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星也有點像, 平常在屋頂看得要死才幽幽微微露出點鬼影, 難得上一次高山, 其星景簡直美如天堂, 回家之後朝思暮想就在等下次上山, 因此平常天況稍有不佳就懶得看了, "花那麼多時間看半天也沒看到什麼, 還不如養足精神等上山". 上山機會畢竟少, 等著等著... 熱情一點一點磨去, 然後開始抱怨人類無知, 光害嚴重... 完全忘記當時愛上星空時並沒有什麼理由或條件? 吃完一頓頂級米其林也得回到平日三餐呀.
對, 就是講我自己. 蹉跎了天況尚可的一個週末, 星期一晚上終於不甘不願的把赤道儀扛上屋頂, 雲有夠多, 連仙后腳那顆 3.3 等星都快看不到了, 到底要畫什麼呢? 如果天況沒好轉的話, 那就練習練習明顯的疏散星團好了, 英仙肚子上那團 melotte 20 也可以. 順便測試一下 Avalon T-90 那隻 4.5 kg 的腳到底扛得住 EM-200 + TEC 140 嗎? 如果還可以的話, 就把高橋原廠那支 7.5kg 的鐵腳賣掉好了, T-Pod 90 上次背 EM-11 + Mewlon 210 非常穩.
雲一點一點的散開, 回想過去有好多在屋頂上奮鬥過的目標喔. 面紗是一個, NGC 891 跟 NGC 6946 這兩個印象也很深刻, 不管鏡子大隻小隻, 有沒有雲? 有沒有月光? 就是要試, 哪次有在等上山的? 看不到就再想辦法, 也沒想過要買超大隻的鏡子來打, 看到後來附近星圖都印在大腦, 如果當時出現什麼亮一點的新星應該馬上就能認出來說.
既然如此就來挑戰上回在昆陽連尋星都尋沒有的英仙座星系團, 編號 Abell 426, 其中最亮的是 NGC 1275, 資料上說亮度約 11.85 等.
尋星時視野 2.6 度比 1.6 度好太多了, 目標就在英仙提著的那顆魔女頭的眼睛 大陵五 (Algol) 東邊 2 度多一點, 有了詳細的電子星圖幫忙, 很快就鎖定位置.
NGC 1275 / NGC 1272 |
畫面中心那兩顆 10.X 等亮的星星很好認, 可以拿來當指標星, 其實東北東方還有一顆 11.3 等的星與它們兩個合組成三角形. 兩顆 10.X 等亮星延伸向西南西方有另外一組 11.X 等的三角形, 這兩組中間有顆 12.3 等的星星, 然後 NGC 1275 就在它的前方 (西南西). 查資料時看到有些老手可以用 5~6 吋鏡看到, 而且夠亮, 不需要 averted vision. 不過我一直上到 163X, 而且花了些時間適黑後才看到, 為了怕與暗星搞混, 換了好幾種不同倍率來確認雲氣... 高倍還是比較有效. 核心比較明顯, 如果沒有看到雲氣可能會誤以為是顆 12.5~13 等暗星. 我仔細的比較雲氣散佈的範圍, 與當作比例尺的其它亮星互相比較, 然後再在素描簿上畫出來. 畫完大概之後, 關掉小紅燈專心作細節觀察, 看不出確切形狀, 還是圓圓糊糊的, 這與相片裏略呈橢圓狀不太一樣. 不過也因為畫了不少時間觀察, 移動視野期間發現 NGC 1275 的東邊一點有另一團雲氣, 不明顯, 必須用 averted vision 才能確定, 直視的話會忽隱忽現, 畫下來先, 後來對資料才知道是 NGC 1272.
NGC 1275 外觀分類是核心很強的螺旋星系 S0, 有很強的 Radio source 與 X-ray source, 我想這應該可以提供蠻多資訊供科學家研究. 至於讀到有關其黑洞, 發射光譜, 星系間的碰撞, HVS 高速系統... 等資訊因為自己也看得似懂非懂所以就不敢亂寫啦. 另外 NGC 1275 距離我們有 2.35 億光年, 所以我又看到一個超過億光年的目標了, 哈~~
最後提一下器材, 現在覺得 Ethos 6mm 比 XW 5mm 甚至 XW 7mm 亮, 而且是亮 (通透感) 到可以相當輕易查覺的程度... 奇怪了, 之前才覺得 XW 是全世界最讚的目鏡, 怎麼這麼快就被 Ethos 比下去? 另外 T-Pod 90 扛 EM-200 + TEC 140 高倍時不行, 200X 下很 OK, 200X 以上連赤道儀追蹤都有點小抖晃, 看來原廠鐵腳架還是留著好了.
下次上山用 12.5 吋找一定輕而易舉, 而且應該也會有不少細節. 而平地屋頂花上一個多小時只 找/看 一個目標... 辛苦是辛苦, 但這就是現實生活, 現在這樣, 未來的 90% 以上觀察都還是這樣, 不過沒關係, 我應該依舊會樂在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