好, 資料上說 9 等亮, 2' X 4' 大小; M78 是 8.3 等亮, 8' X 6', 所以相較常見的 "星雲" 而言 NGC 2261 好小喔, 只有 M78 的 1/6 左右而已.
找到目標之後的第一印象是: 長得超像彗星, 頭尖尖尾巴扇形展開; 頭部很亮, 尾巴中間凹陷. 因為夠亮, 甚至上到 280X (XW 3.5mm, 出瞳徑: 0.5mm) 都還能作觀察, 最後是用 196X (XW 5mm, Exit Pupil: 0.7mm) 畫圖.
NGC 2261 Hubble's Variable Nebula |
NGC 2261 的頭部是一顆變星 (R Mon), 亮度變化從 10 等到 12 等不是很規則, 恰巧附近又有一塊星雲... 我很不專業的從 wiki 讀到, 加上猜想... 所謂星雲呢分四類: 行星狀星雲, 超新星的殘骸, 暗星雲以及所謂 H-II 區的發射星雲與反射星雲, 發射星雲與反射星雲是從可見光的觀點來分類, 不可見的應該就是暗星雲囉. 因為這塊星雲或說這片灰塵反射 R Mon 的光, R Mon 亮度一直變, 所以 NGC 2261 亮度也就一直跟著變, 而且據說變得很快, 每次觀測都可能會有些微不同, 真是有趣... 不過我是第一次認識它, 往後可以多熟悉熟悉. 這片灰塵的密度當然不會平均分佈, 加上此變星是尚未成熟到主序列的序前恆星 (Pre-main-sequence star), 還在四處搜刮質量, 也會不穩定的噴發強烈恆星風, 種種因素造就它怪異的形狀以及多變的風貌.
赫歇爾先生早在 1783 年就發現它了, 100 多年後哈伯先生從相片裏發現其變化, 然後進行了長期且深入的觀察. 哈伯先生, 對... 就是哈伯望遠鏡那個哈伯, Edwin Powell Hubble, 證實了銀河系外還有星系以及宇宙正在膨脹的哈伯先生, 所以也才有了這個紀念性的別名 Hubble's Variable Nebula.
對了... 月亮出來後還看了 M42, trapezium 的 E 星可見, F 星若隱若現, 奇怪... 之前八百年都看不到, 這禮拜就認出兩次. 月光下高倍的 M42 雲氣還是很壯觀, 層層疊疊的, 忍不住還是畫了一下, 這次我很仔細的比對雲氣濃淡區邊界與各星點的相關位置與大小比例, 一直想畫得更精準一些, 結果還是沒很好.
Messier 42 雲氣層次 |
天氣好就這樣, 看完一個又想再看一個, 已經是最後一個了又還要再追加一個... 風吹到鼻涕都流下來還想看... 還是得下樓, 想開一點... 星星都在, 不會跑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