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 Photo Album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Dolidze-Dzimselejsvili 5 ~ 11 "星團"

以這兩個唸也唸不出來,不一個一個字母盯著螢幕打,也打不出來的名字為名的目錄,倒是經常在電子星圖中看見,一般都簡寫成 Do-Dz #, 這樣看起來好像比較不累。我的某個待看清單中有一個其中成員 -- "Do-Dz 7",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之前看了 Sue French  的某篇文章後加進去的。Sue French 已經退休不寫專欄了,有點懷念啊!今年 7,8 月有陣子每天都霧濛濛的,好不容易有個晴夜,然後也是剛好有空啦,想說拖這麼久也該解決掉這個怪目標了吧! 因此 ChatGpt 了一下... 對,現在 Google 的搜尋功能越來越常被各種 AI APP 取代;原來此時正好有一堆 Do-Dz # 都在天頂附近,不過天頂正好是銀河,平地屋頂的光害下肉眼看沒什麼了不起,但望遠鏡對過去,目鏡視野裡滿滿都是星星,這樣認疏散星團可不太妙,就像在一堆彈珠裡面找某個彈珠一樣。


Dolidze 與 Dzimselejsvili 是兩位天文學家,Do 是舊蘇聯的喬治亞人;Dz 是哪國人就不知道了,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料少之又少,用 AI 也沒用;不然,可能兩位都不是很厲害的天文學家吧? 不過我在某個論壇上看到有人說上個世紀以西方科學為主流的文獻,其實相當忽略舊蘇聯及共產東歐的科學家... 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可惜了,"偏見" 真可怕。


Do 在 1966 年建了一個有 57 個疏散星團的目錄,這些目標是用望遠鏡掛菱鏡去找茫茫星海中一群有相似發射線光譜的星星,有些資料說有在計算紅移,有些說沒有,因為我也不是本行,不知道這種找法有沒有道理,不過後來的天文學家驗證後發現其實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疏散星團,因此這個方法可能有點問題吧? 嗯,那 Dz 呢? 找不到任何背景資料,只知道 1966 同年,Do 跟 Dz 一起發表 Do-Dz 目錄,所以再加上 Dz 的 11 個,這樣應該要有 68 個,不過電子星圖只有 1~11 號的資料,那天晚上看得到的有 7 個,Do-Dz 從 5 號 到 11 號。



等真正開始找的時候,才知道其困難點跟網路上講的一樣 -- 一堆星星中到底哪些星點是該目錄裡的成員呢?我事先在網路上找到了一位同好的素描來對照,不過現在卻突然找不到來源,只好貼自己的醜圖了,先處理 Do-Dz 7,位置在武仙座大英雄的眼睛旁,眼睛是武仙 alpha 星 (Ras Algethi),是一組美麗的雙星,編號 STF 2140,+3.36 與 +5.4 分開 4.6"。Do-Dz 7 大概長這樣:


Do-Dz 7 (CFF 160 f/6.5; 220X)


這個目標在 Skysafari 的定位應該不對,會讓人以為目標是一個很小又很黯淡,埋在星星中的星團,因此卯起來拼命拉高倍率找,結果什麼都看不見;還好有參考別人的素描,其實大概做個 0.5 度的視野裝就好,主要星點大約 10.X ~ 11.X,倍率拉高一點把 12.X 的星點畫進去看起來比較像個星團。Do-Dz 的目標都很鬆散,範圍也不小,視野做大一點會比較有感覺。


Do-Dz 5 (CFF 160 f/6.5; 220X)


D0-Dz 5 在 M13 西邊附近,看起來就這幾顆 10.X 的星星加兩顆 11.X 的,總共看不到 10 顆。

Do-Dz 6 (CFF 160 f/6.5; 280X)

Do-Dz 6 也在 M13 附近,離武仙座右大腿胯那顆 +3.5 星不到 1 度的距離,星點更少,6 顆而已,最西側那顆 +13.X 等星,還是我做到快 300X 在有點霧的情況中好不容易認出來的。


Do-Dz 9 (CFF 160 f/6.5; 173X)

Do-Dz 9 離前面幾個比較遠,位置在武仙捏著蛇頭那邊,有點靠近天琴座了;這邊星點分布更廣,我有點抓不準中央應該放哪好?後來用 6mm Ethos 把視野再弄大一些些,不過太大也不行,因為星點平平的散在四周,太大會下不定決心範圍該切多大多小,所以最後就這樣了。


Do-Dz 8 (CFF 160 f/6.5; 173X)


Do-Dz 8 跟 Do-Dz 9 同一邊,從星圖看就位在被武仙捏著那隻蛇的嘴巴裡,有幾顆 8.X 等的亮星為主,勉強加幾顆 12.X 的暗星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其成員?


Do-Dz 10 (CFF 160 f/6.5; 173X)


我發現圖標錯了,位置是在天鵝座,可能一直複製貼上所以標錯為武仙座。

Do-Dz 10 在天鵝十字中央蝴蝶星雲西側,這邊星點多得不得了,尤其是跟構成前面幾組主體的星點亮度差不多的 +8.X ~ +10.X 的星星太多,因此更是嚴重選範圍障礙,我選了上面這組視野。


Do-Dz 11 (CFF 160 f/6.5; 173X)


同樣標錯了,位置在天鵝座才對,有空再改好了... 真煩耶,還要到雲端下載下來改好再上傳 ><"

Do-Dz 11 為在天鵝右翅膀,定位找東西面紗的天鵝 Epsilon 星 (Gienah) 北側 6 度左右的地方,同樣是一堆星點,我找了幾顆較亮的 +8.X ~ +9.X 星為主軸,然後把四周較群集的星點畫起來,就當是 Do-Dz 11 星團吧。



這幾個目標自己畫的跟網路上其他人素描的 "範圍" 多少有點差異,不過既然都說這個目錄裡的目標大多不是真正的星團了,所以也沒關係啦,就當是修身養性,描星點是真的蠻讓人心平氣和呢!!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再不趕快記就要忘光光的鳶峰之旅 -- 幾組 Arp 星系篇 (Arp 84, Arp 85, Arp 105, NGC 5963/5965, NGC 5981/5982/5985)

 


前篇提到七月上鳶峰那次看 M57 與 NGC 6543 旁邊的配角小星系,這篇則要記一下星系當主角的部分,畢竟帶 16" 上山就是要拚星系,尤其是與平地屋頂絕緣的 13 等以上星系,幾乎只能在高山享用了。


看星系超單純,不用選什麼濾鏡、做視野、做對比... 的,就是拚口徑拚天況而已;除了挑戰性 帶來樂趣以外,同個視野有多個星系也是自己很喜歡的題目,所以手機的電子星圖軟體裡一直都有像 Arp、HCG 之類的目錄。


第一組目標是 Arp 84,主要成員是 NGC 5395 跟 NGC 5394,+11.5 跟 +12.9:


NGC 5395, NGC 5394 (Arp 84) -- 406mm f/3.75 DOB; 4.7mm for 373X

這組要找到、並認出兩位主角不難,用 40mm 目鏡尋星時走到就看到,但要進階看到 "牽絲" 的模樣就沒那麼簡單了。貼張從 Wikipedia 來的圖對照說明:


data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GC_5395

大的那顆是 NGC 5395,看見核心當然沒問題,又大又顯眼;看星系,核心是基本,如果能認出旋臂就覺得有點厲害了,相片中核心的正上方那條旋臂,也就是素描在右側那條,仔細看應該認得出來,我猜是因為核心相對很亮,因此緊鄰著核心的 gap 就會對比得很黑,也因此可以襯托出更外側那條旋臂;另外有看到的細節是素描裡核心的南北兩端各有一個亮斑點,這是旋臂較明顯之處,雖然追不完整條旋臂,但至少是個看到旋臂的證據。至於 NGC 5394 因為視面積較小因此還蠻容易看到,不過前面講到 "牽絲" 的部分就沒辦法了;當天這組是我第一個目標,天況還沒到最佳時,原來這支主鏡在山上看 +14、+15 等星輕鬆簡單,當時狀況降一級,差不多 +13、+14 等而已。


Arp 105 是組很不得了的目標,其實當時完全沒期待能看到什麼地步,也很好奇到底能看到什麼? ...... 它是整個 Abell 1185 中的一部分,因為畫的跟天文相片裡的實在差距太大,所以也得貼張天文相片比較容易說明:


data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GC_3561

讚吧!這個奇怪的外型讓它有個 "the guitar" (吉他) 的別名,吉他的下音箱部是主角 NGC 3561 -- 或嚴格點區分的話叫 "NGC 3561 B",上音箱部比較小也比較橢圓的那個星系有人叫 "NGC 3561 A",電子星圖顯示的名字是 "PGC 339922" 或 "UGC 6224",(NGC 3561 A+B 及牽絲的部分就是 Arp 105);還有喔,下音箱部 NGC 3561 的下面有個藍點,這個藍點也有個了不起的名稱叫 "Ambartsumian's knot",Ambartsumian (維克托.安巴楚米揚) 是位偉大的天文學家... 我是查了維基百科才知道的。


好的,實際上當晚只有 NGC 3561 (NGC 3561 B) 成功看到:


NGC 3561 (Arp 105, the guitar) -- 406mm f/3.75 DOB; 6mm for 292X

上面這張看起來空蕩蕩頗無聊的素描是當時看到快哭出來的結果,殘念滿滿;一開始我是從圖中左上角那顆相對亮的 NGC 3550 開始,說它相對亮其實也只有 +14.28 等,其下方倒有顆 +11.3 的亮星可以當 "定位星","定位星" 對沒有追蹤能力的觀星設備來說,尤其是極高倍小視野觀察時是很重要的東西啊;因為經常都會在換目鏡、對資料、甚至不小心手抖一下碰歪視野時要拉回去時當定位的錨點。殘念之一是忘了要挖一下 NGC 3550 右邊一堆像是 3553、3552、3554... 等小星系,當時花點時間認一認好歹也能説有看過 Abell 1185 了,結果沒有,一路執念往東去找 吉他;但 吉他 哪有這麼容易? 畫面左邊 (南側) 有一排星點,右側 (北邊) 則是一片大空白,看了半天才找到糊糊大大的 NGC 3561 的本體 (+14.46),隱隱約約,連要定位、測一下大小... 都困難重重,更別說是 +15.2 的 "PGC 339922" 或 "UGC 6224",甚至 "牽絲" 的部分了,至於 "Ambartsumian's knot" ? 想都別想,而且最後力氣耗盡,完全忘了要回去找 3553、3552、3554... 這幾個小星系就結束這個題目了。同樣,觀測時大熊座位置已低,當時眼睛適黑得也不太夠... 都是理由,但這次我要怪一下別人了,當時好幾團觀星團正好解說完,大家都想拍個照,觀星團的 "老師" 還神秘兮兮的説要教大家如何打光的 "密技" ,暗空公園 裡教民眾如何打光拍照? 真是扯到爆。


Arp 85 最後再講,先記一下另外兩組在平地看得零零落落的目標,首先是 NGC 5963 與 NGC 5965:


NGC 5965, NGC 5963 (406mm f/3.75 DOB; 6mm for 292X)

位在天龍座範圍的這組跟後面的 NGC 5981/5982/5985 三兄弟 (dragon triplet, the Sampler),以及夾在中間的 NGC 5987 都是所謂 大尺度纖維狀結構 (galaxy filament) 中的同一條,目視難度不高,外觀長長的 NGC 5965 視覺亮度有到 +11.7,看得非常清楚,不過... 不過... 居然忘了要去認它那條招牌黑帶,為了裝下 NGC 5963 倍率就沒拉上去,否則一定會注意到才對;NGC 5965 的西北側有個小小的 PGC 2544663,有企圖心一點的話也應該把倍率催上去試試看才對,現在講都太晚了。NGC5963 +12.2 等,也很容易抓到,其南邊有一顆 +13.1 的星星,還有一個 +14.6 的,這兩顆看起來都壟罩在星系外圍的雲氣中,實際上不知道有沒有?


NGC 5981/5982/5985 三兄弟 之前看過:



平地 16 公分鏡,那高山 40 公分鏡的呢:

NGC 5985,NGC 5982,NGC 5981 (406mm f/3.75 DOB; 10mm for 175X)


這兩張的方向左右相反。三個星系亮度依序是 +11.1(NGC 5985),+11.0(NGC 5982),+12.9(NGC5981),外觀看起來依序是 橢圓、質地粗粗有點角度面向我們的螺旋星系;圓形,質地細緻正對我們的橢圓星系;長條狀側對我們的螺旋星系。三者不管是亮度差異、外觀差異都很容易看出來,雖然平地屋頂拚死拚活也能認出,不過在高山上能一眼看出的感覺就是爽。


最後一個目標猶豫了半天才決定動筆畫,理由是因為 "看得太清楚了"... 看得越清楚越難畫,不像看起來小小個、隱隱約約那種,只要位置、大小沒錯就可以隨便畫了,因為眼睛看到就只有這樣。


Arp 85 就是 M51:

NGC 5194/M51, NGC 5195 (Arp 85) -- 406mm f/3.75 DOB; 10mm for 175X

其實高山上看 M51 幾乎每次都能看出其旋臂,但是動手畫還是第一次。有兩條主旋臂認得出來,南側一直彎到東側那條比較好認,因為尾段在北側那條的前段很亮,對比的關係,它與南側一直彎到東側的那條旋臂的 gap 顯得較暗,也因此較容易襯托出南側那條。至於北邊的 NGC 5195 也蠻特殊的,其東側可以看出被拉扯變形的雲氣,M51 南側彎到東側的那條旋臂的雲氣一直往 NGC 5195 伸去,越來越淡,不過可以想像出其雲氣連結的模樣。M51 的外圍雲氣看起來向西南方擴伸的樣子,讓整體看起來好像沒那麼對稱的感覺,NGC 5195 外觀看起來就更不規則了,東西向兩端好像各有更濃厚的雲氣塊,然後外圍雲氣向著西北側擴伸...


當目標在眼前又是那麼清楚時,看久之後常常會有沉到一個複雜的結構裡的失神感覺,尤其一邊素描時更容易,那種體驗宇宙巨大的感覺很動人,但又很難形容或跟別人分享...... 不過也沒關係,自己獨享時其實也很不錯。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再不趕快記就要忘光光的鳶峰之旅 -- 熟悉目標旁的不熟悉目標篇 (M57--IC 1296; NGC 6543-- NGC 6552, IC 4677)

休息大半年終於要重回職場,趁正式上班前上了一趟山,不然不知道下次是何時。也正好碰到幾個晴天,不過這次上山懶得拆 16" DOB 支架,硬生生塞進後座,方便是方便啦,不過房車的空間利用得真差,其他東西連桌椅都塞不進就出發了。




即便如此下車組裝完光軸對一下發現,次鏡居然準到不用調! 結構夠穩,而且非假日上山真不錯...... 這次收穫不少,分兩篇記;這篇記錄熟悉的 M57... 的中央星,及旁邊的小星系 IC 1296,以及熟悉的貓眼星雲 NGC 6543,及其旁邊的小星系 NGC 6552 與其實屬於貓眼星雲雲氣一部分的 IC 4667 觀察。


M57 是老朋友了,不過想看到其中央星,從來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有資料説亮度是 15 等,也有説 16 的, 17... 都有,反正都不是手邊器材辦得到的目標;不過這次是 16", 16" 主鏡在山上看 15.X 等星稀鬆平常,這次當然要來試試:


M57 center star and IC 1296 (406mm f/3.75 DOB, 3.7mm Ethos for 473X)


就算不用濾鏡,高山上 16" 主鏡下的 M57 還是太... 亮了,亮到環狀的雲氣細節都被洗掉不少,真是誇張。高倍下的 M57 外觀呈現橢圓形,大致是東西向長邊橢,雲氣在南北兩側看起來比較厚實,東西兩端的雲氣邊緣不規則,那種不規則硬要形容的話,有點像是緊繃著的氣球向東西兩側吹爆出去的樣子。中央星呢? 沒想像中的簡單,直視的話完全沒辦法,一開始好像看到,然後又不見了,再盯著一段時間後才能用 averted vision 斷斷續續確認,可能是受到雲氣亮度的影響,要辨識出來會比其真正的亮度更難上幾分,不過算是有信心説 "看到了" 的程度啦。


IC 1296 是仔細看 M57 的天文相片時會留意到的小物體,位置大致在 M57 的西側 (西北西),有兩顆 11 等星可以當指標,然後幾顆 14.X 等左右的星圍繞著的地方;IC 1296 視亮度只有 15 等,所以真要頗有耐心讓眼睛充分適黑後才有機會認出。


算是解鎖一個難關了,下一組是在北方天龍座範圍別名貓眼星雲的 NGC 6543:


NGC 6543, NGC 6552, IC 4677 (406mm f/3.75 DOB, 3.7mm Ethos for 473X)

這些比較耳熟能詳的目標在山上用大口徑看常常會因為太亮而得想辦法減一些光才不會損失細節,這樣講好像在說 "啊... 今年發表的新車沒買是因為手上太多台類似的..." 的炫富樣子,不過的確高山上就是有資格這麼講啊! NGC 6543 真的就太亮了,南北兩端最亮,雲氣還一直往外擴,NGC 6543 的西側有顆 +9.8 等亮星,很容易想起雙子座手邊那個愛斯基摩星雲 NGC 2392 旁邊也有個 +8.3 等亮星;不過這次的目標是 IC 4677,不要沉溺貓眼太久......  IC 4677 是 NGC 6543 的一部分,所以想説既然是行星狀星雲,用 O-III 一定錯不了;結果超難認,等濾鏡拔掉後才慢慢從 averted vision 轉到 直視 也能看見。IC 4677 跟那顆 +9.8 等亮星及另一顆 +13 還是 +14 等星大致圍成一個三角形,看到後來覺得也蠻清楚的了。至於小星系 NGC 6552 在貓眼另一邊東側稍遠處,跟一顆 +11.7 與另一顆 +13.3 等星同樣圍成三角形,雖然視星等只有 +14.5,不過以這種觀測條件來說不太難,一眼就看見了。


之前每次欣賞同好拍的 M57 與 貓眼 NGC 6543 時,總是對相片裡旁邊的小配角星系心癢癢的,這次都找到了,算是有解癢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