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事實擺在眼前, 抱怨也沒用, 沒星星就是沒星星. 好在這禮拜還有件好玩的事, 那就是終於把從農曆年前就開始拼湊的 "雙--望遠鏡" 組合告一段落, 可以做個紀錄啦.
| Borg 55FL Matsumoto EMS binoscope |
幾年前, 因為雙目視系統的困難, 請教一位活躍在 CN 論壇的高手前輩, 幾經指導, 討論後, 問題輕鬆解決, 除此之外, 也見識到高手令人嘆為觀止的不管是能力... 還是財力. 最後高手還給了句摸不著頭緒的預言: "Next step, Binoscope".
當時當然一笑置之, 嘿嘿...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搞定雙目視系統已經很不簡單, 用兩隻望遠鏡 -- 通常是折射鏡 -- 組合起來的 "雙--望遠鏡" 對我來說, 簡直是林林總總雙目世界的涅槃, 終極天堂. 比如說有時瀏覽到日本本地每年舉辦一次的 "雙望會" 相片, 裡面的設備, 參加者的氣質, 在在讓我覺得這是個神秘的富豪組織啊, 可望而不可及. 不過這個怪異的想像在自己胡亂組了幾隻 Borg 鏡筒之後有了改變... Borg 的零配件在拍賣市場裡有一大堆, 買現成套裝的望遠鏡是一回事, 買零件回來組又是另外一回事, 當組合到即將完成之際, 我發現只差最後一個零件了 -- 把光路轉到目鏡的菱鏡組 -- 什麼? 沒想到只差一步就能往登淨土, 距離那個連想都不敢想的雙望遠鏡居然這麼近?
既然如此, 當然要好好研究一下這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 拼雙望遠鏡的方法也許很多, 不過研究半天, 發現最為人稱道的是所謂 "松本式雙望遠鏡". 於是就到松本先生的網站爬文. 雖然是日本網站, 但是松本先生的英文很好, 生意做到全世界, 因此網站上許多內容都有英文可以參考, 當然我也發揮厚臉皮的歐吉桑大無畏精神, 直接寫信去請教松本先生了. 松本先生一如我認識所有事業做得很成功的老闆們一樣, 親切, 熱忱, 尤其談到雙望遠鏡, 那種熱情完全自然流露, 毫不保留. 不管你多菜, 有問必回, 而且是馬上回. 小年夜台南地震, 松本先生第一時間就捎信來問我是否平安? 你看看這樣做生意... 不管東西多貴都要買了, 哈哈~ 真的不便宜, 整組雙望遠鏡最貴的就是這個東西了. 最酷的是, 松本先生確認我要做之後才單獨製作, 在他的日誌裡面有提到喔. 收到 "手作品" 的感覺... ㄟ, 很難形容啊... 就是太讚了.
| Matsumoto EMS-US (R+L Pair) |
松本式菱鏡... 其實跟菱鏡一點都扯不上關係, 而是巧妙的用兩片平面鏡把光路導向直角的目鏡方向. 這也奇怪了, 這麼好用又基本的道理怎麼沒有別人在做啊? 為什麼市面上的大雙筒都要用菱鏡? 菱鏡有很多問題啊? 一定比較重, 折射率與空氣不同容易有色散, 光損大不大?... 當然用反射平面鏡也有其缺點, 鍍膜? 光軸?... 松本先生倒是不斷改善這些疑慮, 比如說現行版本的鍍膜是銀離子為主的多層鍍膜, 第一次反射透光率的實測值超過 98%, 第二次反射的理論值也超過 96%, 另外還有一個沒它會死的光軸微調裝置, 這個機制真是太神奇了.
| 光軸微調裝置 |
在還沒實際組起來看過之前, 心裏想的很簡單, 啊不就把兩隻鏡筒垂直水平對齊就好了嗎? 是沒錯啦, 但問題是 "把兩隻鏡筒垂直水平對齊" 這件事可不簡單, 一咪咪的差異兩眼看到的影像就重疊不起來, 另外還有松本先生講的 "雪人現象" -- 兩眼看到的不是一個圈圈, 而是兩個重疊的圈圈, 另外目鏡有大有小, 眼幅怎麼調整? 總不能一調就把辛辛苦苦弄好的光軸又毀了?
這是最早組出來的版本, 很簡單用傳統 L 型雙筒架當平台, 鏡筒位置是固定的, 因此眼幅不能調, 用小目鏡跟大目鏡就得削足適履去將就既有的設定. 垂直那條金屬可以當把手... 整組夠輕就可以, 還能固定一個紅點尋星器. 很陽春, 也還 OK.
我原先的計劃是找個 Vixen 規格的鳩尾版, 然後再找兩個 Vixen 規格的夾具來固定鏡筒, 這樣鬆開手擰螺絲就能平移鏡筒來調整眼幅, 這類東西很好找, 所以就託好朋友楊凱兄幫我帶回兩個 ADM 的夾具, 鳩尾版用景德的, 國內產品的金屬加工精度不錯. 於是有了第二個版本:
首先 ADM 夾具與鏡筒固定處單靠一顆螺絲, 所以沒有辦法 Align 啊, 鏡筒往左往右飄忽不定. 其次, 這個夾具粗壯歸粗壯, 精度實在不行... 也不只它啦, Borg 的固定座精度也不夠, 因此除了原先的左右問題, 鏡筒鎖定後連上下方向都出現誤差. 而且 ADM 那個手擰螺絲控制的彈簧有夠卡, 調個眼幅一點都不輕鬆.
國外搞 Borg 的廠商, 玩比較大的我找到兩家, 而且都有在拼雙望遠鏡賣. 一家是在美國的 Astro Hutech; 另一家是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在瑞士還是瑞典的 AOKswiss, 它們都有賣 "雙望遠鏡" 的平台 -- 雖然我覺得美國那家應該只是拿 AOK 的來賣? 沒仔細研究. 這種專用平台果然有鏡筒垂直與水平的微調機制. 不過既然開頭就是在拼玩具, 沒理由再打退堂鼓跑去買現成的, 於是再度研究松本先生網站豐富的資料, 最後決定跟著其中一位松本的用戶成功經驗來作. 這組是道地的攝影器材, Sunwayfoto 雙向雲台與軌道.
上圖是 Sunwayfoto 的雙向雲台與被晾在一旁的 ADM 夾具.
Sunwayfoto 組合起來長這樣:
差異在哪裏? sunwayfoto 的 X 軸調整超滑順, 因此眼幅調整的問題完美解決. 然後 Y 軸... Y 軸方向基本上是用夾的 (不過光軸調好後還是有加顆安全螺絲固定, 免得鬆開螺絲導致鏡筒墜毀), 因此理論上精度夠的話, 鏡筒夾上去要非常準直, 這點 Sunwayfoto 做得不差, 鏡筒夾上去之後, 兩隻鏡筒 "幾乎" 已經完全把上下與垂直方向固定得一模一樣了... 不過還有個 "幾乎".
這個說下去就有點瑣碎了, 雙向雲台的 "夾口", 那個往內斜的斜度, 兩隻有點不同, 真的只差一點點喔. 但 Borg 固定座很薄, 因此如果內斜的斜度太小, 會夾不緊鏡筒... 天啊, 真是太慘了. 還好可以大致夾住, 鎖上固定/安全螺絲, 鏡筒還是非常準直. 因此第三版出現了:
又回到側提把設計, 然後為了多點空間加裝一些有的沒的, 把 sunwayfoto 的軌道固定在一片 Losmandy 規格的鳩尾版上.
雙望遠鏡的光軸調整方法在松本先生的網站有很多, 從理論到實務都有, 我先不提這一塊, 總之要了解 "原因" 才能正確作調整, 多練習就會知道其中的竅門了.
55mm 的雙筒有什麼特別之處? 不是還有隻 Swarovski SLC 15X 56mm 嗎? 是沒錯啦, 不過這組我可以上到 80X, 可以看到更多細節, 而且... 好歹也算某種程度的 DIY 嘛.
| 55FL Matsumoto EMS binoscope with pair of Doctor UWA 12.5mm |
還會有第四版, 第五版... 嗎? 雨一直下, 再一直下... 第十版都有可能了.
wow~做工真是漂亮,搭配超廣角目鏡觀天觀景一定很棒.
回覆刪除TEC140再進一隻就變最強的目視系統了XD
JoJo
謝謝 ^^"...
刪除不過如果未來想不開要組大雙筒, 應該會找兩片式的, 三片的太重, 還兩隻呢, 這樣會很少用; Borg 90FL 或 Swarovski 的 95 鏡筒應該就是上限了.
好文 !
回覆刪除未來應該是要兩個FSQ-106 haha :D
-Kai
太重太複雜了 ^^", 目視 doublet 就好, 短焦做雙筒沒錯, 可以充分發揮雙眼所需... 看到一大塊視野. 如果真的需要大口徑做超級高倍, 我就用 binoviewer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