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 Photo Album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魚嘴上的逗點 -- M43

日期: 2013-2-17 22:50 ~ 2-18 00:15
地點: 自家陽台
目標: M42, M43, NGC 1977, NGC 1981, M47, M46, M41

TSA-102 on DM-4; Vixen Ultima Z 7X50TeleVue Binovue with Baader T2 Prism: LE30(1.9°/27X/3.8mm); LE18(1.2°/45X/2.3mm); XF8.5(0.6°/96X/1.1mm); LE5(0.3°/163X/0.6mm);
目鏡: Panoptic 24(2°/34X/3mm); Nagler T6 11(1.1°/74X/1.4mm); XW 7(0.6°/117X/0.9mm); XW 3.5(0.3°/233X/0.4mm); Nagler T6 2.5(0.25°/326X/0.3mm)
濾鏡: Baader O-III 8nm 2";TeleVue Bandmate Nebustar 2" (UHC); Orion H-Beta 2"


就像看到 M31 等於看到 M32 一樣混水摸魚的心態,
之前也一直假裝看到 M42 就等於看到 M43.
不過看完 Sue French, Deep-Sky Wonders 二月的第一篇之後, 就躍躍欲試了...
可惜天空不作美, 直到年假最後一天才有機會.
不過雲來雲去, 也不是很理想, 目標被雲遮住就移去 M46/M47, 雲跑掉再趕快移回來, 因此像漂亮的多星 iota Orion(sigma 752), 雙星 sigma 747, 745... 都沒機會試, 更別說拆解 NGC 1973, 1975... 那堆 NGC 了.

大部分... 幾乎所有 M42 的相片都一定過曝, 所以目鏡裡的 M42 與相片會有很大的差異.
連顏色 -- 如果有機會看到的話, 都南轅北轍. 眼角膜對電離氫紅色幾乎時毫無機會, 但是對綠或藍色倒是敏銳一些. 我曾有過略略綠藍色的 M42 體驗, 雲氣的立體層次令人百看不厭.

如果把目鏡視野弄到 1 度以內 (標準 Plossl 目鏡約為 50X), 看見的雲氣形狀就像一隻張大嘴巴的魚, 四合星 Trapezium (theta 1)為中心雲氣最濃厚, 目鏡視野裡一定會注意到的是另外三顆排成一條線的 theta 2. 在這兩者之間, 有個三角形的暗帶, 就像魚或小精靈張開的大嘴巴. 我稍微素描了一下:


接近目鏡邊緣之外的是另一團雲氣與星團 NGC 1977.
我分別用單眼, 雙眼, 搭配 UHC, O-III, H-beta 濾鏡做比較,
最後則是用剛搞定可以不加OCS的雙目視, 加上 XF 8.5(96X) 與 LE 5(163X) 來畫圖.

雲實在很多, 四合星最亮那顆 C 星(右邊圖標成A了 >__<)的對角方向, 有一顆約 7等左右的星,
如果用單眼亮度夠, 可以看見兩顆... 7等星就看得這麼辛苦就知道天況多差了.
七等星附近有另一團雲氣, 怎麼知道? 因為這團跟 M42那團大的之間有一條細細的暗帶區隔.
可是我看不出來是倒過來的逗點啦. 貼上大熊天文台炫大的專業之作:


有看見倒逗點吧? 7 等星就在中央.
加上窄頻的濾鏡雲氣會更清楚, 兼顧整體的亮度, UHC 表現最好. 我看過有一說 H-beta 可以增強 M43... 試過覺得還好啦. 並沒有 UHC 或 O-III 厲害.

最後記一下找 M46/M47 的方法, M46 這麼美麗, 當然要很好找到.
我是從大犬前腳與天狼星的連線延伸兩倍後, 目鏡附近掃一掃就可以找到了.
主要是 M47 很明顯, 好辨識...
找到 M47 後, 底下兩側都有亮星可以當指標, 一邊有兩顆亮星約 5等, 6點多等... 不是這一側, 哈哈... 另一側有一顆約 5等的亮星, 該亮星上方就是 M46 啦, 倍率要拉高一點, 4,50 倍下, 經驗不夠的話不太好認呢.
找到 M46 後你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真是美.
這個方法我試了好幾次, 相當簡單, 每次都能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