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Practice

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換了一輪又回到 Mewlon-210

搬進大光害的市區住之後,觀星機會大減;畢竟還要早起上班賺錢,沒辦法再像以前住鄉下時這麼方便控制時間。不過,想看星星的人不管住哪裡都會想看,就算有各種不方便也要想辦法克服。就這樣也嘗試了 3 年,從用原器材開車到附近河堤,到屈就小陽台;120mm 折射 (完全與小陽台不合)、90mm 折射、76mm 折射、180mm DK、18X 70mm 雙筒、100mm 折射... 目前心得是這樣: 目標以行星、月面最適合,雙星 (多星或其他特別的星星) 次之,行星狀星雲與疏散星團很勉強 (因為沒多少細節,純粹只是看到就好),其他就沒了;所以依目標類型選器材的話當然最棒的是 Mewlon-180C,折返式設計又特別適合縱深很短的小陽台。





Mewlon-180 很好,如果是 Mewlon-210 不就更好? 對,我一直都是這麼想的。不過這兩年來日本高橋什麼東西都逐漸停產,原來還有賣的鏡子交期也變遙遙無期,上面這隻 180C 也是廠長幫忙從二手市場找來的。 210 呢? 還好有位超級日本通的同好割愛:




Mewlon-210 曾陪我好長一段追星星的日子,過了這麼多年重新抓著 Mewlon 的招牌 -- 兼把手使用的尋星鏡 -- 時覺得再熟悉不過了。10 吋、12 吋... 更大的主鏡,價錢等級太高難相比,因此考慮其他鏡種理所當然;但很多同好要我推薦 8 吋鏡的話我都會推 Mewlon-210,並不是因為 "高橋" 的緣故,而是從光學品質、易用性、維護保養、光軸調整... 方方面面平衡的結果,一直都認為首選就是它啦。


之前用 Mewlon-210 這麼多年居然從來不曾調過光軸,當然也不曾拆過主鏡,現在沒什麼不敢了,先清理一下主鏡,晚上再來對星點調光軸:






由於主鏡不太髒,所以吹完氣後我只噴了中性的 ROR 清潔劑,然後用脫脂棉輕輕擦一遍;對於最討厭的 "水漬" 問題,以前試過各種方法... ZEISS 的鏡片溼拭紙 (不佳,擦完水漬更多),Lenspen (也不佳,擦頭太小,而且還會小堆碳粉),這次發現脫脂棉最好用啦! 水漬一擦就掉,擦完的主鏡簡直完美。


擦完就架起來校準尋星鏡還有調光軸了:





松本正像對角鏡的光路比較長,用在 Mewlon-180C 上很多目鏡都合不到焦,不過 Mewlon-210 不會,我手上所有目鏡都合得到。調準光軸的 Mewlon-210 星點相當犀利,對著已屆春末的天狼星,一眼就拆開小狼 Sirius b...... 從去年底到今年至少認真找過 5~6 次還不曾成功過呢! 沒想到這次快速搞定。


北部春天的天況通常都不好,每天都是霧霧一層;找幾個比較亮的深空目標試,第一個是位在處女座範圍的橢圓星系 NGC 4697:


NGC 4697 (Mewlon-210; 10mm Ethos for 240X)


NGC 4697 是 Caldwell 列表中的成員,編號 C52,視覺亮度有到 +9.3 的橢圓星系,距離我們 4000 萬光年遠,比 M95、M96 稍微遠一些;橢圓星系通常會比較好認,因為光比較集中;儘管天況不佳,我用 140X  (17mm Ethos) 就找到了,最後用 240X (10mm Ethos) 畫圖,目標看起來可以說是又大又亮,仔細觀察會發現外型是 東--西 向拉長的橢圓,大小約 3 arcmin...... 其實資料上是 7 arcmin,天況不好的情形下大概只能看到一半大小而已;再看久一點眼睛充分適黑後,附近 13.X 等的星星也看到不少 -- 21 公分鏡就有這個好處。


下一個深空目標也是 Caldwell 列表中的一員,算是位在牧夫座邊界的 NGC 5248,Caldwell 編號為 C45:


NGC 5248 (Mewlon-210; 12.5mm NIKON NAV HW for 193X)


NGC 5248 的視覺亮度 +10.14,距離我們大約 3900 萬光年遠,是個旋臂看起來很粗壯的棒旋星系。我同樣是用 140X (17mm Ethos) 找到的,沒有前一個容易,視覺亮度 9.X 與 10.X 還是差很多的唷。最後用 190X (12.5mm Nikon NAV HW) 觀察與畫圖,是很容易看出它 東南--西北 向拉長的外觀啦,但面對機會這麼好的目標真希望能清楚分出其旋臂;不過當時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南北各一條非常黯淡的旋臂模樣,多虧相當亮的核心做對比才能襯托出兩端拉長的雲氣看起來像旋臂,我自己覺得北又比南的那條稍微清楚些。


還有一個以前畫過的南天 Caldwell 目標,編號 C74 的 NGC 3132,八裂星雲,也有人叫它南環狀星雲:


NGC 3132 (Mewlon-210; 6mm Ethos for 400X)



雖然目標位在南天高度不高的位置,不過因為亮度夠,60X (40mm XW) 就認出來了,然後一路拉到 400X (6mm Ethos) 觀察;加上窄頻的濾鏡 O III 或 UHC 都能讓雲氣更明顯、範圍也更大,不過當時那邊的空域透明度不佳,所以最後是用 UHC 觀察及畫圖的。星雲外型看起來就是個長方形狀,大致 南--北 向是長邊,雖然模糊,但是倍率做高後雲氣中央有個空洞是看得出來的,然後我覺得環狀雲氣的南北兩端稍稍濃厚一點;星雲中央那顆 10.X 等星很清楚,不過不是中央星,真正引爆的是跟這顆 10.X 等星相距只有 1.6 arcsec 的 16 等星,哈伯相片才看得到啦。底下這張從 Wikipedia 引用的相片可以找到喔:


By Image: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因為實在太喜歡 4 吋鏡了,今年初忍不住又買的 FC-100 DZ 也曾在市區小陽台工作過,不過沒什麼看頭,找幾個在鄉下舊家條件差到快像市區時畫的星團,第一個是位在英仙座的星團 Trumpler 2 號:


Trumpler 2 (FC-100 DZ; 3.7mm Ethos for 216X)


Trumpler 2 是相當亮的星團,所以倍率我也拉很高來看,視野裝得下的話能多高就多高。對照天文相片雖然沒那麼精彩,不過也數出不少星點了:


By Roberto Mura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7440982



另外一個也在附近,算位在仙女座的 NGC 956:


NGC 956 (FC-100DZ; 3.7mm Ethos for 216X)


應該是天況太差,只能看到比較亮的一些星點;較亮的星點排成一條弧狀主幹,其它星點散落其間,看起來也蠻有特色的。我找了張從 theSkyLive.com 的相片做對照,也是 DSS2 的:




還有一個 NGC 957,算在英仙座範圍裡:

NGC 957 (FC-100DZ; 3.7mm Ethos for 216X)


星點分布看起來也頗稀疏,目視分佈稀疏的星團有些優點,比如說外觀容易有特殊聯想的形狀,然後星點有亮有暗、有大有小,因此看起來很有景深的立體感。找張 Wikipedia 上的相片來對照:


By Roberto Mura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7458615




除了 FC-100 DZ 外,也有 Mewlon-180C 在市區陽台畫的雙星,而且我覺得這兩組位在大熊前腳的雙星還蠻漂亮的:

Alula Borealis (Nu Ursae Majoris; STF 1524) -- Mewlon 180C; 23mm XW + 2X barlow for 188X


大熊座 Nu 星,雙星的 STF 代號是 STF 1524,感覺有點阿拉伯味的英文名叫 "Alula Borealis";主星亮度 +3.5,另外一顆 +10 等,亮度差異頗大,實際看到的樣子就會一大顆旁邊一小顆細細小小的,就像上面畫的 ---- 我自己也覺得這張畫得很傳神。 


Alula Australis (Xi Ursae Majoris; STF 1523) -- Mewlon 180C; 23mm XW + 2X barlow for 188X


另外一組大熊座 Xi 星,雙星的 STF 代號是 STF 1523,英文名叫 "Alula Australis";前面那顆 Nu 星 "Borealis" 好像是 "北極" 的意思,這顆 Xi 星 "Australis" 則是 "南極" 的意思;主星亮度 +3.78,另外一顆 +4.8 等亮,亮度差不多但靠很近 2.5" (對 18 公分鏡來說沒什麼難),seeing 不佳或鏡子不夠銳利時看起來就像上圖一樣,兩顆小毛球 -- 畫得很像喔。


再來是合照圖,Mewlon-180C 視野不夠大,只好拿出小可愛 FC-76 DCU:

Alula Australis & Alula Borealis (FC-76 DCU; 23mm XW for 25X)


真的是一南一北,真特別!


最後讓改用松本正像對角鏡的 CFF 160 畫的兩個目標搭個便車,也在測試 23mm XW 啦:




Messier 44 (CFF 160 f/6.5; 23mm XW for 45X)



還有當時還蠻熱門的彗星目標 C/2022 E3 (ZTF):

C/2022 E3 (ZTF) -- CFF 160 F/6.5; 6mm + 2X barlow for 347X



以上,所有候選人都回關西舊家的防潮櫃待著吧,Mewlon-210 準備來市區上班!!



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把 16 吋杜普生搬上屋頂了

其實也還好啦,當初請馬可先生製作時就打算做可以分解組合帶出門的架構,上屋頂只是拆拆再裝裝就好,拖這麼久也只是想説找天時間充裕時能優閒來搬:



整組拆一拆最重的反而是主鏡呢,而體積最大 (但重量最輕) 的是下面相片裡右邊連著上鏡筒的支架部分,當然支架拆下來後也變成幾件小東西了,但少掉一些拆、裝步驟總是方便,懶得拆的話可以整個骨架扛在肩上爬屋頂,看起來雖然有點可怕,不過其實還算容易:




架好之後看著夕陽等天黑,期待滿天星...... 結果天黑後是半天雲,真可惜。將就著天空有開的方向找目標;我的 "待看清單" 一直維持有兩份,一份是 "困難的",另一份是 "簡單的" ,看這種天況只能用 "簡單的" 版本了。大 DOB 沒自動尋星,那就 hopping 吧,本來第一個是位在英仙手拿盾牌上的 NGC 1513,不過半途中也有幾個不曾畫過的星團,先是 NGC 1496:


NGC 1496 (406/1800mm dobsonian, 6mm Ethos for 300X)


貼 DSS2 的相片比對一下:



因為是牛頓鏡看的,所以有把天文相片上下左右倒過來。目標是用 78X (23mm XW) 認出來的,霧霧一小團,180X (10mm Ethos) 看有比較好,星點也慢慢拆出來,可是天況不佳只能硬著頭皮上到 300X (6mm Ethos) 才完成素描。這片 40 公分鏡好像極限就這樣了,倍率再往上拉星點就變糊糊的,而且弄到 300X 後,seeing 又成為另一個變數,seeing 不好的話星點扭七歪八的也很難畫圖。走到這邊前有先試過天頂獵戶四合星的另兩顆,F 可以,E 就怎麼樣都看不到。





NGC 1444 也在附近:

NGC 1444 (406/1800mm dobsonian, 6mm Ethos for 300X)



DSS 2 的相片,同樣也有做上下左右的反向:




找 NGC 1444 時一定畫倍中樣最亮那顆 HD 23675 的雙星所吸引,雙星編號是 STF 446,+6.82, +9.89, 分開 8.8",PA 是 254 度 (2015 的資料)。不過, google 網路相片,不管是 WIKI 或上面這張 DSS2 的相片,伴星看起來 "好像" 都位在 PA 可能 20~30 度左右的地方,而 PA 254 度處看不出有伴星;但是如果 google "素描",素描都是親眼看的,伴星位置就跟我看的一樣了。不知道彼此運轉的週期如何? 會不會使因為動得快,而相片又多是很多年以前拍的?






最後主角就是 NGC 1513 了:

NGC 1513 (406/1800mm dobsonian, 6mm Ethos for 300X)


DSS2 的相片長這樣:



天況不佳,儘管拿這麼大隻鏡子看也沒數出多少星點;第一眼的感覺是大星團裡包著另一個小星團的兩層模樣,有點可惜,天況好的話應該是個頗為精彩的星團。





之後回頭去看雙子腳邊的 M35 及比 M35 遠三倍的 NGC 2158:

NGC 2158 (406/1800mm dobsonian, 6mm Ethos for 300X)



難得在平地可以看 NGC 2158 看這麼清楚,至少拆出不少星點,星點分布為長長一條,當然北側也有很多星點,不過分解不出來,看起來就霧霧偏黃色的一小片區域。





因為雙子座附近包括麒麟座有開,所以也看了一下去年好像忘了看的哈伯變星雲:

NGC 2261 (406/1800mm dobsonian, 4.7mm Ethos for 383X)



跟過去每次看的差不多,亮亮的頭拖著長尾巴,有點像彗星的模樣;仔細看尾巴形狀的雲氣,東側、前側比較濃而且拖比較長;西側雲氣短,西側邊緣貼著暗星雲,東西兩條分岔的雲氣尾巴夾著的暗部區域很清楚,其實當天能看到這樣就不錯了.... 畢竟用 40 公分鏡做到快 400X 耶,看不到就太慚愧了。




這幾個就是 16" DOB 初上屋頂的成績了...... 實在不怎麼樣,希望再度改造之後能更常上屋頂;要改什麼呢? 比如不用再墊椅子的 f/3.7 低膨脹係數玻璃主鏡應該不錯。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冬末春初的幾個目標觀察 -- Gum 1, Gum 3, NGC 3044, NGC 4635, NGC 4245

其實 4/20 的節氣是 "穀雨",都已經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了,寫 "冬末春初" 顯然又是篇過期筆記~~ 幸好最近都有習慣先手寫下觀察簡要,不然二月的東西早就忘光光了。







這是請松本先生製作的單眼用天頂對角鏡,光學效能不錯,不過光路較長,還好 CFF 160 有留很長的 backfocus,因此對焦沒問題。可以開始享受正像的感覺了...  但這次先沒用 ^^"


位在大犬上方,其實算在麒麟座範圍內,別名海鷗星雲的廣大 H II 區夾雜各種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星團... 是個挖寶的好地方。當電子星圖走到南邊,不免常常看見編號 "GUM" 與 "RCW" 的目標,編號很陌生,不過目標大家都很熟悉,舉前面幾個為例: GUM 2 (RCW 1) 代表的就是整隻海鷗,GUM 1 (RCW 2) 則是海鷗頭,GUM 3 位在南邊翅膀最末端,沒有對應的 RCW 編號;GUM 4 (RCW 5) 是雷神索爾的頭盔。這次要仔細看的是 GUM 1 與 3,為了好說明擅自截了 SIMBAD 裡面的圖:




平地屋頂看 GUM 3 非常淡:


Gum 3 nebula (CFF 160 f/6.5; 10mm Ethos for 104X; O III filter)

我用 17mm (61X) + UHC 效果不佳,6mm (173X) + O III 則完全看不到,最後是用 10mm (104X) + O III 畫圖的。星雲的西北側是一塊暗星雲,對比出此側較為明顯;東南側的雲氣則漸漸延伸、然後淡去,很難認出較為明確的雲氣邊界。貼一張從 SIMBAD 剪下來 DSS 的相片對照:





畫完 GUM 3 後換低倍目鏡觀賞整隻海鷗會覺得 "真是海鷗啊!!" 的強烈感覺,不過若要完整的畫下此美景可能要有個 2~3 小時吧? 還是算了,先把海鷗頭畫下就好:


Gum 1 nebula (CFF 160 f/6.5; 10mm Ethos for 104X; O III filter)


相較 Gum 3,這顆海鷗頭 Gum 1 亮多了;重點當然是星雲中間那條暗星雲,雖然看起來比天文相片裡的肥一些,但還算清楚。這個也是用 10mm (104X) + O III 畫圖的,果然 1.6 mm 的出瞳徑目前還蠻適合我的 DSO 觀察。同樣貼一張從 SIMBAD 剪下來 DSS 的相片對照,相片都有左右反向處理過:




接下來是三組星系,躺在我的 "待看清單" 很久很久,都忘記當時列進清單的原因了。首先是位在六分儀座的 NGC 3044,小小的六分儀座夾在獅子跟長蛇兩隻巨獸間,尋星的話從 獅子 Alpha 星 (Regulus) 或長蛇 Alpha 星 (Alphard) 出發都可以,因為差不多就在這兩顆星的中間:


NGC 3044 (CFF 160 f/6.5; 4.7mm Ethos for 221X)


差點槓龜... NGC 3044 視亮度 +11.91 (i:12.0 / r: 12.2),距離我們 7 千萬光年遠,外觀分類是棒旋星系的 SBc,平地屋頂我只能用側視法持續看見,正視的話時有時無,其實也只有核心比較清楚一些些,兩端頭尾很勉強的一點點,判斷得出是橢圓形,對照相片長軸的方向也對,目視看起來當然沒相片裡的這麼長。也貼一張 DSS 的相片比對一下:




然後是頗有看頭的 NGC 4365,電子星圖的資料視星等: +9.52 等,SIMBAD 的資料 (i:9.9 / r: 10.4 ); 距離我們 7.5 千萬光年遠,外觀分類是橢圓星系的 E3:


NGC 4365 (CFF 160 f/6.5; 4.7mm Ethos for 221X)

尋星時用 17mm Ethos 就認到了,因為夠亮所以把倍率拉到 221X (4.7mm Ethos) 仔細看;有個很亮的核心,核心外的雲氣分布看起來有兩層的樣子,外層是很淡的一圈,有點像看行星狀星雲的感覺,同樣也貼張 DSS 的相片比對:






下一組在之前看過的 NGC 4274 附近的 NGC 4278,結果收穫不只是 NGC 4278,還有一個視星等 +11.41 的 NGC 4245:


NGC 4245 (CFF 160 f/6.5; 4.7mm Ethos for 221X)

SIMBAD 的資料 i: 11.0 / r: 11.4 ; 距離我們 5.1 千萬光年遠,外觀分類是透鏡星系的 S0-Aa,"通常" 透鏡星系都比較好認,可能雲氣比較集中的關係。我用 104X (10mm Ethos) 時就認出來了,最後用 221X (4.7mm Ethos) 做觀察及畫圖;核心清楚,看得出橢圓狀,長軸為 東南 -- 西北向。反而一開始拿來當定位點的 NGC 4274 (視星等 +10.34) 還比較難認,NGC 4274 定位好後往下瞄一眼就看到 NGC 4278 了 (視星等 +10.02),把三個星系用 104X (10mm Ethos) 視野放一起畫一張:


NGC 4278, NGC 4245, NGC 4274 (CFF 160 f/6.5; 10mm Ethos for 104X)

我自己覺得的目視難度由易到難依序: NGC 4278, NGC 4245, NGC 4274


最近生活、工作事情多,筆記進度好慢,這篇冬末春初,還有秋末冬初的還沒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