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耶加雪夫咖啡木星

除了看星星外, 我還喜歡作出一杯完美的咖啡 -- 從挑生豆, 烘焙, 沖泡, 到細細品嚐. Blog 裏近 400 篇的筆記裏, 烘豆相關的雖然只有 15 篇, 不過這 5% 不到的內容瀏覽次數幾乎跟另外 96% 的觀星筆記合起來一樣多 ~~ 所以相信愛喝咖啡愛烘豆的人一定遠遠超過愛看星星的人 ^^". 不過我是真的完全不在意有沒有人看啦, 作筆記主要是為了 "記錄", 書上說不管天文觀測或練習烘豆都要作記錄呀, 能夠分享則是 bonus.

說到咖啡, 衣索比亞是大部分原生種咖啡豆的故鄉, 不管是耶加雪夫、西達摩或其它東非產區的豆子, 不管乾濕香氣, 口感... 都豐富無比. 而在業餘觀測能力範圍內, 我認為最像行星界裏的耶加雪夫咖啡的 "候選星", 一個是火星, 另一個就是木星. 而木星細節不但豐富, 而且變化比火星更快, 木星最快的部分自轉一圈還不到 10 小時, 看起來也比火星大上許多... 拿咖啡來比擬的話, 超像風味豐富甚至帶點狂野的耶加雪夫.

回顧之前筆記, 和木星有關的觀測很多, 這三篇比重較高:

王者降臨 -- 觀木星
嘗試辨識木星細節以及彩色濾鏡簡單測試
木衛凌, 大紅斑, 木星的鬼魂 -- Jupiter, NGC 3242

雜誌在每年木星季時都有專文介紹, 每年複習一遍還不錯. 今年仍然是專寫太陽系跟變星的 Alan MacRobert 寫的, 從觀測難易觀點分三級介紹, 頗有創意.

依照作者的結構, 加上自己的觀測心得, 我也來分類個人認為的難易目標.

最簡單的:

# 觀察四大木衛的位置 (請參考: 王者降臨 -- 觀木星)

# 觀察木星不是正圓? 延著赤道中央部份比較胖, 兩極部份比較扁, 這個我試過什麼鏡子都能查覺沒問題.

拼湊一隻 5cm 小望遠鏡


雙目視也能合焦的自組 Borg 50mm 小望遠鏡

# 觀察木星邊緣模糊的暗影, 這看相片會更明顯, 不過目視也不難. 因為木星是氣體星球, 像金星那種有厚厚大氣層的也是, 球體邊緣看起來不但糊糊的, 而且端看太陽照射方向, 一邊比較亮另一邊比較暗, 不過最近木星正好位在衝的位置, 所以兩邊看起來差不多, 等到七月初接近垂直相位差位置時就會更明顯.

# 南北赤道帶 (SEB/NEB), 四大木衛除外, 南北赤道帶兩條暗帶應該是最容易看到的, 印象裏有一年南赤道帶很不明顯, 不然我短短幾年的看木星的經驗裏, 這兩條暗帶都相當容易. 今年 SEB 看起來又比 NEB 明顯 (較暗) 許多.

次容易的:

# 南北溫帶帶 (STB/NTB), 有時在網路論壇裏會看到爭論哪支鏡子多麼神時, 常會看到有人在比他的愛鏡可以看到木星多少條暗帶? 8 條? 10 條?... 我都有點懷疑到底是怎麼看的? 因為比對一下當時的相片就會發現, 就算 NASA 拍的也沒有這麼多啊? 至少今年除了 SEB/NEB 外, 只有南北熱帶帶比較明顯. 夾在帶與帶之間的就是區啦, 比如北熱帶區 (NTrZ) 就是夾在 NEB 與 NTB 間, 既然看得見帶 (Belt), 就不特別說區 (Zone) 了.


Jupiter GRS transits


# 南北極區, 像灰灰的帽子蓋在兩端, 仔細觀察應該不難認出.

# 四大木衛的投影, 因為投影相對木星表面的反照率都還蠻明顯的.


中等難的:

# 大紅斑, 當然要它有轉到正面的時候啦. GRS 在剛轉出來或快轉進背面時, 因為背景的球體邊緣比較暗, 因此 GRS 會比較難辨識一些, 等它跑到中央就好認多了. 我覺得 Baader 的行星光害濾鏡與 #12 黃色, #80A 的淺藍色濾鏡都有強化 GRS 可視性的功能.

# SEB/NEB  不規則的邊緣, 我發現 NEB 上緣比較像小距齒狀, SEB 上緣的凹凸比較大.

# STB/NTB 看起來沒有連續, 片段明顯, 片段不明顯的樣貌.

# 南北兩極區裏的細紋.


難的:

# NEB 下緣的 Blue Patch, 據說跟地球藍天時的穩定氣流一樣呢. 今年我發現每次大紅斑出現時, NEB 至少都看得到 2~3 大坨的 Blue Patch, 同樣  #12 黃色, #80A 淺藍色濾鏡有幫助.

# NEB/SEB 裏的氣流紊流 Turbulence, 寧視度好倍率又高的話, 看起來像是帶的上下緣有一條條橫的暗條, 夾在中間的是一塊塊連續的小亮 (相對亮, 不是真的很亮) 斑; 但是 Seeing 不好倍率也不高時, 這些一塊塊連續的小亮斑看起來像一條條橫的亮 (相對亮, 不是真的很亮) 條.

# 包圍大紅斑的 RSH (Red Spot Hollow), 顏色比 GRS 淡, 我常常都把它比喻成果實切半, 看見包圍果核的果仁 ^^"

# 順著 GRS 前後延伸的氣流, 通常拖在後面有條比較暗的尾巴, 剛好對比相對亮的 RSH 可以凸顯出來.

# 四大木衛凌時的本體. 這也要看那個木衛的反照率, 與當時凌過時的背景反照率差異夠大. 比如木衛一 (IO), 木衛二 (Europa) 的視覺反照率非常高, 它就要剛好凌過暗暗的 "帶" 時會比較好認. 反之, 如果是偏暗的木衛四 (Callisto) 或 木衛三 (Ganymede) 在 "區" 時會比較好認.




很難的:

# 彩帶 (Festoons), 這是連接在 NEB  Bloue patches 上, 蔓延在中央赤道區, 如煙拖曳的氣流, 對比真的很低, 很淡, 要寧視度很好, 也要看很久才能夠查覺.

# 其它像 STB 上的白斑 (Withe Oval), 甚至包括之前合併了好幾個小白斑號稱是小紅斑的 Oval BA... 到現在我也還沒認出過. 有白斑當然也有紅斑 (Red Oval), 另外 NTB 上常見更細扁暗黑的 Barges, 以及偶爾在 NEB 可見, 很小但很白亮的上升氣流 White outbreaks... 這些, 通通都還沒看過 ^^"

一方面這些特徵很難, 另一方面因為木星每年有, 所以也不太珍惜; 同時有火星時就看火星, 沒月亮時看深空目標, 常常都是觀測條件很爛時才心不甘情不願的看木星, 真是對不起木星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