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 Photo Album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三個拉到 500X 看的行星狀星雲

大家都知道質量比太陽 0.8 ~ 8X 恆星燃料耗盡後會爆成行星狀星雲然後變白矮星,不過進入行星狀星雲階段前還會有一段短暫但精彩的旅程,這個之前有記過一篇外行的筆記:


死亡之舞 -- 開花的 M57


在 AGB 階段尾巴過渡到真正電離狀態的行星狀星雲中間,有段僅僅維持數千年的 PPNe (pre-planetary nebula) 階段,在這個階段的目標不但有明顯的氫與氦兩層薄殼,也有因不穩定狀態下氦閃造成的層層雲氣堆疊... 不過很可惜,大部分的 PPNe 只能靠紅外線觀測;但在夏夜星空卻有三個難得可用肉眼,而且不必出動天文台級鏡子就能欣賞到的目標喔。六月份雜誌講了很多行星狀星雲,其中一篇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作者之一 Steve Gottlieb 介紹 3 顆很特別的 PPNe (pre-planetary nebula) 目標,其中兩個之前看過,另外一個在蛇夫座別名 明考斯基蝴蝶星雲 (Minkowski's Butterfly) 的 M 2-9 沒有 (而且這陣子也都一直失敗)。


第一個是位在天鵝頭附近,別名足跡星雲的 M 1-92。以前的筆記在這邊:



我自己從來不曾清楚分開過它對稱的 "兩瓣" 雙極 (bipolar) 外觀,更不用說大小濃淡有別,長得像 腳跟 與 腳尖 模樣的 "足跡" 組合了。原因很簡單 -- 倍率不夠,300X 一定不夠,除非有無敵的 seeing。這次用新歡 CFF 160 試試看:




圖文不太符,這是看木星時的搭配,如果是新冒險的 DSO 還是要回到單眼。


Minkowski 1-92 (CFF 160 f/6.5; 3.7mm, 4.7mm Ethos + 2X Barlow for 447X, 568X) 

M 1-92 位置不難找,看看星圖,應該都會從天鵝頭 輦道增七 出發吧?只要克服這邊密密麻麻的星點干擾,越過短暫的叢林就能定位好位置。這次其實在 350X (6mm Ethos + 2X Barlow) 時就發現 "兩瓣" 了,雖然因為太小而且 seeing 不佳而不能持續出現,但還是有點興奮;大膽把 4.7mm Ethos 放進 2X 巴羅後,倍率拉到 447X,出瞳徑 0.36mm,耐心等一下...... 果然 "兩瓣" 就頗為清楚的呈現了,很明顯的 西北西側 那瓣較濃也較大,對面那側稍稍小一點也淡一點;那把 3.7mm Ethos 放進去呢?568X,出瞳徑 0.28mm...... 也可以喔,畫面穩穩沒破,腳跟與腳尖清楚分開,直視就能持續看見。超有成就感的!!


Minkowski 先生 1946 年時在底片發現 M 1-92 時形容說是 "沒有中央星的雙核心星雲,北邊大小大約 3 arcsec,南邊較暗,中間有條黑線分隔,可能不是發射星雲而是反射星雲,反射某顆被遮蔽住的星星",並沒提到 "足跡" 之類的;被叫作 "足跡星雲" 則是 1975 年,那位很多我們看到命名 HH 什麼、HH 什麼... 的 "Herbig-Haro" 物體的 George Herbig 先生取的。


第二個目標 "蛋星雲" 也在天鵝座範圍內,同樣這邊也有以前的紀錄:



這個目標一開始是在 1967 年天文學家 Fritz Zwicky 在底片上搜尋他後來收集了數千個 密實星系 (compact galaxy) 時發現了 "一對藍色糊糊的橢圓形目標",並給了編號 IV Zw 67.。之後陸續有相關的光譜學研究,後來紅外線光譜學先驅 Mike Merrill 先生在 1975 年一月份 sky & telescope 雜誌一篇 "Mysterious 'Egg Nebula' in Cygnus" 文章給了 "蛋星雲" 這個暱稱。


PK 080-06.1 Egg Nebula (CFF 160 f/6.5; 3.7mm, 4.7mm Ethos + 2X Barlow for 447X, 568X) 

蛋星雲的位置也不難找,我是從 61 Cyg 這組漂亮的雙星出發;這個目標之前看就能清楚拆開 "兩瓣",這次倍率拉這麼高當然看得更清楚啦;我查資料發現其實它中央的裂痕是因為剛好中間有雲氣遮蔽才會看起來這麼明顯呢,不過相關的光譜研究對業餘者來說太難了,我沒仔細看,也看不太懂啦。實際目視除了裂痕明顯以外,北邊那瓣特別明顯也拉比較長,靠近裂痕端點有個亮點,不知道是不是星點?如果想要體驗這種 雙極 (bipolar) 外觀的目標,拿出你可以拉到最高倍的鏡子出來吧!



天鵝座還有一個編號特殊的行星狀星雲目標 Humason 1-2:


Humason 1-2 (CFF 160 f/6.5; 6mm Ethos + 2X Barlow for 350X; Tele Vue Nebustar type II UHC) 

這個目標跟前兩個不同,是道地的行星狀星雲只是長很小顆而已,加上濾鏡會清楚很多,有人說這顆有 "迷你版 M27" 的味道,仔細看還真有幾分類似,可惜後來雲上來了,沒機會再拉到 4~500X 細細觀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