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 Photo Album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滿月觀賞-- 想像的煙火秀

滿月, 是大多數天文愛好者偃兵息鼓的日子,
但是就那些難得盼到好天氣, 不甘願就這樣爬上床的人而言,
滿月能有些目標可以看, 那就太讚了.

二月份 Sky& Telescope 觀月專欄 (p.55), 照例又是 Charles A. Wood 寫的.
我個人很喜歡他寫的東西, 看著看著... 彷彿就像出現畫面一般生動,
忍不住就想把他寫的故事立刻轉述給別人聽...

不過自己作的筆記水準不佳, 所以能去看他的原文最好了.
我還是先放上 DCK 兄的大作, 順便標上幾個筆記中會提到的地形...


滿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月貌, 就是以撞擊坑為中心, 向四周放射出長長的白亮線條的特徵了.
像第谷(Tycho)坑, 肉眼就能清楚看見, 我常常都覺得很像哈密瓜的屁股, 哈哈...
如果有隻小望遠鏡, 幾個明顯的放射坑都不難辨識出來, 就像上圖那幾個目標.

不過說實在的, 明顯的放射坑還真少, 大概就上面幾個, 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 大型的撞擊沒那麼頻繁啦, 事實上自從 38 億年前之後, 大型的撞擊事件就急遽減少.
舉例為證, 大約 25 億年前起, 當時大部分的火山噴發活動都已逐漸停息, 可以發現, 大部分的 "海"(maria) 內區域就都沒什麼撞擊坑的痕跡了.

第二個原因是, 很多放射條的顏色已隨著時間, 逐漸變得暗淡.
放射條是撞擊時粉碎的岩石碎沫噴濺的痕跡,
剛開始時, 放射條非常明亮, 然後長時間太陽風化的結果, 使它逐漸變暗...
不過科學家卻能因此風化的程度, 研判它們的年歲,

像第谷(Tycho)坑就很年輕, 大約是 1 億歲而已.
你可以看見它的放射線條既明亮又顯眼,
而且不只它的線條喔, 環繞在坑周圍也有一大片噴灑殘骸, 看起來同樣明亮耀眼.

往北邊看, 另一個很明顯的放射坑 Copernicus, 與 Tycho 相較之下就黯淡許多,
Copernicus 大約 8 億歲, 比第谷(Tycho)坑老一些...
在 Copernicus 旁邊, 沿著亞平寧山脈往南走到底的附近, 還有一個超不清楚的放射坑 Eratosthenes, 它更老了, 因此幾乎只有一點點痕跡可以辨識出放射坑的特徵.

喔, 對了... 我把 Ray Crater 叫做放射坑, 因為不知道正式名稱為何? 哈哈...

在月球被密集撞擊的那段期間, 月表上應該會有數百個撞擊坑, 個個都有明亮耀眼的撞擊痕跡與長長的放射條紋, 想想看當時的滿月, 佈滿像第谷坑這樣特徵的史前月球, 被放射條交錯纏繞, 是多麼奇異的一個畫面呀?

然後在 38 億年前那兩次撞出 imbrium(雨) 海的超大撞擊之下,
巨量的噴發殘灰幾乎蓋滿月球天空, 於是大部分的原始放射坑被掩埋, 消失...
大量的噴發殘灰還包括了月表岩石的粉末碎屑,
科學家從 Tycho 坑目前放射條的長度推算,
當時撞擊噴發的距離, 可能遠達其他行星, 甚至太陽,
當然也擊中他最近的鄰居, 地球.
而月球, 因為這個巨大的撞擊, 擠壓... 發出的高熱與亮光,
在地球上目擊的結果, 可能是一場超級無敵的煙火大秀...

然而這一切都是推測,
但經由阿波羅計畫帶回來的樣本, 讓我們夠生動的把畫面在一次重現眼前...
真是過癮.

上禮拜連看三天滿月, 分別用 20cm 反射, 10cm 折射, 6cm 折射來看, 都有加 Baader PMSN 濾鏡.
除了拜訪一遍已知的月表目標, 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以外 (月表特徵幾乎天天都不同, 百看不厭), 當然也會試著挑戰一些困難目標. 像阿姆斯壯坑, 柏拉圖坑內小坑... 之類的.
目標就這樣, 看到過一次以後, 未來就很容易再看到.
自從 20cm 反射看到過柏拉圖坑內小坑 (2.4km)之後, 現在用10cm 折射也很容易看見.
Mono: OR 5mm (163X) ok, XW 3.5mm (233X) 當然 ok, Nagler 2.5mm (326X) 就糊掉了.
Bino: OR 6mm (272X) 最清楚, XF 8.5mm(192X) 與 OR 12.5mm (130X) 都 ok.

試著找阿姆斯壯坑, Maskelyne B (9km) 與 Maskelyne G (5.85 km) 都還容易,
但再小一點的 Maskelyne Y (4.27km) 與 阿姆斯壯坑 (4.21km) 每次感覺就差那一些些...

 

最神奇的是, 現在我可以很悠閒的來觀察, 拆解 IC 434, 431, 432, NGC 2024 那一堆雲氣, 甚至 B33... 雖然這幾天沒拆出來  B33 啦, 知道位置又熟悉之後真好, 可以試著用各種濾鏡與目鏡搭配來練習拆解, 很好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