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xen Porta-II 經緯儀架上相機腳架 |
試過各式各樣的雙筒鏡組合, 顧此往往卻又失彼. 但隨著雙筒鏡使用頻率的增加, 倒是越來越了解舒服使用雙筒鏡組合的條件... 話也別說太早, 搞不好一陣子過後又有新想法. 不過對目前這套組合還算滿意啦.
因為已經有在用雙目視裝置, 所以我的雙筒鏡選擇方向是 "盡可能的廣視野下的盡量高倍", 以補雙目視裝置做不到的部分. 在這個限制下的雙筒鏡幾乎都是直視型, 也就是沒有天頂鏡. 而直視型第一麻煩的就是垂直看天頂, 因此腳架一定要夠高, 而一般天文望遠鏡搭配的架台高度都不會夠, 經緯台的還可能高到一百四五十公分, 這種高度想要直視天頂還是相當辛苦, 赤道儀或攝影取向的腳架更是矮得不得了, 看天頂可能要躺在地上.
大型的相機腳架通常可以昇很高, 有利於看天頂 |
此外腳架還是不能太貪輕便, 免得風吹一下就倒掉, 或者素描時抖個不停, 所以最後選了這隻在 NOVA 買的展示品 Benro 鋁腳架, 頗有份量, 可以升超級高, 雖然是 MIC 不過做工還不錯.
接下來就是雲台, 最早我都用相機雲台. 三向的相機雲台架小雙筒還好, 但如果鏡子重一些, 最好還是能有微調裝置會比較好調, 否則就要有像 Discmounts 的 DM4 這類優異的經緯台才能輕易做微調. 有微調功能的經緯台不多, 高橋的 TG, GSO 仿製的 ATZ... 另外就是我一直想要買卻一再錯過的 Vixen Porta-II. 每次要買 Porta 最後都買了更貴的, 第一次是買了 T-rex, 第二次呢, 買了 DM-4 , 第三次居然訂了個 EM-11 >"<... 不管如何, 最近終於如願以償在日本拍賣場拍下這個糾纏多年的 Porta-II, 拍賣場上隨時都有 Porta, 所以也是很便宜啦.
可能也是我太愛 porta 了, 一直覺得這隻架台從頭到腳都好, 不但可以微調, 它的設計讓鏡筒能輕易垂直天頂, 還有很體貼的小工具收納處.
打開塑膠墊, 可能用到的工具都擺在裏面 |
不過有個問題, porta 的底座沒辦法直接固定在相機腳架. 還好這個問題不難解, 尤其自從找到願意幫我做加工的鐵工廠之後. 所以就請鐵工廠幫忙車個底座, 多少錢? ... 還是 500, 哈~ 真好.
右邊是原來底座, 裝 Vixen 45mm 規格的架台剛好, 左邊是請工廠車的 |
裝在 porta-II 上, 台灣的機械加工也做得很漂亮 |
再連接上相機腳架 |
雙筒鏡要擺在經緯儀上最好還是有個 L 型架轉個 90 度. 很早以前買過 Vixen 的 L 型架台, 好用是好用, 但是嫌它有點重, 結果最後又到拍賣場買了這個日本天文工房做的超輕型 L 型架, 為什麼不請鐵工廠做? 這個... 一直麻煩人家也不好意思啦 ^^".
有了 L 型架之後, 要放雙筒鏡還需要一個平台. 由於我的鏡子都是 Roof 式, 而且我也不太喜歡那種傳統雙筒鏡支架, 所以找來找去覺得上圖那種用鬆緊帶綁的方式最便利, 於是又有了這個 Berlebach 的木頭平台.
上面是 Leica 原廠的, 可是綁 15X 56mm 那隻太勉強了 |
以上就是組好的大玩具, 哈哈哈~
繼續玩...
如果雙筒鏡只用來星座連連看那就太可惜了, 也用不著在那邊拼什麼 Leica, Zeiss 的... 但如果雙筒鏡裝上星雲濾鏡, 那又大大不同了, 可是另外一個新世界喔. 對許多大範圍的星雲目標而言, 這是相當犀利的輕便武器... 不過這又要回到前頭提到直視型鏡子的困擾, 除了看天頂很辛苦以外, 濾鏡裝法也很麻煩.
原因是這樣, 一般窄頻濾鏡鍍膜都鍍很深, 盯著它看就像照鏡子一般. 當濾鏡裝在天頂鏡前端靠對焦座時, 因為光路轉了個彎而且走在密閉的殼子裡, 所以不會受到周圍雜光影響; 那沒有天頂鏡的話, 我能想到的只有兩個地方, 一個是裝在物鏡前面, 這種裝法 50mm 口徑以下的可以, 因為 2" 濾鏡比物鏡面積大, 裝前面不致於浪費口徑; 但是物鏡大於 50mm 裝前面就太...... 可惜了, 至於要怎麼裝? 當然還是請鐵工廠處理, 這組車有 M48 內牙, 如此一來還能換濾鏡呢.
42mm 物鏡比 2" 濾鏡小, 濾鏡裝前面不會浪費口徑 |
那 56mm 的怎麼辦? 要是只能裝前面那當時就不用買它啦, 10X 42mm 那隻就已經讚到爆錶. 好吧, 前面不能裝就只好裝後面目鏡端. 一開始想的笨方法是這樣, 用 1.25" 目鏡橡膠蓋挖洞, 軟的那邊可以塞進目鏡處固定... 這方法還真爛, 固定不好搖搖晃晃還其次, 眼睛不貼緊濾鏡, 一點點雜光就什麼也看不見, 貼緊之後濾鏡又被睫毛刷得油滋滋... 真是樣樣差.
塞進目鏡座裏, 可是睫毛還是會刷到, 而且拿進拿出很不方便 |
景德的 1.25" 目鏡軟蓋挖洞 |
想來想去, 最後畫了一張怪圖再去鐵工廠找已經剪掉飄逸長髮的中年阿伯蔡師傅... 師傅似笑非笑的看著我的怪圖... 三天後做出這個東西,
左邊是我計畫的接目端, 眼睛可以盡量貼緊不怕漏光; 右邊去合目鏡座 |
中間車內牙可固定 1.25" 濾鏡; 濾鏡夾中間不會接觸到睫毛, 除非我是毛怪 |
套上雙筒鏡目鏡座 |
效果如何? 還沒機會試啊... 只有拿路燈月亮試過, 可貼緊不漏光, 基本上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 其實還有一個擔心的問題, 這樣一來可能會把眼睛跟望遠鏡端 exit pupil 焦平面的距離拉很長, 結果會不會對不到焦, 或者視角變得很小? 這隻 Zeiss 的 eye relief 是 15mm, 我要把望遠鏡的眼罩旋到最低... 或者高一點點免得濾鏡刮傷目鏡, 然後眼睛貼很緊以縮短距離, 結果... OK, 仔細比較以後發現視野好像也沒什麼影響.
好天氣趕快來, 我要看玫瑰花跟繭星雲啦 |
試後補記: 徹底失敗, 唉...
終於等到試玫瑰星雲的日子, 結果不但漏光, 又難以達到 eye relief 的焦平面位置, 自以為聰明的設計完全崩潰. 反省了好幾天, 一個念頭升起, 為何不考慮把濾鏡裝前端? 當時直覺的想法是 "浪費口徑", 但心算一下即便口徑縮剩 50 mm, 出瞳徑仍大於 3mm, 而 3mm 的出瞳搭配 UHC 等級的濾鏡沒有問題呀, 結果自己還不是被口徑的迷思困住? 想到此一切又變簡單了, 於是做了點修改... 用三顆小固定螺絲來取代筒內貼絨布... 再請鐵工廠做過, 於是就有了這個:
雙筒鏡物鏡側的濾鏡固定環 |
乾脆把舊的也作過好了... 希望這次能成功
套上新的濾鏡環 |
對了... 趁今年老美的感恩節亂買假期, 終於湊齊了色彩繽紛的 Thousand OAKS 的三隻濾鏡 ^^"
1000 OAKS, 由左至右 UHC, O-III, H-beta |
像光路會經過的小工件,下次你請工廠做的時候可以請他一併幫你做染黑/陽極處理(消光黑),一點小建議啦。
回覆刪除染黑出來的東西我覺得除了可以防止光線在裡面反射以外,染消光黑後的東西的質感也不錯,提供做參考
刪除http://gleeman.blogspot.tw/2010/05/blog-post.html
Gleeman 兄講得沒錯喔, 其實工廠有問我要不要染黑, 當然也要加一些成本. 不過一方面也是因為師傅們往往幫忙成份多, 做生意成分少, 所以我也不好意思一直要求... 其次是因為這些加工品多用在一般觀測所以要求也不高, 但如果用在行星觀察的話我就會比較挑剃了,
刪除不過像你會畫圖真是厲害, 我都拿去跟師父比手畫腳請他們幫忙畫, 哈哈~
因為我是機械系畢業的所以一定要會製圖的啊呵,倒是我們這附近要找到代工廠願意接單件的,又要價格公道的很難。我之前一直給他做的那家最近的品質似乎有點變差了,最近偶而會出錯,還好我基本需要改的東西都已經做好了,以後可能要找新的代工廠真是傷腦筋。像你那家可以和你討論還幫你畫圖又加工的工廠很難得,應該可以算是很不錯的朋友了吧,真讓人羨慕,一般工廠是只會也只願意照圖施作的。
回覆刪除染黑一般他們都是會把你的工件和其他大宗的一起整批去染,所以你不必太擔心會麻煩他們,只是可能多等個幾天吧。
原來如此,就覺得你有這個專業背景呢。我聽ㄧ些賣咖啡生豆的店家說⋯ 賣豆給不囉嗦的烘焙生手 OK, 不喜歡賣給中高手,因為中高手常常很挑意見又多 ^^", 我猜可能面對工廠師父時我都只有一直點頭的份,所以他們才對我多一點耐心嗎?哈~
刪除Today's people are really interested to learn more about Telescope,thank you for sharing!
回覆刪除Amazing article, explained in a good way and with images it makes eas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is article.
thanks for your nice words, it’s always feeling great if any sharing can help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