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 Photo Album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觀察三裂星雲怎麼裂 -- M20 dark lanes

不用趕進度的觀星真是輕鬆愉快, 剛旅行回來看氣象報告要下好一陣子雨, 沒想到昨天就停了. 木星, 月亮, 火星, 土星, 延著黃道排隊, 綿延接上東南東邊剛爬起來的天蠍尾與茶壺嘴. 月光很亮, 竟擋不住微微夏銀河幽光, 很棒的透明度. 即便如此, 月光下看深空目標還是不智的, 看星星還可以. 剛好雜誌讀到一篇深入分析 M20 三裂星雲細節的文章, 雲氣就算了, 不過核心的 HN 40 雙星... 應該是多星組, 還是很有挑戰性也可為的目標.

S & T 雜誌年初換了總編輯, 幾個月來又有幾個重量級的專欄作家換手, 現在寫 "Going Deep" 專欄的連兩個月都是 Howard Banich... 我不禁要說, 真是個怪咖啊. 他可以觀察/畫 M81/M82 細節, 一畫就四年, 只為了把其旋臂細節認出來, 甚至噴流. 他的 M20 觀察也是令人嘆為觀止, 同樣畫了四年, 甚至把 H II 區域年輕蘊育中的原型恆星 (Young Stella Object) 都一一標出, 太恐怖了.


我們知道所謂的 H II 氫電離區, 天文相片看起來紅紅雲氣的, 大多是恆星誕生發源地. 以我粗淺, 不求甚解的了解, 大部分的星際塵埃與氫氣為主的分子雲, 如果週遭有新星爆炸或其它波動影響, 造成本身重力坍塌, 連鎖反應. 不過 M20 的形成經過不一樣, 它是目前科學家發現唯二的兩團分子雲互相碰撞事件之一. 這兩團分子雲, 一團叫 "2km s^(-1) 雲", 另一團叫 "C 雲", 大概在距今僅 100 萬年前碰撞, 撞擊生出的第一代恆星, 包括目前位在 "三裂" 正中央, 威力巨大的 O7.5 星: HD 164492A, 有些星圖標示 HN40. 超高能量電離附近的氫, 然後激發出紫外線光, 也就是天文相片看見 M20 紅色部分.

先擺上拍深空很厲害的熊天文台主人... 天文台還在嗎? 哈~ 阿炫兄的大作:

熊天文台主人阿炫兄的美作


今天鎖定的目標就是位在紅色發射星雲 H II  區中心的 HN 40 (HD164492), 看到底能拆出幾顆星星? 結果... 超遜, 可能還太早, 高度太低寧視度不佳, 只有兩顆. 其實怪寧視度還不如怪自己沒用功, 因為沒找足夠的資料, 所以一時不知道雜誌小圖裏各星的星等亮度與分開距離, 還一直懷疑是不是弄錯目標, 總之... 失敗, 下次再來.

找星星, 找著找著... 原本沒期待看到的雲氣在眼睛適黑之後越來越清楚, 清楚到一眼就認到 SL 與 EL. 其中 EL 最清楚, 這條暗帶上有兩顆約 10.X 等的亮星, 很好識別. SL 也算清楚, 比較小條, 這兩條暗帶包圍著 HN 40. 至於 WL/NL 那側的雲氣就很弱, 看得似有似無不是很肯定. 雲氣在中央頗明顯, 越向外圍延伸越模糊, 然後就與黑暗融為一體, 分不出確切邊界. 這幾條位在 M20 前景的暗星雲合起來叫 Barnard 85, 也就是 "2km s^(-1) 雲", 它朝著我們而來, 而視線上跟它重疊的 "C 雲" 則是離我們而去, 可是 100 萬年前當它們相撞時, 它們移動的方向可是相反的喔.

相片裏標 TC2 的區域也是很有趣的觀測目標, 雖然我沒看到啦. 大部分在 M20 裏面的分子雲都有一些 "暗核" (Dark Core), 這些暗核底下有年輕蘊育中的原型恆星 (YSO) -- 幾乎都看不到. 不過那個在 SL 底末端的 TC2 是有機會看到的, 黑黑一小塊, 對比反差很低... 這是 Howard Banich 講的, 看得到就表示天況很好. 這只是小菜一碟, Howard Banich 還能看到而且畫出被深埋在繭裏的 TC2, 以秒速 400 公里超高速拋出的噴流 HH399, 你能想像嗎?

我看到的只有皮毛...

Messier 20 H II Region


標上知道的部分名稱:

Messier 20 H II Region


農曆 12 的月光下能看到幾條暗帶已經很興奮了, 這個夏天要好好花時間來觀察. 至於大師, 令人佩服的不是他做觀察與素描的 28 吋巨砲, 而是一個目標竟然可以耐心看 4 年, 真是了不起.

2 則留言:

  1. Howard更猛的是住在Oregon啊... 一年下雨2/3的地方還能看這麼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天氣這麼糟喔?難怪要搞這麼多年^_^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