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 Photo Album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火鳥大泡泡

寫 Blog 是作觀星記錄的一種方式,但其實收穫不僅於留下紀錄。天氣不好時會測器材、會讀點書、會看看同好討論什麼話題? ... 慢慢的後來常會加上閱讀心得,邊寫邊查,不但可以探索更多的 "為什麼",還會敦促自己多多閱讀。12 月雜誌就有篇解剖 M42/M43 火鳥大星雲的精彩文章,看完後超想立刻筆記下來,作者是 Howard Banich,之前也曾筆記過他一篇關於 M20 大分解的文章。這個怪咖可以觀察/畫 M81/M82 細節,一畫就四年,只為了把其旋臂細節認出來,甚至噴流;M20 觀察同樣畫了四年,M42/M43 也差不多。在加州的楊凱兄跟我說這位老兄住在美國西北邊的奧勒岡州,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下雨,還能搞得這麼驚人? 真是厲害厲害。


觀星同好沒有人不知道火鳥 M42,大家都拼命把它的雲氣拍得又濃又厚,看起來就像隻拔光毛還沒下鍋的肉雞。但如果看過 M42 的 3D 影片或圖,知道雲氣最明顯的四合星附近其實是位在一個大泡泡我們看進去的底層,上面還有層相對透明很多的雲氣 ... 或許會有不同構圖想法喔。獵戶座大星雲實際上距離我們約 1400 光年遠,整體質量大概只有我們太陽的 2000 倍,是最靠近我們的 H II 區域,中央俗稱四合星的 Theta 1 其中最亮的 C 星是大質量的 O7 恆星,也是激發這片壯觀星雲的主要源頭。


講到四合星 A, B, C, D,目視同好當然要挑戰夾在 A, B 中間亮度約 11.1 等亮的 E 星,與隱藏在 C 星餘暉下亮度約 10.1 等亮的的 F 星,甚至四合星裏面的 G(13.7) 與 I(??) 還有雙星 H1 跟 H2。我只看過一隻手數得完的幾次 E, F,都是 Seeing 無敵好的情況下,seeing 不好時口徑再大也沒用,如果 E, F 很清楚的話,就可以大膽來挑戰拆天狼星的伴星了。




雖然從光譜看來 A 到 F 應該都是白色,不過很多同好說 E 星看起來會帶紅色,這我倒沒有特別注意過。


要看細節,就沒辦法繼續拿出我的鬼畫符素描啦,所以這次拜託攝影大師黃榮正給我相片塗鴉, Jerry 是職業攝影師,有好幾個粉絲專頁,當然作品絕對是一流的:

Jerry 的星空
黃榮正攝影工作室 Jerry photo studio
Jerry photo school 攝影教學
Jmoto
Photonet.net






火鳥的身體中央,也就是圍繞四合星最最亮的那圈雲氣 -- 有些資料叫它 "Huygens" 區域,我先跟著作者這麼叫好了,其它部分的命名也遵照 ESO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裏的2015 年這篇論文的命名 -- 前面提到是因四合星強列的恆星風吹出的大泡泡的底層表面,上面比較靠近我們那層是相對透明且薄薄一層的前景表面,前景是藍移,所以是朝著我們來;下層是紅移,所以背著我們去,因此這個泡泡是向著四週擴大中的。





四合星我們很熟 -- 獵戶 theta 1,四合星的南邊有三顆排成直線的星星就是 獵戶 theta 2,Huygens 區濃厚雲氣夾在 theta 1 與 theta 2 間,貼近 theta 2 那的邊界雲氣更是格外的濃厚,那條就直接叫它 "Bright Bar",目視也很容易看出。Bright Bar 是泡泡的側邊,正正對著我們,所以看起來的雲氣堆疊在一條直線上,就像在銀河盤面側邊的我們看著銀河。先貼一下昨晚趕工看到的:



Messier 42 (TEC 140 + 4.7mm Ethos SX for 209X)


目視四合星,Huygens 區,Bright Bar 當然都很清楚,倍率拉高後 Huygens 區西南側有塊雲氣,兩者之間有暗帶隔著,我想這應該就是 SW Cloud,為什麼不敢肯定? 因為 ESO 的圖是各種不同光譜拍完組合起來的,我哪看得懂啊? ^^"


From ESO.ORG (color composite from MUSE datacube)


對著 M43 方向,四合星前面雲氣凹了一大塊很明顯的叫 Dark Bay。至於翅膀... 整體而言我覺得西北向的翅膀比東南向的亮一些,不過東南向的輪廓比較好認,雲氣邊界比較分明;西北側的比較糊成一團,我發現倍率拉高拉高... 會比較好分辨雲氣濃淡的邊界。

你一定聽過有同好說曾經看得到 M42 的 "顏色"... 很神奇嗎? 其實我也常常覺得看得到微微的藍綠色調。可能是雲氣太明顯,如果稍微用白光破壞一下已經充分適黑的眼睛並不會讓這團大星雲消失,而喚醒發呆中的中央 Cone 細胞,Cone 細胞有色素,也許可以看到紅色喔,不過昨晚我用手機的 LED 亮光照自己好幾次也沒用,照到快瞎了還是看不到顏色。




HH 是所謂的 Herbig-Haro 物體,簡單說就是剛出生的恆星 baby,或叫原型恆星,搞不好還會有噴流,我拿 Jerry 的相片對照 ESO 拍的研究老半天,覺得好像有 HH 524、HH 204,另外 HH 203 勉強勉強,不知道對不對? 但無論如何我的望遠鏡目視是完全沒機會啦,作者這麼有經驗用 70 公分的鏡子也只敢肯定其中一個,我想我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好了。不過回到 M 42, 又大又亮又好找,真是大家好朋友,翻翻以前很菜的時候畫的,許多特徵都有注意到呢!!




第一次拿相機時,對準目標隨便曝個 30 秒也有鳥樣 ^^"






作者另外還有介紹 M43 以及 NGC 1973、NGC 1975、NGC 1977 的奔跑人星雲、星團;南邊也有 NGC 1980... 不過要留以後再寫了,要去打包東西,看看明天有機會上山嗎? 希望不會凍成冰塊。

3 則留言:

  1. 哇哈哈 竟然看到我的名字 !! :D :D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不會也認識 Howard Banich 吧?

      刪除
    2. 不認識啊 只是常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他的文章
      sky-and-telescope + http://www.deepskyforum.co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