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Relief Distance, 不知道一般是不是叫 "良視距" ? eye relief 太短, 帶眼鏡就沒辦法到達良視距, 就算到了 "良視距" 那個位置, 由於眼睛實在離目鏡太近, 近到連睫毛都會刷到鏡片, 用完之後鏡片油滋滋的, 不清不行, 清多了又怕弄壞鍍膜; 反之 eye relief 太長, 如果眼罩不夠長, 使用時很容易受到環境雜光影嚮, 而且離這麼遠, 眼睛擺放位置不好固定在最佳位置.
有一陣子自己看行星月面時, 很喜歡用鏡片較少的經典設計, 像復刻版的 OR Abbe 式及其相關變種. 但不管光學效能多厲害, 過短的 eye relief 困擾還是顯露無遺.
這是國際光器在賣的 Fujiyama HD-OR 目鏡, 4mm 的 eye relief 只有 3.4mm, 連眼罩都省了, 整個是平的, 這也是老目鏡很普遍的設計
Pentax XO 當然是經典中的經典, 兩顆都是從日本拍賣場收來的
這是手上最短焦的目鏡, Vixen HR 系列, 據說跟上面兩顆是相同設計師.
以上都是為了做行星觀察, 用在雙目視或雙望遠鏡上. 這些目鏡還有個缺點, 因為眼罩很短甚至沒有, 但行星觀察都是長時間盯著, 通常 1~2 小時跑不掉. 雖然看行星是不管眼睛適黑啦, 但週遭的雜光跑進來還是很討厭, 只好用手摀著或套頭罩. 至於視野小這個問題, 換赤道儀後就沒那麼在意了.
複雜的超廣角目鏡 eye relief 也不見得長, 尤其 100 度以上的設計, 通常 eye relief 落在 12~15mm 左右, 比如 Ethos.
自從去年嘗試過 Ethos 之後, 深深為其光學表現所懾服, 不過短 eye relief 也帶來前面提到的缺點, 前陣子 ES (Explore Scientifics) 就有推 20mm 長 eye relief 的 92 度目鏡, 也引起市場不小的注意. 這兩顆 Ethos 只在單眼時使用, 長焦用在尋找目標或大範圍目標素描用, 短焦那隻拿來對付小目標或搭配短焦主鏡.
與 eye relief 相關的另一個怪需求是眼罩設計, 好的眼罩設計可以讓整個觀測過程輕鬆許多, 個人一直覺得最棒的眼罩設計就是 Pentax 的 XW 系列.
XW 硬式眼罩可以上下旋動以調整適合眼距, 我常常把整個眼眶貼緊眼罩, 既不會漏光, 搭配 20mm 的長 eye relief, 剛剛好的 70 度視野, 整個觀測過程都非常舒服. 眼罩設計在應用長焦目鏡尋找目標時更加重要. 尋星時最怕雜光, 尤其是陌生目標, 總希望保持黑暗, 在慢慢搜尋中可以辨識出黯淡的目標.
Tele Vue 的眼罩設計我覺得是其最大敗筆, 不管哪個系列都一樣. 不過 TV 的長焦目鏡各各經典, 不管是 Ethos 21mm 或 Nagler 31mm, 甚至 panoptic 35mm, 每個都是愛不釋手的長焦好朋友.
不過一直無法適應其稍嫌短的 eye relief 與兩光的眼罩設計, 只好想辦法把眼罩弄長一點來遮環境雜光,
可是這樣一來又有個問題, 眼睛位置太高, 雜光是擋住了, 但竟然看不完整個 100 度廣視野? 因此也很懷疑別人用 100 度目鏡真的輕鬆嗎? 我是得睜大眼用力往外看, 而且還常常一眼望不盡呢.
講到目鏡視野, 到底多大是最舒服最自然的範圍呢? 這也因人而異, 個人是最喜歡 70 ~ 80 度啦, 比如前面提到的 Pentax XW 系列, 還有 84 度的 Doctor UWA 12.5mm.
跟 Nagler 31mm 的 82 度視野差不多, 大概是我眼睛能自然 "一眼望完" 整個視野的最大極限了, 加上它極佳晶瑩剔透的光學表現, 常常在黑暗中不經提示拿給其它同好比較, 幾乎 100% 的人都會覺得這組目鏡看起來最棒最舒服. Doctor 也是長 eye relief, 而且有相當不錯的眼罩設計. 如果硬要挑缺點, 就是太重了, 別看它體型不大, 每個都半公斤多, 擺在上面那組 Borg 55FL 的雙望遠鏡, 硬是比前端主鏡還重說.
由於自己是雙眼的愛好者, 雙筒雙目都需要兩個目鏡, 因此一定會考慮到重量. 輕型目鏡大多同上面提到的簡單設計, 有短良視距, 小視野... 等缺點, 重型目鏡又笨重, 所以這麼多年來反反覆覆換過好多種組合, 一直找不到最佳的搭配.
去年 Tele Vue 出了 Delos 的陽春版 Delite 系列, 有 20mm 的長 eye relief, 又有 60 度不錯的視野, 重量也輕, 完全命中需求, 真愛無誤!! ... ??
不管別人怎麼說 Tele Vue 的光學品質, 個人覺得每個系列都很棒, 即便是最低階的 Plossl 系列對比高橋的 LE 系列, 我都認為亮多了. 但是死穴還是眼罩, Delite 的頭做這麼大, 加上眼罩又更大, 用在雙目熊熊左右兩眼圈圈擠不在一起, 老外們也都這麼說, 還好 eye relief 夠長, 把眼罩最上緣折下來就 OK 了. 奇怪? 連 XW 這種大頭都沒問題, 為什麼 Delite 的頭會卡到咧? 難到真愛是 XW?
如果嫌帶這麼多目鏡上上下下很麻煩的話, 變焦目鏡與巴羅增倍鏡是另外的解決方式.
TV 這個 3-6 mm 變焦目鏡其實非常不錯, 除了爛眼罩與短良視距以外, 帶 2 隻小小的抵過 6~8 隻大大的, 方便性不可言喻, 換掉它純粹因為對 Delite 喜新厭舊的關係, 另外我發現平常幾乎只用最長 (6mm) 與最短 (3mm), 中間都沒在用. 不知道別人用變焦是不是也常有這情形? 類似狀況也出現在 Leica ASPH 變焦,
大部分不是用最長 (17.8mm) 就是最短 (8.9mm), 不過這隻搭長焦鏡時倍率與出瞳徑都落在觀察深空目標的甜蜜點, 因此對付困難目標時可以藉由它無段變焦的特性, 達到連續失焦對焦的目的以幫助找到黯淡的天體.
巴羅也是省目鏡的好東西.
上面是 AP 的 2X 巴羅, 帶它跟 Ethos 21mm, 6mm, 就有 21mm, 10.5mm, 6mm, 3mm, 足夠一整晚的觀測使用了, 而且還是 100 度視野喔.
Leica ASPH 變焦也有專屬的 1.8X 巴羅:
搭配起來涵蓋 17.8mm ~ 4.5mm, 也是方便的好朋友.
除了前面提到的 eye relief, 視野大小, 眼罩設計, 大小重量... 以外, 還有像 "色調", TV 看起來是暖暖的黃色調, Pentax 與 Leica 都是超冷的白色調; 另外 TV 的焦點都比較後, 日系不管 Pentax 或高橋都比較前... 目鏡瑣瑣碎碎的特性講都講不完, 不過還是老話, 常用才有需求, 很多同好 2, 3 顆目鏡也是玩得很愉快呀.
我一直有個錯誤的觀念, 以為天文攝影最花錢... ;-)
回覆刪除應該比相機鏡頭便宜啦 ^_^⋯ 不是還有導星,冷凍 CCD ... 什麼的?喔,還有後製軟體好像也不便宜
刪除XD ...
回覆刪除被您說得好想弄個雙目視... WO的binoviewer算是好的入門嘛?
回覆刪除很划算的 package, 還附兩個 20mm 目鏡, 一個 1.6X OCA. 老實說很夠用了, 因為跟 premium 的那幾隻比起來可能 clear aperture 小一些 (27~8mm vs 20~22mm), 但中小口徑主鏡在用主要都看行星月面, 菱鏡大小差那幾 mm 根本沒差, 日後真的用上癮再來換就好了
刪除嗯嗯 也想用在10" Dob上 先買再說 !
回覆刪除@_@ 另一個蠢問題 FCQ-60 不換 focuser 可以用 binoviewer 嗎 ?
回覆刪除FOA-60 嗎?我看過規格,是跟 Sky90 一樣的 2" visual back, 我想應該沒問題,不然等我月底確認後跟你說 ^^"
刪除FOA ... typo... 等您的報告 XD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長知識了~拜讀
回覆刪除謝謝~ 這些都是個人使用習慣的偏好的經驗分享, 論不上知識啦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